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叹] 丧钟为谁而鸣

楼主: corner0111 (眼睛想旅行)   2017-01-23 07:44:19
荷兰有一种称作Coffee shop的店舖,里面卖的是软性毒品。人们在店里吸毒
不算违法。后来花了一点时间去了解,包含荷兰在内的一些国家,渐渐的把吸毒
者视为病患而非罪犯,他们生病了需要医治,治疗方法除了医疗介入之外,还包括
国家层面的政策拟定。一方面打击贩毒者、一方面让吸毒或想尝试吸毒的人降低
需求,以及减轻对整体社会的危害。
以前读过一篇报导,挪威杀人犯的服刑监狱设施,比许多贫穷家庭环境还要优渥。
乍听之下令人气愤,罪犯怎么还能生活这么舒适?
后来发现,把监狱盖得比较舒适宜居的国家,大都抱持两种论点,一种是仅剥夺
自由权,当一个人的自由权被剥夺时本身就是一种惩罚了,不应该再让犯人生活在
刻意营造的恶劣环境。另一种则是发挥矫正功能,一个人之所以犯罪,或许不是
个人问题,更可能是一个社会制度问题。如果罪犯一生都生长在底层环境,面对的
是暴力、贫穷、失业、犯罪、低成就、没有未来感,这种人从未接触过人性的光
明面,从来没有获得保护、尊重,那么监狱生活或许是个契机,发现另外一种生存
方式,能让罪犯出狱后适应社会生活,降低再犯率。
芬兰从今年开始实施一项实验性政策,随机挑选一群失业者,政府无条件每月
发放薪资,观察这群人会因此而试图改变现状,还是会助长懒散心态。这项政策背后
有个更大的设想,如果每位国民都领有一份基本收入,是否能让人更积极工作、勇
于冒险、降低社福依赖。
前些年地方政府酝酿推行一项政策,为了预防自杀,任何人到超商买炭都要登记。
这件事引发舆论挞伐,众人直呼政策可笑。
听了几场演讲之后,发现另外一种观点。自杀预防有软、硬件预防两方面,国人自杀
方式很大一部分都是烧炭,自杀意念则有部分来自于冲动,只要延缓冲动就有可能放
弃自杀,问题就在于要怎么让这种冲动被延缓。
一个人要想独自生活,过著与世无争的日子几乎不可能,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是彼此
连动,上述这些政策或制度设计各方褒贬不一,但我仍肯定这种实验精神,因为它
试图改变现状,不管结果如何,总是一种尝试。
一个人的寿命有生理极限,没有法定上限。
如果有呢?如果生命权是有限制的呢?
假设这个国家的人民最多只能活到60岁,那会是怎样的世界?
会让现状更好还是更糟?
会让问题不再是问题吗?还是问题更严重?
如果只能活到60岁,也许我45岁就要退休了,带着我的行李、钱、充沛的体力
旅行15年,之后再回国赴死。
如果只能活到60岁,完全不需要思考老了行动不便单身孤独死没人照顾晚景凄凉
没死但只剩呼吸的日子。
如果只能活到60岁,健保、年金、环境、人口议题会有解答?
可是,现在连消极安乐死都没有,遑论积极安乐死或是强制安乐死。
单身的人啊!看似人生自由又洒脱,其实还是处处受制于社会啊!
作者: pd3mnd (金木/琲世我儿子 +皿+)   2017-01-24 12:34:00
毕竟我们依旧是社会的一份子,没有精神连结但物质连结断不了的。有得到好处就得付出门票,至少我是这样想啦..
作者: westlife0903 (westlife)   2017-01-25 01:36:00
如果一个人出自正常家庭,通常不会去想这些烦恼,而缺乏家庭基本功能的人达不到社会观感门槛,容易自我排斥或间接排斥
作者: regulator (一只猫)   2017-10-14 16:39:00
好奇..所以如果能行动方便到九十岁.原PO还会这样想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