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4年公费留考心得(创新与创业管理)

楼主: yhtsui56 (yhtsui56)   2016-02-01 11:00:42
年关将近,杂事有点多。距离上一篇笔试的分享也有一些时间。这里把面试的部分补上。
补上面试的心得之前,我整理了我自己所用到的资料与考古题,放在DROPBOX里面。
https://www.dropbox.com/sh/nb9sok4yxrdtdtm/AAAAden7YHrZVtuaBxTeBu52a?dl=0
在下次学门调整之前,这些考古题应该都堪用。分享给有志报考这个学门的朋友们。
面试准备
收到面试通知书后,其实我的心情是十分忐忑的。第一,我的分数虽然高于最低录取分
数,但是也就只有高两分;第二,我在笔试考场得知我这个学门的报考人数是很多的,
也就是说可能录取超过两人以上。如果我笔试分数第一名,结果固然有可能被翻盘;如
果我不是第一名,那么面试就要非常高分才能录取。
不管怎么想,我的面试分数都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面试能做的事情其实并不太多,从过去前辈学长姊的分享也知道,面试资料基本
上也就是参考用。但如果只是平平淡淡的准备,面试的结果固然不会太差,但也绝对不
会太好。对于一个领先优势不明显的笔试分数而言,这显然不是特别好的策略。
所以,我必须想到一个能凸显个人特点,然后有机会令口试委员印象深刻的包装。
我自己总结了两个个人优势:
1. 我是出去念博士,不是硕士。
2. 我有工作经验。
为了凸显这两点,我将我的面试资料分成三部分:1. 学术能力的展现;2.工作的经验;
3. 工作经验对未来研究的帮助。
在学术能力的展现上,我用一面的空间,罗列了我大学及研究所修习过的重要科目的成
绩,并且列出我担任过的TA与其评鉴值/RA与工作项目。硕士论文、研讨会论文以及研究
计画,则各用1面的方式节录出摘要以及学术贡献。我希望让面试的时候,评审能够把这
块当作是主战场。
工作经验的部分,由于我过去从事的是金融业,有机会罗列出一些证照、研习证明。当然
这些证照我知道对于学术研究帮助不大,但因为是为了有视觉冲击,我每页放9张的证书
扫描图档,放了大概4页左右。另外,我把我过去参与的大案子在遮住公司名称后,以类
似个案的方式,各放了一页摘要进行说明。
而第三点则是参考了目标学校的修课规定,列出未来的修课计画,并且制表说明为何过去
工作经验能帮助我未来的课程修习。
加上原本教育部的必要资料,大概是13面左右。我用环装的方式做成6份的资料。
面试当天
由于参加的是管理学门的面试,衣着就是传统的正装。我是早上0900的场次,报到当天人
满多的,也有一些杂乱。这边要稍微说明一下签到的排序。我在该学门签名表上共看到了
5 个名字。
前辈的分享文是说排序代表准考证号码,不代表笔试成绩高低。后来发现好像不是这样。
因为我有看到准考证号码比我前面的人在我之后,也有号码在我之后的在我之前,因此应
该不是照准考证号码排序。当然,这种排序其实整体看起来不是那么重要,是否有既定的
规则也很难说。但某种程度上多少能缓解一下忐忑的心情。
另外,同一个学门有五个人在名单上,准考证号码也透露出是与我考相同考科的考生。我
猜测大概是因为不同学门间可以互相流用,因此增额录取/同分录取,以至于超出简章上
说的最多3人的限制。
面试
我是第一位进去面试的。面试委员共有5位。
如同一般的面试,一开始就是自我介绍。为了让面试委员能够注意到我的备审资料,我特
意在介绍中略过了一些讯息,并且跟委员说可以参考我的备审资料。
另外,我约2分钟的自我介绍中,我大概花了1分多钟的时间在介绍的论文以及研究脉络,
我希望给面试委员有个深刻的印象。果不其然,介绍完,一位面试委员就开始对我研究的
计画的假设提出疑问。
我先向他说明了这部分的研究过去有哪些学者做过,并且强调我这部分的假设应该不会有
太大的问题,但是会对文章结论有所限缩。他对于我的回答不是很满意,另外提出了一个
论点,要我对他的论点提出看法。在我还没有想到如何回答时,另一位评审也提出问题,
希望我顺便回答。
事实上,到这个时间点,与其是说在进行公费留考的面试,不如说类似学位论文的攻防。
我自己一时间也忘了我自己其实在进行公费的面试,开始把这些评审当成老师,开始在进
行学术讨论。后来想想,这么做似乎有点不太恰当,不过当时真的就完全进入辩论状态。
说真的,其实我还满享受这个过程,那些评审也偶尔会露出疑惑的表情,然后低头思考,
但似乎想明白了什么,旋即又加入战局。
不知道过了多久,坐在中间的评审看了看表,打断了我的回答。说时间差不多了,让我尽
速结束。我这时候才反应过来,再次阐明了我的结论,并且谢谢各位评审的指导。起身鞠
躬后,就离开了考场,结束了这次的面试。
结论
以上大概是自己的一些经验分享。考上公费之后,其实之后还有很多路要走。自己一路上
得到许多贵人相助,也希望未来有机会能够把这份关怀回馈给各位有志从事这一行伙伴。
很谢谢留学版,也很谢谢许多无私奉献的板友。我应该是明年才能出去,希望届时还能把
一些经验继续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作者: joannechild (公法小憨熊)   2016-02-01 11:45:00
推!
作者: beasiam   2016-02-03 05:23:00
great!感谢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