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 南无阿弥陀佛的意思

楼主: yule1224 (支持自经区服贸货贸)   2019-03-12 16:47:34
 阿字十方三世佛  弥字一切诸菩萨
 陀字八万诸圣教  三字之中是具足
可以试试看用这声调念佛 https://goo.gl/kKPbfA
会感到相当平静
唱一次,就拨一个念珠,拨完一圈,就相当于念了佛号108x4 = 432次
我唱诵时,对“阿”这个字,会加强,停比较久的时间
这个“阿”字相当于所有的佛,
我自己认为这样做除了向所有佛祈福外,这也可帮助声音打开
若跟家人或朋友关系不好,病也一直医不好,有可能是宿业的关系,可多多念佛消宿业
下面这篇文解释了阿弥陀佛这四字的意思
弥陀名号 不可思议
--于净宗书院为莲友闽南语开示(十)
https://goo.gl/uVmQNe
诸位莲友、诸位同修:南无阿弥陀佛!
大家手中都有讲稿,今天要跟诸位研讨“弥陀名号不可思议”的内涵。
净土三经 正依经典
“南无阿弥陀佛”这六字万德洪名不可思议的功德内容,经典中处处可见,
其中主要的经典──《净土三经》,是释迦牟尼佛专门对我们开示“阿弥陀佛”、
“极乐世界”,以及“往生”的经典。
也就是在显明阿弥陀佛正报庄严的功德、依报庄严的功德,以及众生往生、
圣众庄严的功德。《净土三经》纯粹在讲述这三种功德,其他附带讲述这
三种功德的经典,将近二百多部。
关于《佛说阿弥陀佛根本祕密神咒经》
释迦牟尼佛一生,开示无数有关阿弥陀佛的功德,若再加上开示阿弥陀佛名号的功德,
可说无量无边,不可计数,不可道尽,《无量寿经》形容说:“昼夜一劫,尚未能尽”。
讲义摘录的这段文字,可说是所有文字中,最简要、最精华的部份。
这是后来的人所撷取,安插在《阿弥陀经》中,放在
“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的下文,
并另取经名为《佛说阿弥陀佛根本祕密神咒经》。其余经文与《阿弥陀经》完全相同,
只是多了这一段文字。
原本《阿弥陀经》并没有这段文字。多了这段文,又另取经名,
如此会让人指责是伪经,是再制作的经。不过,若就意义来看,
此段文字确实符合佛的意思,是佛说的没错,因为字字句句都符合佛意,
顺乎真理。这段文字非常优雅,意涵也很殊胜,非常的好;只是安在经典之中,
并另取经名,这是不可以的。
我先以闽南语来唸一遍。
阿弥陀佛名号,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甚深秘密、殊胜微妙、无上功德。
所以者何?“阿弥陀”佛三字中,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切诸菩萨、声闻、阿罗汉,
一切诸经、陀罗尼神咒、无量行法。
是故,彼佛名号,即是为无上真实至极大乘之法,即是为无上殊胜清净了义妙行,
即是为无上最胜微妙陀罗尼。而说偈曰:
阿字十方三世佛
弥字一切诸菩萨
陀字八万诸圣教
三字之中是具足
若有众生,闻说阿弥陀佛名号,不可思议功德,欢喜踊跃、至心称念,
深信不懈,于现在身,受无比乐;或转贫贱获得富贵,或得果免宿业所迫病患之苦,
或转短命得寿延长,或怨家变恨,得子孙繁荣,身心安乐,如意满足。如是功德,
不可称计。
“南无阿弥陀佛”等同三藏十二部
有句话说:“世间好语佛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所谓世间的好话,
非指阿谀奉承或无聊的话,而是指真、善、美的话,真理的话。
世间的真理,我们想得到的,都已经被释迦牟尼佛说过了。
以这段文字来说,对“阿弥陀佛”名号功德的形容,如此殊胜,
如此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微妙无上、甚深秘密,在这里都说尽了!
“南无阿弥陀佛”六字等同三藏十二部。三藏十二部的目的,
都是在显明、形容、说明“南无阿弥陀佛”这六字的无量无边、不可思议、
甚深秘密、殊胜微妙、大利无上的功德。所以,如果我们深入研究三藏十二部,
自然会完全皈依“南无阿弥陀佛”,完全依靠“南无阿弥陀佛”。
佛、法、僧之中,僧宝修行人的最高境界是菩萨,菩萨最高的境界是等觉菩萨,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以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这么高的境界,
他们也是发愿要往生极乐世界。
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在众生面前,是修行最高的菩萨,但在阿弥陀佛面前像什么呢?
就好像下品下生的凡夫,那样的谦虚、谦敬、恭敬。那种对阿弥陀佛谦虚、祟敬的心情,
经典是这样形容的: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就好像是下品下生,在求往生、求消除业障的心情。
所以,越深入经藏,智慧越高深,对“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的功德,
越是祟敬、赞叹。因为,越能够了解这六字名号的高深、秘密、微妙、殊胜,
是真正无量无边、甚深不可思议的功德。
不可思议 功德名号
现在,我们依照经文一句句来剖析,来探讨这段文字是否有经文的依据,
或者是后人伪造的?
“阿弥陀佛”名号──“南无阿弥陀佛”这句名号,虽然只是一个声音,
是白纸黑字,但和普通的声音,和一般的白纸黑字,可说天差地别。为什么?
因为“阿弥陀佛”这个声音、这个符号,具足殊胜微妙无上的功德,
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功德。
《无量寿经》有一段经文:
十方恒沙,诸佛如来,皆共赞叹,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
另外,玄奘大师翻译的《阿弥陀经》也提到:
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
两部经的经文,都在显明“南无阿弥陀佛”的这个名号,这个声音,
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功德。
如来智慧海 深广无涯底
一般我们形容大海,宽广无边,深奥无底,其实大海还是有边有底。
而“阿弥陀佛”的智慧、“阿弥陀佛”的慈悲、“阿弥陀佛”的力量、
“阿弥陀佛”的深奥,真正是无边无底,固然我们无能推测,即便上地的菩萨,
也没有办法去推测的。所以,“南无阿弥陀佛”这六字名号的功德,
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甚深秘密”的功德。
为什么是“甚深秘密”呢?因为“阿弥陀佛”的慈悲智慧,
威神功德,唯有佛与佛,才能够互相了解,其他声闻、缘觉、菩萨,都没办法推测。
所谓秘密,是只有彼此了解,非一般人所得以窥测。
“阿弥陀佛”功德的秘密,确实是佛的境界,不是一般的境界。在《无量寿经》说:
如来智慧海,深广无涯底,二乘非所测,唯佛独明了。
甚深秘密 殊胜微妙
这就是说“阿弥陀佛”的慈悲之深、智慧之广、威德之大,是“甚深秘密”;
所以阿弥陀佛的名号,不可思议,“殊胜微妙”。
怎样的“殊胜”呢?《阿弥陀经》说,只要执持名号,所得的善根与福德,
即是大善根大福德,即是多善根多福德,即是殊胜的善根,殊胜的福德,
所以在这里说殊胜。
“微妙”,又是怎样的微妙呢?《无量寿经》说,凡是称念南无阿弥陀佛,
往生极乐世界,会得到“清净安稳,微妙快乐”,如同进入涅槃的境界;
也可以得到“容色微妙,非天非人”的身体。所以这句“南无阿弥陀佛”,
有微妙不可思议的功德。
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名体一如,也是依正一体,正报就是身体,
依报就是环境国土,也就是身体跟环境一体,没有分离。
所以名号微妙不可思议,这个国土环境,也是微妙不可思议。
《阿弥陀经》里面提到:
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
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
所以,出微妙音,有“微妙”这个功德。
玄奘大师翻译的《阿弥陀经》里面说:
极乐圣众,微妙功德,其量无边,不可称数,
假使经于无数量劫,赞其功德,终不能尽。
所以这句名号有“甚深秘密、殊胜微妙”的功德。
既言“微妙”,就非我们所能想像、了解与赞叹的。因为“微”就是微细,
就不是粗,粗的东西肉眼还看得见,若是微的东西,必需要放大镜或显微镜才看得见。
“妙”则是已经超越物质了,已不是肉眼或天眼可见,必须以慧眼、法眼,
甚至要以佛眼,才看得见。而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境界,不是慧眼、
法眼所看得出,必须以佛眼才看得出,因为那是佛的境界。
“殊胜微妙,无上功德”,什么样的“无上”呢?《无量寿经》说,
欢喜踊跃称念这句名号,句句都是大利无上功德。也就是说我们念佛的人,
一定会得到成佛的功德。佛是一切境界中最高的境界,再没有比这个更高的了,
所以叫做“无上功德”。因此专称“南无阿弥陀佛”这句名号的众生,
将来也能够得到无上的功德,也就是说能够成佛。
净土法门是无上真实至极大乘之法
“所以者何?”──为什么呢?“‘阿弥陀’三字之中,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
“十方”就是东方、西方、南方、北方,以及东南、西南、东北、西北称做“四维”,
还有上方、下方,合起来叫做十方。整个大宇宙,尽虚空界叫做十方。
“三世”就是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
就是一切所有的佛;“一切诸菩萨、声闻、阿罗汉,一切诸经”,
“诸经”就是释迦牟尼佛一生所说的经典;“陀罗尼神咒”,陀罗尼就是咒。
“无量行法”──无量行法就是经典中所说的八万四千法。“是故,彼佛名号,
即是为无上真实,至极大乘之法。”所以这句“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
即是为无上真实,至极大乘之法;这个法(无量行法)有小乘法以及大乘法,
大乘法之中又有方便权教之法,以及真实圆满的法。净土法门是真实的圆教,
不是方便权教,所以称为无上真实至极大乘之法。
“即是为无上殊胜,清净了义妙行”,法有了义教和不了义教,若是权教、
渐教是不了义;若是顿教、圆教叫做了义。这句名号就是顿教、圆教,所以叫做了义。
了义方可谓清净,不了义就还不是清净。
无上最胜微妙 南无阿弥陀佛
“即是为无上最胜,微妙陀罗尼。”所有咒语,譬如楞严咒、大悲咒,
或其它诸佛、诸菩萨的咒,和“南无阿弥陀佛”这六字洪名比较,
都不是最上、最胜、微妙,唯有“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
是无上、是最胜、是微妙的。为什么呢?就好像这盏日光灯,在暗的地方,
点日光灯会觉得很明亮,但若是点在太阳光底下,就感觉黯淡无光。
同样地,相较于佛光,太阳也会黯淡无光。
故善导大师说:
自余众行,虽名是善;
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较也。
一切佛光和阿弥陀佛的光明比较,也完全无法比较。故《无量寿经》说:
无量寿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诸佛光明,所不能及。
阿弥陀佛的光明和诸佛的光明比起来,是最尊第一,一切诸佛光明都没办法相比。
所以,阿弥陀佛这六字名号,就是无上、最胜、微妙的陀罗尼。
二十八字偈语 赞叹名号功德
“而说偈曰”──就是以一首偈来说明,并加以赞叹。为什么要用偈来说明、赞叹呢?
偈和诗一样,文字虽短,而意涵最丰,容易记忆,也容易来总持。
如果是散文的话,则文字较长,不容易背诵,不容易记忆。所以往往在经典之中,
一段很长很长的散文说明后,最后都会用几句很短很短的诗偈,再来说明形容一遍,
让我们易持易记。
阿字十方三世佛
弥字一切诸菩萨
陀字八万诸圣教
三字之中是具足
如果我们将这首偈背起来,刚才所形容的法语,所赞叹的六字名号的功德,
是不是都包含其中?所以,这首二十八字偈语,我们最好把它背下来。
若有众生,闻说阿弥陀佛名号,不可思议功德,
欢喜踊跃、至心称念,深信不懈。
欢喜踊跃 至心称念
“若有众生”,当然众生之中,有出家众在家众,有男众、女众,也有分好人坏人,
心较清净和心较不清净,烦恼较多或烦恼较少……,说起来大多数都烦恼具足。
但是,不管任何众生听到这句“南无阿弥陀佛”,知道这句“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
都有着不可思议的功德。“不可思议”,就是刚才所讲的无法想像,
祂的功德有多少?有多深?我们皆无法想像。
“欢喜踊跃”,很感动、很欢喜,欢喜到想要跳起来!欢喜踊跃,
是一生中从来未曾遇到,未曾听过;一生中到处学、到处共修,都不曾听到过这样的法,
这么的好!这么的殊胜!这么的简单!这么的容易做!这么的感觉有希望!
只要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即时就可以解脱生死轮回。
也不一定要去朝山、拜忏、参禅、打坐、观想,或者要悟道、诵经、持咒、
修种种的苦行,要布施做种种的功德……,就是不必具足这么多的修行功德。
只要念这六字“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决定在今生今世,就可以脱离六道生死轮回,
往生极乐世界,快速成佛。任何烦恼业障,都无法阻碍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的救度!
有这么好、这么殊胜的功德功能,这样我生死轮回之身的解脱,今生今世就有了希望。
生生世世轮回的业系,当下就可以断除。所以欢喜踊跃,发自内心来称念这句
“南无阿弥陀佛”,深心来依靠“南无阿弥陀佛”。
从今以后,专念“南无阿弥陀佛”,无杂修、无杂行;起心动念,
皆是“南无阿弥陀佛”,不念余佛、菩萨、咒语。因
此“欢喜踊跃,至心称念,深信不懈”。
以烦恼之身 受无比之乐
“于现在身,受无比乐”──以现在烦恼之身,就受了无比之乐。
什么叫做“无比乐”呢?就是安慰之乐。世俗的乐,譬如说有钱,
可以感到快乐;有好吃的食物,就感到快乐;身体健康,也会感到快乐;
但这种种物质享受,终归是五欲之乐,不是真正的快乐。
因为内心还有忧愁与苦闷,因为他不知道死后将往何处?死后是有还是无?
若是无,就便罢了;若是有,到底要如何?死后是不是要和阎罗王见面,
受阎罗王的审判刑罚?会不会堕落恶道?内心有担忧、有恐惧,
甚至深沉到难以形容的恐惧。
但是念佛的人,就算再怎么贫穷下贱,再怎么烦恼妄想,内心深处还是会有一种安慰,
他知道自己已经可以脱离生死轮回,已经决定往生极乐世界。所以,
就算现在还有烦恼、有妄想、有杂念,但是,内心有安慰。
这种乐与世间五欲之乐不同,与圣者所得的禅定之乐也不一样。
这种乐就是依靠阿弥陀佛的乐,就是信仰阿弥陀佛的乐,就是有了依靠的乐,
安心、安慰、安稳、安定的乐。
修行人安贫乐道
“或转贫贱,获得富贵”──念佛的人往往会得到贵人相助,可以转贫穷,获得富贵。
所以,念佛人若专靠阿弥陀佛,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就不用怕会饿著。
更何况念佛人就是一个修行人,修行人安贫乐道、忧道不忧贫,
佛自然会护持他的吃和穿。
所以,修行人有道就有粮,粮就是在道里。所以,一个修行人发心修行的时候,
不先担忧道,却先担忧粮,这样就已经颠倒了。有句话说:
“能改过则天地不怒,能安份则鬼神无权”,一个肯改过的人,天地就不会生气,
不会责罚他,因为他知过能改;一个能守己安份的人,
鬼神就没权力立即判定他的好坏,因为他安份守己。
一个修行人若能老实安于修行人的本份,自然有护法神的护持,
让他生活无虑,安心办道。
念佛方能消宿业
“或得果免宿业所迫病患之苦”──宿业就是宿世所做的恶业,致使现生有种种病苦,
看医生检查不出病因,吃药没有功效,这就是业障病。业障病用医和药是治不好的,
必须念佛,或者行善积德才能转化。念佛是最简单、直接又快速的,
我们“净土宗”出版的丛书,其中有三本《念佛感应录》,
就有很多关于念佛消业障病的见证。
“或转短命得寿延长”──短命往往就是过去世多杀生多吃肉,
如果能念佛自然会消业,业障若消自然就会延长寿命,所以念佛可以消灾延寿。
“或怨家变恨”──就是过去世我们有害过人,害他、杀他、欠他、偷他、骂他、
侮辱他和他结怨,今生相遇了。如何相遇呢?或做夫妻、父子、六亲眷属,
或者和他做朋友,这叫做“怨家”,所以俗话说“不是冤家不聚头”。
“变恨”,就是他的怨恨已经变化了,己经消了,叫做“怨家变恨”。
所以如果六亲眷属不能够和乐,就是宿世互相结怨,就要多多念佛。
“得子孙繁荣”,若是求子嗣,也要虔诚念佛。不过时代不同了,
现代人都不太想生小孩。以学佛人而言,最好是不要生育。为什么呢?
除非能够把生出来的子孙献给佛陀,让他肩担如来家业,使佛法延续,
使子孙解脱生死轮回,这样可以两全其美。否则,让子子孙孙代代造业,
亘古轮回,我们忍心吗?所以还不如不要生,是不是?
现当二益 六字全收
“身心安乐,如意满足。如是功德,不可称计。”──这段文字是说世间生活之中,
身心安乐的功德。若就念佛来讲,主要是在说往生的功德。为什么?
因为唯有往生,才是最高的功德,才是根本的功德。往生就出离六道轮回,
能够成佛救度所有众生。所以一定要往生极乐世界,因为轮回未出,
有生就有老、病、死,就会继续轮回,这岂不是很可怕!
不过在这里也可以了解到念佛有两种的功德,就是“现当二益”。
不但将来往生极乐世界,现在也能够得到身心安乐。所以不管求将来解脱,
或现在种种的如意,包括家庭美满、夫妻恩爱、事业顺利、子女学业向上等等,
只要虔诚念佛,佛自然在暗中加持。
当然我们不可以右手扫地,左手却在撒灰尘。就是说我们虽然念佛,但心性、言语、
行为都不如法,却说念佛没有感应,这样就不行。
刚才那一首偈:
阿字十方三世佛
弥字一切诸菩萨
陀字八万诸圣教
三字一切是具足
这首偈可以依《观无量寿经》的经文,以及《无量寿经》的经文来做解释。
阿字十方三世佛
“阿字十方三世佛”──在《观无量寿经》第九观真身观有句经文:
无量寿佛于圆光中,有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化佛。
意思是说:“无量寿佛”即阿弥陀佛,佛的光有圆光和身光,身光是全身的光明;
圆光就是头顶四周围的光明。“圆光中有百万亿那由他”,
“那由他”是无法让人想像的大数目;“恒河沙”,恒河是印度的一条河,
释迦牟尼佛住世时,时常在这条河讲经说法,这条河的沙微小而清净,
所以佛经中往往以恒河沙来形容很多很多的数目。阿弥陀佛的圆光中,
有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的化佛,可见圆光中所现化佛之多,可说遍满整个大宇宙,
因此说“阿字十方三世佛”。
弥字一切诸菩萨
“弥字一切诸菩萨”──《观经》接着又说:“一一化佛,亦有众多无数化菩萨,
以为侍者。”每一尊化佛,都化出了众多无量无数的菩萨,每一尊菩萨,
都做化佛的侍者。化佛之多已不可想像,何况化菩萨更多,
可说整个大宇宙都是阿弥陀佛的领域,故善导大师说:“十方诸佛国,无非法王家”。
陀字八万诸圣教
“陀字八万诸圣教”──《观经》接下来说:“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
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中,复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
念佛众生摄取不舍。”这就是讲阿弥陀佛有八万四千相,相中有好,好中又有光明,
即是“相好光明”。
这八万四千的光明,每一道光明都在救度十方的众生,也如同代表着八万四千的圣教。
佛说法是为了要救度众生,但众生有烦恼,有什么样的烦恼?又有多少的烦恼呢?
说有八万四千的烦恼。因为众生有八万四千的烦恼,所以佛才说了八万四千的法,
来对治、来救度众生的烦恼。阿弥陀佛为什么要放八万四千光明呢?
目的就是要摄取救度众生的八万四千种烦恼。
所以阿弥陀佛这尊佛,“南无阿弥陀佛”这六字名号里面,
就圆满具足释迦牟尼佛一生所说的八万四千圣教。所以古德说:
“一代圣教,尽成一句南无阿弥陀佛”。
也因此凡是念佛众生,只要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圆满具足释迦牟尼佛一生所说的法,
也圆满具足释迦牟尼佛一生所说八万四千法的功德。
“阿字十方三世佛”,一念佛,十方三世佛,集于三寸之舌上。
“弥字一切诸菩萨”,一念佛,一切诸菩萨,来于一寸之口中。
“陀字八万诸圣教”,一念佛,八万诸圣教,含于一陀之字内。
“三字之中是具足”,一念佛,十方三世一切三宝之功德,都含于弥陀名号之内。
故《大经》赞叹念佛为大利无上之功德。
“赞佛偈”的内涵
讲义中引用一般常用的一首“赞佛偈”,出自北宋择瑛法师之《净土修证仪》:
阿弥陀佛身金色 相好光明无等伦
白毫宛转五须弥 绀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无数亿 化菩萨众亦无边
四十八愿度众生 九品咸令登彼岸
这首偈主要是吟咏《观无量寿经》第九观,以及《无量寿经》四十八愿的经文。
“阿弥陀佛身金色”──《观经》里面说:“无量寿佛身,
如百千万亿夜摩天阎浮檀金色”,这段经文就是“阿弥陀佛身金色”的意思。
“夜摩天阎浮檀金色”是形容阿弥陀佛的佛身,就像夜摩天的紫磨黄金色一般,
所以称赞“阿弥陀佛身金色”。
“相好光明无等伦”──就是刚刚《观经》所说的“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
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中,复有八万四千光明。”所以说“相好光明无等伦”。
阿弥陀佛的相、阿弥陀佛的好、阿弥陀佛的光明,都超越十方三世诸佛的相好光明,
所以说“无等伦”。
“白毫宛转五须弥”──《观经》又说:“眉间白毫,右旋宛转,如五须弥山。”
阿弥陀佛眉间的“白毫”,向着圆心旋转,就好像一颗圆圆的宝珠,
如五座须弥山那么地大。
“绀目澄清四大海”──《观经》又说:“佛眼如四大海水,青白分明。”
阿弥陀佛的眼瞳好像青色的莲花,眼白有如秋天的月亮,非常澄清,
深湛如四大海水。
“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就是刚刚我们所念《观经》第九观的经文:
“无量寿佛于圆光中,有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化佛;一一化佛,亦有众多无数化菩萨,
以为侍者。”
“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无量寿经》开阐阿弥陀佛为十方众生广发
四十八大愿的教理,所谓“一一誓愿为众生”,并为十方众生完成一旦往生便能成佛的
极乐世界。《观经》说我们所有的众生,包含起来都不会离开九品,
使九品的众生都可以平等往生极乐世界,进入不退转的果位,进入一生补处的地位,
所以“九品咸令登彼岸”。
如果我们了解这句名号不可思议的功德,就可以知道阿弥陀佛的慈悲,是无条件的慈悲;
阿弥陀佛的力量,是绝对能够救度任何众生的功德力量。
《无量寿经》“华光出佛”之文
后面这两段经文,就是《无量寿经》“华光出佛”之文。
我们读诵这两段经文会非常惊叹,原来十方诸佛有可能都是从极乐世界莲花的光明
所出现的,原来十方诸佛皆包含在这六字名号里面。只要念“南无阿弥陀佛”,
自然就圆满具足称念十方诸佛;自然就知道《阿弥陀经》说的,
念佛人受到十方诸佛所护念。所以这部《阿弥陀经》,也是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无量寿经》“华光出佛”之文说:
众宝莲花,周满世界,……一一华中,出三十六百千亿光,一一光中,
出三十六百千亿佛,身紫金色,相好殊特;一一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为十方,
说微妙法。如是诸佛,各各安立,无量众生,于佛正道。
意思是说极乐世界充满众宝,众宝就是很多很多的宝物,那都不是世间的宝物,
是从阿弥陀佛清净功德所显现的未受污染的宝,来庄严这个莲花。
极乐世界到处充满众宝莲花,每一朵莲花,都放射出三十六百千亿的光明;
每一道光明,都出现三十六百千亿的佛;每一尊佛,都是紫磨黄金色的佛身。
这个佛身“相好殊特”,殊特就是刚刚说的殊胜、微妙、清净、庄严,不可思议、
不可形容、不可想像,所以叫做“相好殊特”。
这些佛有什么样的目的?有什么样的功能呢?文中说:“一一诸佛,又放百千光明,
普为十方,说微妙法。”这每尊佛,都放光明到十方世界,
为十方世界每个角落的众生说微妙法。微妙法,就是阿弥陀佛救度众生的法。
“如是诸佛,各各安立,无量众生,于佛正道”,每尊佛都安立无量众生,
在成佛的正道之上。
从这段经文,我们知道极乐世界的众宝莲花都放出光明,光明之中都显现佛,
每一尊佛都到十方世界说法度生,而所说的法,终归是阿弥陀佛的第十八大愿。
如此说来,在东方是不是有极乐世界的“华光出佛”,
来这里说阿弥陀佛救度众生的法呢?
像《阿弥陀经》所讲的:“ 东方有阿閦鞞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
妙音佛 ”,这么多的恒河沙数诸佛,和《无量寿经》的“华光出佛”有没有关系呢?
我们体会起来,就是有关系。为什么?因为若是没有关系,
这样极乐世界的“华光出佛”,到那里去了呢?别的佛都来证诚赞叹,
何以华光出佛没有来?《阿弥陀经》在说念佛绝对能往生极乐世界的时候,
十方诸佛既然出来赞叹,当然是和这个法有关系,也必然和“华光出佛”有关系。
《如来会》“华光出佛”之文
若是依《如来会》“华光出佛”的经文来看,就更加的清楚。
《如来会》“华光出佛”之文说:
彼佛国中,有七宝华,……一一华出三十六亿那由他百千光明;一一光中,
出三十六亿那由他百千亿佛……是诸佛等,现往东方,为众说法……南西北方,
四维上下,亦复如是。
这些佛现在到东方为众说法,“东方”就是娑婆世界。南方、西方、北方也一样。
“四维上下”,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叫做四维,上下就是上方、下方,
合起来就是“十方”。也就是整个大宇宙,都充满了极乐世界所出来的佛,
在为十方世界的十方众生,说念佛必定往生成佛的法!这是《无量寿经》、
《观经》所说的“南无阿弥陀佛”这六字名号充满十方诸佛,而且,
这些佛也都是从极乐世界所出现的。
念南无阿弥陀佛 即是念十方诸佛
《楞伽经》有一段经文也说诸佛皆出极乐,这段经文是:
十方诸刹土,众生菩萨中,
所有法报佛,化身及变化,
皆从无量寿,极乐界中出。
这段经文很清楚,又很直接地说:十方诸刹土,众生菩萨中,法身、报身、化身、变化,
都是从无量寿佛、从极乐世界所出现的。
因此我们就知道,只要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句名号,即使不念十方诸佛,
自然等同念十方诸佛,自然就具足念十方诸佛的功德,自然就受十方诸佛所护念。
如同《阿弥陀经》所讲的:
闻是经受持者,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
因为凡是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受持《阿弥陀经》,就自然蒙一切诸佛所护念。
换言之,若没有念“阿弥陀佛”这尊佛,只念其它的诸佛菩萨,就没有这种功德,
也没有这种功能。所以,我们只要“专称弥陀佛名”,就是称念十方诸佛;
若不专称弥陀佛名,即是未念十方诸佛。只要“愿往弥陀净土”,
就是往生十方诸佛的净土;不生弥陀净土,即是不生诸佛净土。
往生弥陀净土,即是广度十方众生,自度即是度他!
莲友有没有什么问题?若没有问题,我们今天就说到这里。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hesione (我离开我自己)   2019-03-12 18:46:00
这么长的文章贴在毫无相关的版,我不知道是不是佛教里要信徒一再传颂的教条,所以让y大觉得这么做自己会感到很安心,如果主要目的是这个的话,就当我没说。如果目的是希望更多人接受你相信的宗教的话,不顾他人反应自说自话的方式,通常只会造成别人的反感而更不接受而已,连我这样虽然对佛教某些设定感到质疑,但广义的佛教比起来算比较能接受的(感谢那个用理性态度信仰佛教的朋友当初没有用这种无差别传教的方式,让我明白宗教跟思考不是互斥的),都对y大的方式感到不舒服而对佛教有负面观感,更不要说其他不接受的人。我觉得宗教如果让你失去正常跟人对话互动/理解尊重他人感受喜好的能力,对你而言真的是好事吗?另外与其花心思在你已经明白的阿弥陀佛的意义上,不如思考看看佛法对于我执和观点
作者: ktta (一手好牌)   2019-03-13 01:08:00
end 佛学不只有阿弥陀佛 还有其它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