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cybergenie ((不要看这里))》之铭言:
: ※ 引述《cybergenie ((不要看这里))》之铭言:
: : 目前正在打造自己第一台返射式天文镜. 但在焦比选择上有点问题.
: : 我知道焦比愈大的镜愈暗, 需要 的曝光时间愈久. 但实际上使用, 这两者差别如何呢?
: : 比方 153F4 + 10mm eyepiece 约 61.2 倍.
: : 153F6 + 15mm eyepiece 约 61 倍.
: : 放大倍率差不多. 我想视角应该也差不多. 是不是只有亮跟暗的差别呢?
: : 我比较希望有一台可以看得清楚行星 (土星与木星), 也能看到些深空 (星云). 抱歉这样
: : 讲好像满幼稚的, 我知道没有任何一个镜可以大小通吃...但很想知道专家的意见.
: : 153F4 跟 153F6 (或者其它的组合) 那一个较能满足我的需求呢?
: : 另外, 我年底也许会另外组装一台 203F4 (预计返台参加吴教授天文望远镜DIY营, 过去在
: : 这个时间都是开203F4的规格. 猜想今年也会是), 这个因为材料已经固定所以规格不会变.
: : 所以我手边就可能会有 203F4 与一台 153. 在这在这些条件之下应该要选焦比 F 多少为
: : 宜呢?
: : 谢谢
: 分享一下结果作出这台东西:
:
![]()
: 规格是 153F6. 成本大概 6000-9000 台票. 主要零件是跟跟光学设备厂买回来自己组装.
: (有些目镜跟其它东西不是一定非买不可. 我是顺便都买齐). 镜筒是八吋水管 (工厂只肯
: 买整支6公尺的. 结果家里堆了一堆水管). 杜布森架是从垃圾堆捡回来的IKEA木板自己作
: 的.
: 试拍一下月球 (只有直接拍电脑画面)
:
![]()
: 金星 (153F6 + ASI120MC X3 + 叠图)
:
![]()
: 木星 (154F6 + ASI120MC X3 + 叠图. 这位老兄已经走远了)
:
![]()
: 抱歉因为技术还有待加强 . 加上新加坡气候其实不适合观星. 最近雨多, 常常都是阴天.
: 肉眼能见的天体就那三五个. 要有好的效果要碰运气.
: 现在目标是抓最近来访的土星..上次大冲那天有用目镜看到. 但那时还不太会用摄影机.
: 没抓到很可惜.
: 下一步打算给杜布森架加上动力. 用伺服马达带动作微调. 再下来看有没有可能来自制一
: 个导星系统.
一转眼八年过去了。这些年发生了许多事,在新加坡研究局因不配合上级违法作为而被离
职。 因为被诊断出可能有潜在的心肌梗塞而减肥 了12公斤顺便开始练长跑(半马达成朝
全马迈进)。二度移民举家搬到美国, 到了北加下飞机35天后就被裁员(望着一货柜才
刚运到美国的家当不知何去何从的心情很绝望)。拼了命在60天之内找到在美第二份工作
搬到了南加,才安顿好又搞上S386法案抱团跟美国政治人物对着干了两年。之后又无端搞
上政治疫苗事件..总之,这就是人参啊...
介绍一下,这是最新完成的七号机。203F1000
(为了看星星,买房子时特地选了一个有空旷草地低光害的地方)
大致上是用3D Printing 制作部件。这应该算是一种进化吧,之前都是用纸版保丽龙水管
等小朋友劳作材料制作… 一头栽进的业余业余天文望远镜制造的领域本来就是因为跟小
朋友一起做劳作搞出来的^^只是3D Printing本身也是一个大坑。这些年也花了不少精神
在里头。
机体基本上是参考这个设计
https://www.thingiverse.com/thing:2492121
外观看起来差不多,但细节被魔改了一塌糊涂。大致上除了公制跟英制的转换以及原始设
计中一些我觉得不理想的地方,包括 focuser, primary mirror cell, second mirror
cell, spider filter wheel 等等需要改善以外,也为了日后的机动化需要预留的空间作
了许多改动。
Focuser:
原始设计本来是参照这个
https://www.thingiverse.com/thing:2658607
但是效果很不理想。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3D打印的成品表面不够平滑。另外, 3D打印的
齿轮磨损的也非常快,精确度也很差。使得对焦的过程非常不顺利。因此,我重新设计了
focuser。大致上是使用GT2 齿轮以及皮带组加强了结构的钢性以及精确度。另外,可以
置换的tube让切换摄影机以及目镜的操作更为顺畅。
Primary mirror cell:
忘记照相了,又不想拆镜子,所以用设计图代表。
原始设计中只有一个 三叉的奔驰符号结构用来支撑镜体。 这样的设计显然对于镜体的稳
定性要求是不足的。虽然用3D打印的东西本身稳定性就好不到哪里去,但是我们本着精益
求精的精神能够改善就改善。设计的参数是使用 PLOP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Late_OPtimizer) 来计算取得。使用6点悬吊的固定
方式来稳定镜体。这里最大的问题是, 3D打印材料的结构稳定度不好预估。只能先把它
给印出来看看之后有什么问题出现再见招拆招。
Secondary mirror cell and spider
这两个东西我把它作在一起。其实结构很简单,就是改成可以用三个螺丝来改变镜子的角
度。这里最大的问题是,镜子的角度虽然可以很精确的调整,但是它本身会切向平移。也
就是镜体的角度虽然不变,但是位置会改变。我还没想出什么方法可以解决。
相机部份本来也想本着DIY的精神自己动手作。或者拿现有相机拆了拿来用。毕竟光学影
像这算本行应该不难。但是后来发现要作到跟现有天文软件相容的难度大了一点。
Filter Wheel 就拿现成3D打印档案改一下接口印出来就好了。
第一次试拍Jupiter 使用Luminance Channel(没有叠图,直接抓 FireCapture 画面),
使用的相机是二手 ASI 1600 MM Pro。虽然是灰阶图,但是比起之前拍的细节出来很多
。8吋镜果然励害。
把小朋友推坑。半夜去 Palm Spring National Park 看星星… 这小朋友五岁的时候我用
文具店买得到的纸管跟放大镜帮她做了第一只望远镜。 如今都要上高中了…
接下来可能就开始作电机部份。基本概念是用这个寻星镜拿掉目镜加摄影Sensor魔改的电
子寻星镜,讯号用 Raspberry Pi计算。 取得两个时间差的星体大略位置之后,计算
Affine Matrix得到相对位置,再传到 Arduino 上面控制步进马达去调整主镜的方位。想
法很简单但是这堆东西已经在工作桌上摆了两年了
顺便问一下。台湾有人在玩 EME 的吗?
https://en.wikipedia.org/wiki/Earth%E2%80%93Moon%E2%80%93Earth_commun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