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经验] 有关于marvel版上的评论 本灵之说?

楼主: Mleccha (异邦人)   2015-01-20 15:49:43
本文经过编辑之后变得有点长,为了方便阅读与理解,在正文开始前,
先附上编辑说明和内容摘要:
1) 原始发文
作者: guest2008 (guest)   2015-01-20 16:00:00
长知识了.原来梵文这么囉唆怪不得会没落.
作者: lawuwu (鵺野鸣介)   2015-01-20 16:00:00
专业推,台湾的人才济济,真是令人开心。
作者: guest2008 (guest)   2015-01-20 16:02:00
要讲一段话还要思考那么多规则,在版上用"妳"用错都会被
作者: ff7forever (FF7Forever)   2015-01-20 16:19:00
网络可查的"Talia"语源:http://ppt.cc/e1tbWiki上写是来自希伯来语在梵文辞典查询"Talia",查无此字:http://ppt.cc/z1aH另外我觉得一个文字的没落与否与它囉不囉嗦应该没有直接的关系,从Wiki的叙述看起来它比较像是已演化成其他(更正)一个语言的没落与否与它囉不囉嗦应该没有直接的关系,而是看有多少人在使用,资料上可以看的出来梵语就是印度古早时期的上流社会与知识学术界所用语言,后来会没落是因为战争频繁朝代更迭等政治因素。
作者: guest2008 (guest)   2015-01-20 16:51:00
中国人的上流社会语言更机车,用字浅词更讲究,也失传了
作者: ff7forever (FF7Forever)   2015-01-20 16:51:00
拉丁语的没落也是与罗马帝国的衰落有绝对的关系。
作者: guest2008 (guest)   2015-01-20 16:52:00
举例"郑伯克段于鄢",现代人看不懂了,且每个字都不能错用"伯"有特殊意义.不能用错字
作者: ff7forever (FF7Forever)   2015-01-20 16:53:00
文言文没有失传吧囧 音韵才有失传的问题而且语言是会演化的。过去的语言现今不再使用,究竟应该把它当成是断掉?还是已演变成现存的某某几种语言也是值得讨论的。现代的中老年人叫他来看年轻人的日常用网络理俗语都不见得看的懂了,何况是未经训练的去看几百几千年前的正式文章。另外我觉得郑伯克段于鄢,如果仅就字面上的解读来看我的国中生(义务教育内)应该就能看的懂了。至少看的出郑伯这个人在鄢这个地方打赢段这个东西,至于郑伯为什么要叫郑“伯”,鄢这个地方在哪里,段这个名词究竟是人还是国还是某一特定集合体,这些就算是知识性的东西而与语言没有什么太大关系了吧。
作者: AaronEckhar (Aaron)   2015-01-20 17:39:00
你怎么这么强呀>0<@能写得这么严谨好厉害喔..
作者: mike913 (明心见性)   2015-01-20 17:43:00
哇…不亏是台大的
作者: punck   2015-01-20 17:56:00
应该是我手误,我只是直接把那个音用英文翻了如果要合乎英文规则,那念ta li ya 这三个字的音比较接近重点是li 和 ya两者之间连接的连音,有可能要探讨改天再来研究怎么写吧,只是那不是我目前研究重点不过也感谢您耐心解析回文
作者: ff7forever (FF7Forever)   2015-01-20 18:04:00
更正一下梵文字典的连结:http://ppt.cc/Oayc
作者: punck   2015-01-20 18:14:00
我只是表达一下古人对于灵魂学说的看法就只是一连串谜般事件的调查结果,没啥参考价值XD
作者: ff7forever (FF7Forever)   2015-01-20 18:16:00
所以到底是梵文中的哪个字啊?
作者: punck   2015-01-20 18:20:00
郑伯,是讥讽庄公对弟弟失教(古文观止解释)ff7,是那第七个字(有点怪的字)
作者: ff7forever (FF7Forever)   2015-01-20 18:24:00
"talAya"?
作者: punck   2015-01-20 18:25:00
反正字写成这样,对研究完全没帮助,不如不要查最好是的(摊手)那我们可以有个疑问,为何左传不写,郑公基本上写到伯,有贬抑之意,特别是对于喜好刀兵的国君另一个被左传称伯的就是秦穆公但我认为还有内情,故意称他为伯,表示可能有其他佐证资料证明这个国君可能只是个武夫XDDhttp://xh.5156edu.com/hzyb/a2830b49743c24960d.html请注意最后一行解释XD马的搞得版上好像古文观止讨论串XDD
作者: ff7forever (FF7Forever)   2015-01-20 18:39:00
真是不想活到繁体没人在用的那天http://ppt.cc/Ib2U
作者: mike913 (明心见性)   2015-01-20 19:01:00
楼上 真是看不出来耶XDDDD突然怀念起 以前 斗嘴的那些人 不知都去了哪边XDDD
作者: obawen (景安非)   2015-01-20 19:09:00
长知识推
作者: guest2008 (guest)   2015-01-20 19:23:00
话说.符咒由繁体字改用简体字书写的话还会有效力吗?
作者: punck   2015-01-20 19:42:00
破邪力会降低,因为研发者的问题
作者: mike913 (明心见性)   2015-01-20 21:47:00
刚刚才看了一下 挺完整的解说!!! 呵呵~
作者: Crazyfire (南传版寂天)   2015-01-20 22:47:00
感谢分享
作者: guest2008 (guest)   2015-01-20 22:50:00
真的遇到专家了.太厉害了..那些身口意正确的梵文念法目前大家的念法正确吗?
作者: Mian1997 (免)   2015-01-20 22:55:00
他以前贴土地真言就贴错了
作者: YHN0987 (YHN)   2015-01-20 22:56:00
符咒很多字体,并不是只有标楷体,还有草书还有奇怪的符号,符咒很常见的是“虎”字,用的是草书所以由繁体字改用简体字,还是研发此符的神明的能力来断简体字历史只有二三十年,时间太短,很难出什么用简体字的厉害神明.离题了,推一下本篇,长知识.
作者: Mian1997 (免)   2015-01-20 23:02:00
现在的梵文不是古梵文那个”神明的语言” 是西方人造出来的古梵文早就失传了
作者: Boss77575 (知理行德)   2015-01-20 23:03:00
推楼上
作者: YHN0987 (YHN)   2015-01-20 23:04:00
我们看道藏的符,其实符的组成并没有字(汉字或任何字体)但是道藏里头,大概在宋以后,慢慢开始用人们看懂的字来写符,而汉代之前的符,大概都直线条,几个小圆圈这样.我们现在所熟知的符头“敕令”,是后来才发展出来的.
作者: ff7forever (FF7Forever)   2015-01-20 23:11:00
好奇Mian对于失传的定义是什么,http://ppt.cc/px4C从这看不出来呀
作者: Mian1997 (免)   2015-01-20 23:43:00
印度的文化跟中国一样有很多次的文化更替 在最早没有文字的时代梵字是祭司用来与神明沟通的语言 只有祭司才会用可是要推进到佛陀的时代 佛陀时代的人用的却是巴利语 一种跟台语一样没文字的方言
作者: yaqqq (^^)   2015-01-21 12:22:00
推推~~ 终于有好文了~~~~~~~
作者: chi0425 (祸兮福之所倚)   2015-01-21 12:31:00
这个才是好文章啊
作者: paddyh (paddyh)   2015-01-21 15:13:00
台北有推荐的梵文教学机构吗?一直都找不到可以学的地方
作者: RLH (我们很近也很远)   2015-01-21 19:07:00
好精采 长知识了
作者: fck302 (天上有神龙)   2015-01-21 20:51:00
推专业打脸文
作者: shiva999 (guru)   2015-01-21 22:28:00
推楼上 XDDDDD
作者: vajra0001 (闲邪存诚)   2015-01-22 00:18:00
感谢分享知识
作者: lizhg (水银)   2015-01-22 01:05:00
好专业啊~
作者: punck   2015-01-23 16:42:00
挖赛~你竟然去查他的意义,囧
作者: paddyh (paddyh)   2015-01-23 16:53:00
对灵异小说家认真的人,就输了(茶)
作者: punck   2015-01-23 17:04:00
不过还是佩服这位考古专家的认真态度
作者: birdtalksky   2015-01-23 21:41:00
soul版需要你这种人才
作者: Mian1997 (免)   2015-01-23 23:19:00
那你怎么解释梵文语跟英文语的相似性?你忘了印度曾被英人统治的那段时期有文献也不等同能发音吠陀经不是对谁都能传的 当时英国人得用拐骗的才能学到是巴利"语" 根本没有文字 怎么书写
作者: ff7forever (FF7Forever)   2015-01-23 23:57:00
push这篇一定要收到自己信箱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