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法语] 静老说的话-如何离苦得乐

楼主: yule1224 (支持自经区服贸货贸)   2019-03-08 12:23:28
或许有人需要下面这些心灵鸡汤
如不需要,别太激动,放轻松,吃颗维他命B补充能量,左转就好
心情常不好 一天一颗维他命B是肯定不够的 至少要三颗
文章所说的念佛,是指念南无阿弥陀佛,
连续一直念这佛号时,会被光所保护,较不会被无形的冤亲债主所障碍
可搜寻关键字:念佛放光
http://www.amtb-mtl.org/Doc/pdfs/jinglao.pdf
壹、如何离苦得乐
一、生气一次,肉体要三天才能恢复正常,因为恼怒、烦闷等情绪,皆会
使血液产生毒素,伤害的是自己的肉体。病皆从心出,所以不要生气 ,
不要烦恼,才能保持元气。(生病时,要一方面看医生,一方面放 下身心,
一心念佛,心清静肉体自然就没病)。
二、肉体虽是借用的(因肉体住在世间是有期限的),但亦要与他配合, 才是真正爱惜他。心里想的事、吃的东西、肉体所做的事...等,身心 所做的一切事情皆要适当,皆不超出肉体的负担才可以。
三、有病、有苦时,是提醒我们要真心念佛改习气。(是帮助消业的因缘 )。
把心里的垃圾 习气、妄念 去掉,慢慢自然能健康、平顺。
四、生病有两种原因:
A、自己不小心,没有把肉体照顾好。
B、因过去生,或今生造业所导致的业障病。
五、此生唯有用真信愿行念佛真改习气,才能永远的把过去所造的一切业 (债)破除掉。
且所有冤亲债主,也会因我们有走到“正路”,托福沾光而得到好处,
才能真消业、消灾、消障碍。
六、肉体生病是暂时的痛苦;心染到往六道轮回之病,是永远的痛苦。
七、“念佛改习气”,就是帮助我们身心健康,也可以离六道的“特效药”,
切记!走到那里都要“记得用”。
八、在家里好好的随缘了缘,没事不要到处攀缘,对于有真正在修行的人
,处处皆是道场 真正的佛法是要在不离世间的日常生活中修行 。
九、亲戚朋友或家人若还未学佛,是因缘未到,不要急着想改变他。
且若 小孩言行有错,长辈则应教育导正他,但长辈不可藉情绪化教育小孩
,这样才能化解业障。“真心善待家人,是做人的基本。”
十、在家中经常向小孩随缘提“南无阿弥陀佛”,种下种子,
待种子成熟后,将来必定也会念佛。自己也要静下心来念佛,
当我们往生时就不会有牵挂,可以放心的走。
十一、凡事都要量力而为:若你走在路上看到一个老人跌倒,你走过去扶他一把,这是好事
;但若看到一个人在溺水,
但你自己不会游泳,也不知救人的方法,就跳下去救人,
造成两人都溺水,这就不是好事。
十二、在日常生活中与家人或他人相处有冲突、烦恼时,不要用恶念恶语恶行去对付,
才不会加重双方的恶缘,
若有因缘能解释就沟通一下,不然就静下心来念佛,才是真对治(可消业之法)。
若能将与我们相处 不愉快之人事物...等日常生活的世间缘相视为助缘,
那么那些缘相即 可成为帮助我们觉悟与修行的好因缘,
所以看事情不要只看到表面。
十三、虽然某些家人可能是自己的冤亲债主,但也不要用冤亲债主或累赘的心态去对待。
世间是找不到圆满的,唯有惜福知足,就会幸福。
今生能得人身,又能遇到佛法,这个福报就已经够满足了,要心存感恩, 不要太贪心,
家庭和谐,一家人快乐,处事、念佛才能更好。
(与家人、他人相处时,不要只看到别人的不对,也要时时自我反省)。
十四、看到亲人或他人的好,应高兴与祝福,心量要放大,不要有嫉妒的念头。
若看到亲人或他人有困难时,应“随缘”给予善的、正的帮助与祝福,
因为“随缘”帮助亲人与他人,是为人的本分,
且其实底子里帮助的是自己,因为福报皆是自己的。
十五、只要是凡夫,皆可能会有帮助他人或需要他人帮助的因缘出现,
必要时皆要用善的、正的态度去做或接受,“但不可滥慈悲”。
十六、待人接物时,虽然表面上说的是好听的话,且表现出和善的样子,但
心里却有不好的念头,或是起瞋心,那就不是真善。
十七、吃素、不杀生;就是放生,亦是做环保。
十八、修行并不是一定要选在一个人的地方,或等到退休后,或等某件事完
成之后才可以做的事情。心情放轻松,当心不须专用在某件事时,则
何时何地皆可念佛,皆可把心贴在佛号上。
十九、修行若有走对路,因为有佛的加持力,遇事即可四两拨千斤,心与一
切缘的磁场自然会改善,家庭自然会因你的修行,而变得愈来愈和乐
,且生活也会更平顺。即使觉得不怎么理想,也不会继续恶化。
二十、只要是用正当赚来的财富,再多亦不算贪(但亦要留些给别人赚),
富有是好,但要有计划,惜福节俭,
把钱用在正当处及善处,且心不贪恋六尘相,才是真正的福报。
少钱就以少钱的方式过日子,贫穷也要感恩,
因为贫穷可以省掉很多事(可少计划...),且更有机会看到世间的冷暖。
精神的自在并不是用金钱能买得到的宝,有钱有闲是假的自在,
放下习气才是真自在。
(从得看凡愚,从失看净智)。
二一、为了使生活过得平顺些,是有必要未雨绸缪作规划,但财富不能了生死,
不用看得太重,只要有正当的计划,基本生活过得去就好。
人心方寸小,欲望沧海大的人,才是最贫穷的人,亦是最可怜的守财奴。
二二、对世间人而言,最幸福的事情是能过著平安、健康、长寿、
家庭和谐 、工作顺利、经济富裕、受众人恭敬...等等舒服的日子。
但纵使全都得到了,亦是生灭无常的,且依然不能解决习气及生死轮回的问题。
二三、五欲六尘如刀口蜜,但凡夫因没有实修或不愿接受真善知识的提醒与教导,
就无智慧洞见其中的危险,
心总是随着由意识心作主而出来的习气走,一次次迷失在六尘相中,又再次往六道轮回了。
二四、人生最痛苦的是:
有感受,但身心却不能做主,
有真有假却没智慧洞见真相,
总是迷失在假相里打转。
所以不管别人说什么,都要以念佛改习气为主,才能解脱一切“痛、苦”。
二五、一般人最担心最惶恐害怕的是:失去拥有的一切、身心濒临死亡时、
担忧死亡后的未知世界,这三件大事若能破除,就能“无我能忍”。
二六、我出生时,亲朋好友互道喜;我临终时,亲朋好友互哭啼;无奈业力
牵引来,落入六道忙、盲、茫。
二七、不趁“人身”修行,等于白来一趟,若再次轮回六道,须经过很长久
的时间,才可再得“人身”,亦不一定有机会再遇到“佛法”。
二八、有时候因为对人生的不安全感,而延伸出一股莫名的压力、
疲惫、焦虑、没自信...等不快乐的情况,这是因为:
Α、小时候或过去曾被亲 人或他人,有意或无意的伤害,
之后就一直将悲伤、愤怒的情绪放在 心里没丢掉。
Β、被自己过去生所带来的习气影响,
所以遇到不合己意的人事物时,心里就会习惯性出现不满的感受。
C、因环境不能满足自己习气的欲望。
D、被自己或他人的观念影响,心里产生不甘心、自悲...等不正确的想法,
并延伸出更多心结而习惯性地不快乐。
“六尘现象是生灭缘,并非问题所在,问题是自己心里的想法是否正确”。
压力、烦恼情绪,只会添加身心更痛苦,于事无补。
会遇到苦的事情,皆是自己过去所造的业报,“就藉遇苦,更懂得惜福”,
若想法转得过,一切苦的现象就成修行的垫脚石,自然能快乐做自己。
二九、有时候别人对你不好,请不用伤心难过,
因为对方其实并不是在针对你,
而是因为每位凡夫都被习气操弄著,才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观。
所以与其求他人改变或肯定,不如反求自我,
往自己的内心修行不疑佛号的功德,持之以恒,因缘自然会随着自己的善根增长而改善 。
三十、世间的一切皆是缘起无常法,所以没有人可以完全依照自己的意思去过日子。
往生时也没有任何一样可以带走,惟有带走业力及果报。
三一、不管是已婚或未婚的人,日常生活都要正当,且真念佛改习气,
佛自然会帮我们做最圆满的安排(用佛的办法),任何事都不要放在心里
烦恼,才不会都用到习气来处理事情(用到自己的办法) 。
三二、“世间的本质”,本来就是有善的也有恶的,有合我意、不合我意的人事物,
罪业凡夫所造作出来的一切事情多不离贪瞋痴...等等往六道走的“坏”事情。
所以才需要依靠佛讲的教理与方法有正确的知见 ,
才会有正确的想法与做法 ,去提升身心的品质、改善生活环境。
三三、只要现在还有呼吸的人,就是还有希望有福报的人,
应把过去一切不合我意之事放掉。
原谅别人,并非滥慈悲,而是可使自己身心自在,祥和过日子的方法。
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人生已经很累了再加上凡夫都有执著,
有习气,若又因心结而让自己苦中加苦,就更不值得了,
“若能用平常心去看待世间”,日子就会过得较轻松了。
三四、心若不转换“知见想法”,就没机会换跑道,到何处都会感到痛苦。
三五、知见想法会影响今生及来生的命运,所以末法凡夫若要离一切苦,一
定要专精净土法门的教理及方法去修行。
三六、世间的一切人事物无常的六尘缘、相 ,都不能当做了生死的依靠
,所以不管遇到的因缘是好是坏,
既然现在已经遇到了,就应把心里的仇恨、牵挂放下,
在道德之下过日常生活,随缘结个净缘了缘吧!
三七、每件事、每个相、每个刹那都是生灭...并非如表相所看的是连贯相。
凡事看淡点,太执著不是好事。
若有遇到不好的因缘时,就要离外缘,同时心念也要离。
若外缘不能离,心念亦要离
(并非无奈或冷漠不关心,而是正当事还是要随因缘照做,但心只放佛号不攀其他相)。
三八、“各人造业各人担”,自己要照顾好自己的因果。因为一切身口意的
造作,丝毫皆在因果之内。
三九、“最危险的敌人”,是自己心里的习气,
所以不要想去改变他人,来合自己的意。
应改变自己,遇事需用善的、和谐的方式去处理它,然后放下它,
且落实念佛,为自己往好的因果路走,才能真保护自己。
四十、如果自己不落实念佛,又不舍弃习气,却一昧
将自己习气所带来的痛苦都怪罪于他人,
或只希望得到佛的同情与帮助...等等的想法与做法
,都是知见不正确所导致,才会用错方法、走错路。
四一、世间的每件事,皆是好坏相随,似一块杂乱的拼图,
人生的路程难免有不如意的时候,
“苦”并非绝路,只是个过程,亦是修心的跳板。
四二、本心清净无染,是因起了贪念,才会产生分别...等等繁杂的妄想执著,
才有了“妄心”。
六尘的一切现相,不会去招惹人,而是自己被自己的习气妄心所用,
是自己的习气去招惹了六尘相。
四三、在尚未准备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前,就需如同芒刺在背般的谨慎。
因为理虽可顿悟,但事需渐修,
如果只有表相放下人事物,是假的放下。心放下六尘一切相,“六尘即是佛法”。
心有行深信愿行念佛,“心即是道场”,亦是最安全及最高的修行方法。
四四、我们现在是世间人,过的是世间人的生活,做的是世间事,
不管是顺境或逆境,都要“在道德之下,随着自己的因缘可事事照做”,
但不要把世间一切讨厌的、喜欢的、好的、坏的人事物...六尘一切假相往心里放。
不忘记佛,及
真诚心念佛号。 就是生活中有在行佛法 。
四五、在还没有智慧分辨真法、假法、真、假善知识之前,自己要更小心,
不要随便攀缘,心亦不要乱想。若有发现之前所学所行,并非佛讲的
教理及方法,就要当机立断,从现在起把心里的万缘放下,真信愿行
念佛到底,有佛力的加持,慢慢才会有智慧出来,就能认清真、假。
四六、“若对佛讲的教诲信愿不真”,在修行的过程,就找不到佛法的门,
入不了门,或会先正后偏的原因,皆是因不知自己已把佛经及真善知识讲的法意
“会错意”了,才会表相上用的是佛法,底子里用的却是自己自以为是的教理及方法。
佛是已到达“果地”的无上圣人,而我们凡夫还是在“因地”,
所以在修行的路上还是要脚踏实地才安全。
四七、有些人只要一念佛号,就起傲慢心,则把佛及佛的教诲皆抛掉了。
四八、在未往生西方之前,沿路皆要注意自己的傲慢心,才不会刚在入口处
或在半路上又往岔路走。
四九、凡夫总是好奇心太重,这个也想知道、那个也想看到,一不小心,反
而容易落入法执或走向偏邪之路。
试想,
“凡夫连隔壁邻居的事,甚至是自己的习气都看不到,那有能力看到佛、宇宙真相”?
五十、凡夫只是在学佛心、佛行,并非已在用佛心、佛行。(虽然众生都有
佛性,都有机会成佛,但若不往成佛的道路去实修,要如何成佛)?
五一、在修行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与自己不相同的法门,
自己相不相信,都是自己的自由,一切随缘,没有人会勉强我们。
信不信佛,行不行佛的教育,亦是个人之事,佛亦不会勉强任何人。
任何教理及方法,都只是在做介绍与做为修行的参考,用不用,就看自己的意愿。
五二、一切方便法只要不离正法(佛经的教理及方法)就是好,不用做比较
,因为最后皆汇归“净土”(清净心念佛)。
五三、根性高的人,可以不需要教理,或只需要几句话,自己就知道往修行
的正路走,但一般罪业凡夫都需要靠“真的”善知识,依佛经的教理
与方法来“引导”入心调整心态,才能渐渐的往对的路走。
五四、要往生西方、要成佛,皆是同一条路,只是层次不同而已。
念佛人要有往上品上生的准备,这样要往生西方就能更有把握。
但在修行的过程不可去执著品位高低之事 。
五五、若是往生活中的物质去追寻,永远都补不足心里空虚的感受,
“不会快乐,且念佛也不能往生西方”。
若有真下功夫深入念佛,心自然会离相且离念,
而解脱心不甘寂寞之苦,亦可往生西方。
五六、信愿行念佛,一门深入,不必再修其他法,“恶”自然断。
五七、行深信愿行念佛者,即是归依佛,即是佛弟子。
五八、佛法不是迷信,是教育家,是教育我们在日常生活:
A、“学做好的人”:待人要真心诚恳,
不要想、也不要做损人利己及害人害己之事,
与人相处得好,办事、念佛修行才会更好。
修行与待人处事,皆要往正当的方向去做,
物质生活饱暖即可,
若过量就会成为物质的奴才,亦是在损福。
B、要“行善路”:自己用功修行,把家照顾好,
虽然没有刻意去做好的事(善事),但也不能自私自利,
若有自然的遇到做好事的机会时,就要随缘、量力去做。
做任何好事都不要想要得到世间的好处, 应该把心放到真空般若。
(虽然有做善事,但心不要有做善事的相, 才能得到出世的福报)。
C、往“心不执相、不住相”及“信愿行念佛”的路走。
五九、佛法是心法,一切要从“修心”做起,并不是要学做学问,
也不是要学考试或要学背多少经书、比较念佛数量多寡、打坐多久、睡多少、
吃多少、功课做多少、执著表相要如何庄严...等有模有样的花样。
妄想执著习气减轻,就是在学庄严 。
六十、念佛修行,目的是在清除往六道走的习气,达到清净心念佛,
没有其他的花样,修行亦不是在刻意修神通。
(“ 正”的神通不是学来的,而是当我们因为修行而把执著、妄想...
等习气的种子都去除了,
那么自己清净心俱足的功德,自然就会出来运用)。
六一、自己是否曾静下心来仔细想想,
自己每日“所忙、所行”是否真正能让自己安下心来?
在每天的日常生活,行、住、坐、卧之中,是否有真正精进的一门深入在实修?
是否能让自己的心愈来愈干净,更自在念佛,往回家的路走?
或者只是在文字与外相的“幻相”上打转?
是在往沉沦的路走,还是在往出世的路走?
是在“忙”著攀缘、攀相,
还是在“忙”著真心念佛真改习气(丢垃圾)?
六二、“福报”每个人都有,福报存在每个人的心中,只是看自己要不要拿出来用而已。
六道及西方极乐世界都在自己的心里,
心“相信”到怎 样的教理及方法,就会朝着那条道路走。
心要往那个方向走、要往生到那个世界,
一切皆在“为人心造时”,全都是自己一路上所造作的结果,与他人无关,
能决定要往那个方向前进的,只有自己。
六三、如果是真心真意要往生西方的人,心里自然会恭敬佛,
随时都不会忘记佛,也会诚心念佛号。
六四、要知惜福感恩,才不会把福报掏空。
要改造命运,得从“心地”做起 ,
心不再起惑造业,真心念佛,命运自然会慢慢改善,亦能了生死。
六五、如果相信有人的世界,就一定有六道的世界,
也一定有西方极乐世界
所以不要因凡夫无智慧看不到宇宙的真相,就不相信有六道、有佛。
六六、凡夫容易把轮回与日常生活的痛苦忘记,
但却容易随眼前的一点小乐处而情愿跟着自己的习气走,
不仅身忙,心更忙。
若能从今日起,不再浪费生命,一方面诚信的真信愿行念佛,
一方面心不住六尘一切妄相,就能“身忙心不忙”。
六七、Α、不真念佛的人,是贪恋六道,无智慧的心,会带给人“痛苦”。
Β、落实念佛的人,是出离六道,有智慧的心,会带给人“快乐”。
六八、真诚心要往生西方,心不忘记佛,又真诚心念佛号的人,即是用功。
六九、若是用自杀的方式往生,会被罪业牵引著去受长期极痛极苦的日子。
那种痛苦比活着的时候还要加重无数倍,
且承受那种痛苦的期限是非常长久的(自杀的罪很重),
并非死了就一了百了。
所以不管眼前的环境因缘如何,
皆不要一直去想烦恼的事情,要把心安下来念佛,
才是往解苦之路走,等世缘尽了,即可往生西方,才能永远离一切苦。
七十、世间日常生活的“本质”,本来就会有不同观念的人,有不同的事、物,
有悲欢离合、生老病死、喜怒哀乐、冲突对立...等等事相,
用自杀来解决痛苦,是会让自己受更苦的办法,何必要想不开跟自己过不去呢?
(肉体虽非真我,但我们必须借用他才能念佛、消业)。
七一、灵魂会随因缘而改变:人是人的灵魂、狗是狗的灵魂...,
唯有佛性是 永远不会改变的。
七二、两人同时往生,或死后埋葬在一起,即使往生后有再相逢,
也会因为有隔阴之迷,而互不相识,且每个人都会被各自的业力与因果报牵引 ,
在六道中各自轮回。
七三、逝者已矣,不要再一直执著的想念往生者,只要生者真心念佛,
往生者不管身在何处,皆能因你真心念佛而感应佛力加持,而可得到最大的利益,
一定可以过得更好。
七四、世间的一切人事物,皆是无常,缘起缘灭,没有永恒不变的因缘与事物。
不管任何缘、相都不要留在心里,不执著不住心,心无所求,只知真信愿行念佛,
一切听其自然不要乱想,不要自寻烦恼。
七五、世间人有已婚、未婚,有各自的因缘,
在日常生活皆要随自己的因缘 、环境去过日子,安守本分,不用与别人做比较。
要知道一切相、一切缘皆是无常缘起性空 。
“凡事”不要认得太真,一切顺其自然,认真念佛往生西方,
才不会糟蹋这好不容易得为人身的福报。
七六、生活的不如意,只是暂时的苦;
心被杂相盖住,被习气牵着往六道走 ,才是真正的痛苦。
“而修行的苦,就是在于要舍掉习气”,不要害怕苦,
只要心不再跟着六尘一切相走,心跟着佛走,即能离苦。
七七、少欲、少执著、少攀缘,生活就会回到平凡。
心不住相,落实念佛,
心就会回到清净。 但并非顽空或做为懈怠的借口 。
七八、来也空空,去也空空,
不要跟世间的人事物做计较,不自私也不滥慈悲,
入境随俗,随缘合群,但心不攀入世缘(心不随六尘相起舞)。
七九、修行是修改自己的知见及习气,才能跳脱尘俗。
若依改变心外之事相,来合自己的意,“即葛藤会愈多”。
八十、“世间”是:掺入一点点“无常乐”的“苦世界”。
世事皆无常,一切相皆“因缘生,因缘灭”。
世事一分快乐,九分苦。有何放不下?
(放下,并非不顾日常生活,而是放下自己心里的一切习气)。
八一、凡夫需要求佛保护与照顾,
才有出世的智慧与周全的力量去过快乐自在的日子,与世缘尽时又能往生西方。
八二、真信有西方极乐世界,真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真行念佛,亦真忏悔者以后永不再犯恶 ,就是在“求佛帮助”。
八三、能觉悟轮回苦、缘起无常苦、得不到苦、生老病死苦、妄心习气苦...
苦的人、就比较会想离苦,也比较会进入真心念佛求生西方的决心。
八四、既已沦为世间人,就要入境随俗过日子,
但心不要再随恶,及随缘起
幻化的凡情过日常生活,要随善及随法情过日常生活。
八五、当灾难现前时,不要惊慌,或怨天尤人,应要冷静反省忏悔。
八六、在世若贪占他人财物...等贪污之事,来世必会轮回做牛马以还众人。
八七、若心里有起不正当的念头,就要把心念转为念佛,
且身口意永不再造恶业,而往念佛的道路走,就是忏悔,亦是真精进修行。
八八、念佛人的日常生活跟一般人没两样,不一样的是心的品质 觉悟、无明。
八九、念佛的人如果自满,容易会“首热尾冷”,若不能持之以恒,结果是
会“进一退十”的。
九十、“修”是把身口意不对的行为改成对的,“行”则是落实改正了。
◎小结语:
要真念佛才能在生活中,有定慧“时常保有觉心”,
可帮助在日常生活中学习随缘念佛、学习生活、学习放下。
“每天都有比昨天”少欲少怨、少自我合理化...等,
在日常生活 中随习气、随六尘相转的时间减少了,把心收回来,念佛的时间增多了,
即是有进步,“但定慧及三昧皆有浅有深,所以不可自满”。
是否有进步、是否能往生西方?问自己就知道了,不用问他人。
如何看待生命的价值?愿不愿意信佛念佛跟着佛走?要往生何处 ?
都是由自己做选择,不是任何人或是佛菩萨可帮你做决定的。
但并 不是每个因缘及每件事,错过了,都有机会可由自己决定重新来过。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