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发文,不知道手机阅读会变怎样,如果手机阅读起来觉得排版乱请见谅)
从计划要申请到正式录取,从板上的经验分享中得到很多资讯,
我一直跟自己说如果申请上了一定要来发文,
前阵子很忙不小心就拖了一个月才来写,
希望可以有机会帮助到后面想申请的同学。
申请学校:只有 HEC Paris,Sep'19 intake (admitted with scholarship)
申请进程:8/28 注册HEC Paris申请帐号
9/18 送出initial evaluation (只需要CV)
9/26 得到initial evaluation的positive feedback
10/3 从本来不想找顾问到决定跟顾问聊聊,当天聊完决定跟该顾问合作
10/8~15 联络工作上的主管,他们同意帮忙写推荐信,正式开始写备审
10/8~30 陆续有在跟正在就读的学生聊(一边修备审资料)
11/15 送出申请 (改essay改到凌晨四点,稍后再提)
12/3 通过第一阶段(学校承诺两周内,比预期的晚,再加上看到板上有前
辈
两三天就收到通知了,一度自己吓自己了一番)
因为学校通知得晚,到距离面试前只剩不到一周,要自己联络校友、
还要准备十分钟presentation的投影片(其实可以先做,但还没确定
通
过初审前真的提不起劲),上班族真的吃不消,那周平均每天睡四小
时
吧(已哭)。
12/9 一天面完两场skype面试
12/14 接到通知录取的电话
背景资料:112会计 (GPA 3.2/4.0) (用4.3算更惨)
经历 :工作四年多,都是在四大 (前两年审计、之后转顾问业)
学生时期有两份实习经验
两个大的国际志工经历共计6.5年(其中一份进行中)
三个国际级学生会议经验,在其中两个担任台湾队队长
GMAT :680* (上班族血泪N战,没什么可分享的,请参考GMAT板众神人文)
TOEFL:103
*HEC Paris MBA有明确列出V和Q的percentile“建议门槛”,考不到700的同
学真的不用看到CD及GMAT club上中国及印度的竞争者都700 up就妄自菲薄,
我认为只要有过门槛就值得做一下initial evaluation。
(因为我还没正式提离职,请认出我的亲朋好友同事帮我低调一下拜托!> <)
先分享我在申请阶段后悔没先做的事情:
1. 拯救GPA。
我的意思不是说毕业前拉高GPA的那种拯救,对于MBA申请者而言,其实大多都已经毕
业一阵子了,再后悔没好好唸书都无益,要好好思考的是应该怎么交代自己不出色的
GPA (有一个美国知名留学顾问说3.5以下都算低,晚点会再提到她)。
网络上“补救GPA”的文章很多,内容大同小异,大致上有以下几种:
(1)毕业后去修习学分课程并取得好成绩
(2)如果你的专业有证照(例如会计师),考起来
(3)冲高你的GMAT及GRE分数
(4)在工作上尽力表现出色(并由你的主管写推荐信证明这点)
(5)写一篇additional essay说明你的成绩到底么了、与你如何证明自己其实很优秀
其实我觉得最有说服力且最能操之在己的是绝对是(1)至(3),但我在真正开始写备审
资料前都没有好好想过这个问题,所以最后只能靠(4)和(5);我个人认为有些冒险,
因为会想申请MBA的人几乎都是工作上特别努力、不服输或不安于现状的人,所以你的
能力有主管背书、别人也会有。因此如果可以重来的话,我会及早加强(1)至(3)。
2. 早点送出CV evaluation。
在申请前夕我因为GMAT考不高而有点焦虑,本来预计申请十月那一轮的,到了九月又
临时决定去报名一场GMAT (结果考了跟前一次一模一样的分数zz),导致申请时间压
缩。但其实HEC Paris MBA有“initial evaluation”的服务,在注册好帐号后,申请
接口会引导你先送出CV,招生代表会初步针对你的背景给意见(对于三围不安的人也
可以直接在CV上多放这些资讯)。在得到初步评估的结果后,还可以预约跟招生代表通
电话、聊聊自己的profile。我觉得evaluation完全可以在任何你觉得准备得差不多
(包括工作年资已有2~3年且有基本的GMAT及TOEFL分数)时进行,也许会少一些冤枉路
。
以下分几项来分享
.申请资料
- CV
- Essays
.面试
- 10分钟presentation
- 印尼校友面试 (都是standard questions)
- 法国校友面试 (没半题standard questions)
.与顾问合作的经验
.其它资源
一、申请资料
1. CV:
我一直到出社会换过了一次工作,才发现其实自己很不会写CV。细节可以参考网络上
很多教学(这个板上也有很多先进分享过,受益良多),我这里只想提醒小小的一点,
让大家在送出CV前可以检查一下自己的CV看起来吸不吸引人:
- 写你的成就及影响,而不是叙述你的工作内容
很多人(包括以前的我自己)会花心思在着墨自己付出了多少努力去做一件事,或是
这件事到底有多复杂,例如:花了三个月去执行一个跨国的专案,必须跟来自不同
国
家的专案小组合作。
但是,其实读CV的人都是现实的(不论是职场或是MBA admission team),他们比较
在意的是你的“成果”而非你的“努力”。因此,换个方向去思考自己的经历:
(1) 这个专案对于团队/客户而言的效益是什么,你在里面如何协助达成目标;
(2) 这个专案由你来带领/参与对于跟你一起工作的人而言,有什么正面的影响
(例如,同样复杂的专案但你让整个团队花费更少的时间去有效率地执行);
(3) “不同国家”有哪些国家,是怎么个“合作”法?你实际上的贡献是什么?
- 还有一个常见的建议是要将自己的成就“数据化”
我认为大方向而言这是对的,因为读CV的人不会有心思及时间去细看每一个字,如
果有数字的话通常会先抓住目光、印象也会让人较为深刻。
不过我自己的工作性质很难让成就数据化,因此我只能尽量。在修改自己CV的同时
我不停地提醒自己要紧扣“成就”及“影响”,然后在写完一版后先晾在一旁两三
天,过几天回来再读一遍,反复检视自己的内容到底能不能吸引人。
2. Essay:
HEC Paris MBA的essay共有五题, 我写了整整一个月直到死线“隔”天的凌晨四点
(冲著台湾和法国在冬季有七小时的时差)。就我所知它的题目满久以来都没有变,
对HEC Paris MBA有兴趣,也许可以及早开始思考怎么写essay。
(1) Why are you applying to the HEC MBA Program now? What is the
professional objective that will guide your career choice after your
MBA, and how will the HEC MBA contribute to the achievement of this
objective?
这题其实很standard,我的架构如下:
- 我的Post MBA goal*
- 大学时期的一段经历如何影响我
- 大学毕业后为何选择第一份工作 + 第一份工作培养的专业能力及我的贡献
- 为什么换到现在这份工作 + 目前这份工作培养的专业能力及我的贡献
- 遇到什么状况让我想要申请MBA
- 我想透过MBA补强什么能力
- HEC Paris会如何帮助我建立我想要的能力进而达成目标
- 我对学校/student body的贡献会是什么
- 我和目前在学学生聊过之后,他们的说法验证了“HEC Paris”就是我的best fit**
- 简单地总结post MBA goal及重申我就是要申请HEC Paris。
* Post MBA goal我认为是这篇essay中的核心,其实在整篇文章里,包括我提到的所
有经历及决定,都可以跟post MBA goal直接呼应。本来我的原版写法是流水式地写
下来,Post MBA goal放在最后,但我的顾问建议我提到最前面,我自己微调一版试读后
觉得放最前面的确可以让文章增加张力、又可当作文章主轴,因此很欣然地调整了顺序。
** HEC Paris招生办公室在你通过initial evaluation后,会寄给你一份student
ambassador手册,手册里会有每位大使的联络方式及“pre MBA职业”。我透过这
份手册、linkedin还有朋友(他认识在读中的学生)前后跟五位学生聊过,我认为
学生大使的分享是最有帮助的。可能的原因是:
- 他们本来就有心理准备要回答prospective students们的问题,会很有耐心
- 我在选择联络的学生大使时,就已经针对“我有兴趣的产业”、“和我相同背
景”作第一轮筛选了,所以后面也比较好聊
linkedin大概是最冷淡的吧XDDD 但我一开始不知道会有那份手册,所以cold
messsage了好几个人。linkedin上的校友及学生们还是都有回复,但就是没有学生
大使们的那种热心感 = v =
推荐大家联络学生大使,在essay上写说你有和他们联络(我有指名道姓+毕业届数
地说我联络了谁、他给我的建议是什么)也是可以小小加分的地方。
(2) What do you consider your most significant life achievement?
Well,这题就是让我修到凌晨四点的最后一题,因为我和我的顾问在这题上的意见
有点不合。不合的地方大致上是我原来写了一版,着墨的点在于我曾在工作上被指
派了一个复杂的专案,遇到专业知识与实作上的瓶颈(我完全不知道怎么做),但在
到处找资源、每天在工作之余安排时间自读(还排进度表)后,专案很圆满地完成了
;对此,我觉得很有成就感,并不是说专案多大或是怎么样,而是从无到有,学习
self-coaching的那种个人成长。
但顾问觉得这件事情太小,而在我们essay editing往返的过程中他知道了这个专
案是跨国、且有外国团队一起合作的,因此后来就产生了第二个版本的文章,著
墨内容偏向这个案子的复杂度、跨国合作的难度及案子完成后对客户的正面影响。
不过因为第二版所强调的形态(复杂度、跨国等等)其实是我们这个产业每天的样貌
(不是什么特别的经历),而且对客户的正面影响也是因为客户内部自己决定这么做
(然后找我们当顾问去协助执行),那样的影响我认为并不能视作我个人credit,因
此我一直对于这个第二版很不安。
到了deadline前夕,我还皮皮地把第一版重修了一下,然后当作final version寄
给顾问,顾问仍然重申他比较喜欢第二版。因为当时真的太赶了,没有时间再跟他
好好讨论,所以我思考当天到凌晨,还是决定以第一版当作我这一题的答案。
我那个晚上一直告诉自己顾问看过的申请文章一定比我多很多,他才是知道
admission team喜欢什么类型文章的人。可是,我后来想到,我才是知道“我是谁
”以及“每一个经历对我的意义”的人,我要做的是让这样的意义可以透过文字
让读的人也可以感同深受(就是我修到四点的原因)。
*这两版我同时也有给一些朋友看过,可能朋友们大多同产业,每个人都同意第一
版比较引人入胜,这也是我最后毅然决然选择第一版的几剂强心针。
(3) Leadership and ethics are inevitably intertwined in the business world.
Describe a situation in which you have dealt with these issues and how
they have influenced you.
这题……非常难写,都要怪我的主管们都太正直了(误),我完全没遇过任何不道
德的情境。
我后来写了一件很小的事,并写了它如何有“可能不道德”的风险,但为什么后
来没有应验这样的风险,然后写了自己协助判断(可能不道德)及沟通(以避免应验)
的一些小小贡献。
我曾经跟联络的一个学生大使抱怨这题很难写,他说他也觉得很难,因为“真的不
道德的事我也不能写。所以我只能写小事。”(……lol) 但听到也有人写小事我就
安心地submit了。
(4) Imagine a life entirely different from the one you now lead, what would
it be?
这题太开放了,我想了很久一直想不到怎么写才对。网络上的范文都满轻松的,
当厨师、当摄影师等等,但我没有什么特殊兴趣(例如超会煮菜或超会拍照),所以
不知道怎么切入。一直到申请截止前两周我才突然想到,我可以让它跟post MBA
goal有点关连,因此我就反过来想,什么样的人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呼应我所追求
的目标。我觉得这个方式满有用的,我后来就立刻想出两三个版本的故事,然后选
了一个我比较好发挥的写成essay。
(5) 第五题是三选一
Please choose from one of the following essays:
a) What monument or site would you advise a first-time visitor to your
country or city to discover, and why?
b) Certain books, movies or plays have had an international success that
you believe to be undeserved. Choose an example and analyze it.
c) What figure do you most admire and why? You may choose from any field
(arts, literature, politics, business, etc).
我秒选(a),另外两题对于我太难了(没有特殊喜好及兴趣,曾经觉得崇拜的人也黑
掉了),但介绍台湾对我来说是很常发生的事(常常有外国朋友来玩)。这题我花不
到一天就写完了,卡最久的反而是要写哪个地点。
当时刚从阿朗伊古道回来,那里超级美的,一度很想写。但我最后写了台北的紫藤
卢,因为它见证了台湾社会及民主的进程,而这对我来说很重要,我也很想要透过
这个essay让更多人知道这样的台湾价值以及现在多元包容的文化其实得来不易,
因此透过介绍这个美丽的地方、它的历史脉络及象征意义,很快就写完了。
写essay的过程虽然痛苦,但其实我满享受的。很多人都形容MBA是认识自己的一条路,
在密集写essay的那一个月中我真的深刻地感受到。如果我可以给未来申请的同学一个
建议,那就是“always remember who you are and what you want to achieve”。只
要谨记在心,即使会花一些时间探索,但一定可以写出好的essay,并在过程中成长。
二、面试
HEC Paris MBA的面试为校友面试,共有两场。在面试前你必须准备一份10分钟的简报
,内容不拘。网络上的人大多分享自己的兴趣(看CD上还有人分享塔罗牌),我后来决定
选择跟我从事的志工活动相关的题目。
过去三年多来我一直在工作之余担任一个国际公民媒体社群的志愿性中文编辑(如果有
人
根据叙述可以认出我们是谁,欢迎推文认亲,身为主编我会很感动的XD),中文站台主
要是翻译发生在世界各地的公民新闻,让中文读者可以知道为主流媒体所忽略的故事。
我一开始加入这个志工活动是作为一名译者,因为觉得台湾的媒体状况太差,很多国际
上发生、甚至广受各地网友关注的事件竟然完全没有篇幅,因此开启了我翻译、校对、
后来还(因为之前的编辑跑了)意外变成主编的业余媒体生涯(?)。
我的简报介绍的就是台湾媒体现况,大致上列出几个痛点,包括
- Deliberate disinformation
- Sensational reporting
- Unverified facts
- Uninformative content
- Narrow vision 等等,然后去分享我希望透过这样的志工活动带来什么改变。
这份简报对于我面试的影响,大概是作为一个和法国校友面试的好开端,我们后来聊的
内容基本上都建立在这份简报所传达的讯息之上。我认为,选题没有所谓好坏,你可以
分享兴趣、特别在乎的议题、特殊的旅游经历、觉得有成就的经验……,重要的是你可
以针对你所选的题目畅所欲言就好。
(1) 印尼校友面试 (skype)
非常标准形态的面试,印尼校友有要求我事先将简报档寄给他,但他没有问任何简报相
关的问题XD 流程就是先听完我的简报,中间有给一些小回应(说“喔!印尼也是这样”
等等),然后问一些制式问题就结束了,前后大约40分钟,分享一些我还记得的问题:
- Tell me how you lead people in your team
这题的follow-up question是如果你的team对你的带领方式不满的话你会怎么处理
- How do you manage the expectation of clients?
- Why not MS but MBA?
- What do you expect from HEC MBA?
- You seemed to be very active during university years.
What motivated you? (大学太爱玩XDDDD)
(2) 法国校友面试 (skype)
跟印尼校友面试完全相反!这个法国校友面试时完全没打算按牌理出牌,最一开始还
问我“你想要进行简报的部分吗?其实我不是很在乎一定要有简报,我们可以聊聊
就好。但如果你觉得你已经准备了,还是想报的话也许可以讲快一点。”
打出来觉得好像很惊悚,但校友在讲那句话的时候语气是很和善的(脸也是笑的),
所以其实我完全没有被吓到,就跟他说因为我准备好了,所以还是想介绍一下我选的
主题,我会试着讲快一点。
Present完之后,因为我在简报里面有提到“民主”跟“自由”其实不是同一回事,还
举了土耳其作例子,因此他就从土耳其这个片段切入,开启了一场哲学思辩……XD
这个校友完全没问standard question,他先跟我讨论了民主与自由的差别,然后聊土
耳其的现况、再带到台湾跟法国(黄背心刚好正在发生,也提了一下)的民主,还问我
“你觉得民主的问题在哪里?”、“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因为那时候刚选举完
,我还跟他自己开了台湾公投的话题,然后他就跟上这个话题继续聊。
后来我们聊了法国总统、欧洲右派崛起,还有一些资本主义的问题(媒体上、经济上、
地理政治上)。前前后后不小心聊了一个小时四十分钟……,直到他说他必须出门赴约
了。中间还有几题满有趣的,我深刻感受到欧洲人的脑袋运作的方式好像不同(lol),
有一题他问我:Do you think you are a lucky person,还有一些类似的题目,我觉
得都很偏哲学题,要想一下才能回答,不过接话后都能聊得满愉快的。
(3) 小结:
我一直幻想自己至少会有一场面对面面试,没想到竟然两场都是skype,不过在我(面
试前)偷偷上网查两个校友的背景后,我觉得学校对于校友的安排是非常用心的。
两个来面试我的校友,背景都和我post MBA goal密切相关,我觉得可能台湾在这块
(基础建设产业)的校友比较少,学校才好不容易找到两个国外合适的interviewer、
并联络三方可以开始准备skype面试吧(隔超久才通知我要面试,快吓死我!)
总的来说,我觉得因为是跟“校友”面试,而非招生官,所以你的回答真的没有对或
错的问题,你的目的是让校友喜欢你这个人、让整个面试的氛围是开心的。我自己面
试完两场都觉得很快乐,还很真心地写信去给校友谢谢他们,很高兴自己交到新朋友
,校友们也说有机会一定要真的一起喝杯咖啡。那时候就觉得应该没问题了吧= v =
不过该做的功课还是要做,校友们还是会(不论有意还无意地)想了解你对学校/国家
的认识,以及你是不是真的准备好了。我遇到的法国校友就很怕我有Paris syndrome
(亚洲人的通病,对巴黎有太美好的想像),我就直接跟他说我最近一次去巴黎的时候
遇到大雨(2016),赛纳河的水淹到马路上、地铁都停摆,结果水还没退完巴黎的清洁
队员就罢工,整个城市又丑又脏;同一趟旅程中我还被扒,但掉钱包的好处是所有ID
的丑照片终于可以换了(他听到这里就大笑说他超懂)。他听完就说很好,我只是怕你
对巴黎有错误的幻想,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问题,没有哪个地方是只存在美好的。
三、顾问
到底要不要找顾问这件事真的因人而异,要考量的点包括(1)英文表达能力;(2)你对
自己及目标的清楚程度;及(3)时间。
我自认是目标明确、英文程度尚可的人(虽然我托福只考了103……主要是因为我以为
阅读跟听力中间是休息时间,结果听力的第一个题组开始的时候我跑去上厕所...
不熟考试的下场XD)但后来我觉得工作忙、不想花这么多心思,而且也不好意思一直麻
烦朋友们一起看,所以想说可以考虑找顾问。
我先前看了板上的文章,觉得David Rutledge*应该会适合我,因为板友们都说他是比
较低强度的顾问,适合目标明确的self-starter,所以我就约了他免费的CV分析服务
,
聊完我也就决定跟他合作,原因在于:
(*叫David的顾问很多个,我找的是www.mbaconsultingpro.com上的洛大卫)
- 聊天的过程中我觉得他没有打算“写华丽的故事”,而是“帮助你写出你的故事”
。我在跟David谈的过程中感受到的是他的角色并不是想帮我“包装”经历,而是
“跟你一起挖掘这份经历中的亮点”。我认为这点对于我很重要,因为我并不想为
了申请学校,在备审资料中变成一个不是我的“别人”。
- 我觉得他很谦虚而且平易近人,而且一直强调“你可以随时联系我”。对于时间就
是一切的申请者而言,我认为要没有距离感、可以随时联系得上是很重要的。
- 他是懂台湾人的母语人士。
不过我必须直说我几乎没有用到David本人的服务,他后来将essay editing的工作交
接给一位专业编辑Brigitte,自己主要帮学生模疑面试,就我所知其他学生都跟他模
拟面试很多次才上场,而我跟他只有一场不到一小时的。因为我对于standard
question的那几个问题都有答案了,所以他也没有给我什么答题的guidance。
虽然在跟顾问合作的过程中有上面那个第一版第二版essay的小插曲,但整体而言我
觉得满值得的,因为真的省了很多心力。母语人士的用字和句构跟外国人还是不同,
我对David说的一句话很深刻:For you, English is the hardest part, but for us
,
we need to know "you".
他告诉我那些字数限制都先不用考虑,先让文章在没有框架的情况下先出来,字数限
制
他们会帮忙把关,我觉得这是我在与顾问合作的过程中受益最大的部分。让我先随心
所
欲地说完故事,用字的精准度及字数会有人帮忙调整。
虽然大致合作愉快,我在过程中也遇到跟编辑的磨合的一些小问题。因为合作的方式
是
信件往来(用word追踪修订),编辑会在文章中下注解请你补充某一个故事的细节,所
以
在没办法好好口头说明的状况下,可能会产生一些小的问题。举例而言:
- 原稿写了A跟B两个经历,重要性及篇幅相当。但编辑会请你再说明细节,A的细节比
较复杂,所以在第二版中我(想说不用在意字数)就用比较多的篇幅去跟编辑说明A,
而故事B可能一两行我就补充完了。在这种情况下,编辑可能会会错意,认为故事A
的
重要性较高,就让它占的篇幅比B还要大得多,但其实我设想的是要比照原稿架构、
让他们的篇幅相当。
因此,申请者要自行把关整个文章中,各部分的比重是不是跟你设想的架构一样
(意思是你自己心里一定要有底)。
- 隔行如隔山,有些事情我觉得其实我讲得够细了,文章改到第三版我就已经觉得差
不多可以了吧,但编辑会追问更多细节,这时候我就会有点没耐性XD 一次就给他
细到底的回复(例如编辑有追问一个问题,是关于我写到中国及台湾财报处理上的差
异),他读完我(一气之下)落落长的说明之后就会说“喔,这对Adcom来说的确太复
杂了”,就维持原样(lol)。
- 见好就收。我建议申请者心中都要有一把尺,其实我每一篇文章都没有让编辑真的
说“好了可以了!”,原因就如上一个bullet point所提。我会觉得文章改到某一
版的时候我已经很满意了,但是编辑会继续问。如果你时间很充足、很想要借此探
索自己的极限,我觉得很好;但如果你跟我一样时间有限,我觉得你要适时自己做
决定、喊停,然后请编辑针对你满意的那版去finalize。
总的而言,我认为David可能不适合每一个申请者,如果你需要直升机型的顾问,帮你
选校、帮你从头想文章架构、帮你去思考怎么把经历跟目标连结,那David一定不适合
你。
如果你已经对于自己有一定的认识、你知道你未来想去哪里、为什么今天想选某一所
学校来申请,但你缺乏一个母语人士以第三者的角度帮你检视自己的故事能不能更引
人入胜、你想处理大方向(文章内容)但不想担心小细节(字数、以及哪样的架构才是最
适合表达你的意思的),我觉得你可以
试着跟他谈看看。
四、其他资源
我想推荐一个一看就很贵的顾问Stacey Blackman:
https://www.stacyblackman.com/blog/hec-paris-2018-2019-mba-essay-tips/
因为一看就很贵,所以我完全没想过要联络她,但我觉得她的网站非常值得一看,
里面有各个名校的MBA essay tips,以及一些申请的撇步(包括如何拯救你的低GPA)。
有时候我essay写不出来会去她网站上逛逛、找灵感。
后来HEC Paris的招生代表也在某封信里推荐了她的网站,说可以参考她的essay
tips (算是学校认证吗 lol),跟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