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是我独立出版的一本译著,已在露天、虾皮上架,这里谨将摘要与编
者序贴出,欢迎大家参考。
★ 最出格的日本男性研究领域经典著作
★ 哲学教授自剖异常性癖深层心理成因
★ 中文版特别收录延伸讨论及作者访谈
日本早稻田大学森冈正博教授,在某次NHK摄制的与女装大佬一起聊天的节目
中,惊恐地发现自己居然对穿着迷你裙的女装大佬发情了,尽管已经知道对方是男性
。这不寻常的生理反应,让他开始挖掘自己异常性心理的深层成因,并且剖析了自己
从青少年时期开始,无法从射精中得到想像中的性快感、觉得自己男性身体污秽而讨
厌的情况,他将这种情况命名为“男人的无感症”,进而开始分析无感症与制服癖、
萝莉控等遍布日本的性癖,其间是有着怎样的关系,男性是抱持着如何的意淫心理,
在“里界”的色情产业和“表界”的大众传媒中将这些性癖“发扬光大”,成为日本
社会挥之不去的困扰女性、特别是少女的性凝视。
--
编者序──走出变态之路,或走出变态之路
本书原名为《感じない男》,意思是“感不到(寻常的性快感)的男人”,我们中译
作“无感的男人”,但这样不够直观,于是决定依照内容,将中文版书名拉长为《走出变
态之路:“性无感”男人的心魔与心药》,玩了两下双关:“走出变态之路”可以是“离
弃变态”,如本书作者的自我诊疗;也可以是“拥抱变态”,创出变态所有、所治、所享
的道路与国度,如本书指出的日本少女色情文化泛滥到大众媒体空间的情状。同理,“心
药”以药物为比,而药物就有治愈的、缓解的,也有麻醉的、成瘾性的。具体情况该是哪
一种?就端看各人的选择了。
本书的出版也可以说是机缘巧合,恰好赶上了时事。
2023年,MeToo运动“业力引爆”中的台湾社会
2023年5月的台湾,由于民进党女性党工爆出被外部合作厂商性骚扰,受害人向主管
申诉却被“吃案”的事件,同时探讨政党幕僚与选举的剧集《人选之人》恰巧在此前于串
流平台上线,而且描写了同样的议题,说出了“我们不要就这样算了,好不好”这等切中
人心的台词。
这一桩受害者的现身具名指控,正是始于2017年欧美的“MeToo”运动所倡导的形式
;台湾社会对此虽然先前已有报导议论,也有人呼吁响应,但还没有多少受害者真正鼓起
勇气来效法。而这次,因为事情出在执政党,且能体现从干部个人品德到整个党组织文化
的全面败坏,实属顶级的政治斗争把柄,于是各路媒体与广大网友纷纷见猎心喜、推波助
澜,于是至少在表面上给予了MeToo运动偌大支持。在如此气氛的鼓动之下,也真有来自
各界的受害者接二连三地浮出水面来发声了。短短数日之内,许多向来在大众领域经营著
光鲜形象、深沉涵养的男性明星、编辑、作家、学者、教师、政客、社运家,还有一些小
众圈子里的名人,纷纷“业力引爆 ”,在网上被一个个有名无名的女性或男性(没错,
而且不少)道破旧事,黜落凡尘。直到目前,这波热潮仍在延续中。
MeToo运动,在“内索”方面为受害者赋予自己现身、发声、回复尊严的心理支持;
在“外求”方面则剑指各种造就性剥削的权力结构与社会意识。虽然不知站出来的受害者
中有多少能够弥合内心的创伤,但至少从外界的氛围来说,现在这场运动已经形成了一些
威慑力,今后想藉权势向弱者出手的人,应该要比以前会知所畏惧吧。
然而,在女性主义者纷纷向受害者张开心理辅导之网,并热切议论如何从教育、法律
等层面再加强约束力的时候,有一种讨论却是缺席的,那就是男性可以如何让自己从源头
上平息犯罪的欲望,而这恰恰是森冈正博教授这本《无感的男人》探究的主题。
能不能比“男人就是这样”“一切都是权力”说得更细一些?
一般来说,如果你问这题,大多数人都会说:这还用讨论吗?除非割掉,不可能消除
的,最多只能自律。为什么呢?因为男人就是这样,如民进党那位吃案主管说出的名台词
:“雄性动物追求异性不成,总会被伤自尊嘛,妳要多体谅 ”,言下之意,似乎并不认
为男人有必要比禽兽多一点教养。然而有教养又如何呢?好几位著名的男性文化人也在这
波运动中爆出旧年丑事,于是更有人认为,这些家伙读著各种批判理论、讲著各种平权主
义而成名,自己却做了他们最反对的鸟事,可见其本质也是权力饥渴加性饥渴,做那些学
问也是为了取得权势,然后可以搞别人,通过权力达到性快感、通过性达到权力快感而已
。当然你可以说学历不等于品德意义上的“教养”,但讲究品德的宗教界或旧式读书人也
不是没有这种事。
尽管前些年有人说“罪犯也需要心理治疗”,并且刑法也这么修了 ,但这一波运动
中就没有什么人往这个方向来讨论,这也很好理解,舆论场中没有人会想站在“未定罪的
加害者”这一边,除非你跟他利害攸关;就算想谈什么心理治疗,也得先把人抓进去才好
谈。抓进去再治,在群众的想像中可算“二次处刑”,是个乐子;还没抓就治,那便有为
其护航、开脱之嫌,要犯众怒的。
然而,对那些尚未作出犯行,而也有着那些冲动的男性呢?一种武断的说法是“每个
男人都是潜在的性侵犯”,大多数男人只是不具备足以让自己放胆出手的权势与环境,自
律与他律的力量还能压制邪火而已。但这就没有充分讨论到邪火的多寡与强弱。有人欲望
不会太强,转移一下注意力也就压下来了;有人则是在性激素之外,兼有各种成长创伤、
现实挫折造成的心理变态,他们平常对人或许也还能谨守分际,但就忍得很辛苦,或欲排
解而不得其法,正常交往或自慰、买春都不能填补内心的空洞。然后他们或许会开始追求
权力,开始用本职学能为自己创造威逼他人的条件。
又或者,看到MeToo运动的慑人声势,他们会觉得女权份子又要把原罪扣到男人头上
来了。即使知道这种想法不好,即使理智上也认同平权,但这并不能消解感性上的委屈与
“堵烂”,只能把戾气压得更深沉。他们可能也觉得自己需要某种心理疏导,但决不想听
人说教。最后或许就是继续闷著,继续靠色情作品发泄,间或在网上冷嘲热讽。从社会面
来看是没有变坏,但从个人面来看也没有变好。
从心开始,照见共业
对于这样的情况,森冈正博从自己如何发现自身异常的性心理、又如何走出了苦恼、
复归于温和的经验出发,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可贵的、不流于说教的观察与省思。
从“我为什么会对迷你裙发情”(即便先前就知道穿着它的人是个女装大佬)出发,
森冈开始挖掘制服癖、萝莉控等性癖的隐秘成因:“男性无感症”,即无法从射精中体会
到快感,只能在事后陷入各种空虚和懊恼的男人,或者由于无法肯定自己成年男性的身体
,而对学校、少女产生怀念和向往;又或者因为羡嫉自己无法支配的女性所能得到的快感
,而在内心长出了“厌女”的毒株,进而对强暴类型的色情作品产生兴趣……及至《无感
的男人》出版的2005年,日本“已经变成了一个萝莉控大国”,少女色情不但在“里界”
(成人产业的世界)横流,而且以少女写真集、少女偶像团体等较为“轻度”的性凝视形
态,巧妙地外溢到了主流大众触目可见的“表界”,提供各种仰赖呵护、渴望关注的性格
形象,给现实中包括“无感症”患者在内的求之不得的男性,持续提供精神上的麻醉,乃
至于,让“支配女性”这种欲望,得以绕过平权主义的教条,堂而皇之地持续变相茁壮在
大众娱乐产品中。
然而森冈接下来并没有像某些女权主义者般严厉呼吁取缔这一切(除了“硬核”的真
对少女施暴的色情产业),而是从自己的身心着眼:他研究透了这之中欲望的生成与运作
机制,从而可以跳脱出来看待各色女性以及自己的生理反应:“不过如此而已”。他与自
己的身体和解,不再受心魔纠缠,这样自然就比较不会有性犯罪的冲动,也不至再无端沉
迷于某种色情商品了。
虽然社会未必会因为多了这么一本书的温和意见而有所改善,但至少,在个人层面,
他通过这么一番考问,超脱了各种可能导致变态的因素,成为了更好、更豁达的人,也就
为社会减少了一分戾气,和一个潜在的犯罪者。这,便对有着类似心魔的男性读者,有着
巨大的参考价值。
这本书和其他性别研究不同挂!
更值一提的,是本书在治学路数上的异质性。
森冈正博并没有依从“主流”的性学研究、性别研究或者哪个学派所设定的议题来进
行讨论,甚至,这本书在研究方法上,就和绝大多数讲究“客观”的学术论著相反:它是
以主观的角度,针对自己的长年困扰开始研究,再谨慎而有限度地推己及人。途中自然也
会参考各个学科、学派的理论,论点也会有所交集,但它的出发点和目标是和人家不一样
的。所以,如果有读者怀疑,网上报上流行的那些平权论述,是某些势力在利用学术、诱
导学者来有组织有预谋地颠覆各个国家社会的文化,以为其政治正确的意识型态霸权统识
打下桩脚──那你可以比较放心地阅读本书,因为你能看出森冈和“那些人”不是同一挂
。尽管森冈也说是“正面拥抱了女性解放和女性主义理论”以后才建立了自己这套“男性
学”,但他总归保有着自己的主见和主体性。而对拥护女性解放和女性主义理论的读者来
说,见到这么一个来自不同领域的男性学者来提供男性视角的呼应,也是可贵的参照。
再谈一谈“主观”这方面。写过论文的应该都能体会到,“客观”虽说是学术应有的
讲究,但通常我们写作时会感觉到的是“不写成那样好像就不体面”;即使我们对自己的
论点没有太大信心,也想装出一派渊深邃密、冷静严谨的样子,这与其说是客观,不如说
是追求一种能把自己和外界的质疑、挑剔隔离开来的安全感,过来人一望即知,只是想不
想戳破而已。只有到你真正登堂入室,一把书读通了,二找到了你真正在乎的问题,你才
会有一些“出格”的底气,敢于使用浅近的语言,表述自己的主观经验和见解,因为这时
候,你已经可以不卑不亢地大致评估你的一己之见对于学界同仁和社会大众的参考价值,
你也愿意冒一点险。这样写出来的论著,虽然未必“安全”,但是可以令读者感到诚实。
因此,在大学里,老师也往往会推荐学生多读些这种不那么规范,但富有和你坦诚相见的
生命力,而比死板的论文更贴近学术真义的作品。
《无感的男人》就是这样一部坦诚的作品。而且,作者坦诚的程度和勇气令人惊异:
他以大学教授之尊,居然敢在书中坦白了自己也曾对11-12岁左右的少女产生过性欲。虽
然没有付诸实践的想法,但在日本这样讲究体面的社会,在没有外力逼迫,只为处理自己
的生命课题而讲出这些,还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后记中他也写道,自己在此书出版后“陷
入了空前的精神低落”与敏感躁郁,好一阵子才走出来。
自己的变态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这种“社会性死亡”的感觉是怎样呢?近日那些被
“业力引爆”、无法洗白的男性,应该最有发言权,只是他们现在应该不太愿意来回答“
你现在感觉如何 ”,反倒是好几人在道歉声明上避重就轻,意图转移焦点,结果越描越
黑,一一被愤怒或好事、好斗的网友拆解。大概对罪证确凿又心有不甘的人来说,诚恳道
歉是超越人类极限的事;而如森冈这样在尚未滑落的情况下自我检讨,则还在凡人所能承
担的程度之内。森冈最终降伏了心魔,得到了轻松,那么,或许他写在这本书里的经验与
思索,对同样有着心病,或许也犯过一些错误的男性读者来说,便能比各种在道德压力下
吐出的自白,或主动想对社会大众施加道德压力的言论,可亲可感、可喜可乐得多。
我们翻译这本书的契机也不一般
然而,我们先前并不知道今年会发生什么事,那我们是为什么会来翻译出版这本书呢
?
陈征洋是我主持的同人志《东方文化学刊》的创刊班底。2022年他主动来跟我说想翻
译这本书在《学刊》上连载,也已取得原作者同意。我看了译稿,觉得的确很有意思,于
是连载到今年6月完结,我说:既然你都翻完了,我给你出个单行本吧?就算不好卖,我
只印个100本也算是出版了。然而,既然现在MeToo带起了一波性别议题热潮,我们可以再
认真一点、搞大一点。于是,我们又去信与森冈先生作了一篇书面访谈,再加上征洋老弟
一篇小论文,这本中文版的内容也就算足够丰富、跟上时代了。
我们的专业领域也不在性别研究,《东方文化学刊》更非什么正规期刊,而是日本《
东方Project》系列作的同人志,谈游戏、漫画、音乐,考究其中文化源流的;故意取这
个正经八百的名字,是跟同好玩个反差的趣味。当然,我们也有正牌的学位,我也修过性
别研究的课程,也能把各种正经的人文历史社会科学引进来拓展此间的“泛二次元研究”
,于是征洋老弟也就偶尔给我们翻译他感兴趣的英文、日文论著,也一兼二顾地累积他在
民俗学、设计学专业方面的功课。我们的读者也多半读过大学或还在读,能看懂,也喜欢
这样宅著宅著就做出学问的赏心乐事。这是我们翻译本书的大背景。
我们这些游戏玩家、动漫同人,在性别议题上,也和“社会正义战士”有着截然不同
的基本态度。如征洋老弟那篇〈无感症在二次元的遍地开花〉,如果是一般的女权主义作
家来写,可能会采取严厉批判的态度,说资本助长的这些性文化是多么虚伪,其消费者是
多么恶心,而整个科技产业包括AI还在持续助长这个多么邪恶的架构,等等等等。我们就
不会想这么写。
在陈征洋的文章中,你会看到,他也会指出其中的消费主义陷阱,也会指出御宅族一
些思想的偏颇之处,也会指出技术垄断所导向的权力结构的危险,但是,他指出这些不是
为了斗垮斗臭,而是建设性地寄望同仁,希望大家今后能推陈出新,继续发展新技术新组
织,从而更全面、完善、体贴地满足各路宅友的欲望,哪怕虚幻,哪怕有着奴役之虞。
为什么呢?因为他喜欢这个群体,认同这个群体。比起“取消文化”等社会运动经常
弥漫的激愤肃杀之气,“技术宅拯救世界”这样的“天命宣言”,尽管可能过于天真烂漫
,总归可喜得多。于是,他翻译和讨论《无感的男人》这样的论著,其最主要的意义与价
值,便是在思想上为宅友、宅文化,以及整个泛二次元相关产业拾遗补阙。这就和平权运
动的议程迥然相异,也和森冈先生的思路有所不同。
我喜欢这样的不同。不同的群体,不同的思考脉络,都能从这本书里得到异质的刺激
与启发,这正是我作为一个又看这个、又搞那个的“文化杂食者”最感兴趣的场面。所以
,谨此向各位推荐我们因缘际会做出来的这本小书,希望将来可以看到更多有趣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