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图无广告无音乐网志:
https://goo.gl/GH4g6U
基本上前面有一些开箱跟介绍,图片比较多,
我就放在网志中不在这边贴了,
直接切入正文实战鞋评的部分。
https://imgur.com/zGMdslq.jpg
https://imgur.com/XDZlJYn.jpg
以下会分成防侧翻、贴地与反应、缓震、包覆及实战动作分别说明,带给大家比较全面的
评测。
https://imgur.com/00IwNQf.jpg
关注我的评论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这是我最在乎的评测重点之一。
这双鞋子在测试的一个月中有自我练习、练习赛及全场正式比赛,
总时数应该在30~40小时左右,在任何场合防侧翻都令人安心。
以他的外侧构造来说,有点像是 Anta 要疯 的味道,中底向下延伸再往外突出,
但是延展更多,有趣的是与地面并不是直接接触,而是带着弧度。
藉著往侧面延伸的力量透过设计的弧度卸力,与大底互相搭配,
比起 Harden Vol.1 与 Crazy Explosive 2017 ,需要一些时间适应,
这两双鞋款你都可以使尽全力侧踩,他们也都会给你不必担心的感受。
一开始穿上去不太习惯,但是后面逐渐能感受弧度设计之用意,
而且在前掌处有两个外突,让你能在全左/偏左上/偏上都能有不错的防侧翻体验。
防侧翻以弧度的方式呈现应该可以追溯自adidas天足系统那时期的鞋款,
如果接下来的 BYW X上市,大家不妨去试试看,一开始会觉得不太稳定,
但是习惯后你反而会更自在的感觉,就像我说的不倒翁往左推,
晃过来反方向反而有驱动的力量。
https://imgur.com/X4VPlz8.jpg
因为在测试过程中,朋友提到这双与 adidas Dame 3 的比较,
我便把它拿出来穿,一只鞋一只脚,在贴地反应上,
两脚前掌大致相同,Pro Bounce的前后掌高比较一致,
所以反应更好一些,符合我喜欢的感受。
在使用小碎步变向或是胯下、转身动作都满流畅的,
对于喜欢突破的球员或是地板技术流,这双鞋子能给你的反馈不会让你失望,
还是要再回到各角度侧面图,大底不完全接地与借由设计之弧度带动的情况下,
启动似乎能快上那么一些。
在室内场打球频率偏多的我,这次也要特别提醒大家,
这双的抓地绝对符合大部分场地的需求,比对一下虽然不是生胶底,
但是与Harden Vol.1 "Dark Ops Xeno"感觉相似,连集尘的感觉都一样,
但虽然在室内场打球,有时打完球在大底仍会出现摩擦后产生的细纹或是胶条
一开始也满担心是不是有耐磨的问题,但后来感觉比较像是一层膜,
摩擦掉了之后就很正常了。
在PE版本的大底摩擦力一定与一般版有所不同,虽然没有实战过一般版,
但是听朋友所言,一般橡胶的抓地力也不会让人失望,甚至可能更好。
在一个月的测试中,这双鞋子在抓地方面没有让我担心,
即便是后期在室外干净的PU场地也一样,除非是两天没有拖地的室内地板。
(但我想没有人会想在那边打球)总而言之,在应付一般场地来说,
这双鞋子是不需要担心的。
https://imgur.com/649S8KM.jpg
前段提到,偏薄的后掌会带来什么缺点呢?
前段提到,偏薄的后掌会带来什么缺点呢?
其中之一就是“可能”不够厚实的后掌,但我这边只是说可能,因为要视个人而定,
我自己则是觉得这样的缓震其实够用,硬是往后跟踩还是能感受的Bounce的回馈,
如果有去试穿的朋友可以试试看,在实战中能感受到最软的程度大概就是那样了。
Pro Bounce 对比 Crazy Exposive 的效果如何?
如果 Crazy Exposive 是“韧”,Pro Bounce 反馈的速度可能会慢上一点点。
我知道强人所难,但是如果希望他是一双反应为主,
缓震只是辅助的鞋款,那就正中红心。
它称不上软,但会让你觉得有存在感,但我不太确定在大吨位的球员上是否适用,
可能反馈疲乏的速度会来得快一些,但是对一般人来说,
我认为他在极软(10)与偏硬(0)的的光谱上,他大概处在(5)的位置,
仔细想他这样也符合它的定位,给1到5号的球员穿着,有个最大公约数。
(可惜Embiid已经离开)
https://imgur.com/kLZbUpj.jpg
其实讲完上面,几乎就把这双鞋子所应用的科技都说完了,
应该很多人感觉没什么或“怎么就这样”吧?
最后是内靴 Geofit 结构。照理来说,他会对于“跟脚”有更大的帮助,
也确实如此,但我想打一个星号*。
对于脚跟的包覆确实有帮助,但是在系紧鞋带后仍会有些的不跟脚情形(终于给我遇到了)
,但只是些微,并不是无法克服,只要用力系紧鞋带,
还是完全没问题的。如果在后跟填充的地方能再再厚实一些
(像是Nike Zoom Kobe VII Elite),那就更完美了。
系紧鞋带其实有点小麻烦,原因就在这小灰线,其实他是与鞋面完全缝死,
没有伸缩空间,所以能为鞋身前段带来的进阶的包覆感有限,
甚至比较吃脚型,拉紧后如果没有马上拉下一段鞋带,会有被鞋面轻微松开的情形,
但耐心点对付鞋带仍旧可以克服,算是美中不足的地方。
而这边也想提一下支撑,这是在这双鞋子上表现满好的地方,
虽然针织鞋面没办法完全看出FORGEFIBER,试着拉扯鞋面,
能感受鞋面缝纫及交叉编织过后的强度,确实不同,
在防侧翻的测试中鞋面也不容易变形,相当优异。
整体来说,低筒包覆感不算顶尖,但有一般水准,
我相信这个问题在高筒版本会更容易解决。
实战动作篇
https://imgur.com/m4Zqlr4.jpg
先说投篮,这也是我在球场上最常做的事情,
因为鞋底的反应及贴地感受优异,所以在运球后带一步投篮,
或是三分定点投射都没有太多负担,但要跟射手的极致 ASICS Naked EG02相比,
还是有一段距离,就差在原地起跳前能提供的稳定感。
https://imgur.com/NWhIRIl.jpg
再来是切入,同样因为良好的贴地及反应,
在刚刚从 Harden Vol.1 与 Crazy Explosive 切换过来的过程,
受利于外底的弧度,切入的感受比以往好,那段时期切入次数也变多。
而在切入后的垫步与更细微的反应则能更清楚感受,包含最后收球上篮的重踩步伐,
能更俐落的完成。
https://imgur.com/LgPIacU.jpg
https://imgur.com/LgPIacU.jpg
防守不靠天份,只要肯努力就能做好,也是我在实战动作上最侧重的部分,
不论是失误后,冲刺追上前的补防,或是一对一单防,在个人能力允许的范围内,
从冲刺需要的反应到踩防守Crossover脚步需要的即时反向都能让我游刃有余,
基本上只要能满足我在防守所需要的各项能力,大部分是抓地、反应的综合
,我都会觉得这鞋子不错,如果你的打法与我相同,你应该试试这双鞋子,
他就像一个不会背叛你的伙伴。
https://imgur.com/1xefd9o.jpg
结论
总结一下这双鞋子,其实我还是挺喜欢的,
很久没有看到这一双能与球队特色结合市售又不算太昂贵的鞋款。
虽然不强打科技,但是跟着adidas签下的一堆年轻有潜力的球员曝光
,这次还包括WNBA女性球员呢!
强力放送广告下不知不觉就埋单了,
PE 版球鞋满足了买不起太贵签名鞋但是又希望拥有独特性的人们,
如果加上球鞋本身的质量就够好,那自然能够吸引不同人买单,想起了以前
Kevin Garnett、Tim Duncan、Gilbert Arenas等人的 Team adidas
同样是搭配不同位置的球员,以整个团队的形象行销的时候。
回到标题,为什么要用“返璞归真”的原因是
这双鞋子让我想到了很久以前科技搭载不多的球鞋,
但是却能用设计或是结构面的补强让一双球鞋能有更好的表现。
因为硬要说这双鞋子科技含量真的不高,就是一双有水准的球鞋,
在缓震、反应、包覆上都有水准之上的表现,定价又不高让更多人可以接受,
而要让更多人接受就必须在外型细节多下点功夫,外型这点似乎做到了。
换个角度想,这样的配置应该对NBA球员没有太多影响,强到一个程度后,
保护靠贴扎,还有神秘的个人订制鞋垫,剩下来可以玩配色,
让更多球迷选择穿上与球星相同的配色鞋款,
心中满足,就会不知不觉掏出钱来了。(跟我一样)
adidas 很久没有一双适合且主打各位置球员都能穿的球鞋,
去年的Crazy Explosive没有被强力推送很可惜,
希望后续这双鞋子可以媲美 Nike Hyperdunk 系列,不论你是后卫前锋甚至中锋都能一试
,虽然 Bounce 有衰退的问题,但我仍旧鼓励大家去试试看这双鞋子
,能找回过去球鞋简单但是却又充实的感受。
特色
1. 反应性优秀与贴地感明显
2. 适合切入型球员或是重视机动性与快速反应的球员
3. 鞋面支撑良好
3. 鞋面支撑良好
4. 球员版细节精致
注意
1. 对付鞋带系统要有耐心,系紧一步一步来
2. 可能遇到不跟脚问题
3. 包覆系统需要调整后才有最佳表现,不是一套就上的类型
adidas Pro Bounce 在NBA例行赛正式开打后一定能看到更多球员版本,
让我们一起期待这批年轻球员与球鞋的表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