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也不能说装死混过去,
就客气有礼仪态自然面带微笑地说不来自中国而是来自台湾便好了,
毕竟你也只是陈述一个客观的事情,
当然你这么说时已可料到对方接下来的反应,
要嘛是一阵错愕,要嘛是抓着这个不放,
所以说完后不要留下空白将接话的球推回去给他,
说完之后就赶快接下一句 "你刚刚上什么课呀","中午你都在这附近吃什么"
顺势带离这个话题,
你既做了说明也避免给他回过神来抓着这些话题不放的机会,
一般社会化程度够高到能顾及社交气氛的人,大概就这样遂你的话接,
而那种很五毛型的,通常会因为不预期你如此自然友善客气有礼地讲出意料之外的答复,
一时之间不晓得该做何反应,
你又立刻接了上什么课、中午有什么好吃的这种很社交性的话题逼着他接,
他一下间颇有机会不情愿地嗯嗯啊啊接了这些社交话题。
台湾学生的脾性确实与中国学生差异甚剧,
至少台湾学生蛮避免正面冲突这件事,
甚至会为了避免正面冲突而吞下一些亏,
不过私认为在外交朋友是这么回事,在交友之初没有把boundary界线确立清楚,
你在一开始顾虑气氛而忍受给人占了言语上的便宜,
接下来这个朋友间相处的界线就再也难分明了,
也就是得准备好日后得接受常态性的被占便宜,
所以客气有礼又不失风度的说明还是必要的,
这也是观察对方是否值得来往的好时机,
若对方懂得读取社交氛围,随着你的话题节奏轻巧地飘离这话题
(意味着你不想多聊这些,而他也不想,两方都有意退一步),
显见他有交往的真心实意,不愿在这些非平民可左右的议题上僵持,
反之若对方面露难色或没有顺着话题的推进而屡屡想回头争上一个话题,
你就明白日后若要多往来,你迁就对方恐怕是必然,而迁就的互动不会是长久之道,
因此以后要减少接触避免摩擦。
人在外,最好还是尽量结交各族裔的朋友,
把社交范围都系于一个特定族群本身即是件危险的事,
在班级、社团、或其他开放性活动上碰到中国学生不需要特别回避,合则聚不合则散;
但一些限定或针对给“华人”或“中国学生”的联谊性质活动,
就不需要自己主动往坑里跳了。
※ 引述《sssh5566 ()》之铭言:
: 基本上已经尽量不主动提政治了,也交到许多中国朋友
: 但还是有些时候,会遇到祖国大陆的同胞们问说
: “你是从哪省来的?”、“你是中国的哪里来的?”
: 这时实在不太想吵说我不是中国的省,但又不想直接说
: “自己是台湾来的”
: 这时候大家该怎么用龟息大法装死混过去呢?
: 此外,大家在外国人无心指称台湾人是Chinese、我们的国家是China时
: 会特别去否认吗还是?
: 愿闻其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