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kerkerson (高处不胜寒)》之铭言:
: 身边突然多一大群
: 中国品牌篮球鞋的支持者
: 我本身也是有在观望像是李宁安踏361的篮球鞋
: 不过几个点蛮劝退的
: 鞋楦不合没实体店退换货很麻烦(据我所知只有李宁有实体店)
: 尤其很多大陆品牌没做半码
: 鞋子大小应该是没N牌稳定
: 毕竟我N牌穿几号鞋就几号大多数时候连试穿都不用
: 价格方面也是本以为中国品牌会便宜一点
: 不过几个看中的鞋子 那价格真的不如去outlet买nike
: 同样的实战阶级差距N牌大概1000~2000的价格
: 不过还是有死忠支持者
: 买中国品牌是有什么我不知道的mega吗??
瑞凡
中国品牌的甜蜜期已经过去了
以前真的算俗又大碗
大碗的原因是NIKE有一阵子很贵
凹列价都很硬也少有经常性的特价
一年大概几次凑三件再七折很多了
然后加上差不多2015之后习惯性偷料
PHYLON中底只跟中国牌差一个气垫
价钱可能差了一半
这算早期买中国牌的理由
再来就是中底技术的更新
自从BOOST问世之后
中国牌突然明白了什么
一直学NIKE做气垫也做不赢
耐用度脚感都无法超越
工序成本又比较高
干脆就开始做一些杂配性质的中底实验
大概从WOW1代那时候就开始了
更早一点只有类似匹克梯度科技在EVA密度上做文章
或者是什么李宁弓之类还在搞结构的死路
后来就一路快速更新到超临界流体技术
还有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但现在又开始比较收敛回来
大概口碑上能用的材料就那些
反正就EVA 尼龙 橡胶 TPU TPE PEBA之类的东西
调来调去做点区别这样
说真的我是只能感受到软/韧/弹/不弹
怎么跑都不出这四个象限里面
再来就是碰到新疆棉事件
只能选边站的结果
爱国主义造成主流带货舆论往中国品牌靠拢
直接影响的不是产品品质或设计而是价格
三四年前主流价格带是800算顶级(李宁除外)
配合活动打个折新鞋都能压到500
那非顶级的就更便宜了
400内随便捡
然后就到COVID之后
产能锐减之下NIKE开始清库存
之前偷的东西慢慢也给回来了
凹列几乎常态性都有多件折扣
反观对面可能觉得自己品牌力提升了吧
顶级价格就是往上爬
设计呢就是尽量堆叠一些东西
反正也不管你什么打法
要碳板就给要包边就给要什么都给
设计呢就是尽量浮夸尽量杂色
直到GT CUT出现之后
又戳破了他们的自信
移动了部分产品线
走回致敬的老路
其实是蛮有趣的发展啦
但价钱不好之后我也不太想买了
基本上超过400的我都没啥兴趣
因为NIKE的楦头还是比较好
打球是这样
先合脚再讲中底表现
都不能合脚了怎么打
而且中国牌穿出去也没办法炫吧
知名度很低的
人家还以为迪卡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