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题] 请问死后有可能连灵魂都完全消失吗

楼主: hvariables (Speculative Male)   2018-02-24 19:45:05
※ 引述《charlott30 (Elixir)》之铭言:
: 如果求死就是想要不再有感觉
: 但死后还有灵魂 也就是还是会有感觉
: 想要没感觉 完全化为乌有的话
: 是不是要魂飞魄散才有可能?
: 要怎样才能魂飞魄散呢?
: 不想有感觉也不想再投胎
: 只想完完全全的消失在这个宇宙当中
http://tripitaka.cbeta.org/T02n0099_041
杂阿含经(一一二五)
世尊告诸比丘:“有四种须陀洹道分,亲近善男子、听正法、内正思惟、法次法向。”
对佛弟子来说要想了解佛法重要的必要条件是亲近善男子、听正法,
如果只是自修佛教经典却不亲近善男子、听正法这是错误的修行方法。
http://tripitaka.cbeta.org/T02n0100_005
别译杂阿含经(一〇二)
一时,佛在优楼频螺聚落,泥连河侧菩提树下,成佛未久。佛于树下,独坐思惟,而作是
念:“唯有一道,能净众生,使离苦恼,亦能除灭不善恶业,获正法利,所言法者,即四
念处。云何名为四念处耶?观身念处、观受念处、观心念处、观法念处。若人不修四念处
者,为远离贤圣之法,远离圣道。若离圣道,即远离甘露。若远离甘露,则不免生老病死
、忧悲苦恼。如是等人,我说终不能得离于一切诸苦。若修四念处,即亲近贤圣法者,若
亲近贤圣法,即亲近贤圣道。若亲近贤圣道,即亲近甘露法。若亲近甘露法,即能得免生
老病死、忧悲苦恼。若免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如是等人,即说离苦。”
只有修四念处才能断除所有烦恼走向涅槃、
不修四念处就没办法断除所有烦恼走向涅槃、
因此佛弟子必须亲近善男子、听正法、依照善男子教导的正法修四念处
才能断除所有烦恼走向涅槃结束轮回。
禅修就是将心的注意力集中在固定范围内,
如果心胡思乱想就将心拉回固定范围内。
禅修久了心的注意力就会习惯待在固定范围内不会胡思乱想这就是入定,
入定的时候心不会胡思乱想(例如性幻想),任何烦恼都不会生起。
所有禅修方法可以分成两大类,这两大类就是奢摩他和四念处。
奢摩他的禅修所缘是固定不变的概念法,
四念处的禅修所缘是当下不断刹那生灭的五蕴具有无常、苦、无我的特性,
修四念处的活在当下就是当下的受、想、行、识觉知过去前几刹那的五蕴。
修奢摩他入定时可以暂时克服烦恼(例如欲求不满),
不过只有修四念处可以彻底断除所有烦恼。
举例来说,当一个男人幻想美女时,
美女的外型、身材曲线、三围、胸部的罩杯是概念法,
这些概念法没有刹那生灭、无常、苦、无我的特性所以不是修四念处的禅修所缘,
幻想美女的贪心刹那间生起又灭去,具有无常、苦、无我的特性是修四念处的禅修所缘。
根据南传阿毗达摩心无法觉知自己,但心可以觉知过去前几刹那的心,
因此所谓的修四念处觉知贪心其实是修四念处的智相应善心觉知过去前几刹那的贪心,
也就是当下智相应的受、想、行、识觉知前几刹那和贪相应的受、想、行、识,
不是五蕴之外还有个心在觉知五蕴。
修四念处必须依照"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之次第。
以马哈希四念处禅修方法为例,
马哈希四念处禅法坐禅的主要禅修所缘是觉知腹部的起伏,
五蕴的其它部分是次要禅修所缘。
修马哈希四念处禅法时一开始只会觉知到腹部一直不断起伏,
一开始无法清楚觉知腹部起和伏的过程中有什么变化,
在这个阶段还无法清楚什么是诸行无常。
正念增加后会更清楚腹部起伏过程中移动的感觉不断变化,
但会误以为这些感觉连续,
这个阶段已经比较清楚什么是诸行无常。
但无法觉知各种感觉的刹那生灭,
这个阶段无法了解什么是生灭法。
下大雨的时候如果不仔细看会误以为雨水是连续直线,
不过如果近一点仔细看就看清雨水是一滴一滴落下不是连续直线。
同样的道理正念不够的人会误以为腹部移动的感觉连续,
修四念处正念增强后会破除错误的连续性概念,
体验到腹部起伏移动的感觉不连续分成很多小段,
一个移动的感觉刹那间生起又刹那间灭去,
之后下一个移动的感觉又刹那间生起刹那间灭去。
所有的感觉都是不连续,不断在刹那生灭具有无常、苦、无我的特性,
因此在这个阶段会体验到"诸行无常,是生灭法。"
不断觉知各种感觉的刹那生灭及无常、苦、无我后,最后心不再觉知感觉的刹那生灭,
转而觉知不生不灭的涅槃,体验到涅槃的寂灭之乐。
据说这种快乐超过所有其他快乐,
因此佛经描述这个阶段是"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至于修入出息念觉知气息的入和出这是觉知人为定义的概念法,
自己必须定义入和出两个方向,
然后不断注意气息的方向是入还是出,
在气息入的时期气息入的方向连续不变,
在气息出的时期气息出的方向连续不变。
气息的入和出是人为定义的概念法,
没有刹那生灭及无常、苦、无我的特性,
所以不是四念处的禅修所缘。
所以修入出息念是藉著专注气息的入和出然后发展出稳定的禅相,
禅相稳定后就专注禅相进入初禅(安止定)。
在修入出息念证初禅后可以舍弃初禅出安止定,
修四念处觉知当下五蕴刹那生灭及无常、苦、无我。
或是在证得更高的安止定后出安止定,
然后修四念处觉知当下五蕴的刹那生灭及无常、苦、无我。
如果不出安止定
然后修四念处觉知当下五蕴的刹那生灭及无常、苦、无我,
这样最多只能证得四禅八定无法证得内观智慧和道、果、涅槃。
只有修四念处觉知当下五蕴的刹那生灭及无常、苦、无我,
才能证得内观智慧和道、果、涅槃。
以下有适合台湾修四念处的相关网页
http://mbscnn.org/newslist.aspx
http://ebooks.dila.edu.tw/series/WZK/books
https://www.udaya.dhamma.org/zh-tw/
https://www.mahasati.org.tw/home/index.php
作者: cocolin5420 (那里不是黑社会)   2018-02-24 19:46:00
四阿含真的好 有时间看长阿含 没时间增一但是? 不是“只剩”这些 别人都死了? (你那门子传教?来乱的~ ^^你还是去佛板让人公干吧如果你那么对 为什么不去那幻想呢..^^电子佛典就只有巴利三藏就对了? 你骗人没看过是不是以前不用DVD板在发行啊..放光般若那一部 三藏五部中的来说 关你上座部鸟事?就不说五藏之杂与禁咒 谁在避重就轻? 你自己清楚的华严部又关不关你巴利三藏啥事??所以说 不懂的人看你贴一堆 不要用贴的啦 懂吗~
作者: swanper (我还死不了)   2018-02-24 23:23:00
其实我看得懂耶,满有意思的文章
作者: cocolin5420 (那里不是黑社会)   2018-02-24 23:48:00
懂它在吹西唢米??还是看它在点小灯泡??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轨迹)   2018-02-25 21:32:00
这种修法就是观察意识的起伏中 有一个空隙 然后进入那个空隙 体会到“不生不灭”的状态 南传把这个状态称为灭尽定 体悟后就常安住在此灭尽定中 这是正确的修行法但是大乘还强调修幻身光明 不只入灭 还有种种变化运用法界的力量加持 这些都不是小乘可以体会的
作者: cocolin5420 (那里不是黑社会)   2018-02-25 03:46:00
四阿含真的好 有时间看长阿含 没时间增一但是? 不是“只剩”这些 别人都死了? (你那门子传教?来乱的~ ^^你还是去佛板让人公干吧如果你那么对 为什么不去那幻想呢..^^电子佛典就只有巴利三藏就对了? 你骗人没看过是不是以前不用DVD板在发行啊..放光般若那一部 三藏五部中的来说 关你上座部鸟事?就不说五藏之杂与禁咒 谁在避重就轻? 你自己清楚的华严部又关不关你巴利三藏啥事??所以说 不懂的人看你贴一堆 不要用贴的啦 懂吗~
作者: swanper (我还死不了)   2018-02-25 07:23:00
其实我看得懂耶,满有意思的文章
作者: cocolin5420 (那里不是黑社会)   2018-02-25 07:48:00
懂它在吹西唢米??还是看它在点小灯泡??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轨迹)   2018-02-26 05:32:00
这种修法就是观察意识的起伏中 有一个空隙 然后进入那个空隙 体会到“不生不灭”的状态 南传把这个状态称为灭尽定 体悟后就常安住在此灭尽定中 这是正确的修行法但是大乘还强调修幻身光明 不只入灭 还有种种变化运用法界的力量加持 这些都不是小乘可以体会的修四念处当然不是灭尽定 只要还有觉知的主体存在就有修道的途径 但修习四念处即是透过“当下”去觉知五蕴的生灭 当觉知的障碍愈来愈清明 最后就可以进入灭尽定到了灭尽定当然不能说是修四念处 因为无一法可得了修四念处最终的目标 还是要能入灭尽定 不然一直在觉知要干嘛? 就是要使觉性的虚空状态愈清净 直到寂灭就我了解南传有一些大师在开悟之后 能更进一步体会我说的法界力 就是大乘说的十方如来灌顶 而不是只有入灭尽定而以 所以才会有诸佛菩萨前来会合的说法 但是一部份的人不认同这种说法 他们的认知只有入灭尽定而以这种观念就是我说的小乘 不能拿佛陀来当挡剑牌再回到四念处的修法过程 你说的当下去觉知前几个五蕴从程序上来讲 你讲的当下还是以自身的头脑去观察而我说的“当下”是指“没有空间、没有时间、没有万法”的清净状态 因为这种觉性本质的显发 故可以觉照到五蕴的本质 即是所谓的清净光明心 此清净光明心又与涅槃无二 我感觉你好像还未体会到此 可以与上师讨论看看 或许对你有帮助 你说的是过程 我说的是结果
作者: Mian1997 (免)   2018-02-27 22:49:00
世智辩聪
作者: cocolin5420 (那里不是黑社会)   2018-02-28 00:36:00
狗屁啦 行政院这种人最多..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轨迹)   2018-02-28 08:54:00
是不是所有阿罗汉都会入灭尽定我不知道 不过如果照你的定义来看 不是所有阿罗汉都能入 那么就跟我对南传阿罗汉的看法一样 就是达到“见性”的程度 因为体会自性本空 所以可以断烦恼 只是我认为最终还是要入灭尽那么差别就像你说的 活着时不一定都可以常入灭尽定你说的当下去觉知五蕴刹那 那个“觉知”就是你的意识一样是属于生灭法的部份 就是头脑 只是你说成觉知而我说的当下是脱离生灭法 即心的最本然状态 阿姜曼有提过 此时心即是法 即是我说的心跟涅槃无二 所以我才说你可以去请教你的上师 至少你没有开悟前 要先把这个道理搞清楚 才不会论述错误
作者: Mian1997 (免)   2018-02-27 14:49:00
世智辩聪
作者: cocolin5420 (那里不是黑社会)   2018-02-27 16:36:00
狗屁啦 行政院这种人最多..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轨迹)   2018-02-28 00:54:00
是不是所有阿罗汉都会入灭尽定我不知道 不过如果照你的定义来看 不是所有阿罗汉都能入 那么就跟我对南传阿罗汉的看法一样 就是达到“见性”的程度 因为体会自性本空 所以可以断烦恼 只是我认为最终还是要入灭尽那么差别就像你说的 活着时不一定都可以常入灭尽定你说的当下去觉知五蕴刹那 那个“觉知”就是你的意识一样是属于生灭法的部份 就是头脑 只是你说成觉知而我说的当下是脱离生灭法 即心的最本然状态 阿姜曼有提过 此时心即是法 即是我说的心跟涅槃无二 所以我才说你可以去请教你的上师 至少你没有开悟前 要先把这个道理搞清楚 才不会论述错误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