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多时,即将启程,心中十分感谢留学版很多实用的资讯,也很想对那些毫不吝啬慷慨
给予我帮助的人说声谢谢。此外,我想要把自己申请学校这段时间的心路历程,并会附上
我自己的文档,给未来的版友一些些的参考。
[申请结果]
‧Decision
UIUC MS CS
‧Admission (依序)
0204 USC MS CS
0217 UIUC MS CS
0301 Maryland (College Park) MS HCI
0303 CMU MHCI
0308 UMich MSIS
0316 NYU MS CS
0327 UMich MSCS
0329 UT Austin MSI
‧Rejection (依序)
0316 UW M-HCDE
0320 Gatech MHCI
0324 Columbia MS CS
0329 UCSD MS CS
0404 GIT MSCS
[申请背景]
‧学历
香港中文大学 CUHK BS CS 2013-2017
Minor in Business Economics
GPA: 3.28/4.00 (Last 60: 3.49/4.00)
伊利诺大学香槟分校 UIUC Exchange CS 2015 Spring
GPA: 3.64/4.00
‧英文考试
GRE: V 151 Q170 AWA 3.5 321 (09/29)
TOEFL: R30 L30 S27 W27 114 (07/08)
‧Publication
1*8th author SIGMOD 2018
‧工作经验
Research Intern, NCHC (Tainan)
Web admin, CUHK
Research Intern, CUHK
‧Award
HKSAR Reaching Out Award 2013-14
CUHK 2016-17 Master’s List and Scholarship
‧Projects
一堆没得奖的比赛作品XD (若版友有兴趣可以在我的网页上找到)
‧推荐信
实验室教授: Prof. James Cheng
工学院副院长, IEEE & ACM Fellow我的Academic Advisor: Prof. John Lui
工学院副院长, HKIE Fellow: Prof. Irwin King
系住任, IEEE & ACM Fellow Prof. Michael Lyu
商学院专题教授 Prof. Andrew Yuen
[申请心得]
‧背景动机 & 选校
→交换的成绩很重要,它是你在美国本土以外的成绩对照组
→研究经验很重要,不仅是学会研究怎么做,更是寻找兴趣的好地方
离开台湾在外读书的日子,不管工作或是读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周遭每个人纵然在世界
不同角落,但是他们都很拼命的在自己领域辛苦的闯荡。这样的体会鞭策着我兢兢业业的
努力着。大二我到UIUC交换,我想是我生命中非常大的转折点,在香港读书时,我只知道
要把握眼前环境所提供给我们的资源,但是到了UIUC交换时,我才真正意识到资源是要自
己去创造,需积极主动、增强自己的能力,这样的历程也让我确定下一站到美国闯一闯的
意念。
在探索的过程,我感受到自己对于资料系统及做研究的兴趣,因此,在交换回港后就进了
Database的实验室,希望强化自己的专业能力。现在回想起来,其实当时根本没有意识到
,自己是在参与建构新的分布式机器学习系统 HUSKY (砍掉重练那种,从底层写起来的)
。就这样误打误撞的做了两年,其中也包含了我的毕业专题。在这段日子的摸索中,让我
更了解自己的兴趣,同时在很多和朋友做的side project 中,也慢慢发现自己更希望可
以做一些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HCI) 的研究。因此,在选校的过程中,才会选
择先申请 MS CS 做为一个缓冲区,想尝试接触HCI的研究和课程,再决定是不是真的要继
续在这个领域读PhD。所以,在选校申请时就混合著 MSCS 和 MSHCI 两个program,并且
优先选择可以做thesis和research的学程。
‧申请策略
[推荐信] 推荐信很重要 (是不是最重要我不确定)。毕竟教授非常忙
碌,不是每个教授都愿意帮你写那么多封推荐信,且有些教授或许有他帮学生写推荐信的
门槛,所以建议在系统送出前两三个月先征询教授的同意,并且等时间近一点再提醒教授
。另外,我觉得找写推荐信的教授基本上要对自己有一定程度的熟悉,因为我认为“官方
的信”和“真正了解你的推荐信”是可以很明确看出来的,所以我觉得推荐信不可轻忽。
另外,你也可以跟教授讨论你想要他针对你的哪部分做描述(如A教授描述专题能力、B教授
描述领导组织能力),这样三个教授组合起来所描述的你会比较多元。
[SOP & CV]
- 提早开始写是帮你整理思绪
- SOP 强调的是目的。
- 大学期间老师就一直说这种东西不是单向的文章,是在找Match。
你适合这间学校 + 这间学校也需要你。
- 在申请过程中,SOP & CV是唯一自己可以掌控的。
在申请的过程中,我很清楚知道自己读硕班的目的是要做研究,所以在准备每一份SOP
时,会依照每一间学校我感兴趣的教授的研究主题,与我的背景经验做联结。我知道有一
些人的SOP是套模板写出来的,但是我认为应该要写出自己的SOP,讲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
,不一定要按照传统板上SOP的框架下去写,这样会让你的SOP比较有亮点。我的SOP的框
架大致如下:
(1) 首段强调自己的能力 + 这间学校有兴趣的教授和他们做的研究项目。这样的破题方
式可以强化你想要到这间学校读书的企图心。
(2) 二三四段写大学生涯中研究的方向与转折,我并没有强调我有多优秀,我只是去陈
述在每次转折中,我学会了什么,培养了那些能力。
(3) 五六段写跨领域的背景和社群的参与。
(4) 最后末段收尾。
我这样的架构没有办法很直接切成: 动机 + 经验 + 规划,而是写历程和目标,也就是你
的Purpose。另外,我自己花了不少时间去揣摩和修整文句,期待sop不失严谨,并能让对
方觉得我们是个Match。当时我大约花了一整个月,写了14 个Draft,给了身边许多不同
的朋友/老师看,从他们的建议逐步修改。(参考心得: 我甚至在draft 6 的时候,找
Cantab,虽然有些建议不错,但是在一些大方向和框架上的强化,让我有点失望。所以,
我的经验告诉我,其实你的若有熟识的英文老师,请他帮你看一下,应该就够了! )。此外
,当申请学校的数量不少时,或许可以试着做一个好的excel表,让自己能有系统的追踪。
附上我自己设计的表格,或许你可以用用看( https://goo.gl/WER8P1 )。
‧总结
真实面对自己,积极面对未来
有些人可能会问是不找代办来申请学校,我觉得这世界上没有人比自己更清楚你想要成为
什么样子,所以我比较倾向自己申请。在申请时各个学校会有不同的门槛,我的想法是如
果你有一项低了几分,但是剩下的项目是满分或是很高分,或许还是有机会过关的,所以
不要轻易放弃。
在申请的过程中,的确会碰到许多未知,有时候可以不要脸一点 (谢谢很多善良的人)
,发一封email给版上有经验的人,有时候会让自己有多一些的想法和选择。我在申请研
究所过程中,我的心里有过徬徨与退却,当我犹豫应该选择哪一个领域时,UIUC 专门做
HCI的教授刚好来台湾演讲,于是我鼓起勇气写了一封信给他,问他可否给我一点时间,
我想要更了解这个领域和他做的研究内容,我完全没预料他居然在他满档的行程中,拨出
了一个小时给了素昧平生的我,也给了我很多建议。
勇敢的做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看着过去人的经验,心中会慢慢升起许多不知道、不确定,甚至认为自己是
做不到的。建议你不妨放下周遭总总的例子,毕竟申请的人是你自己。我一直认为当你用
尽全力、执著,再加上多一点点的勇气,去面对未知的明天时,它将会回馈给你意想不到
的结局。所以我觉得坚持、积极的态度是很重要的,态度有时候是可以弭补你手边硬数据
的不足,别被担心打败自己。大部分的时候,我们只需要真切地倾听自己真正想要的,而
后放手一搏就是了,不要管结果是否会成功。
最后,我还是觉得自己很幸运,我知道我自己的硬数据并不亮眼,但是我做到了,所以我
希望我的历程可以给那些跟我一样在申请中徬徨的人一点信心与勇气,祝大家申请顺利!
[致谢]
一路走来,实在有太多应该要感谢的人。尤其是不认识我,却还是愿意回我e-mail 和 FB
的各方好手,愿意拨空跟我解释学校的不同状况、分享选校或是领域研究的心得。这些都
给了我很多的帮助,我真的有说不出的感谢。
因此,未来大家若是有关于UIUC 或 CUHK 的问题也欢迎写email或是站内我,我都会尽我
所能的去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