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贡献一些资讯关于推文中提到LSE的部份,
LSE针对台湾的学士毕业生申请曾公布一个 elite national universities 名单,
大概就是四大四中政(北)师阳明私医(好像还有台科大)等,
反正都是在台湾喊得出来名字的学校,
先讲结论,LSE的确是有执行这个policy (仅审名单上之学校学士毕业生的申请),
执行方法很简单,你在递件页面透过点选默认的下拉选单添增母校资讯,
application 在 submit后就自动跑进不同的pools中,
所以在LSE遇到的台湾学生十之八九是来自台大、清交政(再略少点)、中字辈(又再略少);
因为上句中这些在list里的学校是一个 pool,
好了,症结来了,如推文中所提,既然在这政策下怎么还会有私大生?
(这里的私大集合不包含私医)
基本上这族群在LSE台湾学生组成中向来是非常小众,
我那一届大概只有三个 (三个都是待会下文中提到的情况),
严格来说,私大生 应该称为 私校学士毕业生,
这个称谓的改变藏有一个这族群极少(或极不愿)向外人道的隐情是,
进LSE前他们已有先拿了一个(有时甚至是一个以上)国立硕或国外他校的硕士,
如果加上上行这些条件,application在送出后会跑进另一个pool,
这个pool被审件的机会会比私大学士申请者的pool稍高,
(priority最高的pool自然是elite national uni bachelor applicant那一个)
这除了会改变pool外,还有个很重要的魔鬼细节,
通常学校会有policy规定若前个学位是由受认可的英语国家之机构所颁授,
可以waive掉托福雅斯等考试,GPA的衡量标准可能也会改变,
因此我听过某个同学说他先念了国立硕又念了国外3rd tier学校的硕士,
就是为了能够 maneuver那套规则进LSE (且似乎是家人很坚持,银弹备很够给他用),
这个按乡民的定义,就是标准的洗学历,
他们当然晓得大家怎么看待这件事 (其实也很容易观察得到他们颇重的自卑感),
为了让求学经历看起来自然,
一般他们不会主动透露进LSE前的这一段过程,
若彼此有加 Linkedin或 脸书,会稍微有机会看到中间这段不见的资讯。
而这个族群实际上挺容易察觉的,
上课表现感受得到他们struggle得很厉害,
struggle的点通常是颇基础的essay reasoning与读取整合paper资讯的能力,
当然那些四大四中政北阳明私医等的学士毕业生在LSE也定有求学上的struggle,
不过struggle的点会很明显和前者的不同。
总之,LSE的确有这个policy,也真的有在运作,
而推文提到的私大学士毕业生,
现实中大多是用 additional qualifications (上文提到的国立硕或国外他校硕士)
的身份递件,让自己流入另一个pool中。
※ 引述《avisgood (台南屎王)》之铭言:
如题
小弟我因为指考考不好,目前将要读高雄大学
有想要转考
那如果我将来申请国外的EE, CS研究所,校名是否有影响,是不是要台清交成才能申请上好的学校,还是只要GPA高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