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licklabium (76600ferio)》之铭言:
: 这篇是发表在我自己fb上的文章,不过觉得或许对某些人会有帮助
: 因此就献丑po了上来,如果不合适,再请版主告知,我会自D。
: ***************************************
: “是不是对同一个主题,给予愈多的感官刺激,学生的学习成效会愈好呢?”
: 前两天一样当物理老师的大学室友和我讨论了这个话题,我觉得很有意思。
: “板书vs板书+VR”,哪一个会更好些呢?
:
: 记得高二时我的物理并不好,常常在许多数学和概念上卡很久。当时班上有位
: 同学物理周考、段考的分数常常接近满分,于是我就请他教我,但往往得到的都是
: 我觉得莫名其妙的比喻法,当我请他用数学方程式解释给我听,他却总回答我:“
: 这样理解太慢了啦!你就背起来就对了。”最后没办法,我只好回头自己一步一步
: 慢慢拼凑,将每个方程式的来龙去脉弄懂,很辛苦,但总算从不及格慢慢拉到6、
: 70分。
: 那是一个电脑才刚起步的年代,学校的老师们很少是一个字一个字打出题目,
我也差不多那年代。
是这几年我在ptt和别人讨论后才明白,
原来那时补得郭洋数学也是差不多方式,
是用题海。
前几个月我也才晓得,
原来沈赫哲也是用题海。
现在事过境迁来想想这种方法不怎么对,
不过至少是符合现实环境下的作法。
有位标榜思考派的老师的作法才是对的。
: 往往都是从多本参考书去影印、剪贴,再拿去印成考卷。我们的英文老师自己有出
: 参考书,只要轮到他出题,大概有8、90分都是从他自己的参考书中出来的,而
: 且每班几乎都必买他的书,也算是一种置入性行销。但物理则不同,虽然共同买的
: 那本会剪出最多题,但也会从其他本出题。而我光基本观念就得花许多时间,而且
: 又不只得应付一科物理,三年来我物理参考书的题目几乎没有做超过1/3的。
: 但我那同学则不同,他不仅做完一整本,而且还买了其他两版本参考书,每一次他
: 都一定会做完。
:
题海的作法和你讲得这位同学差不多,
就是脑筋不够活,
没法懂得原理原则,
只好做多题目来背熟题型。
: 有一次考试我考得并不好,但他照例又是超高分,有一题复选题我一直想不懂
: ,就再问他如何答对的,他立即翻开参考书,指着相同的题目跟我说:“你看,在
: 这里。我也不懂,但是我就把它背起来了。”
这种文组的学习方法,绝对不能拿来套在理组的上面,
但是我晓得很多女生都是用背的。
我觉得在学习上,男女是有差异的,
这一点我不觉得讲出来是性别歧视。
: 这情况一直到高三复习考时,竟一整个翻转。复习考的题目是委外出题,我仍
: 然可以持平地在70上下,但他却竟然掉到不及格。高三的近代物理本身就很难,
: 每周的段考、每时段的月考和复习考的轰炸下,说真的非常的吃力,当时我努力地
: 拉我平均不到30分的数学,感受很强烈。然而在此情况下,我仍能持续进步,而
: 那同学的物理竟然一路下滑,连数学也完全下滑了。最终的大学联考,完全出乎我
: 们意料的,他的物理竟只考了二十分!是的,二十分!但令我更惊讶的是,他仍然
: 选择念物理系…
:
从这一点可以证明你的脑筋至少比你同学活,
他和我以前班上的女生同学一样,学数学是用背题型的。
这种方法得碰运气才行,
得刚好考到他熟的题型。
当然我的学校无法和你相比,
我们学校女生的志愿又比男生还后面,
所以程度又更差。
不过我是不小心被国文害到才考到这里,
不然在北市应该有附中的程度。
: 教学,究竟该教什么?学习,又该学什么?课程内容本身重要吗?很多网友会
: 说某某科目是废科,完全不知道学这哪里用的到;或者有网友会说,如果不打算念
: 理组的,物理化学根本完全不用学。但不可否认的,有些课程的内容,的确是建构
: 更深学习内容的基础,例如:不会数学向量,你就无法弄懂力的分解与合成。
: 然而我认为,学习的过程去学会:统整、分析、归纳、比较、推演、反証…等
: 等的能力,才是更加重要的!
:
这篇果真是聪明人打出来的,
光是看这一段就可以证明。
上面讲得那6点,绝对不是那种死背题型的人可以做得到的。
: 我从来不是一个学习快速的人,念书方面始终如此,运动方面亦然!一起学羽
: 毛球,有人可以第一次拿起球拍,底线抽到对面底线,我学了整整一年才做得到,
: 而且在比赛中常常会挥空拍,直到我都忘了多少年后,这情况才消除。念书时也是
: ,数学老师讲题目时,有同学一听就懂,我得拿起笔一步一步慢慢推敲,甚至回家
: 得花时间想过,才能弄懂。而这正是我高二主动退出资优班的原因。
: 但学习的能力,是可以增进的!!
: 在那难熬的挫折中,我常一步步地将基本概念,试着去组成一串概念,然后解
: 出题目。统整表格、分析考题、归纳各个观念或名词的异同、推演公式、问自己若
: 不是如此那又会如何…那段岁月中我常常和自己这样对话著,进度很慢很慢。我记
: 得高三时有一次我自作聪明地想出了摩擦力的成因为何,高兴地跑去问物理老师,
: 以为会得到他的称赞,却没想到他竟回我:“这是国二就应该要会的,你怎么现在
: 才弄懂?”害我很想挖个地洞钻下去。
你那老师不对。
不过他那种脑袋也是因应台湾的教学法下的特有环境。
你这样子才叫真正的学东西,
才具有科学家应有的态度。
: 教书几年后,我体会到许多学生即使考试分数很高,却很可能是背起来,而不
: 是真的理解。我不只一次遇到前三名的学生会使用交叉相乘,却完全不懂原因;也
: 遇过许多学生不会如(4/3)/(3/2)的算法;更多学生是会代入公式,却
: 不懂为什么要这样代。他们在乎的是:这样做,能拿到高分!当我问他们:“为什
: 么不先弄懂理解呢?他们的回答往往是:“这么多科要学,我哪有那么多时间?背
: 起来比较快吧!”
: 我想,这就是教育老是被批评填鸭教育的原因吧…
这一点我在这版和高中版就讲过了,
我后来才晓得台式教学法就是为了训练大量理工的工程师而设计的快速课程,
所以没法像欧洲可以产生一流的思想家。
:
: 记忆固然是学习的一环,但愈是高阶的学习,理解的比例必然愈重!现在回想
: 起来,大一时学长告诉我们的:物理>>雾里>>勿理>>悟理>>物理,还真得
: 有它的道理在。
:
: 回到:VR究竟能不能帮助学生学习的更有效率?或者说给予更多的感官刺激
: ,能否帮助学生学习的更有效率?我认为问题并不是这么单纯的。就如同:将脚踏
: 车的龙头拉长,让身体更趴以减少风阻,能不能骑得更快?快似简单而直接的问题
: ,其实更牵扯到骑乘者的柔软度和身体素质。如果他的身体素质不够强柔软度不够
: 好,根本无法支撑住自己重量来骑乘,那么减少了风阻也无法让他骑更快的!反之
: ,如果骑乘者能强化自己身体素质、柔软度,那么当然更趴的姿势可以增加优势。
:
: 同理,一个懂得随时思考的学生,懂得“主动”利用更多感官刺激学习的学生
: ,此时你提供他这样的多元管道,对他而言是可获到助益的。例如波动对很多学生
: 学习过程,并不容易想像。当他百思不得其解时,找到模拟的动画,相信会豁然开
: 朗。但当一个习惯只接受答案的学生,你又直接给予了答案,他会更容易“记住”
: 答案,或许好一点:真实现象本身,也就是“课程内容”。但更重要的:分析、统
: 整、归纳、比较…呢?我并不觉得单纯学会课程内容,真正能帮助往后更多的学习
: ,虽然它或许可以帮助你拿到好分数。
那个年代连电脑才刚起步,表示物质条件相对现在粗糙,而人的程度就有高低之分,
表示有的人的智商、思考能力的确比较发达,
这就是社会的真实面貌。
现在的科技发达,只能说比较更能够帮助同学用视觉来理解一些抽象概念,
无法完全地解决能力高下立判的问题,
所以你一定还会遇到死背型的学生,
我也不觉得意外,
不过往好的方面想,他或她至少愿意花时间读书啊!
我读文组,当年联考历史考到88分,全国前100名,
就是用你文中所提的分析归纳比较的方法来学的,
不只是死记硬背,
只可惜准备的时间太短,来不及运用在国文、英文上面,
也就与公馆大学失之交臂了,
不过话说回来,就数学、物理等需要脑袋更灵活的科目来说,
一定要学习你说得这种方法,
解题才能够一劳永逸而事半功倍。
: 身为一名老师,我不满足于当个只教学生课本内容的老师,虽然我并不完全知
: 道,究竟我是怎么学会这些的,但我希望我能持续努力去试着帮助愿意学这能力的
: 学生。而正在学习的你,真得满足于只学会内容本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