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构故事,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隋汴,说说的男友,假日兼职在玉市摆摊卖矿石,是对能量灵体等等毫无感应的麻瓜。
※
“老板,你这个化石是真的吗?”
“哦,当然是真(蒸)的,不是煮的。”
“啥?”
“没啦,是真的化石啊。”
好吧,这次自以为是的幽默又失败了。
“可是怎么看起来很像假的?”
“咦?那你看过真的吗?”
“没有,所以才问你啊。”
“可是你没看过真的怎么知道这是假的?”
“就…就感觉啊。”
啊,又是个感觉流的客人。
“那我感觉它是真的怎么办?真跟假是相对的,要定义一个东西是假的,那得要先知道真
的是什么才行吧?”
看到客人被讲到愣住的反应,隋汴在心里替自己默哀,看来这个客户GG了。
“那你怎么知道它是真的这种化石?如果你之前也没看过的话?”结果下一秒立刻被客户
反吐回来。
“怎么知道……嗯…我们在国外买货的时候很多时候就是凭经验,再来就是相信卖家了。
”
隋汴推了推眼镜。
“术业有专攻,在当下我只能选择相信比我更专业的人,否则什么都先要去查清楚,货都
不用买了,毕竟在国外的时间很宝贵啊。一般来说我通常只跟买欧美的的卖家买化石,至
少信用较好也比较专业,而且有些他们自己就是研究化石的专家,跟他们买我比较放心,
好歹品质有把关,而且学名这些的鉴定也比较考究,东西通常不太会出错。”
“那他们有给你证书还是保证卡吗?”
“没有。一般来说就是有学名跟产地的标签而已。”
“嗄?只有这样?那你怎么肯定是真的?”
可以回答因为我有掷筊问神明吗?隋汴都想哭了。怎么绕来绕去都是我怎么能肯定这是真
的?你可以感觉我却得讲证据,不公平啊~
“因为我不能排除自己有买到假货的可能,所以在拿出来卖之前我一定会先花点时间去查
相关资料,要是查一查觉得标本有问题还是有疑虑,原则上我是不会拿出来卖的。反过来
如果和资料对照没问题,也看不出人造的痕迹,那我就相信它是真的。”
“哦……”客户思考了一下。“那你有在给证书还是保证卡吗?”
“没有。”
“可是这样人家怎么相信你卖的是真品?”
不用人家,我知道你不相信我,隋汴心想。
“这年头假货一样可以开证书发保证卡,所以有那些不代表一定是真的,除非是有公信力
的单位开的,可是那也要买的人知道那个单位有没有公信力才行吧。更何况台湾大概除了
一些相关科系,应该是没有专门在做化石鉴定开证书的单位才对。”
客人皱着眉头,大概觉得这老板真麻烦,干嘛不拍个胸说“保证真品!假一赔十!”就好
了呢?就是要你给个保证而已啊!你看人家隔壁摊随货都附证书(虽然单位从来没听说过)
,多有诚意!
“那这个多少钱?”
“标价在背面。”
客人看了一下标价,再度露出狐疑的神色。
“我还是觉得你这个不太像真的化石,如果是真的化石怎么会这么便宜?”
“欸,如果你觉得太便宜所以不是真的,那我可以帮你在标价后面加一两个零,免费的!
这样的价格会让东西看起来比较像真的吗?”
“呃,不用了。谢谢!”客人表情有点尴尬。
※
等问化石的客人离开之后,原本坐在旁边看标本的熟客挪了一下位置开始跟隋汴闲聊。
“你东西被他们这样说是假的不会生气吗?”
“不会啊!”
“为什么?”
“如果你知道大多数人看到陌生或者不熟悉的东西反应通常是否定,其实就不太会生气了
,啊不过就是他们的正常反应而已。”
“欸?你怎么知道的?有哪本书还是文章这样说吗?”
“呃,个人经验?”隋汴抓了抓头。“就像很多电影里面主角们看到鬼还是怪物,他们的
反应往往不是惊吓或逃跑,而是说‘这个特效还是模型做得挺像的’,虽然很蠢,不过的
确很多人会有类似反应,用否定来让自己觉得安心,算是一种防卫机制吧。”
“唔…好像有点道理?”
“所以说,知道他们的出发点其实就不会那么火大啦。”不过一直被问还是会觉得烦啦。
“说到这个,上次我在你这边买了一颗海蓝宝原矿,结果回去我朋友看到居然说那个是玻
璃,让我超生气的。”
“喔,至少他没说那个是塑胶啦!哈哈哈……如果他这辈子只看过玻璃然后你拿塑胶给他
看,搞不好他也只会觉得那个是有点假的玻璃啊!而且硬度还那么低!你说对不对?”
“哈,好像是这样。”
“因为他没办法肯定那是什么又怕人觉得他不懂,干脆直接否定比较快,反正随口说说又
不用负责任咩。”
但是卖家就倒楣了,这句话隋汴没说出口。
“听你这样说,我忽然觉得好多了!”
两人相视而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