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直接把放在摄影版的文章内文直接贴过来,期望可以拿点P币。
先上作品
拍摄设备:
Panasonic DMC-GX7MK2
手工土炮的针孔镜头 (没有任何透镜可以叫镜头吗?)
拍摄地点:
嘉义东石港的停车场 (人太多了,在停车场清净)
理论思路:
使用针孔成像拍日环蚀的灵感是来至2009年日蚀的树阴下,可以看到阳光透过树叶间隙把
月牙形状的日蚀成像在阴影处,以此尝试用一样的方式把日蚀针孔成像在感光元件上并拍
摄下来。
针孔镜头是利用70cm的塑胶桶的底部上戳出约1mm直径的针孔,再用洋芋片桶把塑胶桶转
接到M4/3系统微单的感光元件上。
尺寸选择思路是先解决成像大小的问题,太阳的可视角为0.53度,所以镜头的视角大概要
在1度附近。
在住家附近的百货找到700mm用来装画的塑胶桶,根据M4/3系统的感光元件短边13mm计算
,视角为1.06度,符合要求。等效焦段约为1400mm。
接下来是针孔大小的问题,根据维基百科针孔的最佳直径公式来计算,最佳直径为0.93mm
有最好的成像品质。实际手工戳洞直径略大于1mm。
拍太阳必须克服的问题就是亮度太亮,看别人的经验用ND100000,光圈入光量的控制必须
在这附近。
实际等效光圈约为f/700~f/580,进光亮初估是没光圈的34万分之一到49万分之一,估计
控制快门可以成功拍摄。
拍摄过程:
带着兴奋和忐忑的心,拆掉Kit镜,把塑胶桶插入洋芋片桶做为尺寸的转接在相机上,用
橡皮筋固定住两者。在这之前用黑色的美术用纸卷一圈塞入塑胶桶内壁和固定在针孔之前
,期望黑色的纸可以减少漏光的影响。事后回来看,为作品增添了元素。
ISO设200,在日蚀刚开始的时候亮度还是太亮,慢慢的亮度越来越暗,可以尝试用更慢的
快门来拍摄。
后期调整:
前期现场的相机画面中日蚀的轮廓比想像中清楚,但还是有锐利度很差的问题,无法跟专
业的器材来比拼,所以我另辟蹊径,把针孔成像的特性作为后期处理的重点。
针孔成像特性分别是
1.漏光:视角外的光在针孔和感光元件之间反射并被感光元件接收。
2.绕射色散:光经过够小的圆口会形成绕射,绕射最亮的部分为艾里斑,非艾里斑位置的
光是因不同的波长有不同的成像位置,所以会呈现彩虹渐层。
3.眩光:逆光的时候,亮度过量。
1.针孔中的日蚀-日环蚀
1/500秒
调整对比和曝光度把日环蚀调整清楚,也一并凸显针孔漏光产生一圈围绕的效果。
2.针孔中的日蚀-色散
1/80秒
为了凸显色散,降低对比度,把整体偏暗的画面调亮,一并把针孔漏光分两股颜色并对称
和谐。
3.针孔中的日蚀-眩光
1/4000秒
拉高对比,让眩光的大小适中,黑背景部分调高蓝色色调曲线。
事后心得:
由于整件事情的发想到实作只有用三天,仓促准备下针孔直径、材质选用、除尘清洁都没
有做到位,离完美有点距离,但还是很高兴在自家故土利用所知所学参与难得一见的天文
奇景,并用自己的风格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