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图文好读版:https://reurl.cc/bzDgYl
■
“你不可能完好地离开这里。”
当我在攻略帮忙下终于抵达结局时,我想到的只有这一句话。
■
这是一款以极权国家为背景的策略游戏,玩家扮演一名新上任的国宅房东,除了要善加管
理大楼外,也要留意监看是否有违法情事,并负起举报清除不法份子的责任。
生活在崇尚民主与自由的国家中,这款游戏堪称是1984模拟器。
■
第一次开局时,我想把所有工作都做到最好:提升住客满意度、确实纠举不法份子、带给
家人安平和乐的生活。
于是,在每个房客入住时,我都会和蔼可亲地去打招呼,有任何疑难杂症都尽快解决排除
但是,在房客出门时,我也会偷偷溜进房间里翻看他的私人物品并装设监视器。没办法,
为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牺牲一点隐私和自由也是合理的。
可是,变故发生了:我的儿子要交15000元的大学学费,我的女儿因肺病而要20000元治疗
费。可是我这老爸,交份调查报告得到的酬劳不到1000元,就连举报不法份子也只值250
元啊。
在这个国家里,健康权和受教权怎么会这么困难啊?
于是,我迎来第一次的GAME OVER:我的女儿病死,我的儿子因加入反叛军而被警方击毙,
我的妻子因伤心过度而自杀。至于我,则因为不愿满足某个反叛军房客的要求,而在他租
屋门口被射杀身亡。
不到五小时的游戏时间,即使我尽力维持正直信实,但我仍然保不住任何一个家人,连死
后国家还不愿意帮我出丧葬费,X。
■
我终于发现自己的策略有极重大的错误,上网查过攻略后,我完全翻新了自己的价值观罗
盘。
下一次开局时,我开始了这样机械式的操作:
房客入住时,要马上进家中翻箱倒柜并装设监视器。找到的私人物品除了可以做成调查报
告外,如果有找到违禁品,也可以当作敲诈信的材料。
倘若这个人身世清白,就去黑市买个便宜的违禁品放在他家里敲诈他,等他出门后再把东
西偷回来,放去别人家里还可以再敲一笔。
房客入住后,要一直监看他有没有违法举动可供敲诈。如果他之后不理会敲诈信,而且后
续剧情里没有利用价值的话,就马上向政府举报,再回收他的私人物品卖去黑市。
面对房客(及家人)的请求,如果和剧情无关,能回避的就尽量回避,能拖延的就尽量拖
延。反正他们的请求大多都跟钱有关,但我要为自己的未来存下大笔资金,不可能再去做
善事。
面对政府和反叛军,最好的策略便是对政府阳奉阴违,对反叛军给予最大程度的支援。反
正国家不会回馈我,但是我如果帮忙反抗军,他们付的封口费还能让我勾结移民署官员来
偷渡出国。
■
随着游戏时间过去,我的鼠标点击速度越来越快。游戏里大部份的重点任务都有时效性,
为了要和时间赛跑,我只能把手速一直往上提高。
既然要快速点击,游戏的细节就不能太在意了。因此房客或家人间的对话,各住户的情感
关系,房客的私人物品与回忆,在我看来全都变成毫不重要的背景资讯,只需要一一快速
点掉。
我的动作越来越机械化,所有操作都只是在完成各种文书档案。
这时,我想起某位网友的评论:“游戏后面的作业感越来越重,好像就只是一直在做文书
作业而已。”
■
我这才发现,这正是这个游戏,这个极权社会的目的。
生存持续受到挤压时,人的心力只会投注在求生上,因此情感、道德、自由、权利等等高
层次的心理需求,全部变成心力不足而可以牺牲的事物。
我不想和妻子说话,因为我知道她一开口就是要生活费,而我光是付其他费用就已经耗尽
心力。
我不想和儿子说话,因为我知道他一开口就是在谈权利和自由,而我只觉得这些事情在贫
穷之前只是狗屁干话。
我不想和房客说话,因为我知道他们一开口都是些没意义的闲话家常,跟他们聊天还不如
回去写检举报告。
■
自我实现奠基于生存之上,手头宽裕时比较能促发利他行为,穷人的思考模式比富人更符
合经济学模型。
这些都是我早就知道的心理现象,但我从没有如此拟真地体会过这些事。
光是生活都不可得时,人只能选择自保。因此在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时,小孩愿意举报父母
是反动份子;在北韩苦难的行军时期,人会在不告知家人及情人的情况下独自偷渡出境。
为了生存,什么都可以牺牲不是吗?所以我在游戏里不也是这样:牺牲所有人际交流,牺
牲所有道德感,就只是为了要赚到足够多的钱,然后把家人全部偷渡出国?
■
这个游戏的完美结局,是极权政府被推翻,战争停止,主角一家人移民到国外生活。
“在那里,他们看见了一张张友善的笑脸,一条条干净的街道和美丽蔚蓝的天空。当他们
不用再为生活担心了,他们便意识到了没有监视的生活不仅是可能的,还是自由的!”
“他现在是全国最棒的图书管理员,而他从未想起克鲁什维契6号那些被毁掉的人们。嗯,
几乎从来没有……”
■
“致自由、致平等、致天赋人权;致电影、致创作、致生活。”(莫子仪,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