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距离这枝笔上市已经满久的了,不过最近太忙了,所以照片拍好后一直没时间写开箱
文
会想要买这枝笔的缘由是之前去试写写乐家的笔时,看到桌上刚好也有VAC 700的试写笔
,写了之后很满意,哪里知道已停产且没有库存了囧
本来打算上网找看看哪里还有存货,不过无意中看到外国论坛上面有人研究发现新出的VA
C mini结构不太一样,可能即将改版,所以继续等直到这张图出来:(引用自三文堂官方
粉丝团)
![]()
终于能确定要改版,不过从确定到正式铺货又过了很久OAO
总之知道开始铺货以后由于考试太忙了,所以晚了几天才入手,那就来看图说故事吧:
由于我自己买的第一支钢笔是ECO,因此包装和笔的书写风格会和ECO做比较。
首先是外盒,一如三文堂所有产品线的风格,在纸盒盖上鲜红的Logo。不同的地方在于盒
子开启方式不同。
![]()
侧边也有标示型号以及颜色,目前VAC 700R仅有透明笔盖搭配透黑握位。根据查资料显示
上一代颜色丰富许多。
![]()
打开后塑胶盒完全由泡棉包覆,另外付了一张说明书
![]()
可以看到塑胶盒是以像展示架的方式呈现这枝笔,这样的方式满像苹果的ipod touch系列
包装。
![]()
拿出来后,可看到保护措施做得相当确实
![]()
盒子在笔顶端与尾端各有一个支架,把整只笔架起来
![]()
![]()
我得说这支笔天冠的商标呈现的形式超像某万牌的钢笔XD 相较之下ECO的天冠实在是很简
陋
![]()
整枝笔的长相大概是长这样
![]()
中间镀铬的环上有TWSBI的字样,背面则是VAC 700R TAIWAN
![]()
![]()
和前代一样,笔夹是采用铝合金磨砂处理,所以根据前辈们的提醒,问题和前代一样,有
机会刮伤其他东西,收纳时请小心。
![]()
将两个透明零件拿下来,即可取出笔
![]()
笔尖照片,商标底下有刻上F的粗细以供辨识。
另外私心觉得如果像写乐一样弄成双色尖搭配更美的雕花,应该会潮到出水。不过目前的
好处是很低调。
![]()
翻到背面则可以看到笔舌的设计,相较于ECO,VAC 700R的笔舌鳍片粗壮许多。
![]()
原本放笔的底座翻过来则可以看到三文堂一贯会附赠的板手及硅油。这次多赠送2个O-rin
g
![]()
最后是说明书正反面内容
![]()
![]()
开箱到这边结束。
接下来是写感的部分,由于VAC 700R所撘载的是公版6号尖,相较于ECO的2号尖大上不少
。个人觉得滑顺许多
本次挑选F尖是因为觉得ECO EF实在是有点太细了,而试写时因为VAC 700R只有F尖供试写
,所以比较了580 M尖后决定带走F尖。
上墨方式相当好玩,吸墨时把活塞拉到顶后推回原本位置时,才会一次把所有墨水冲进笔
身,有种啊~身寸惹的感觉(误
至于储墨量目测是比ECO大上不少,虽然ECO相较于传统吸墨器已经大很多了,但是VAC 70
0R的储墨量在$2000级距应该没有对手。
再来是眼睛比较无法发现的部分,这支钢笔有配重设计,也就是说书写时重心较低,能够
有效减轻大量书写时手部的压力。
最后附上不公正的测试:
纸张:随便拿的A4回收纸
ECO :笔尖为EF, 墨水为写乐青墨
VAC 700R:笔尖为F, 墨水为西华蓝色墨水
![]()
字很丑,所以看看就好,一般来说ECO EF比VAC 700R 细了一些,不过不知道为何测出来
的结果差异不大@.@
总结一下:
优点:储墨量超大。
笔尖出水丰沛。
真空上墨。
笔尖连同握位可以另购零件更换。
C/P值很高(相较于他牌真空上墨笔款)。
缺点或隐忧:笔身整体很大一支,手比较小的人可能要换买VAC mini。
笔尖依然是硬滑的特性,若有软尖或弹尖可以更换应该会更有趣
。
真空上墨机制的橡皮耐久度未知。
最后几个问题,希望知道的人可以解惑:
1. 若想要把墨水上满,除了买原厂的VAC 20A墨水瓶以外,有其他方法吗?
2. 握位要怎么拆换?(找不到影片QQ
3. 洗笔时,若要把靠近拉杆那边彻底洗干净,只能靠拆笔吗?OAO
感谢大家的收看(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