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他,国中学历 发明的海绵道路三十国抢

楼主: NKN (99%是眼镜与吐槽)   2015-05-16 23:48:11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ontent-80417-115409
他,国中学历 发明的海绵道路三十国抢
可储水、降温 “全球最赞铺路法”在台推不动
撰文 / 赖若函
出处 / 今周刊 955期
2015/04/09
会呼吸的道路听起来很稀奇, 但早在十年前,发明家陈瑞文研发出具储水、降温、防灾
、 降低空污和生态永续的道路铺设工法, 不但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采用他的技术, 还有
超过三十个国家,也纷纷和他洽询专利及技术授权, 期待建设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海绵
都市。
在旱涝频仍的台湾,水资源是看得到却留不住的痛,日前台北市长柯文哲喊出要打造“海
绵城市”,为的就是增加都市的蓄水能力,不要让道路将水直接引向大海。中国近年因为
严重空污,开始发展都市环保、永续建设,找上台湾品岱公司董事长陈瑞文所发明的JW生
态工法,在北京、上海和福建等地,铺设“会呼吸”的道路,令人惊讶的是,这位五十七
岁、拥有一百多项专利的发明家,才只有国中毕业。
“我的好奇心很强,对环境也很有兴趣,总是一直想改善问题。”彰化农家出身的陈瑞文
,求学时成绩总是倒数,国中毕业后,上台北包工程,发现台湾普遍做道路的方法,为了
不让路面崩塌,想尽办法把土壤夯实、把水从表面排掉,例如柏油路,但是因为很容易在
车辆行经过程产生裂痕、下陷,每年要花上惊人费用来重挖路面、铺柏油。陈瑞文说,即
使是透水砖,碍于污染物阻塞,只要半年,也会失去吸水的功能,需要重铺砖面。
卖房又卖地 做出比柏油凉二十一度路面
在乡下,夏天待在大树下,还有阴凉的感觉,但都市热岛效应让白天的柏油路面可高达摄
氏六十五度,陈瑞文开始思考,怎么样的作法,可以让道路产生好的环境效益。
于是他不惜卖掉房子、土地,在家人的不谅解和无数次的失败中,坚持要研究出好的铺路
方法,十年前,他终于研发出JW生态工法。这种工法做出的海绵道路,除了通行,还有储
水、降温、防灾、降低空污、生态保育等功能,最高可以比柏油路面温度低摄氏二十一度
,含制作和维修成本,整体成本却比传统柏油道路更便宜,陆续获得瑞士日内瓦国际发明
展“金奖”、美国匹兹堡国际发明奖、新加坡发明奖“金奖”等肯定,二○一四年受中国
之邀,在福建省建设厅、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使用此工法铺路。
“塑胶和水泥这两种百年不化的东西,反倒成为绝配!”陈瑞文说,早年使用钢筋水泥,
由于钢筋容易氧化、膨胀,把水泥撑裂开,但是塑胶却没有龟裂的问题,在混凝土包覆下
,整体铺面如同楼板一样坚固,于是他结合两者,在土壤上面,铺设五到七公分的碎石,
上面再放置塑胶导水管架,让水可以往地表下流,最后以RC水泥灌浆。
好处是,在海绵道路的结构中,雨水可以经由导水管流到碎石层、一路往下至原始土壤层
,形成临时地下水库,回补地下水,降低水旱灾发生。陈瑞文解释,一般的柏油或透水砖
道路,底下都有一层厚厚的混凝土,水不可能往下流,只能在路面漫流成灾。以汐止中正
社区的礼门里为例,于一二年建造,一条长一二○公尺、宽四公尺的海绵道路,经实测可
储存超过七十公吨的水。
耐压少维修 受限政府《采购法》难普及
另外,一粗一细的导水管架,可以产生烟囱效应,把地底下的冷、热空气带出地表,形成
二十四小时的空气循环,调节温度、清净空气。陈瑞文说,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下雪时,
可以很明显看到,凡有铺海绵道路的地方,都没有积雪。
“这是我听过全世界最好的道路铺设工法!”成功大学建筑系教授林宪德说,不善表达,
却点子多多的陈瑞文,是他看过少数的天才,其海绵道路铺设技术成熟创新,可以耐坦克
车等级的重压、维修频率又低,最早在台湾铺设的道路、台北市北安路至今已十年,从未
维修过。近期在台达电文教基金会的赞助研究下,更发现海绵道路底下的细菌、生物生态
丰富。
这样具有多重优点的工法,为何在台湾至今仍不普遍,仅在花莲鲤鱼潭自行车道、台北市
北安路、新店水利署、台南成功大学、台北科技大学等少数路面有铺设?林宪德重叹一口
气说,是《采购法》害人,因为法规规定所有招标工程都要“最低标”,虽然海绵道路兼
具多重好处、长期下来省下许多维修成本,但是政府为了省钱,只看一开始造价,就回到
传统透水砖、沥青作法胜出,却忽略背后每年庞大的维修费用。
不怕被刁难 找专家实测证明有机循环
一条路做好了都不会坏,严重冲击传统道路上下游产业的相关利益,让陈瑞文饱受排挤,
曾在交通部公共工程委员会审核道路施工材质的会议上,就有委员同时兼具业者身分,反
对纳入陈瑞文的海绵道路为合法材质,更不用说是政府招标可能采用了。后来陈瑞文气不
过,一二年向监察院检举,经过一年多的处理,监察院陆续行文给相关单位要求详查委员
中具有利害关系妨碍公平的可能,工程会才撤换三位相关委员,并于一三年八月,在公共
工程施工纲要规范中,纳入海绵道路。
“感谢刁难我的人,让我决心花更多力气去研究证实海绵道路的功能。”陈瑞文说,过去
许多人觉得他非本科出身,这样的发明是“捞过界”、没有科学实据。于是他从一○年起
,延请台大大气系教授柳中明、中研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研究员陈章波、成大建筑系教
授林宪德等人,针对海绵道路做检测,结果纷纷支持陈瑞文当初的假设,甚至发现连空气
中的脏污物质如PM2.5、二氧化硫,在海绵道路的循环系统中,都变成有机碳,可以清净
空气。
一一年,陈瑞文因为夺得中国的发明奖,登上中国包括《科技中国》、《发明与专利》等
多本杂志封面,称赞其海绵道路为“让大地呼吸、造福环境的新举措”,受到中国全国绿
色产业促进工作委员会的重视,并透过新农村建设服务中心主任沈新榕的引荐,陆续和许
多中国公、私部门合作。
“海绵道路颠覆传统,可以除霾、分解轮胎摩擦路面产生的颗粒、减少致癌物,兼具生态
保护作用,真是太好的作法。”沈新榕接受《今周刊》访问指出,海绵道路和中国总理李
克强在一四年起推动的“城镇化建设路面提高透水力”政策相吻合,更何况还可以透过吸
收废气、减少二氧化碳的方式,来赚取碳权换钱,因此包括北京、福建、江西、上海等地
,都陆续和陈瑞文合作,近期在谈的案子面积创新高,是在福建省盖中国生态智慧道路,
超过一万平方米。
认识陈瑞文已超过十年的经济部水利署前署长、现任新北市副市长陈伸贤感叹,台湾的公
家机关只要求道路表面透水,却不要求真正回归地下水循环,在招标工程中,也不会因着
海绵道路其余的优点而有所加分,加上中央政府缺乏魄力,让陈瑞文发明的工法十年来在
台湾推动的进展很有限。
十年寂寞路 最终期望能改善家乡环境
“环境是条不归路,总要有人当傻子。”即使在家乡受挫,陈瑞文仍不放弃,他形容自己
的生活简单、没有应酬,这些年就靠着其他专利发明,以及担任一些工程公司的顾问来养
家,其余就是积极出国参与商展、发表海绵道路的相关论文。一四年与中国的合作案陆续
完成后,超过三十个国家找上门来和他洽谈专利及授权海绵道路的技术。但是他不讳言,
最终的期待还是能够从国外打响名声、回国改善台湾的道路铺设。
当世界各国的大门纷纷向他展开的时候,台湾,是否要继续错过陈瑞文的海绵道路,为城
市带来的环保、永续契机?
陈瑞文
出生:1958年
现职:台湾品岱公司董事长
经历:台湾永续生态工法发展协会理事长、台湾发明人协会顾问
学历:彰化县竹塘国中
家庭:已婚,育有一子一女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