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就产业, 薪资发展以及工作气氛 3 点举些例子, 也欢迎大家补充
1. 产业结构
这点我觉得比后面 2 点影响都来的大, 也是出国前应该思考的点
亚洲的产业结构因为制造业跟硬件起家的关系, 很多公司的 CS 部门其实还是跟
硬件产业有所挂勾, 有制造, (笔电, 手机, server) 系统以及 IC 产业这几个大类
纯软公司虽然有但相对较少, 几个知名外商例如 Google, Canonical(Ubuntu), Firefox
来台湾设厂时多少也有看中台湾是手机以及笔电制造中心意味, 举个例子台湾 Google
之前的一个重心是与笔电厂合作的 Chromebook, 以及最近又收购了 HTC 手机部门
在大环境影响下 两边环境不同 工程师技能点的发展方向也不太一样
在台湾如果是要走 mobile engineer 路线 因为有各家手机厂以及一些 App 公司存在
整体环境相对成熟人才算是充足, 但如果是想走互联网, cloud 相关的技能点
在台湾能适合培养这些技能的环境就相对较少
与之相对, 美国因为之前除了 Apple 之外的各大手机厂崩过一次 (Moto, 黑梅)
mobile engineer 现在是稀缺资源, 尤其是 Android engineer 的部分
少了一些大厂定期培养基础人员再加上需求量大, 光靠 Google Android 部门跳槽
的人供不应求, 最近 FB 跨海招人的一大重点就放在 mobile enginner 上
所以关于这点我觉得主要应该先思考以后感兴趣的领域是什么
如果是想往 internet, cloud, AI 走, 那么确实是美国的产业强项
对岸大陆目前在前两项有渐渐赶上美国的趋势 (电商已经算超前了)
AI 则是稍落后些
2. 薪资跟发展
推文跟讨论有人提到数字, 不过这边为了讨论方便可以直接用简化的算法
原则上在湾区要维持台北或新竹同水平的生活品质那么对应薪水算法大约是
把台湾年薪减个 0 之后单位换成美金
也就是 100 万台币年收相当于湾区 10 万美金左右的年薪收入水平
由于不同区开销花费不一样, 如果换成西雅图那么美金收入这边的比例可以再减些
同理如果台湾工作是在高雄那么台币比例这边能再调低
以刚毕业的 FLAG 新人平均来说大概能拿到年薪 15 万以上 (先不讨论 range 太大情况)
与台 G 跟 MTK 的刚毕业新人相对收入水平其实是差不太多的 (用上面算法对应台币的话)
但美国的很多大公司薪资结构上有所谓 refresher 机制
(每年除了合约上年薪额外给的绑约股票或奖金分 4 年兑现, 可累加)
某种程度上相当于保障了前几年薪资的成长
在 CS 产业长久待个几年下来美国薪资的爬升曲线大多比台湾来的快
以这点来看不得不说台 G 薪资在 IC 业还是很有竞争力的
因为考量物价跟税的话 美国 Intel 或 Q 的 senior 工程师
未必能到台 G 的 33 职等相对收入水平
但在台湾的高薪公司容易遇到的另个问题是跳槽的选项较为有限
一旦内部升等不顺 比较难在国内找到太多其它不减薪且领域相近的 peer company
3. 工作气氛
在硅谷加班并不少见, 但在大部分公司加班不是必要条件
如果是要达到 meet 考绩而非拼尽快升等的话
大部分公司并不需要超过每周 40 小时的工作时
当然也不排除有特例像是 Netflix 等以压力大给薪高著名的地方
整体而言大部分地方加班风气并不是强制性的
除了加班之外的其它工作气氛各公司不同部门有比较多细节差异
如果有其他人愿意分享的话希望不吝补充 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