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无音乐网志版
http://taipei11827.pixnet.net/blog/post/42232504
花莲县玉里镇南方的两座红色拱桥,矗立在绿意盎然的阡陌农田间,成为最醒目的新地标
。纯朴的小镇可谓花莲南端的第一大镇。虹桥神采奕奕,从普通车的消逝到普悠玛号的来
临,经历四季更迭,大地色彩不断变换,这片风景却依旧美丽。
春‧耕
天气不稳定的季节,玉里的天空时晴时阴,应证了“春天后母面”难以捉摸的天气,有时
早上天气晴朗,中午炙热难耐,午后却突然乌云涌布,忽感凉意;来自东北方的冷高压常
常带来些许霾害,抬起头看看纵谷的天空,总觉得好像被什么遮蔽一样,不怎么湛蓝。当
黄澄澄的油菜花季结束后,农民忙着翻土、放水,新的一季农作就此展开。一株株矮小的
秧苗星罗棋布,迎接春天的来临。
客城桥位在源城里,源城里分为水源与客人城两聚落。水源坐落在中央山脉山脚下,涌出
的山泉极为甘甜,是天然的饮水水源地;客城则是因为古时候客籍居民常与原住民争执,
因此居民在家园四周砌石墙以防侵犯,像城堡一样,故名客人城。既维护安全又可保护水
源。源城聚落不大,没有高楼围房,农田绵延不绝到海岸及中央山脉两侧;沿台30线公路
穿梭客城桥12公里处后,50公尺高的南安瀑布自一旁山壁直泄而下。再往前4公里,行走
瓦拉米古道上,沿途植被多为低海拔阔叶林,可一路走到山风吊桥、佳心、进入到玉山国
家公园的范围里。走在路上还可以看到树上留有台湾黑熊的爪痕呢。
源城聚落与农田。卓溪山、新吞山、还有远方深处似乎是玉里山….绵延不绝的中央山脉
下,阻绝了台湾西岸的城市喧嚣,让小镇保有原来的纯朴风貌。
午后的客城,在暖阳的照耀下略显炎热。五彩缤纷的彩绘列车在农田上形成倒影。
风雨欲来云满楼,远看另一端海岸山脉云瀑涌现,可见天气又要有一番变化了。春天的天
气真是变幻莫测阿。
普悠玛号呼啸而过。亮白的车身带着鲜红的曲线快速穿梭纵谷间,已经成为东部铁道常见
的风景。
周末的下午四点左右,是玉里车站最繁忙的时刻,来往的人潮与班车,密集穿梭这片后花
园里,好不热闹。
橘色系的PP自强号行经客城,12节车厢的长度十分壮观。尤其在夕阳点缀下更显昏黄。
莒光号缓缓驶离玉里站,穿梭客城桥,抵达台东时天已漆黑。
如彩虹般的铁桥,在余晖与水田的呼应下,与普悠玛号融为一体。
太鲁阁号在花东线上奔驰实在难得一见。只有重大节日的加班车上,才会在玉里看见太鲁
阁号的踪迹。
夏‧耘
晴明时节雨纷纷,梅雨季洗涤了春天雾濛濛的天空,转而迎接的是夏季的酷热。花东纵谷
的夏天有如烤炉般,走在农路上,沿路没有遮蔽,不用几分钟便汗如雨下。夏天却也是农
家最繁忙的季节,看着秧苗逐渐长高、结穗,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逐渐转为金黄,结实的
稻穗越垂越低,是丰收的季节。随着收割后枯黄的稻田,在夏天走入尾声时,又放水、翻
土、插秧,准备展开第二获的农事;夏天可以说是农田景观变化最大的时候了,让平凡的
农家景观充满了无限惊奇。
说到客城桥的历史,要回溯到民国96年(2007年)。以前的铁轨路线是沿着台九线玉里大桥
旁的秀姑峦溪大桥,横跨秀姑峦溪至东岸、经过安通到东里旧站一路往南。秀姑峦溪大桥
建于1930年,因为桥面横跨欧亚大陆板块与菲律宾海板块,长期的地壳挤压运动造成其中
第17~19号桥墩下陷落差严重,影响行车安全;民国98年(1989年)台铁开始规划花东铁路
改线,将玉里至东里段截弯取直,兴建高架桥梁直接横跨乐乐溪至东里站(新站),两站路
程因而减少了3公里。民国96年(2007年)路线切换完毕,崭新的“源城虹桥”便成为玉里
新地标。旧线铁道则改建为自行车道,安通车站也面临废站命运。原先捷安特进驻在安通
站,改名为“安通铁马站”,后来也因不明原因车站关门大吉;最近东里旧站则改建成咖
啡厅经营;而原先的铁马道上的铁轨,也因自行车有行车安全之虞,镇公所已重新铺上柏油
路面。
夏天清晨,天还未光,轰隆隆的柴油自强号行驶而来。
早晨阳光柔和,空气清新,山边的云雾尚未消散,一天的繁忙的农事即将展开。
端午前后,秧苗已经长得如此高壮,大约七月就能收成。
以前奔驰在花东线上的火车都是柴油车;铁路电气化后,就很少在花东听到柴电机车头的
嘶吼声了。
清新的初夏早晨,仰望客城桥与玉里的天空;和绵延不绝的绿色画布。
早晨的莒光号穿越客城铁桥。两座拱形地标是大地画布中最显眼的色彩。
去年夏天是花东纵谷景观变化的季节。普悠玛号开进台东,白铁仔走入历史,而稻穗也逐
渐成熟。
仲夏过后便是收成的季节,收割后放水的稻田,是旅人记录这片土地美丽的画面之一。
收割后的稻田不在绿油油,顿时怅然若失;水田里的倒影却也充满趣味。
夏天的农田景观变化很快;而铁路电气化也为花东带来的巨大的改变。
捕捉普悠玛号与客城铁桥的画面,充满了新鲜感与期待;而大家印象中的纵谷样降却也渐
渐改变了。
秋‧收
花东纵谷因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纯净的水源,产出的稻米十分香甜。秋天是收成的季节,枫
红色的台湾栾树与结穗成片的金黄色稻浪,为平凡的红色钢桥画龙点睛。秋天早晨时常云
雾飘渺,随着太阳升起,便逐渐消散,带有一点浪漫感伤;金黄稻浪随着东北风摇摆,迎
接又一年的收获到来。
这两座红色铁桥分别名为“客城一号桥”与“客城二号桥”,乍看之下就像英文字母M一
样,坐落在两侧山脉中间,又被美其名为“源城虹桥”。虹桥,是中国独有的造桥技术,
外型就像彩虹一般而得名。虹桥的特色在于不用桥柱与钉子,而是用梁木纵横交错交叉制
成卡榫,运用结构设计将载重平均向下及向外负担,宋朝《清明上河图》中画的桥梁就是
虹桥。描写北宋徽宗时开封城景色与风气的《东京梦华录》中写道“从东水门外七里曰虹
桥,其桥无柱,皆以巨木虚架,饰以丹雘,宛如飞虹,其上下土桥亦如之。”描写河道与
桥梁的设计即是虹桥。运用卡榫设计而无桥柱,外观红色宛如彩虹般美丽,正是中国独特
的设计工法。
秋天季节多了分萧瑟之感。丰收的季节,黄绿色的稻浪诉说著一年即将进入尾声。
普悠玛号穿越客城桥,大地色彩黄绿相间,形成不再单调的自然景观。
彩绘普悠玛号让客城的色彩更加五彩缤纷。
彩绘普悠玛号的车身融绘了许多台东意象,包含热气球、迎曙光、部落美景、椰林景色等
等。
清澈湛蓝的天空,白云有如撕过的棉花糖般缓缓飘荡。
稻穗变得更加金黄,早晨的色温更令人心醉伫留这片净土。
秋天的清晨,山氲尚未散去,客城桥显得带有一丝空灵与清境。
太阳逐渐升起,照亮了虹桥,远方云雾依旧徘徊,久久不愿散去。
天气不太稳定,云的走向变化万千,我站在田里等待列车的到来。
普悠玛号与纵谷的天空。稻穗已经结实累累低下头了。
鲜红的车身,在纵谷风景里穿梭,就是很显眼。
往来通勤的区间车,车身也被金光照得发亮。
冬‧藏
当大地画布又成为一片澄黄,宣告了油菜花季正式展开,亮丽澄黄的小花飞舞在花东纵谷
间,为凛冽寒冬添增一股生气与活力。一二月是农夫休耕期间,农民在冬季会将稻田改种
波斯菊或油菜花田以培养地力。开始播种油菜后,45天后就会开花,70天左右盛开,90天
左右就会凋谢。不过通常到二月下旬,农民就会开始翻土准备耕种。油菜花的花语是“加
油”,仿佛也在提醒我们,要努力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冬天的纵谷天气总是浮云蔽日、乌云垄罩;寒风冷冽,见到这片黄色花毯身体却温暖了起
来;偶尔出现的蓝天白云,往往是“招蜂引蝶”,提醒即将要春暖花开,迎接新的开始。
虽然天气寒冷,大地画布可是最五彩缤纷的呢。
黄澄澄的黄色小花绽放平原,为冷冽的天气带来一点生机。
短小的货物列车是出门拍照的小惊喜。
普悠玛号与客城双桥,黄色花毯迎接大家的到来。
冬天里难得出现的好天气,也渐渐预告冬夜已渐暖。
陆陆续续翻土的农田,象征春天的来临。
冬天暖阳,蜜蜂与蝴蝶在花丛中飞舞,油菜花毯衬托出普悠玛号的鲜红分明。
农民忙着翻土,新的一年农事即将展开。
蜜蜂在花毯中游走,有如一只只小巧的花精灵。
沾上花粉的蜜蜂,正在辛勤工作著。
远望中央山脉,绵延不绝花海的景象一直应在我脑海里。
细长的火车、鲜红拱桥与油菜花。油菜花开,离春天也不远了。
在花团锦簇中迎接普悠玛号的到来。
美丽的油菜花伫立在客城农田一隅,绽放属于它的美丽。如同玉里的风景一般,是平凡而
可人的。这座小镇虽不及许多观光景点般热闹,也一步步走出属于它自己的风景。花莲本
身并不需要更强大的观光机能注入,缺少的只是发现美丽的心与眼。一位作家的短篇文章
让玉里人更加团结,这更是凝聚玉里人共同意识的契机,希望政府不要再开发这片山林了
,请透过妥善的规划和保护,让玉里的美景继续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