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 爷爷的老相片

楼主: nervcgbeva1 (哥吉拉)   2010-06-17 23:28:35
自从接手了一大批的底片器材之后,
我对底片也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一方面开始搜寻相关的资料, 一方面也把器材一项项送去整修保养,
自从开始接触底片之后, 拍照的感觉变了好大,
以前用数位相机, 根本不会在意太多,
镜头对准了,快门按下去就好,
听着机器不停的发出 "啪!!啪!!啪!!" 痛快的声音,
然后再慢慢的从LCD上面把不喜欢的照片删掉,
很快速, 很有效, 很忠实的把眼前的物景全部都记录起来,
每一张照片都很好, 锐利, 清晰, 净透.....
我找不到什么字汇可以去描述它的缺点,
但是我却感受到...好像少了一点什么样的感觉...
礼拜六姑姑从台中过来台北,
带了几张爷爷以前拍的照片给我,
少少的, 只有几张, 可是每一张却都带给我独特的感觉,
它们并不锐利, 不清晰, 甚至有点模糊,
却让我感觉到一种温润的情感,
在我压下Mamiya RB67 ProS 的反射镜压杆..."嗝啦啦啦啦....."
透过巨大的腰平取景器取景构图, 缓缓转动对焦盘, 测光, 调整光圈环和镜间快门,
抽出豆腐刀, 然后按下快门...."喀啦喀锵!!!"
那清脆俐落又爽透的快门声轻易的撼动我的心灵, 我感觉到我的心底一阵颤抖,
这是我无论我按了E330多少次快门, 都找不到的感觉.
我开始有点了解, 为什么有些人在数位的领域转了一大圈, 连器材都攻顶了,
最后却又回到底片怀抱里的心情了.
这是一种没有实际使用过底片的人就无法了解的感觉,
我并不是说数位摄影不好, 相反的我认为数位摄影非常的好,
它是时代进步与科技发展的结合与表现, 完全符合现代人快速又有效率的生活哲学,
它们让摄影变的简单, 变的便宜,
不必购买数量庞大的底片和昂贵的冲洗费,
也不需要特别精湛的技术与锐利的眼力,
不需要等待, 也不必担心失败,
透过机器强悍的性能高速运算捕捉每个时刻的当下,
让生活变的丰富, 分享变的容易, 而旅行变的轻松精采.
有朋友看我一堆的底片数位器材,
然后每次出游就在犹豫到底该带什么镜头什么机身出去才好之后问我,
"不过就出去玩, 干麻考虑这么久, 背那么多东西?"
我想了想, 有着很矛盾很贪心的想法, 一方面我想要数位的快速和轻便有效,
一方面却又想要底片的古朴, 等待与味道,
所以我还没办法把两者其中之一给舍弃掉, 可能是技术, 经验和心境还没到位吧.
你问我喜欢数位摄影还是底片摄影??
两个都很喜欢.
====================================================
以下分享几张以数位相机翻拍的底片照片
拍摄地点 : 自宅
拍摄时间 : 2010/06/13
使用机身 : Olympus E330
使用镜头 : Leica D 25mm f1.4 ASPH
作品连结 : http://www.wretch.cc/blog/goozillas/8111945 (无音乐网志版)
主题说明 :
前三张是爷爷很久以前拍的黑白照片,
第四张是我收藏了很久,喜欢的女孩子的照片,
底片的规格很特殊, 一卷25张, 而非一般的36张,
当年拍照的底片相机已经坏掉了,
而女孩, 也失联不知道去哪里了.
这次翻拍我使用E330 + Leica 25mm f1.4 上脚架,
在极暗光的环境下拍摄, 原本是在开日光灯状态下拍摄,
但是照片表面上会产生反光, 所以我在房间外开一盏钨丝灯,
然后关闭房间内的门窗, 仅在窗户上留下一个小缝隙让光线透入,
并在缝隙的一边加装一片白色保利龙板,
让透入的光打在保利龙板上反射到墙上, 制造一个均匀的弱光环境,
在这个状态下, 我的肉眼看不到我的照片在哪里,
所以是先开房内的日光灯, 对焦, 然后再关掉日光灯进行拍摄,
以M模式拍摄, 快门为20~30秒, 光圈5.6~16,
按下快门后计时12秒后才开拍照, 以免按快门时的施力造成晃动,
白平衡选用E330内建的钨丝灯模式, 微调R-7, G-7,
并开启降低热噪点的功能,
差很多!!一开始没开, 照片出来一堆红蓝色小点,
惨不忍睹,开了之后点点全部都不见了!!
因为快门的速度会影响整体照片的亮暗度, 为了方便比较,
我是把照片放置在一块白色的保利龙板上方,
直接比较板子颜色来决定每张照片是否曝光正确.
照片为JPG直出, 经裁切掉保利龙板的部分后, 直接缩图上传.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