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取] HCI PhD at Aalto University, 2017

楼主: nordix (King of the North)   2018-12-26 09:48:24
从 Master 到去年暑假申请 PhD 结束这段时间(2017 八月中完成申请)以来受到许
多台湾 HCI 社群里老师、同学、伙伴的协助。希望这篇文章也能给予志在申请 HCI
当中 CS/Technical 相关的 PhD Program/position 的大家一些帮助。
我的申请着重在 conference paper 的发表(尤其是 UIST),而申请的几所皆为欧洲学
校。也因此本文比较可能仅会对: (1) CS 背景相关申请 HCI PhD program、(2) 有
目标在硕班发表 CHI/UIST paper、(3)对于欧洲学程、申请过程、芬兰生活有兴趣的大家
稍微有所帮助。
本文会包含以下数个段落:(1) 基本背景、(2) 硕班的一些心得、(3) 实验室选择及
SOP、(4) 面试过程、(5) 实验室介绍以及芬兰经验、(6) 一些欧洲博班/硕班的介绍与
推荐。
网志版:
https://deephci.wordpress.com/2018/12/26/phd-application/
I. 基本背景
Program: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PhD Program, 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alto University, Finland, 2018
Research Field:
HCI, especially Computational Interaction and Touch/Haptic Techniques
Admission & Decision:
Aalto University, Finland
Pending/Discussion:
Max Plank Institute for Informatics, Germany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Denmark
KAIST, Korea
Rejection:
None
Education:
BBA i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NTU. GPA = 3.65(overall), 3.86 (CS) out of 4.3
MBA i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NTU. GPA = 3.93 out of 4.3
Publication:
2 x 1st author at User Interface Software and Technology Symposium, full paper
1 x 2nd author at User Interface Software and Technology Symposium, full paper
1 x 1st author at Siggraph Asia, Emerging Technology
1 x 4th author at UbiComp, poster
Paper Review:
CHI Paper: 2016, 2017
TEI Paper: 2017; TEI Poster: 2017
Augmented Human Paper: 2017
MobileHCI Paper: 2017
Talks:
TAICHI 2017: Top HCI Conference Paper
Introduction to Haptics (invited lectures for HCI courses)
Empirical Methods for HCI (workshop)
Introduction to HCI (workshop)
Organizing Workshops:
Hot-Cute-Interaction 2017 (7-days research-oriented workshop in NTU)
Teaching Assistant:
Introduction to HCI
Others:
Academic Achievement Awards (GPA top 5%),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Best Implementation Award, Student Innovation Contest, UIST 2016
Co-organizing OpenHCI 2016 (a student-organized HCI workshop)
Student Volunteer for Siggraph Asia 2017
1st Prize and Best Creative Award, HackNTU
Teaching Assistant of Computer Architecture / Gaming Programming
Letters of Recommendation:
None (原本要找两位硕论指导教授、台大修课教授、实验室学长/后来TUE教授,
但后来都没有麻烦到老师们。)
Test Scores:
None (录取之后、在入学之前有考托福 105 到达入学门槛)
II. 硕班的经历分享
由于我的博士班实际申请期间算短(投出第一封申请信到确定实验室两个月以内),
或许更值得一提的是小弟硕士期间的经历。十分幸运能在硕班加入一个很完善的研究
环境,在台大陈炳宇老师的实验室中有许多杰出的博士后、博士生学长们(包含
詹力韦、梁容豪、黄大源、史丹利等老师、陈奕麟博士、以及萧Joey学长)的指导
中成长很多,另外在台大陈彦仰老师的高等人机互动课程中与 Mike Chen老师有多次学
习的机会。跟着这些优秀的老师、学长,开了眼界、知道人机互动领域主要的
Conference 有哪些、什么是好的研究、什么是我们要追求的。也很快找到在研究
中的热情。希望能成为独当一面的研究者、发表对世界有影响力的论文。
之后算是挺幸运,硕班期间有了几篇 UIST publication、参加了几次 CHI/UIST,
也 review 了一些论文,在这些过程中慢慢认识 HCI 也培养出一些研究技能、
在硕班的最后也办了一个总结这些技能的工作坊。希望我在这段过程中学习到的一些
经验能够转换为你使用。
a. 尽早参与 End-to-end 的研究过程
在 HCI 的研究里 end-to-end 是指“点子、建构 Research Topic、实作、系统验证、
使用者实验、写论文、上台报告”这个流程。这是一个了解自己适不适合继续
PhD 的关键过程:当你从头到尾进行过一次,不论论文有没有发表成功、
不管多疲劳、你知道你还渴望探索更多,恭喜你,你已经通过成为
PhD (permenant head damage) candidate 的第一关了。
当然完全从零建立出自己的 research topic 需要一点时间的累积。建议 CS 背景有志
在 master 期间发表在 CHI / UIST 的人在寻找 Master 指导老师的时候一定
要挑能够在研究路上给予协助的指导教授!
或许有两个值得让你评估的点:
1. 这个教授(实验室)近几年有没有持续在好的 Conference 发表论文、
2. 这个教授(实验室)跟其他教授(实验室)有没有交流与接触。
当然很推荐上述我所提及的老师们,
此外,TAICHI 会出现的老师们的实验室也都是非常值得加入的对象:
http://taichi2018.nctu.edu.tw/#committee
b. 掌握好时间、修好课
时间的掌握非常重要:好好了解自己、限缩自己的兴趣、修重要(有用、前瞻)的课。
目标是能够建立“属于自己的专长”。
有两种情况要尽量避免,第一种是“没有建立深度的能力”:
这就是我的状况,在硕班期间我非常偷懒、几乎没有在课堂上面学到任何有用的东西,
所有研究所需要的都是在实验室跟学长们手把手学会的。虽然在硕班期间有顺利发表
论文、但也限缩了自己未来能够探索的范围。也因此我目前博士第一年的时间几乎都
花在学习跟修课上。
第二种状况是“没有留给自己足够的时间从事研究”:这个也是蛮多人的状况,我一定
要提醒大家,在 PhD 申请之道上有 Publication 在近几年几乎是进入知名实验室/大学
的必带条款(CHI/UIST 尤其 UIST)。
另外,连同上述 a 点,如果有研究经验也能让你更了解自己究竟适不适合继续进入研究
的世界。
c. 参加 Conference(上课、参加 workshop、建立 connection)
如果可以,参加好的 Conference (例如 CHI/UIST/CSCW/UbiComp),而且好好利用
这个机会。小弟每次参加 conference 一定把课选到满。(论文报告可以之后
线上听、想找作者讨论可以利用休息时间。)每年的 CHI 都有非常好的课程,可以
见到大师把多年累积的研究方法压缩在三个小时里、或是接触到非常前瞻的东西
(很多 CHI 的课程根本不会在大学里见到)。
在 CHI conference 有两门实在很想推荐大家去的课程(希望他们还有继续开):
1.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s for HCI (I.S. MacKenzie):
经典 HCI 研究方法总结,大师中的大师。
2. Computational User Interface Design (A. Oulasvirta):
有 ML, Deep Learning 基础的人能够学到 AI-assisted Design 的基础方法。
另外 UIST 在今年第一次举办了 UIST School,个人觉得非常精彩、完全免费超乎
想像。包括 P. Baudisch 的研究室带来很多前瞻的研究,A. Schmidt、H. Ishii 也都
有演讲。他们未来应该还会继续举办,推荐未来有机会参加 UIST 的人去(免费)参加。
上课、参加 Workshop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给予你一个机会去认识不同的人,
这也带到了参加会议真正真的非常确实很重要的事情:建立 connection。
有人说参加会议是认识很有名教授的最好机会,这点我同意(但不是必须),
另也两群人也非常值得你去认识:
1. 你想要申请的实验室里的其他 Postdoct 跟 PhD 学生:
他们是投出申请之前能够给予最多实质帮助的人,包括先大致上让你知道实验室
有没有经费养你、流程是什么、可以先准备什么、这个实验室未来会想要什么样的人
进来。我在正式申请之前也得到非常多各国 PhD 好友的帮助。
2. 跟你理念相同(又差不多阶段)的研究者:
他们是你未来甚至一生的潜在合作伙伴,每次参加会议其中一个目标就是让自己被更多
一点人认识、也认识更多一点人。对我来说英文能力是个障碍,但每次参加会议都能感
受到自己的交友圈又稍微拓宽了一点。
d. 举办 Workshop
如果可以的话,请举办/协办/参与 Workshop 推广自己对 HCI 的认识、介绍自己的研究
工具、跟其他人交换你的研究理念。台湾这几年有非常多优秀的老师引进了丰富的
HCI 知识,社群也逐渐成熟。但跟蓬勃发展的 CHI 社群(每年几千篇论文)相比、
仍然还有非常多成长的空间,举办工作坊(分享、探讨、创造)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
活动。
在硕班期间让我最得意的一件事情是,在最后的暑假和实验室伙伴们一同举办了一个为
期七天的工作坊,讨论了怎样从零开始构思一个研究主题、讨论了 empirical methods
如何结合几个最新的互动主题(Haptics, VR, Robot)变成完整的研究、讨论了要怎样
让研究能够登上 UIST。有一部份是从 CHI 的课程借来修改、一部分反映最新 UIST 的
研究主题、一方面是辛苦原创的、还有一部分找了很多实验室 / 业界的同学来分享
非常多样的主题。
准备这个工作坊的过程,也让一直以来吸收到的许多知识、技术、方法终于有了统合
在一起的契机。
去年工作坊的规划:
https://hocuin2017.wordpress.com/schedule/
总结前述 a,b,c,d 四点,我想说的是,或许准备申请 HCI 领域的 PhD 最实际的方法
就是“先培养自己成为一个(实质的) PhD 学生”。
什么是 PhD 学生?撇除有没有学生证之外,就是具备“创造研究主题、完成研究、
发表论文、传递自己的热情与知识、结交研究上的伙伴”等等能力。这些投资相信会是
值得的。
III. 实验室选择
探索并了解自己的兴趣、定位,在 HCI 领域中决定要申请哪些实验室非常重要,因为
我们是个多学门、多研究方法、多主题、什么都有什么都不奇怪的领域。越早了解自己也
能在面试、撰写 SOP 的时候有很大的帮助(绝对不要到了动笔写 SOP 的时候才在想要
怎么介绍自己啊!),我想要将对自己选择实验室的过程分成三个阶段来讨论。
a. 根据有兴趣的题目/方向
这一点大家都会在研究的过程中慢慢探索出个所以然,但我想要稍微提醒的是,如果
你是 HCI 中比较 technical 那方的研究者,应该要注意的是主题的替换非常的快、
常常几年内 CHI/UIST 就长得截然不同了。要尽量寻找一些能够让你在博班期间还不会
退流行的题目/方向。
b. 决定自己要如何 shape HCI
除了了解自己想要做什么题目之外,我也会建议想要进入 HCI 偏 CS 部分的大家了解
HCI 的历史,然后从更长远的角度决定自己要贡献在 HCI 的哪个部分、自己要带给 HCI
怎样的未来。当我依据我的研究兴趣限缩可能申请的实验室之后,大约还剩下 6 个实
验室。当中可以简单分为两种,一种是 Modelling HCI 为基础的实验室、另一种则是
追求创新界面的实验室(打从有 HCI 以来,不就是 Modelling-based 跟
Invention-based 的竞争吗?)。经过短暂的思索与犹豫之后,我最终加入了相对
小众很多很多的 Modelling 路线,我也认同 Computational Interaction
的理念是现在 HCI 世界需要的。
当中有很多复杂的思索的过程,简单来说,我(如同很多 HCI researcher 一样)理解
现在 HCI 的困境:我们的论文(尤其是 CHI)缺乏核心、有一个 big hole
[Kostakos, 2016],HCI 到底是要 hard science [Newell & Card, 1985] 还是
soft science [Carroll & Cambell, 1986]? 我们的论文一年一年追求不同的主题但缺
乏连续性 [Oulasvirta, 2016]。就连 HCI 这个词至今都没有严谨的定义
[Hornbæk, 2017]、我们究竟是一个 Discipline 还是只是“很多 Disciplines 聚会
的场合 ?”[Blackwell, 2015]。而许多 Disciplines 之间缺乏共同的价值观,我们
要如何发展出一致判断论文价值的标准 [Oulasvirta, 2016] ?
更实际一点的问题包括,HCI 当中许多优秀论文来自其他领域的基础、但很难讲出 HCI
为基础发到其他领域的论文(或许还是有、但我不确定比例有多高)、CHI 的
citation 量较其他 computer science conference 还要低等等。
在思考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的过程中,我逐渐认为“发明可以带领 HCI 前进”的理想
太过乐观,而转向 HCI 最缺乏的是新一代的数学模型与理论的想法(当然并不是说其
他发展不重要,只是对我来说比较认同基础模型的缺乏)。或许从这边开始、我们可
以慢慢解决以上的 HCI 的问题,因而我决定投入 Computational Interaction 的研究。
我的思索过程可以替代为你的,如果你确定要走上 HCI Research 这条路,
你为 HCI 的未来的贡献在哪里?你想要如何定位自己? 这些问题都会在某个时刻需要
你严肃的回答。
c. 教授强度
比起选学校,选对教授对 PhD 学生重要太多太多太多了,而教授/实验室发表 Paper 量
或许是一个可参考之指标(不是绝对啦!但可以为其一指标)。当然,这一点跟前两点
比较起来相对不重要很多,请大家也不要只挑会发论文的实验室申请。
不用谢了,以下网址可以看到近四年 CHI paper 教授/实验室的发表排行:
http://www.kashyaptodi.com/chi2018/authors
http://www.kashyaptodi.com/chi2017/authors
http://www.kashyaptodi.com/chi2016/authors
http://www.kashyaptodi.com/chi2015/authors
IV. SOP 撰写
自我介绍
作者: clemsontiger (Tiger01)   2018-12-26 10:16:00
推推! 非常棒的分享
作者: sunhextfn (阿毛)   2018-12-26 10:38:00
恭喜!
作者: berlinchoose (Berlin)   2018-12-26 10:44:00
感谢分享!!
作者: y956403 (寻欢)   2018-12-26 10:48:00
推推!
作者: Armuro (再传我一次=.=)   2018-12-26 14:22:00
请问可借转HCI板吗
作者: olivehowell (Howell)   2018-12-26 14:25:00
推学长
作者: buci (bubu)   2018-12-26 15:43:00
推 被热情感动
作者: CVPR (硬train一发)   2018-12-26 16:37:00
推 感觉很冷
作者: ron0908 (荣恩)   2018-12-26 19:07:00
好详细,谢谢你的分享!
作者: annie1827 (annie1827)   2018-12-26 21:02:00
推推!很丰富的内容!
作者: loloso (loloso)   2018-12-27 01:41:00
推。感谢热情分享
作者: xeniaeo (Xenia)   2018-12-27 13:17:00
谢谢分享!
作者: wrytus (谜之隐士)   2018-12-29 21:36:00
推不知道是不是误删我好友的学长QQ
作者: turtleknight (turtle)   2017-01-05 11:25:00
比较多台湾人推荐Basilika
作者: clemsontiger (Tiger01)   2018-12-26 18:16:00
推推! 非常棒的分享
作者: sunhextfn (阿毛)   2018-12-26 18:38:00
恭喜!
作者: berlinchoose (Berlin)   2018-12-26 18:44:00
感谢分享!!
作者: y956403 (寻欢)   2018-12-26 18:48:00
推推!
作者: Armuro (再传我一次=.=)   2018-12-26 22:22:00
请问可借转HCI板吗
作者: olivehowell (Howell)   2018-12-26 22:25:00
推学长
作者: buci (bubu)   2018-12-26 23:43:00
推 被热情感动
作者: CVPR (硬train一发)   2018-12-27 00:37:00
推 感觉很冷
作者: ron0908 (荣恩)   2018-12-27 03:07:00
好详细,谢谢你的分享!
作者: annie1827 (annie1827)   2018-12-27 05:02:00
推推!很丰富的内容!
作者: loloso (loloso)   2018-12-27 09:41:00
推。感谢热情分享
作者: xeniaeo (Xenia)   2018-12-27 21:17:00
谢谢分享!
作者: wrytus (谜之隐士)   2018-12-30 05:36:00
推不知道是不是误删我好友的学长QQ
作者: turtleknight (turtle)   2017-01-05 03:25:00
比较多台湾人推荐Basilika
作者: howardiori (!)   2017-01-17 18:06:00
超推Antti教授 :D
作者: immoi (侯小佑)   2017-01-18 19:26:00
恭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