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 兰阳溪-杨哲一摄影个展

楼主: tecyoung (阿一)   2015-01-13 02:21:26
兰阳溪-杨哲一摄影个展
A solo exhibition by Yang, Che-Yi
展 期:2014/12/27 - 2015/01/26
开幕茶会:2014/12/27 (六) 13:30 开幕座谈:2014/12/27 (六) 14:00
展览地点:流浪的摄影空间 (台北市忠孝东路7段625巷33号二楼)
网 址:https://www.facebook.com/wanderingphotograph
联络电话:02-2783-1100
EMAIL:wnaderer_studio@yahoo.com.tw
展览论述:
宜兰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个好山好水的地方,但近年来,水利署第一河川局发包兰阳溪河床的土地,供业者种植西瓜、高丽菜与农作物,于是兰阳溪开始出现大量的地景变动,兰阳溪转变成兰阳沟,整体上中下游河川的面貌,形成一特殊的景观,无论任何人经过,总是会有不可思议的赞叹声出现。
经过了五年的勘察,并收集资料,开始进行拍摄此计画,期待能以客观的影像,来讨论此议题,试图点出当代台湾河川,所处的状态与面临的危机。
本次拍摄作品,使用大型相机,拍摄兰阳溪上、中、下游河床及周遭空无一人的环境,并将其中种植西瓜与高丽菜田,所使用的机具、车辆、器材、人为与工业痕迹去除,仅留下所种植的作物,单纯从兰阳溪经过人为改造过后的痕迹与秩序,来呈现人与自然的交界,与哲学美学观点。
此展览除了大型影像作品之外,亦会在展场榨西瓜汁请民众们喝,一起体会在寒冷的冬天里享用西瓜汁,让我们来干一杯西瓜汁,敬一杯-我们的土地。
背景自述:
从小在宜兰的二结的乡下跟着奶奶,在一个非常传统的家庭中成长,因为是家族长孙的关系,因此备受长辈的爱戴。印象中,每年每月,都会有多次的大小拜拜,每一次的拜拜,神明桌上总是摆着各式各样的“水果”,而这些水果理所当然的,会变成每一位小朋友的焦点,而每一个小朋友总是会想着,拜拜完,哪一个水果是我要的,哪一个不是我要的,甚至会率先告诉大家,那一个是我要的水果,要大家不准抢,或者会有先下手为强,然后再接受大人打一顿。而我呢?总是会向奶奶撒娇,说:“我要那一个水果,可不可以?”而奶奶总是会私下偷偷的先拿一个水果给我吃ꄊA要我不要说。
小学时,我自己有一个水果园,位于我家旁边,因为好奇与喜欢吃水果,我开始种起属于我自己的水果,开启了我的水果世界。因为种的入迷,也曾参加过一个叫做四健会的社团(不知道有没有记错)。我曾种过木瓜、哈密瓜、香瓜、莲雾、圆形小番茄(这品种我从未在市场上看过)、凤梨、西瓜等,各式各样奇奇怪怪的水果,说奇怪是因为,我当时种的品种,种出来的成果,跟现在的品种落差极大,当然也因为技不如人,所以我常常失败,曾经还种出,一颗只有5公分大的西瓜,那颗西瓜让我百思不得其解,彻底挫败(我投入了当时的所有心血呀!)
就这样,无论是读大学研究所,或是出国工作、旅行流浪、摄影创作,每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我就会先往菜市场跑,买足我要吃的水果。像是大学的时候,我常常会在深夜,一个人跑到三重的果菜批发市场,等待南部上来的水果货车,等著珍宝出现。研究所时,由于在南部,我更会跑到芒果、莲雾的原产地去探索与大采购。中研院工作时,每次同事要订水蜜桃,我总是开心的预订;流浪的时候,还特地经过了“哈密瓜的哈密”,还去“库车”寻找了传说中厉害的“白杏”,探索了“吐鲁番”的葡萄;执行“童话-小小摄影家寄给世界的明信片”计画时,我也曾在事后,向台ꨊF富山国小利吉分校的小朋友家,采购“珍珠芭乐”,介绍与推荐给朋友,一方面是增加她们的收入,另一方面,我很清楚那边的地质与产量,所种出来的芭乐,绝对是最好吃的。
随着我的成长,与伴随着脚步跨足到世界各地,我的“水果地图”也随之而改变,对水果的认识也越深越广,如果说这是我的“药”,一点也不为过,只要一天没有水果,我就觉得浑身不对劲,好像什么事情也做不下去,所以我的正餐也常常不是面饭-而是水果。30多年来,我也吃遍了各式各样的美食,但是无论在怎么样的美味,我总觉得,水果-是最健康的食物,也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食物。
而我对水果更深入的认识,应该是在中研院环境变迁研究中心的时候,当时我们有个研究案是在武陵农场的七家湾溪,每个月都要去采水样,而溪旁则是种满了苹果。当时老师跟同事,还有其他植微所、农科中心的伙伴,常常都在聊,种植水果对环境的影响,像是化学药剂三十年不会退,水温上升,土让的贫瘠等话题时,我才发现,原来我最喜欢的食物,因为人类的需要,常常会变成环境的杀手-至少我知道樱花钩吻鲑剩没几条。
每次我去拍照,我常常开玩笑说我要去做,“当代水果地景”勘查,也常常带朋友去产地吃水果,买特殊的水果送人吃,也曾经将路边卖水果的小摊,摊子上的火龙果全包下了,只因为他说今年雨水多,不甜也卖不出去。这些水果的故事,对我而言,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滋味,因为,水果是我的记忆、是我环境的导师、是我的精神支柱、同时也是我的人生-分享给大家。
杨哲一,当代摄影艺术家,现居宜兰与南港。
国立台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系、成功大学资源工程所毕,台湾大学生物环境系统工程所博士班肄业。曾任中研院地科所、全球环境变迁研中心研究助理、采矿与地质工程师。
从小立志成为羽球选手,后因环境因素转而从事工程与科学研究,2006年印度旅行回国后,意外生了场大病而验退,因此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并再次转向,决定投入当代摄影艺术创作。期待用影像书写一生,表现自身的理念与思想、寻找自己的土地根源、关怀环境并参与公共,企图用“摄影”改变世界,让全世界看到自己、台湾与被遗忘的地方。
作品获得日本清理美术馆、国立美术馆、高雄美术馆永久典藏,并获国内、外策展人暨收藏家收藏,多次于国内外举办个展、联展,入选双年展与博览会,受到国内外摄影艺术期刊与评论报导。曾获得TOP20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奖、桃源创作奖首奖、浙江丽水国际摄影节最佳摄影师奖、入选高雄奖、青舵奖等。
现为流浪者摄影艺术工作室、流浪的空间、青年体育创办人、佛光大学讲师、中研院当代摄影社讲师、中研院羽球训练班教练。“童话-小小摄影家寄给世界的明信”摄影公益计画,与“羽球的流浪-揹著球拍与世界交朋友”羽球公益计画发起人。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