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罗大佑《之乎者也》发行四十周年的日子。
“请开启你通向心灵的耳朵──至少这里没有不痛不痒的歌。假如不喜欢的话,请回到他们
的歌声里,因为这中间没有妥协。”罗大佑在本专辑的文案中这样写道。
发表于1982年4月21日的《之乎者也》,是台湾进入摇滚乐时代的嚆矢之作。唱片一打开,A
面第一首满怀愤怒的hard rock前奏,正式把校园民歌那哗啦啦啦啦的风花雪月时代给送走
。就在四十年前的今天。
在这个随处可见霓虹灯的年代,已经听不到有人歇斯底里的唱着“台北不是我的家”,因为
真的想家的时候,订个车票就能马上回家了。乡愁搁在那,何时去处理它,就看人什么时候
想起来自己还拥有那点乡愁。换句话说,乡愁这个词,已经很大程度的失去了意义。
在这个社群媒体普及的年代,更难解释这句“妳永远爱着我”。爱情这东西,四十年前的人
也许比较有时间去明白,因为他们能慢慢的等待回信,期盼著每一次老派的约会,然后勇于
去触碰那深刻的痛楚,不会真的“就这么不回头”。当今在船上摇摇晃晃就晕了,两个礼拜
以后,还想着速度与激情,已经算很厉害。
在这个小学生都有抖音听的年代,谁还听得见学校池塘边的榕树上,有没有知了的叫声?如
今,多数人的童年都是在一栋一栋市中心的房子里度过的,像我的家教学甚至不知道太鲁阁
在哪里,也不知道月圆的中秋节是农历几月几号。想必他没有看过阳光下蜻蜓飞过来,一片
片绿油油的稻田是什么样的光景。
在这个教育趋向开明的年代,不知变通的人已经慢慢变少了。四十年前,青少年次文化还不
太为台湾社会所接受;到底长辈要他们怎么做,也说不出个所以然。以前人习惯选择长大后
继续用同样的方式教训后代,而现在高度社会化的人,会学着不要成为自己讨厌的大人。
光阴的故事还在写,流水带走了人们盼望长大的童年、初次等待的青春、宛如蜡梅香的乡愁
,但是始终带不走罗大佑的几首老歌。当未来的世界充满了一些陌生的旋律,你或许还会想
起现在这些古老的歌曲。
过了这么久,时空早已不同,但很多事其实没有变。无论你觉得时代正在变好还是变坏,人
们仍然试着在波涛汹涌的时代洪流里,找到自我成长与救赎的道路。就算他只想今宵有酒今
宵醉,莫再提起人世间的是非,那也只是因为大时代太过于冷酷。
只要有人还在自己的幽暗世界里寻不得路而焦虑,那么这些歌的意义就还继续存在着。
Ps. 我年纪只有这些歌的一半~
附上家里收藏的光盘,汇入Mac还可以自动在iTunes建档。
https://i.imgur.com/SVKzjX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