[录取] Cornell MSE(中低GPA)

楼主: TsaiJoseph (Joe)   2019-07-21 01:42:33
申请季大概半年就结束了,但我大概花了三年半的时间有计画地提升申请文件的package,有些经验也希望早点分享给学弟妹知道,毕竟愈早想清楚,也才能够愈早进行规划及调整。
这篇分享文主要写给GPA不高的学弟妹作为未来申请时的参考,如果能在申请的路上给你一点信心以及希望,或是未来准备的方向,那我想这篇文章就有它的价值了。
【Application Results】
Program: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SE), Fall 2019
Chemistry, Fall 2019
Admission:
UCLA MSE (MS) – 2/1 via Email
Cornell MSE (MEng) – 2/7 via Website
UIUC MSE (MS) – 2/16 via Email
UPenn MSE (MS) – 3/22 via Website
UT Austin MSE (PhD) – 3/25 via Email
JHU MSE (MS) – 4/3 via Email
Columbia MSE (MS) – 4/3 via Email
Rejection:
MIT Chemistry (Ph.D.) – 1/25 via Email
Harvard MSE (Ph.D.) – 2/23 via Website
Caltech MSE (Ph.D.) – 3/9 via Email
Gatech MSE (Ph.D.) – 3/14 via Website
CMU MSE (Ph.D.) – 3/14 via Website
Stanford MSE (MS) – 3/20 via Website
Northwestern MSE (MS) – 4/4 via Website
UMich MSE (MS) – 4/9 via Email
Decision:
Cornell MSE (MEng)
【Background】
Educational Background: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NTU) (2013/9 – 2019/1)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jor) / Chemistry (Minor)
cGPA:3.37/4.3 (3.31/4.0)
Major GPA:3.09/4.3 (3.02/4.0)
Last 60 GPA:3.93/4.3 (3.83/4.0)
Minor GPA:3.91/4.3 (3.80/4.0)
Standardized Tests:
GRE:321 (V:153/Q:168/AWA:3.5)
TOEFL:104 (R:27/L:29/S:24/W:24)
Research Experience:
3.5 years undergraduate researcher at Institute of Chemistry (IoC), Academia Sinica
3 months visiting student researcher at MIT Chemistry
Publications:
7th author paper at 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
6th author paper at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5th author paper at Journal of Chinese Chemical Society
5th author paper at Frontier Chemistry – Organic Chemistry
3rd author paper at ACS Applied Biomaterials (Ready to Submit)
Conference Records:
1st author poster presentation at Annual Meeting of Chemical Society Located in Taipei (CSLT)
5th author poster presentation a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Biointerfac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wards/Honors:
None
Work Experience:
1 year Business Consultant Intern – Deloitte Consulting
2 years English Teacher – HESS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NTU Guitar Club – Chairman (2014 - 2015)
BizPro – Junior Course Designer (2018 - 2019)
Letter of Recommendations (LoR):
1 from MIT Chemistry Professor
1 from Supervisor at IoC, Academia Sinica (graduated from MIT Chemistry)
2 from NTU MSE Professor (Associate, Full)
1 from Deloitte Consulting Partner
【前言】
“以终为始”,这四个字对我的影响非常深远。
出国留学应该只是个过程而不是最后的结果,如果是为了体验国外的生活或只是去国外看看,相信板上的前辈都有推荐其他的方式达成这个目标。所谓的“终”在我看来应该是出国留学后希望获得的能力及希望之后对职涯发展所产生的助益。申请留学的路上从来都不容易,但如果想好出国的原因以及未来的目标,相信会有更正确的心态面对这一路上的挑战。
对我而言,研究自己有兴趣的能源领域并将它成功应用在生活之中,便是我的职涯目标,至于要从RD还是PM的角度切入,我希望借由出国留学的过程中思考清楚,而Cornell MSE MEng的课程设计,便是我基于上述问题进而选择的program。
每个人的“终”不尽相同,所以此篇文仅能以“顺利拿到AD”作为题目与大家分享。申请留学的文件是一份package,其中包括:GPA、SOP、推荐信(LoR)、Resume/CV、TOEFL、GRE等六大元素,其中SOP、LoR、Resume三者又须相互呼应才能够彰显出自己的独特性进而被评审委员青睐。
以下就此六个面向进行讨论,希望能在技术层面或是心态层面上让大家获得有用的资讯。
【正文】
GPA:
GPA的确是整份package中相当重要的元素,大家稍微翻一下以前的文章便知道其重要性为何,然而每间学校对于GPA的标准不一,这部分搜寻其他版友的文章即可获得一定的概念。不过我也相当同意GPA只是个bar,过了一定的标准后其他的备审资料才是脱颖而出的关键。
大二结束时我很清楚自己的GPA不够(2.75),必须将cGPA拉上来才有可能挺过第一阶段的筛选,所以大三后我疯狂修课提升成绩外,也尽量选择专业课目来修习。就我之前和MIT指导教授聊天的结论,学校教授们首重cGPA,再来是专业科目的表现,这也是为什么Last 60 GPA以及Major GPA有一定程度的加分效果,而像Harvard MSE及MIT Chemistry更会要求学生在缴交备审时,将核心科目额外条列出来作为备审参考的一环。
总而言之,最好的情况是维持均高的曲线,次之则是让历年GPA呈现上升趋势,而核心科目代表学生在专业知能的学习,是教授们在GPA项目中更在乎的环节(利用通识科目拉成绩还是会被看破手脚的…)
SOP及Resume/CV:
因为GPA不够亮眼的缘故,SOP、Resume、LoR成为我非常重视的加分项目,而SOP及Resume/CV两者我认为放在一起讨论会更好。因为Resume/CV是学生向学校展现自身研究成果及工作能力的文件,而SOP则是学校了解学生就读动机及职涯展望的媒介,进而判断学生与学校的适性与否。
扎实的专题研究则能够同时满足上述两份文件的要求。对大学生而言,做专题的经验除了可以确立未来念研究所的动机外,也能够累积一定的成果充实自己的resume,这也正是为什么板上众多学长姐鼓励大家在大学时期投入专题的原因。
其实当初我找专题的过程并非十分顺遂,以我为例,当初在系上找不到有兴趣的材料领域时,我也苦恼了一阵子,后来决定跳脱校园,前往中研院化学所寻找专题老师。有些时候勇敢跳脱框架寻找,才会找出不同于他人的机会。
做专题时,能不能发表paper牵涉到众多因素,因此我一开始只希望自己能够学习到应有的实验技能并且找到对于科研的热情,进而在SOP上表现出我对于研究所的就读动机。
不过实际上我在博士后学长及研究助理学长姊的指导下幸运地累积了一些发表结果,这部分倒是远超出我的预期,也开启了我之后前往MIT进行暑期研究的契机。(详见LoR章节)
至于实际撰写的部分,我当初找送佛的Austin学长进行SOP及Resume/CV的架构讨论,完成后则与板上许多人推荐的Christine Oswal进行线上润稿。两者的合作经验我都十分愉快,在此推荐给大家做为参考。
最后我想就SOP进行更深入的分享。SOP的架构的确花了我许多时间思考及下笔,一样承接着以终为始的概念,将我的过去、现在、未来串接成故事,阐述我为了达成目标,过去在学术及科研上做了哪些努力,以及除了科研之外,在管顾公司一年的实习经验又如何影响我的职涯规划,最后则是该间学校的program能如何帮助我达成目标。因为同时申请PhD以及MS(两者导向不同),再加上每间学校的program及专擅领域各有差异,所以每一间学校我都有客制化的SOP。
LoR(推荐信):
如果说SOP及Resume/CV是自己对于自身的主观描述,那么LoR则是他人对自己的客观评论。所以在寻求老师或上司撰笔LoR前,必定要思考清楚如何让LoR与SOP及Resume/CV达成综效,依此策略性地安排LoR的内容。
一般学校要求缴交三封LoR,以我为例,这三封推荐信所要展现的一定是不同面向的自己。因此其中一封我找了在学校的修课教授,请他着墨于我在课业成绩的成长,特别是大三以后在专业课目的优异表现;另外一封则找了我中研院的指导教授,请他强调我在科研方面的能力以及在实验室中担任的角色;最后一封推荐信则依据每间学校program的差异,找了MIT的指导教授或是Deloitte Consulting 的Partner 撰写推荐信。MIT教授的推荐信我用于顶校硕班或是PhD的申请,Deloitte Consulting的推荐信则用于MEng program的申请。
而一样是因为GPA不突出的缘故,在思考完首两封推荐信的人选后,大四下的我一直想寻找机会前往美国进行暑期研究,最终目标是做出点成绩及拿到当地教授的强推。这个过程一样蛮辛苦的,我跑了好多场在台湾的seminar以及寄了十几封石沈大海的联络信后,才幸运得到MIT化学系教授的实习机会,整个过程中来自我中研院指导教授的帮助更是不在话下。
TOEFL及GRE:
这两个考试我相信本版及专版的众多学长姐可以给出比我更好的准备方法及应考建议,我就不在这里野人献曝,而事实上我当初在管顾公司、实验室、学校课业及社团的多头马车下,也只能把握零碎时间准备。
结论是如果觉得时间充沛的话,其实可以自己念;如果需要有人帮你把懒人包整理好就去补习,TOEFL我一样推荐送佛、GRE的话我推荐Mason。
比较有价值的分享应该是我的timeline,我大概是去年7月考完TOEFL、9月考完GRE,之后的时间则专注在其他备审文件的撰写及制作。每个人的英文程度不同,大家可以依这几个时间点调整自己的准备周期,将自己的英文实力提升到可以达标的程度。
小补充是硬要比较的话,依照我之前和UT Austin MSE教授聊的心得,在达标的前提下,GRE考高分真的比TOEFL有用,不过两者在整份申请留学的package中,都占据着相对次要的角色,所以在时间固定的情况下,哪些项目该花时间经营,相信大家也不难看出来。
选校:
留学版常看到大家选校分为梦幻区、目标区、保底区,不过考量到自己的背景,我打一开始就没抱着第一年就能上的期待,于是乎就打开US News依据排名选出我有兴趣的15间学校。所谓的兴趣就是该系至少要有3个教授,他的研究方向是我会愿意花硕班或博班的时间投入的领域。另外由于没考sGRE的缘故,化学系的program我大抵上都不敢投。
而找教授及program的过程虽然费心费时,但对于之后撰写SOP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帮助。一样依照我和MIT指导教授聊天的心得,他强烈建议我在撰写SOP时,针对学校客制化的段落,可以提及有兴趣做研究的教授,倘若获得该教授的青睐,在弱committee制的评审委员会里很有可能直接拿到offer。这个方法我同样套用在撰写MS的SOP上,从我的录取结果来看,这样的撰写方法对于MS和PhD都起了一定程度的效果。
另外在申请PhD时,事前的联络教授也是相当重要,会给我interview或是AD的教授几乎都是我有事先联络的教授,毕竟先天失调的状况下,教授的免死金牌才能跳脱层层筛许挣到一个面试的机会。不过这种事前联络信大概都是有去无回,所以在考量时间的限制下,只能说是nice to have不是must have。
Final Decision:
最后选择了Cornell MSE MEng,其实过程还是蛮煎熬的,毕竟如果以材料领域来讲,半导体比较有可能在读完MS后留得下来,如果是生医或能源领域基本上都要PhD学位才比较有机会留下来。不过在这个阶段我还是希望以兴趣为主,而Cornell MSE的研究方向相当适合我,不然以就业观点的话干脆转CS好了lol。再加上Cornell MEng特有的1+1(MBA)制度设计相当吸引我,以及Cornell MSE学制的弹性规划,最后还是忍痛拒绝UT Austin的博班offer,决定去纽约州纯朴地区潜心修行。
【心得】
“如果管理不好自己的期待,就请提升自己的能耐”
大二结束时我的cGPA只有2.75,客观条件而言,当时的我要成功申请出国留学并不容易,特别是看见留学版众多大神的背景之后,更觉得难上加难。而在我大四暑假参访MIT的过程中,同实验室里多的是大一、大二就来参访的美国、中国学生,面对这一情况也让我感受到世界各地的学生是如何积极争取机会,而支撑著自己继续唸书、做实验、工作的便是我对未来职涯的想像以及对于科研发自内心的兴趣。
拿到AD与否从来都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只能在备审资料的这份package中,努力将每一项做到最好。我身边也有好多条件极其优秀的学长姐、同学在申请的路上尝试过了好多次,最终无论成功与否我在他们身上看到的都是努力不懈的精神以及令人佩服的坚强心智。
回首这一段路程,看似云淡风轻,但我想每个人在申请的路上都有一段辛酸血泪。仅以此文记录那些在中研院深夜仰望的天空、从公司下班赶回实验室的疲惫不堪、凌晨在吃的晚餐、停车在路边打的嗑睡。
出国留学始终只是一个过程,真正的挑战反而是从出国开始,而这一路上可能遇到的更多是人生的大哉问,家庭的变化、亲人的离去、情侣关系的维系,我很庆幸大学留在台湾就读,才可以在遇到上述问题时学习去成长,而这些宝贵的人生课程,也成为我继续前行的能量。
感谢的人太多,因为凭一己之力我也是走不到这里,在此便不一一致谢,留待脸书分享。也感谢在萤幕前的你花时间读完这篇文章,希望能够在你的申请之路上或多或少产生帮助,很喜欢留学版的风气,大家都很愿意分享也很愿意讨论,希望未来的版友们也可以继续维持这样的良好气氛,造福之后的学弟妹。
想深入了解的人可以站内信私我,我会尽我所能回答,谢谢大家
作者: ted30903   2019-07-25 17:11:00
作者: illidan23 (^^迪^^)   2019-07-24 00:44:00
恭喜学弟~
作者: philipppppe (philipppppe)   2019-07-21 01:57:00
作者: y956403 (寻欢)   2019-07-21 02:09:00
强者
作者: unlockedsg (从败中求得不败之道)   2019-07-21 02:28:00
恭喜~~~
作者: kumokochiu (积雨云)   2019-07-21 02:34:00
好文推!
作者: john830721 (吸水毛巾)   2019-07-21 02:35:00
友情推,毅力真的强大!
作者: ubiquityef (小鱼排)   2019-07-21 04:53:00
推学弟
作者: chiuchiu314 (chiuchiu314)   2019-07-21 08:33:00
推 恭喜你!
作者: tok255 (tok255)   2019-07-21 08:56:00
推!谢谢分享
作者: godbye45 (苗栗金城武)   2019-07-21 09:04:00
我偶像
作者: bruce00595 (阿蒲)   2019-07-21 09:51:00
推 恭喜
作者: iantwn   2019-07-21 09:56:00
我兄弟
作者: aa50211 (土狼)   2019-07-21 10:04:00
太猛了my ball
作者: lzc851031 (Heisenberg)   2019-07-21 10:21:00
推学长
作者: Stunish (Adilraid)   2019-07-21 11:04:00
推 谢谢分享
作者: tokyoringo (东京苹果)   2019-07-21 12:57:00
推学长
作者: jk842323   2019-07-21 13:34:00
详尽分享
作者: backpacker18 (It's Fucking RAWWWW)   2019-07-21 13:41:00
感谢分享很猛
作者: Ericz7000 (Ericz7000nolan)   2019-07-21 14:09:00
作者: velaro (下路双组合)   2019-07-21 15:21:00
太强了!
作者: penguin828 (BB)   2019-07-21 16:23:00
赞赞赞
作者: gmking (帝王之心)   2019-07-21 17:15:00
推!!
作者: ron0908 (荣恩)   2019-07-21 20:24:00
恭喜你,非常详细!
作者: Sleeper4real (Sleeper)   2019-07-21 23:16:00
推吉他社学长~~
作者: peskotiveswf (WF)   2019-07-22 03:39:00
作者: YandereLove (Rem)   2019-07-22 10:44:00
推推推
作者: tkwalk (walk)   2019-07-22 13:40:00
朝圣 推军中情人
作者: ggracee (小)   2019-07-23 09:17:00
作者: fablife (爱与欲望的岁月)   2019-07-23 11:08:00
恭喜!
作者: axfa (axfa)   2019-08-19 18:19: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