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年2月12日周报 《学者十诫》

楼主: fhk32 (.....)   2015-03-03 09:26:43
http://www.sinica.edu.tw/as/weekly/104/1505/1505.pdf
学者十诫
朱敬一院士(本院经济所特聘研究员)
最近几个月,几位中央研究院院士多次被媒体点名批判为“学阀”。媒体所列事蹟包括占
位、掌权、要钱等等,尤其是在当事人依法届龄退休之后。我在此不想对个案做评论,而
要对“学阀”的产生与防制性规范,做一些建设性的厘清。
记得十几年前杨振宁先生八十大寿,中央研究院帮他摆一桌寿宴。我在席间问他:“杨先
生,八十岁做研究与廿岁做研究,感觉有什么不同?”他回答:“我觉得自己八十岁时的
思考推理,还是像廿岁时一样锐利”;然后他喝一口酒继续说:“可是现在思考只能持续
半小时,廿岁时动辄一次持续十几个小时不眠不休”。超级大师如此说岁月催人老,遑论
旁人。
杨振宁院士所述与一般人理解相当:每个人脑力体力随年龄下滑是极其正常的。现实社会
中当然有人七老八十精力依然充沛,这种例外虽然有,但是机率都不高。我们固然不可能
找到一个年龄做精力、能力盛衰的绝对切分,说超过X岁就绝无能人;但是若说“七老八
十的人能力下滑者众、生猛依旧者少”,这铁定是正确的论述。因此,在公务预算彼此排
挤的前提之下,国家制定法定退休年龄,以便将更多资深人事支出用于资浅新血的培育进
用,是绝对合理的。明乎此,届龄退休者就算自认为生猛依旧,也该尊重制度,收敛节制

有些人常以美国的情况来评论台湾,在此当然要做个对比。美国有禁止年龄歧视雇用的法
规,称为ADEA (age discrimination in employment act),禁止雇主用年龄做强制退休
的规范。此外,在1993年,美国最高法院也裁定,ADEA也适用于拥有长聘(tenured)的大
学教授。故自1993年后,美国各大学没有办法用年龄强制老教授退休,只能用“排不重要
的课、提供优退条件、安排角落研究室”等其他撇步或奥步,诱退或劝退或逼退年事已高
的教授。
既然“年越老力益衰”是生理上、统计上的必然,以年龄切分退休就不是一个绝对对或绝
对错的问题,而要视环境而定。以下我就要说明,在美国也许依年龄强制退休的规范被视
为没有必要,但是在台湾或华人社会,这样的规范却绝对有其必要。
大致而言,依人事管理理论,我们可以把职场上的权力与资源分配制度分为两类:其一是
“功勋制”(merit system) ,表示组织里谁的能力强、绩效佳、发表文章好,他的权力
就比较大、所获资源就比较多。其二是“资深制”(seniority system),表示组织里谁
资深,他的权力就大、资源就多。美国当然是比较功利、比较不讲“敬老尊贤”这一套的
社会;他们的组织中若是有年纪大但功勋不怎么样的老贼,组织文化也会比较尊重功勋卓
越的年轻人,不会放任老贼指颐气使。
但是相反的,像台湾这样的华人社会,我们太习惯于敬老尊贤,基因里对于“老长官”、
“老师”、“老部长”、“老前辈”、“老主委”有莫名其妙的礼敬。于是,即使这些老
前辈能力、实力、体力都不怎么样,甚至有些令人讨厌,台湾的组织文化还是容易纵容他
们。在这种情况下,只要老前辈稍微死皮赖脸一点,就会使组织走向没有效率的资深制,
不利进步,更不利竞争。因此,即使在功利主义的美国没有强制退休的必要,但是在台湾
却是绝对需要。
我自己今年也近六十,也接近“老贼”之群,故前段对强制退休的论述,恐怕不久就要适
用到自己。像我这样的“准老贼”,已经能充分体会年轻人对我的礼敬与退让。假若我真
的要需索什么好处、强占什么空间、主宰什么人事,老实说年轻人不容易拦住。明乎此,
我就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节制、收敛。六十岁的准老贼都有这样的威力了,七老八十的
正港老贼,当然更该警惕。最近,台大某学院找我主持一个讲座,我答应了,也都已经开
始准备了,后来因为八十几歳的现任讲座说“我还不累”,院长就只好要我停开,还频频
致歉。台湾社会对于已然退休、不知收敛的老人家,都如此包容。如果没有强制退休,那
还得了?
除了年龄与体力脑力的负相关之外,年龄也常与创新的胆识负相关,所以年纪越大的人越
不会、不敢有突破性的点子。一个学研机构如果有非常明显的、赖著不肯实质退休的大老
,通常年轻人都会受他们的影响、看他们的脸色、迎合他们的批评。台湾的学研体制如果
要创新突破,就一定要从“大老永不退休”的旧环境中挣脱出来。
以上讲完了制度理论,接下来再做一些对自己将来退休之后的警惕。这些警惕能不能算是
给那些被批为学阀者的建议,那就强求不得了。
一、在心态上,要了解:任何形式的延长聘任都是特权(privilege),而不是权利
(right)。特权是别人的恩给,一旦开口明示或暗示,就是羞耻。
二、70岁以上,不再担任任何资源分配的委员会或审议会的委员。年轻人能人辈出,不要
用“帮年轻人忙”做借口。他们不见得喜欢我们帮忙,而且多数情况是讨厌我们干扰。
三、做为公立学研机构的教研人员,到了70岁法定届齢上限,就应该退休,不要再用任何
理由、以任何白手套经费、用任何特聘、约聘、特约碗糕的名义在公立单位继续受聘。白
手套自己以为看起来一切合法,但是别人都知道是国王新衣,欲盖弥彰。
四、届龄退休之后,不再担任任何大学校长的教育部派遴选委员。如果某大学真的觉得你
是社会公正人士,他们自然会来敦请。
五、届龄退休之后,不再过问任何人事,尤其是自己的学生、部属、合作者、故旧、门派
,一律皆应回避。
六、届龄退休之后,退出所有的指导委员会、管理委员会、评鉴委员会等“太上”组织,
给现在的晚辈领导人更大的空间。
七、如果有些职位没有年龄限制,但是只要它与体制内的权力运作相关,就要避免。权力
就是权力,绕一圈体制外看似合法,但是外人都心知肚明,甚至有更为不堪的批评。
八、不用任何理由占用任何体制内的资源,包括办公室、宿舍、研究室、实验室、停车位
、研究计画共同主持、橱柜、电脑、图书、手机等。所有体制内资源都是体制内的人才能
用,付不付费皆然。
九、届龄退休后有极重大特殊性者(例如诺贝尔奖得主或其他等同荣誉)可以续聘,那是
极度例外,必须要在有正式法制规范的前提下始得为之。不符这些规范,就不应该觊觎。
十、届龄退休后既然连抢资源都不应该,当然就更不应该推荐班底去争取政府或学校掌握
资源分配的位子,暗地挥舞自己的影响。一样,这都是国王新衣。
以上这十点,我认为都该是知识份子的自我要求。不论是西方或华人社会,知识研究者的
社会声誉都很高。我们珍惜这样的社会期待,就该有更多的自律与自省。我希望学术界的
事,最好不要靠舆论压力或立法院附带决议来解决。走到那步田地,知识份子就失去格调
了。太阳花学运时有些教授在问“我们有没有把学生教好”,而现在,有不少学生都在看
“教授们有没有把自己教好”。教育就是“求其放心”;当然要先寻己心,才能帮助学生
寻其放心。
作者: translating (翻译中)   2015-03-03 11:25:00
谈何容易
作者: cassisrose (玫瑰绽放)   2015-03-03 14:16:00
我们也有老师超过65了延长服务@@ 退下舞台不容易啊~
作者: translating (翻译中)   2015-03-03 15:09:00
问题是贡献吧...台湾因为文化因素...有的到底贡献了什么....嘿嘿
作者: d00c50 (路人乙)   2015-03-16 21:27:00
当一个人在某个领域拥有权力,其他领域也有其最高的权力拥有者,其实没有人离的开人与人之间政治或学术环境,拥有最高权力者最后会在台面上彼此互相制约,下层被掌管者一直存在于卑微屈就的心态从来没有放开心胸展开自己长才,只想得到更高权力,失去了自己生命应当表现的角色,当然了,激发不出自己的智慧下根本没有多少人得到真的伟大的成就,现实就是每个人都在上班下班,放开握有权力,放开想要得到权力,人与人不要互相制约,用自己生命的智慧顺顺利利写出突破论文,让自己更有成就。广文笔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