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Jascal (A Lot Like Love)》之铭言:
: 我有一位朋友(男)@ 台湾 跑去做心理咨商
: 那位辅导治疗师(女)差不多跟他同年 约27 ~
: 总之就是第二次去 是对方主动提问 感情观 甚至性爱观
: 以及是否在这方面有问题因而造成忧郁等等
问感情观甚至性爱观什么的是正常的,这也是了解个案的其中一个因素
: 然后第三次去 她说她最近刚学精油按摩 ... 于是就当场变出了一排精油...
: 然后就在单独的小咨商室里... 按摩肩颈 说是帮他纾压
至于精油按摩也是放松方法的一个部分,主要是帮助个案舒压,但通常不会直接接触个案,而是教导他怎么放松
: 不过没有什么交换私人电话line 的
: 他还得再去三次 现在有点想太多 ..
以上说的这些问题都还在咨商的正常范畴内,当然实际上状况是怎样只有当事人知道,也不排除朋友夸大事实或是自行解释的部分。
再者不论以咨商伦理或是个案福祉来说,发展咨商关系以外的关系都会影响甚至伤害咨商关系,让咨商效果大打折扣,所以咨商心理师和个案间的互动应仅止于咨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