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闭关文之一:那些你所忽略的吸引力法则

楼主: forelance (作梦都会笑)   2021-02-22 08:25:45
这篇算是闭关心境的整理和摘录,基本上可以当作禅修的心境转化材料,并补充吸引力
法则中那些我们所忽略的心态和重要概念,我将强调其中的禅学以及心理学作用,而非
玄之又玄让人一头雾水的"灵性用语"。
而吸引力法则中的佛学部分也会解释,为什么恶人会有好报?
想改变命运,必先历经脱胎换骨
前言:
2020是一个变化多端的年
我们在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件人事物,都在丰富我们的生命,修行就是让我们看到不一样的
自己,而不是在经受遭遇时总关注不好的部分。
能走过这一切,你要知道,时间改变的是原本就不坚定的东西,之后,你所成就的心境将
不再是凡人。
生是意外,死是必然,而在这中间的过程,都是我们的选择,选择前进的道路,亦或是选

诠释人生的态度。
世俗逼着我们要明白是非对错,却不告诉我们第三种选择,无关好坏,只是生命变得不一


世界上多少次违背经验主义的历史奇发事件,往往是在之后脉络化的建立后才惊觉其中的
深刻道理。
算命算得准,谨代表你的人生完全按照你的出厂设置走,自动化程序过生活;算的不准,
就表示你在创造自己的命运。
道教言三种人算命不准,ㄧ为大福,二为大恶,三为修行者。
如同卡巴拉认为,人的命运有痛苦之路与卡巴拉之路。
真正的大自在,内不为烦恼所困,外不为遭遇所扰,这就是身心自在了。
你的心态就是你最好的风水,你的人品就是你最好的运气。
心能转物是如来,性命双运为全真。
我们永远都有选择权,只是自动化程序告诉你没得选,因为在痛苦的当下,跳出来的先是
情绪而不是逻辑。
印度哲学认为人的一切行动来自情感的力量,当我们付出越多就越有情感;同时情感越深

,就越会付出行动。然而在死亡面前不存在完美的,即使是爱与快乐,一切有为法,因缘
和合,引摄自果;必有增减,聚际必散。
引摄自果:所有刻意创造出来的东西,都有一个原因或目的。
https://i.imgur.com/FhEkuY2.jpg
必有增减:无常是波动的,不断增加,才能保证不会减少。
https://i.imgur.com/n1H7qPQ.jpg
聚际必散:忘记它会散,忘记去维护它。
https://i.imgur.com/oC6qwCi.jpg
死亡不过就是迎接下一次的生,但人往往执著于生中造作,而不是处之泰然的准备迎接生

的变化,与无常相处,与不确定性共舞。
许多人之所以会修行,有的是天生好奇,亦或是在人生的转折点需要心灵依托,来自内心
深渊对于改变自己的匮乏感。
我们所受的教育都是为了符合社会期待感的功利读书,而非无用之用,对智慧的爱。生命
世俗中有太多的不确定性,逼得我们必须武装自己,亦或是符合世俗的强大。
人往往因习惯拥有,等到失去时倍感痛苦,这是赌徒心态理论,在赌桌上输掉一百美元永

比赢得一百美元有感的多,因此佛陀说人生是苦,苦苦、行苦、坏苦;柏拉图的幻影牢笼

灵魂因得不到真正的自由而收到束缚,于是心即是地狱。
然而,能失去也是一种幸福,从没拥有过的人生,是无从失去的。我们要放下的是心,而
不是物。
人生当中有很多的需求和目的,这很正常,但往往在满足时或是追求的过程中,生出更多

目的需求,然而在死亡之前,一切终将变得虚无飘渺,苏格拉底说,哲学就是预习死亡,
而哲学就是介于宗教与科学之间的学科。
假如生命仅是意识的作用现象,每段生死就是一部部轮番上映的电影,而我们只是演员,
任何的修行法门也只是不同的指导手册,有人喜欢修当下,有的喜欢修来世,亦或是斩断
生死,或将真实心交付给某个救护主。
学校和社会急于教导我们开幕,然而谢幕时却不告诉我们,这是一个人来终将一个人走的
工作。
生命不是在等待暴风雨的过去,而是学习在雨中漫舞。
修行也是如此,修正我们的行为与心态,使我们心能转物而非受物而转。
相传所谓的当下是时间记词,约三千六百八十分之一秒,阿含经记载,阿罗汉修禅定可观

如果宿命如是,哪来的可能性可观?
那些你所忽略的吸引力法则重点:
法则一
吸引力法则的误区: 你是你所想 (观想),而不是你认为自己是什么(非妄想)。
※ 黑洞法则: 匮乏、虚无、寂寞
人最大的内耗是来自于恐惧,无论是恐惧不得,抑或是得而失之。
因此害怕人生的结果最终遭受到被鄙视、被嫌弃,甚至是被抛弃。
只好把自己的不好给卷藏起来,以免被他人发现自己的人生折价,于是,人们往往活在他

的眼光、社群中而无法自拔。
而第一层恐惧的卷藏,会引发更深层的第二类恐惧,害怕自己的匮乏被他人发现,让别人
看到最丑陋的自己,这样的压力只会使有限的生活能量逐渐消耗完,而另一个恐惧,就是
匮乏,Needy。
匮乏感是一种复杂、深沉的虚无,自身没有足够价值的时候,跟他人索取价值。
然而,人只有在内心压力小的时候才会感受到爱,而不是Needy。于是你开始觉得你过得
不好,别人见到你身上的富足,在你眼里尽是虚无。阿德勒说,你认为过得不好,不是
你真的过得不好。
阶级复制和教育复制的悲哀,最糟糕的是思想复制,而非资源不足本身。你的大脑回路使

放弃了重设目的的机会:
你现今的人生也许不是理想的,但却是你自找的。
所有的行为都有一个目的去驱动,只是你没有察觉。(薰染习气)
我们会把人生当中的遭遇和自身的不足,当作无法成功的借口,其实你不是没能力,
而是没有勇气。
把自己的不好给卷藏起来,就是没有被讨厌的勇气,而人最痛苦的深渊,就是自我厌恶,
你无法接受,内心的自我也跟嘲笑你的群众站在一起了。
于是无论世界上有多少仰视你的人存在,对你来说都填补不了无法面对虚无的匮乏感。
当这种虚无感逐渐在内耗中渐渐放大时,寂寞,就是由虚无引起的第三层恐惧。
找不到知己又无法自处,来自于对无常的抗拒和我执。
你想活多少年,打算背着这个包袱多少年?
佛陀说,一切痛苦的根源都在于我们长期以来对自身以及外部的世界存在着一个根深蒂固

误解,执幻为实。当我们发现把这个幻当作一个实在,最终梦想破灭时,心堕入地狱,造

痛苦的不是无常,而是对无常的恐惧。
帝洛巴与那洛巴对谈时说,束缚你的不是事物,而是你对事物的执著。
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所有灿烂,终将需要用寂寞来偿还,因为我们忽视的现实,潜意识十分
明白,所谓的生,就是不断的走向死亡。人生终将是一场单人的旅行,孤独前是迷茫,
孤独后是成长。在这场单人旅行中,我们常用罪恶感、压力、羞辱等等的武器逼自己改变

那些我们追求快乐的来源,往往是造成痛苦的根源,这就是反弹效应。
阿德勒认为,自卑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来源,自卑和能力不足是十分正常的事情,然而
当我们把他当作一种固态的宿命状态,就无法产生对抗自我厌恶的勇气。
个体心理学认为,活在他人的眼中(没有搞清楚责任归属课题分离),就是舍弃重新自我建

,过度注重经验法则,而忽略了当下各种重新厘清目的原则的机会,他人永远不会真正为

而活。
反抗、忌妒、叛逆、憎恨复仇是权力斗争的自卑意识,任何的情绪都是有目的的潜意识。
都是不爱自己的潜意识自卑感。而心灵真正的自由就是不怕被讨厌,包含发觉自我厌恶的
自卑历程。面对他,处理他,放下他,进而超越他;而不是畏惧固有的现象替自我创造理


法则二
※ 真正的吸引力法则,就是你人生最好的风水,而最好的风水就是你的状态和信念。
吸引力法则不是躺着祈求,而是去种下希望的种子。
吸引力法则最重要的两个重点:
◎状态(格式化的行动力)
◎信念(妄念式幻想觉醒成开放式信念)
※ you are a one man army
https://i.imgur.com/uc9jOng.jpg
机会总是打扮成问题的样子出现,有时候美好的事物垮下,是为了建起更雄伟的建筑。
时间真正改变的,是原本就不坚定的东西,而你需变成自己希望的样子,世界才能变成你
想要的样子。除去睡眠人的生命只有一万多天,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就在于:
你究竟是活了一万天,还是仅仅活了一天却重复了一万次。
※有胸怀去接受不能改变的事,有勇气去改变能改变的事,有智慧去分辨两者的不同。
- 宁静祷文
◎状态:
(格式化的行动力)
人生之中要剪两次脐带。
第一次是在出生的时候,你与母亲之间的脐带就被剪断了。
第二次是你精神上的脐带,什么时候觉醒,这个脐带剪断之前,你其实不会快乐,你的人

也不是你的人生。
你还在依靠着别人,向别人去索取,精神脐带的剪断,让你能够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让你
知道你的人生之中,首先是对自己负责,然后还要对你周围的人负责,你会发现其他人是
你帮助的对象,而不是你依靠的对象。
那一刻开始你才在人生中寻找意义,人生才会给你快乐。
而所谓的觉醒,有三个层次:
1. “固定思维”(喜欢待在舒适区) 觉醒成 “成长思维”(喜欢探索事物)
不再埋怨命运,相信大多自己所遭遇的一切都是可以通过方法和努力去改变的。
2. “利己思维” 觉醒成 “利他思维”
本质上理解了利他不是牺牲和奉献,一切物质回报的果,皆来自对他人创造价值的因。
3. “黑白认知” 觉醒成 “系统认知”
不再以简单的是非对错,绝对或极端概念去解释发生的一切,接受这个世界是复杂且不确

的,但又能够理解,一切复杂源自固有的简单。
吸引力法则的重点,不是去思考得不到的东西,我们面对每一个挫折时,其实能量都在削

,到一个状态就没有吸引力了。
吸引力法则中的同类相吸,其实核心是所谓的共振效应。
※ 我们最大的成功,来源于有多少人希望我们成功,我们最大的得到,来源于有多少人
希望我们得到。
德勒认为所有的烦恼九成九都是人际关系,我们不是世界的中心,而是世界的共同体一部

。因此他认为应该追求合作的社会意识(利他超我),而非制造阶级意识(尤其是爱情)。
被讨厌的勇气是共同体价值的建立,透过社会和利他贡献实现勇气的自我实现正念训练。
这和大乘菩提心无我利他的三轮体空哲学十分接近(六度波罗蜜)。
鼓励和接纳(合作意识),而非肯定和称赞(阶级意识)。这就是正念训练Mindfulness,
而非正向毒鸡汤(Positive Thinking)。
以上,你觉得我在讲new age?
其实我讲的在正统佛学中也有。
藏传格鲁派格西麦克尔·罗奇所著的《当和尚遇到钻石》中,最扼要的重点就是,
有愿时,必须种下种子,你想要什么,就要帮助他人有什么。
他所提到的星巴克四步骤(汉字音译藏语):
习(基础目的)
桑巴(动机)
久挖(行为)
他吐(结束、圆满、究竟)
在佛法中四步骤圆满的究竟是能来生投生善道,也就是引业和满业的善果究竟成熟的法则

我们的行为有可能同时是种下因,也有可能是过去善业种子成熟的助缘,抑或是两者兼具

然而因有善恶,缘为中性,因此许多恶人虽然他的现世恶行种下恶因,此行为中的助缘也
引发他过去的善因成熟,导致恶人的现世报竟然是善果,而他种下的恶因我们也许今世看
不到成熟的一刻(引用自阿毘达摩顺正理论)。
缘为增上,因为本质。
我们所有的祈求和观想,都是一种助缘,如果没有种下善因的种子,施再多的肥也没有用
。唯识学派中,种子是心识的隐藏状态,现形是心识的显现。因果不是单向的,一个行为
有可能是因、缘或是两者兼具,有可能是未来的因,也是这一世的助缘。
◎信念:
(妄念式幻想觉醒成开放式信念)
你想要成为有钱人,你必须要观想何谓有钱人的状态,有钱人的生活境界和思维,
fake it till you make it.
而光许愿 ”我想要成为有钱人”,完全跟所谓的宇宙下订单毫无关系,试问你在与厂商

订单时,会在纸张上只写 ”给我生产利润高的东西”这样吗?
试问你连校花的喜好,欣赏的对象特质都一无所知,还谈什么与她结婚生子?
因此,无论是《当和尚遇到钻石》或是法则中,你想要什么,就要帮助他人有什么; 同类
共振法则中的 "我们最大的成功,来源于有多少人希望我们成功,我们最大的得到,来源
于有多少人希望我们得到。"说的是同一个境界。
这在心理学中,阿德勒的社会合作关系,以及费曼学习法都有这样的观点。
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你是最先理解成功法则的人。先种下共振的种子,最后因合作关系创

出梦想的同温层。当你能为他人创造价值,同时也在为你自己创造价值,想遇到天使,最

的方式是成为他人的天使。
佛陀称因果为:善善聚集、恶恶聚集。
同样的一件行为,内在动机如果是匮乏感、还是同理心,也许短时间看到的结果未必不同

但薰染出的频率最终会导正至善循环与恶循环。
慈悲的前身是同理心,只想复制有钱人的乐,却不去理解有钱人的苦,你永远也不可能依

共振理论成为有钱人的同温层。
同样的,因恐惧和匮乏所追求的事物,黑洞理论的共振最终导致虚无。追求阶级填补,社

的名利层级化,最终导致束缚自由。
一切事物相互依存,因缘构成,《次第花开》一书,决心与自己亲密相处,温柔对待自己

能对自己慈悲的,才能对他人慈悲,当我们缺乏对自己真正的慈悲,很难对他人慈悲。唯

不放弃自己,才不放弃他人。相信自己有觉悟的能力,才能相信别人能觉悟。
※上帝说,为他人带来喜乐的,他自身必须是喜乐的。
这在大乘六度波罗蜜中也是这样的道理:
◎利他:
布施与供养 (对上下境界阶级产生1+1大于3的合作关系)
持戒 (对自我以及他人产生防护心)
◎自利:
忍辱 (取消反刍思维以及主体思为带来的危害)
精进 (格式化与逻辑化思惟)
◎利他与自利相应:
禅定 (产生觉察力)
般若 (智慧)
而我们许愿的起心动念,往往对满愿的结果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开放式信念是十分重要的。
《大毘婆沙论》解释,一果始于三因以上。
所有愿望的种子状态,皆是抽象又具体的埋藏境界,如同那些你曾做过的,无法用言语表

给他人的美梦。
也许你的动机是发财,发财的前提是上进,而在上进的道路中,却先遇到了爱情。也许最

爱情的扶持,最终你的人生因此缘满而富足。
如果你的信念是妄念式幻想,甚至缺乏行动力,抑或是行动的动机来自Needy,你所许下

愿望是一则没有内容、没有特色的剧本,这样的剧本是上不了舞台的。
发财的路上只想着: 为何我还没发财? 只会引发反弹效应(又称白熊效应、粉红大象理论)

反作用力,你的格局没有提升,烦恼所障,最终将你拖入虚无的,是匮乏感。
匮乏感引发的寂寞,是一头兽,在伤害自己的同时也在伤害爱你的人。因为你始终没有深

,发财与富有,这两个境界的差异。就如同视与见,听与闻都是不同的境界。
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也不会知道你将拿到什么。
当你祈祷成为生命充满爱的人,试问上帝是直接让爱人从天上掉在你面前,还是使你有机

学习爱?
如果有一天能自己都喜欢自己,自己都佩服自己,骨子里生出的自信,活出了自我,
这样一个人出生到一个人死亡,也不再孤独。成为一个能自我定义的人,并能受时间考验

那你将是那个最强悍的吸引力。绝对的自信,来自压倒性的实力。
补充:
唯识学派本身就有自己的吸引力循环法则,所谓的唯心唯识,一切种子的哲学,也就我们
常常说的福田,其基础一样是开展觉察力来打击我们的习气,使得心识得到善循环的薰染

这样的思想是继承经部的薰染说。
再简单来说就是解构主体思维,进而成为格式化思维。
以脑科学来说,所谓的习气就是散漫性思维,因为情绪、环境成长中的不客观的经验法则

散漫易造恶,也是禅定中第一关的障碍。
散漫性思维,其标准就是放下了自觉,并不知道自己在干嘛,也无善加思维这件事情带来

后果。所有的恶与自私带来的结果,无论其过程的思维有多复杂,其根本都是情感,这也

印度哲学的观点:
一切行动来自情感的力量。
其实我们有的时候,不是得到的不够,而是知道的不够。
而人生到底是要选择善循环,还是恶循环,这都是我们的选择。
强纳森.海德,心理学家同样也是藏传修行者,其著作《象与骑象人:全球百大思想家

正向心理学经典》中,也有相关内容。
作者用了藏传的象与骑象的禅定比喻,象就是大脑默认的自动化模式,而骑象人就是我们

控制模式。
而显法主要先从骑象人下手,是为慧定;密法则是与象对话,也就是定慧。
如同全真教的性命双修。
其实任何有作用,有价值的东西,必然来自刻意为之,自然而然就存在的东西,必然一点
价值与作用都没有。这不是我说的,这是佛陀说的。
随因缘变化而出现、变化及消失的法,也就是“他因”,薰染而成。
所有宇宙万物都是不可靠的,它的本质没有包含存在,它基本上都是虚无的,一百年前没

我们,一百年后也没有我们,有开始便有结束,这就是西方哲学中的虚无主义。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庄子说,古人早已体会“未始有物”,从来不曾有万物真正存在过。
“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
-《庄子,齐物论》
古人早以为,能够知道未始有物,就是最高的境界。“未始有物”在《庄子》也出现过三

。最高的智慧就是发现,万法皆空。当时中国可还没有佛教传入。
庄子认为,如果未始有物,人生还有什么好争吵,好执著的。
因此庄子又言: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庄子,知北游》
透过觉悟欣赏当下万物存在之美。
因为万物皆是他因而生灭,在西方哲学中,自因以下,皆是他因。
而西方哲学中的自因,拉丁文 CAUSA SUI (cause of itself),宇宙万物只有一样东西是
自己是自己的原因,就是上帝(包含斯宾诺莎的上帝哲学)。
我们之所以不存在,因为我们是他因,我们皆是父母所生,父母就是我们的“他因”。
东方的自因就是“道”或“梵”思想。
庄子在《大宗师》中,形容道是: 自本自根,这就是西方哲学所说,上帝存在本身,即是
自因。
※因缘合和则生 因缘消散则灭。
既然聚际必散,我们却时常忘记它会散,忘记去维护它。无常是波动的,不断增加才能保

不会减少。
刻意为之,引摄自果。刻意创造的,定有其原因目的。无论是爱情、家庭等,都需要刻意

之。
修行也是如此,密勒日巴言,修行就是不断的犯错,不断的修正,走上无误的道路。
在死亡之前,所有的付出终将走向失去,但我们能决定句点的样貌。
※文献引用:
强纳森.海德《象与骑象人》
罗卓仁谦《别让世界的单薄,夺去你生命的厚度》
傅佩荣 哲学
延伸阅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21yo9-Sqlw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xjoQg0MZ5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fL3AgFmFBg&t=418s
三一法则是一种意识维度折叠,他是一种破除旧维度的乘法,而非加减法。三一法则中,
混沌、创造、平衡中,最重要的就是平衡,而平衡的根本就是取舍中的平衡。
同样是容器,杯子和宝瓶的差别不在于倒水和装水的作用,而是容器本身的固态定义如何
打破并重新赋予。
˙你所不知道的显化法则之问题,错误的"舍 "、迷乱的" 取 "(后半文):
https://www.ptt.cc/bbs/soul/M.1596710204.A.B90.html
作者: highjack (我要消除十行方块)   2021-02-22 09:09:00
先推
作者: geordie (Geordie)   2021-02-22 09:18:00
人生就是苦乐相伴,认真过好每一天就对了
作者: newman2001 (mgs)   2021-02-22 09:38:00
作者: a654258c (小丁)   2021-02-22 11:20:00
乾坤就在自己体内世人常道要扭转乾坤
作者: ga037588 (丹枫)   2021-02-22 13:04:00
写得真好
作者: Kraft (Kraftmaschine)   2021-02-22 14:18:00
谢谢
作者: chrit13 (无趣)   2021-02-22 14:29:00
很有道理
作者: Murster (台中鲁蛇王)   2021-02-22 17:29:00
作者: puma20055 (leo yu)   2021-02-22 17:39:00
谢谢分享
作者: swanper (我还死不了)   2021-02-22 19:39:00
礼敬善知识
作者: nanlong (懒龙)   2021-02-22 19:51:00
推心得用心分享
作者: bt1038 (耳朵)   2021-02-22 20:12:00
作者: woeshit ((*_*))   2021-02-22 21:55:00
写的好,推
作者: ridle (飞天意大利面神)   2021-02-23 04:56:00
先推再看!F大出品必是好文!^^
作者: wolfaith7 (wolfaith7)   2021-02-23 18:05:00
谢谢
作者: ab060986 (黄影)   2021-02-23 20:14:00
推,喜欢这篇文
作者: cbugs (liyu)   2021-02-23 20:21:00
谢谢
作者: Crazyfire (南传版寂天)   2021-02-23 20:39:00
推 感谢分享
作者: jawe (峰回路转)   2021-02-24 01:02:00
太好
作者: bruce78131 (平)   2021-02-24 03:02:00
真羡慕只要处理情绪的人真正让我痛苦的不是情绪,而是逻辑情绪有手段可以控制,逻辑使我与众神魔战争无法面对逻辑的矛盾会使人崩溃犹如死亡的矛盾一般
作者: cv77811 (咧咧)   2021-02-25 00:01:00
作者: WTFK (人有三急)   2021-02-25 14:08:00
好文必推。
作者: wugilin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满愿)   2021-02-25 17:42:00
推,专业!
作者: mandy38 (mandy38)   2021-02-27 15:29:00
非常深,谢谢分享
作者: chiehdis (chiehhime)   2021-02-27 23:17:00
谢谢分享
作者: mango2014 (hope)   2021-02-28 00:01:00
我不知之道你到底在说什么我只知道我读了心理学之后觉的我被宗教给耍了要是当初不信现在我也可以过好日子与其从宗教学习不如从环境中学习
作者: olympic231 (千山浪人)   2021-02-28 20:18:00
Thanks for your sharing
作者: mango2014 (hope)   2021-03-01 07:49:00
那请你讲清楚你说的心理学到底是什么学派?
作者: uniquewai (炫片达人)   2021-03-01 23:48:00
楼上真呛 仔细看看原po的系列文章吧 都有提到
作者: mango2014 (hope)   2021-03-02 03:00:00
摆明就是用心理学包装自己的宗教理念甚至达到了跟原本心理学所说的涵意不太一样的程度
作者: geordie (Geordie)   2021-03-02 05:39:00
有人好像不知道心理学是怎么来的吼^^
作者: mandy38 (mandy38)   2021-03-03 00:39:00
真的很受启发,不知道是否能分享呢?
作者: jdchbo (阿当)   2021-03-03 08:29:00
感恩推
作者: stoo5514 (種子)   2021-03-03 11:25:00
感恩,F大好强
作者: mike921201 (丸子)   2021-03-11 17:47:00
好文
作者: j9587643 (Tim)   2021-03-17 01:34:00
谢谢你的发文,半夜突然有感想到灵学版看文章,觉得写的很好,万物唯心造,尤其想要什么样的结果要先有什么样的行动力,希望我没有理解错误
作者: irene2772193 (79)   2021-03-21 15:55:00
谢谢你!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