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听演唱会常有很深的感慨,
曾经喜欢的歌手或年纪渐长,嗓音不如从前清亮,
或倒嗓声音再不复从前,硬要上场只会惨不忍睹,
不然就是对高难度的歌曲三不五时用大合唱蒙混,
实唱只敢唱一些对歌手而言相对轻松的歌曲,
这在一些盛名许久的歌手尤为明显.....
其实许多歌迷入场求的只是一种情怀,
求的是如电影、KTV般的对过往与现实的情绪释放,
起码我是如此,在MP3与串流出现后,
听音乐变得速食化,不再如过去是一场盛宴,
一卷录音带、一张CD还有几个人是从头听到尾?
之前在李宗盛的演唱会上,
听了四首男女对唱的歌曲,
分别是结束(对唱:郑怡)/你走你的路(对唱:陈淑桦)
旧爱新欢(对唱:潘越云)/当爱已成往事(对唱:林忆莲)
即使女歌手本人没有到现场,
但CD透过现场音响传递出的声音,
霎时间仿佛陈淑桦真的到了现场,
那种震撼至今让人难忘....
唱不上去又如何?倒嗓又如何?
不是本人唱的又如何?(CD是歌手本人唱的就好)
只要歌手人在那边演给我看就够了,
我要的只是找回从前听歌的仪式感,
找回当初第一次听到这首歌的感动,
让情绪能够短暂脱离现实得到释放。
其实好想听一场这样的演唱会,
歌手的嗓音不可能永远保持在最佳状态,
歌手想自己唱,唱得上去当然很好,
票价卖得贵有它贵的道理,
唱不上去,嗓音退化想对嘴,
就事先讲明,票价卖得低一些,
事实上如果进场听歌手唱不上去还硬上的嗓音,
那我还宁可歌手对嘴站在那摆摆样子,
只要事先讲明就好。
这样的"演"唱 歌迷会有人会想去看吗?
如果票价压在市场票价的七折左右,会有市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