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 华语年度唱片盘点 万国来朝还是幻乐一场?

楼主: LPMH (><)   2018-01-16 14:55:22
觉得写得不错 对岸微博搬运过来的
2017华语年度唱片盘点 是万国来朝还是幻乐一场
乐评博主 呆若木一
2018-01-04 21:01:46
(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我们开始之前,我希望先探讨,一份年榜的意义是什么?是作为排列者品味的橱窗,还
是作为看客指点攀比的容器?
这也就牵扯到,乐评的意义是什么,是拆分元素理清风格、彰显品味展示自我,还是贪食
流量娱乐粉丝?若我们从更宏观的社会文化角度去看待音乐,尤其是流行音乐,它们某种
意义上都是时代的载体。歌手与音乐人并非自行发声,而是在时代作为大环境的被动胁迫下发声。音乐是纯后天的事物,里头活
生生地装着每个人作为社会一份子的共业感知。作为文化载体与映射的音乐,要去拆解分
析,除了需要元素与风格的积淀、容量储备的积累与对流量和风潮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冷
静观照时代变化,试着为音乐再发出一点声音。
而这些评论、这些声音依旧是主观的。诠释无关乎标准答案,只关乎我们在这一片风浪中
,以这些声音沟通交流,面对这世界我们应如何自处。
那麽问题来了,我们要如何去形容华语乐坛的2017?是欣欣向荣,还是日益雕敝?
二者皆有。通过两个层面不同程度地展现了出来。而其中代表作品的选择,构成了我的十
张年度唱片。
从2016到2017,从乐坛到听众,都已开始显著地不安于现状。随着互联网时代与全民英文
水平的彻底升级,音乐聆听的全球化让本土音乐大幅流失听众,Taylor Swift的专辑在国
内卖得比大多数本土歌手都要多。但资本的崛起让我们有财力去邀请国际班底,为参差不
齐的国内艺人砸出Billboard音乐。但那样的音乐是我们真正想要的吗?真正有蔚然成风
的迹象吗?很可惜,大多数都面临着水土不服,即便有些已经刷进了iTunes排行,却无法
掩盖自我主体的分解丧失。
但是2017乐坛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中国有嘻哈”的横空出世,让这个国内的亚文化
逐渐走向了台前。那些原本处于地下的Rapper们拿来主义般一股脑儿吸收了凶狠的diss文
化与自夸精神,逐渐与痞文化共生,进入了婴儿期。
而节奏美学的逐渐流行,遇到的不该是关于“音乐进化”这种对西方音乐卑躬屈膝的命题
,而是如何为我所用建立文化本位的问题。
于是我们听到了各种各样更加精妙进化的中国风音乐,已不再仅仅是简单的音色和调式,
而是更加深入的意象挖掘。有窦靖童的京味摇滚迷幻拼贴、苏紫旭把世界音乐、爵士音乐
、古典音乐一股脑儿乱炖出的老庄系Fusion,有黄龄与常石磊共谋共建的上海记忆
Synth-pop,王诗安与方大同织出的优雅古典R&B……在这些作品中,何谓“中国”不再是
空洞的符号,而是变成了更加抽象却更加易于捕捉的某种风骨与气息,在不同的审美取向
中百花齐放。
当然,也有淡化民族本位选择以西洋曲风服从私人化表达的案例,比如温柔进化的徐佳莹
、拿西方时尚制作服务偶像人设的李宇春、拿放克填充TVB式港味幽默的陈奕迅、拿曲风
写自传的朱莉叶等等。他们是另一种诚恳的多样性,从不同角度映照了时代群体的样貌—
—爱情、粉丝文化与四处游荡的都市人。
以上是资本崛起与全球化时代带来的国民文化本位复苏。
但欣欣向荣之外,也有一群人躲在时代的暗处,忧心忡忡地发出逆耳的呼喊。在他们眼中
,文化是一片虚假繁荣,我们看似被资本解放,同时也被资本裹挟。我们获得自由的代价
已经越来越高,因为优渥生活已经抚顺了我们的皮毛,我们认为威权是安全与发展的前提
,于是杂草与镰刀握手言和助纣为虐。世界看起来更和谐了,却更恐怖了。
敲醒这一切的标志,是崔健在8月发行的《摇滚交响音乐会》(这张Live专辑因为非原创
专辑的关系没有进入榜单)。在交响乐如苏联老大哥般的风雨重压之中,崔健愤怒地吼道
,“我想唱一首歌宽容这儿的一切,可我的嗓子却发出了奇怪的声音”。
而12月底,部分人没有权利欢庆的圣诞节后,崔健拉着几乎已经对世界绝望的杨乐,发了
《自言自语》,是那些不自由毋宁死的摇滚老炮的无字碑,是他们唇寒齿冷的精神写照。
而苏阳提醒着我们,繁荣之外,有的人还像牲口一样活着。
你以为繁荣就是自由,实际上繁荣是州官的人质。
所谓盛世。
2018年1月4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o.20) 吴莫愁 - 造作
和两年前的《90》一样,是吴莫愁搭载虾米寻光90后音乐人的作品合集,一张花样繁复的
摩登唱片。
在后有嘻哈时代和蹦迪文化抬头的当今,整个乐坛充斥着Billboard偷来的Trap、Future
Bass、House……以往的新潮成为了标配,早已不再新鲜。但这张合辑中依然不乏怪异而
潮流的火花。虽然曲目衔接依然有生硬的地方,质量略有参差,同时歌词缺乏自洽的情感
逻辑指引使得态度表达仿佛只是空洞的口号,但或许只有吴莫愁的怪异能够驾驭这些光怪
陆离的音乐想法,用夸张表达与玩乐精神搭建起来的整体依然时髦有趣。
推荐曲:咖啡鬼,噪音,Sugar, wine, kisses
(No.19) FAYA 飞 - 小太空
这张专辑中的她是一个诗人,清冽的synth-pop和世界风元素包裹着她歌词中锐利的诗意
——“在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没有缺乏也没有色眼光。万物与我们共存不再害怕。我
看见恐龙跨过我的头上,你可以永远是个孩子,原来一直被爱袒护着”。哪怕在欢快纯净
的表像下,都隐藏着对现实的揭露与反抗。这与她声音中的倔强与寂寥相互映照,融汇成
了一个孤独的吟游者形象。
从巅峰到谷底的人情冷暖,融汇在她的血液里,用灵性化成了这些词句与音符。此时的她
不仅是一个歌者,更是一个满载着灵性的创作人。
推荐:苍穹,Fire Dancer,另一端
(No.18) 张惠妹 - 偷故事的人
这张专辑中的她前所未有地脆弱无助,脱离了“阿密特”人设之后的她宛如在后台卸了妆
孤独地在台北街头漫游,仿佛回到多年之前那个苦情而忧郁的寂寞角色。虽然部分词曲质
量不尽人意,但她精准的语感和演唱功力决定她依然是华语乐坛抒情歌者中最会说故事的
那一个。
推荐:偷故事的人,傲娇,装醉
(No.17) 刘思涵 - 不特别得很特别
刘思涵与戴佩妮的合作在这张专辑中是一种相互包容与体谅。这是一张绝好的“午夜专辑
”。在独处的时刻,在安静的夜晚,它其中千回百转的情感脉络能让人感受到一种被陪伴
的温暖。戴佩妮用一系列“北欧系”音色去衬托刘思涵女伶般声线中的疏离与高贵,整张
专辑的情绪烈度被控制在一个不至于冲破“孤独清冷“的范围中,用冷色调串起抒情、
Old School、电子摇滚等曲风元素,统一在了刘思涵的孤独人格与专辑的孤独主题之中。
推荐曲:寂寞绑架,不特别得很特别,等著
(No.16) 李权哲 - 醒著不醉
1997年出生的他做的是一张“全盘西化”的专辑。他是一堆R&B新人里离流行最远的一个
,一反华语风气,抓耳旋律欠奉,把重点放在节奏与和声,制作极为厚重考究,像Miguel
和D’Angelo一路的neo-soul取向,却有意识地加重了复古和爵士的部分,色彩丰富趣味
横生,在优雅、慵懒、与挑逗中穿梭,而他性感的声线与考究的编曲让这张专辑足以成为
领域内的风格标杆。
推荐曲:Hide & Seek,醒著不醉,Lil Gurl
(No.15) 孙燕姿 - 跳舞的凡高
没有黄金年代打磨到极度精细的恢宏气势,有的是依旧暖心的小情绪、小个性。在“悲伤
抒情”、“阳光元气”、“个性摇一摇”三大少女歌手经典套路之外,她有意识地融入情
怀与陪伴概念去构建与歌迷用时光融汇的共鸣。即便部分曲目缺乏惊喜,也难以完全抹杀
她作为“时代之声”承载的鲜活色彩。
推荐曲:风衣,充氧期,漂浮群岛,我很愉快
(No.14) 丁世光 - 神经志
丁世光的出现,仿佛继承著华语西洋派R&B男歌手的成就,如千禧年前后横空出世的陶哲
等人那样充满初生牛犊的活力与生机。从Funk到Disco,从Gospel到R&B,他化用欧美音乐
风格以丰富自己的创作,塑造出一个专属他的玩世不恭之中带着幼稚感性的艺术人格,优
异的制作水准让他的音乐在一众新人中脱颖而出。
推荐曲:爱在什么地方都有,Simon,不散的筵席
(No.13) 范安婷 - 我的国语你听不听得懂
她兼具悦耳、趣味与态度的创作是这张专辑最迷人的地方。《对不起爸爸我爱上一个不赚
钱的工作》其实是作为“不赚钱”的艺术家对流俗观点的苦涩嬉笑,顺便带过了一笔二代
人代沟的探讨。《我的邻居在写一部恐怖片》的语焉不详之间似乎蕴含着对城市生活之孤
独的表露。《破音是种艺术》则从类似选秀试唱的场景入手,描摹的紧张情绪与压力环境
颇为耐人寻味……她的创作多从一个具体的生活场景描摹入手,在真实感的搭建中选取开
放性的解读方向,让她的作品具备了更自由的诠释空间。在她创作的框架里,各种乐器的
巧妙发挥让这些成品仿佛各种元素协同生长出来的一样自然,因此这张专辑少见地拥有了
华语专辑中兼具曲风多元性与统一性的巧妙平衡。
推荐曲:对不起爸爸我爱上一个不赚钱的工作,破音是种艺术,我的邻居在写一部恐怖片
(No.11) 黄连煜 - 黄泥路
曾获金曲奖最佳客语歌手的黄连煜再度出手依然惊艶。
音乐表像上是客家山歌与黑人蓝调、雷鬼、摇滚乃至日本演歌等元素的融合,于是山歌对
唱变成了蓝调氛围中无限想像空间的旖旎自由,求雨歌穿上了荡气回肠的摇滚外衣,但在
这一切的融合探索中,民族的根源并未丢失。这张专辑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它浓厚的根源意
识与野心,试图回到原始的视角,在世界范围内探索华语音乐的寻根问题、在现代全球化
视角下探讨文化本位问题,而他的探索背后的情感互通就是答卷之一。
推荐曲:你唱我唱,黄泥路,求雨歌,烟囱管
(No.10) 朱莉叶 - 过期少女
曲风繁杂之下如何保持音乐中情感脉络的统一?朱莉叶给出的答案是“记录真实”。
这是一张容量极大的专辑,嘻哈、电子、流行、爵士甚至民谣等曲风元素接连粉墨登场,
却出人意料地被她掌控在了她的人格之内。由她一手创作的词曲如此诚恳地流露出了一个
个情感丰富的侧面,一个个生活片段的真实记录。
“过期少女”这个词本身就极为耐人寻味,或许指的就是一个年纪已不小却依然保有充沛
情感的女性。这个词,被主持人朱莉叶用来指代30岁的自己。
这张自传般的专辑以一首极为絮叨的口白开场,她在里面嗟叹“我的人生啊,它在遭遇什
么啊”,就此开启了一个桀骜不羁的女人30年来所有的思考。有站在分叉路口对世间的感
叹,有对城市小资生活一边沉溺一边轻蔑的矛盾思想,有对真爱求而不得的呼号,也有来
自儿时的记忆片段,那些闪现的浪漫与美好的画面。这些故事甚至透著风尘味道,透著一
个30岁都市女人的离合悲欢,她的欲望和无奈,她的尖锐与不堪。
她的创作基调来自一种消极的回望,尖锐与温情都在她的音乐中融为她观察与感悟的诗人
之眼。她的音乐并非尽善尽美,有亮点也有雷点,却全都归于一个真实鲜活的自我,多元
化的曲风亦臣服于她的自传文本,成为了她烟视媚行的立体素描。
推荐曲:丫头片子,Pay & Play,我的人生啊,Ayio
(No.9) 陈奕迅 - C’mon in~
这张专辑中,陈奕迅丝毫没有顾及国语市场对他的抒情刻板印象,而是微笑地递出了一片
凉风吹拂的沙滩,一股抚慰人心的暖意。
唱片概念相当完整,用部分曲子中极为简洁明了的Funk/Disco与令人会心一笑的摇摆律
动,画出了这张专辑最具标志性的松弛底色。告别了挖心掏肺的苦情之后,他全程把音乐
维持在一种平衡舒适的轻松氛围之中,在合成器音色选取上以复古松快为主,Hook调皮而
欢快,极少有锐利和重型的表达。就像开场曲《放》中所唱,“想慵懒就慵懒,谁管得着
,多好。放下负担,为所欲为你说的算”,也像《海胆》中描绘的那个经受了深夜孤寂、
拖酒瓶哭整晚的男子一样,嬉笑怒骂自嘲间,早已心软融化。
在一幕幕故事中,苦大仇深被悉数扫除,就连另一半抒情也伴随着剪月光的诗意、伴随着
随风飘荡的衣摆,生活化的浪漫随着时间流动,一切终将过去。这是他送给绑缚过久的都
市人的一缕关切,是“忧虑不过一笑之间,放下即可解脱”的智慧之言。
推荐曲:海胆,放,披风
(No.8) 李宇春 - 流行
不喜欢她的人也不难听出这张专辑制作精良,但大部分人都没看到她凭个人魅力建立了一
套完整自洽的宗教逻辑。如今她的音乐已日趋成熟,用她精妙的制作全副武装,贯以强烈
的仪式感,在庄严肃穆与文艺清新之间游走,构成这个人格的外在与内在,只不过大众恐
惧她的人设,将之视为异己。
她的人设即是她的教义,一个勇敢执拗的“少年”。“少年”是个很有趣的词,它与“少
女”相对,却仿佛被抹除了性别色彩,代表的只是希望和热血。无论世界怎么烂,她心中
信念永存。正如无论世界怎么不看好,李宇春本人构建起的亚文化却有着令人咂舌的凝聚
力,有着一整套统一的理念与美学。
回到音乐本身,金钱砸出的国际化制作团队保证了基本的质感,《流行》中点睛的笛子
Hook、《焰火》的Daft Punk气味、《今天雨,可是我们在一起》的自我对话伴有温暖的
木吉他与空间音等细节都能体现出制作的水准之高。曲风选择也相对比较讨巧,热热闹闹
的Hip-hop、清新宜人的Synth-pop,线条简单的EDM,不要求一般意义上那种气吞山河的
Vocal,李宇春凭著依然保持着统一少年感的音色达到了演绎标准线。
如果说《一趟》语焉不详的“炙热少年,春天呐喊。人间一趟,看看太阳”是类似《西门
少年》般高远空阔的祭祀仪式,那《年轻气盛》就是她以墓志铭手法写就的教义——“愿
你一世清高,两鬓斑白艶阳照。三月春天不老,伸手摘星,疯一疯闹一闹,温顺尚早”。
专辑结构从桀骜不驯的叛逆宣言进行到温情诗意,终结在少年的死亡与集结之中,宛如一
场轮回,逻辑完整,感染力极强,要考验的反而是听众的平等心。
推荐曲:流行,一趟,口音
(No.7) 徐佳莹 - 心里学
这张专辑以情感的疗愈和救赎为主题的专辑,搭载了徐佳莹出道以来最丰满的制作与音乐
元素。
十首歌里,头四首歌即已走完一段感情的历程:从对爱人的遥远的期盼(《言不由衷》)
、小心翼翼的温柔倾诉(《灰色》)、离别与原谅的纠结推敲(《到此为止》)、情感结
束后的自我疗愈(《记得带走》),之后的片段都属疗愈与救赎的某个侧面,概念相对完
整。
最具参考意义的是头三首歌,是华语乐坛抒情曲如何“温柔进化”的三个方向。
《言不由衷》的关键是氛围系合成器的运用。这首歌碎片化的旋律用上了Hans Zimmer般
那种太空虚无感的合成器,使她的低语听来仿佛是来自黑夜的孤单独白,是来自茫茫宇宙
的微弱呼唤,穿过孤寂的星河终于传到耳边。
《灰色》是专辑中最好的歌,它没有完全打破普通抒情ABABCB式的套路,却在类似的模式
中用丰满的编曲营造出了从黑暗逐渐迈向光明的通天之路。前方絮絮叨叨的两遍幽暗独白
在Bridge部分“都是光照亮我们还想要牵手走过的困境”突然如圣光降临般照亮前路,之
后一段接近寂静的低语后,节奏、弦乐、吉他的涌入如唱诵福音般歌唱白色与黑色相依为
命的爱情,极其令人感动。
《到此为止》则用了最为激进的摇滚编曲,吉他轰鸣的重压如互相凌迟的感情一样让人喘
不过气,徐佳莹的声音仿佛是在风浪前故作坚强的脆弱情感,在风暴中更显倔强也更显悲
情。
余下的歌曲是一盘元素大杂烩,七首歌涵盖了抒情、Trip-hop、电子舞曲、摇滚、Disco
、Funk、R&B甚至仿Jazz,足以自圆其说却不及前三首意义鲜明,丰富了专辑的可听性之
余,也为她的演绎能力带来了相当大的挑战。比较明显的问题是,她愈发泛滥的气声、相
对弱势的嗓音在面对强律动乐句时,推动力有所不足,也是专辑的一个小缺憾。但术业有
专攻,当她唱起《人啊》这样的徐佳莹标签式深夜叹息系抒情时,还是如此入味。
值得一提的是,后半专的《大头仔》把80年代的乐器组合成复古R&B和Motown曲风画出的
一片温暖乐观亦是一大亮点,某种意义上也构成了后半专辑最耀眼的一片高光亮色。
虽然曲风繁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兼容性问题,但这张专辑的风格广度与前三首歌雷打不动
的质量,让它依然有实力作为2017最值得聆听的流行唱片之一。
推荐曲:灰色,言不由衷,到此为止,大头仔
(No.6) 苏阳 - 河床
中国风不等于雍容华贵珠玉满盘。让我们把视角投向西北,投向黄河边,会看到与现代都
市宛如两个世界的文化。那里还有着大片的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他们也该拥有属他们
的歌。
苏阳经过多年的采风,把大量西北民歌的血液融入到他的创作当中。当他唱起“正月里来
哟是新年,岑彭马武夺状元”,我们听到的已不是花团锦簇的喜庆之气,而是在现代夹缝
中行将消逝的传统发出的苍凉悲鸣,这些声音依附在黄土之上,随着河水南流,和那里的
风土人情一同,如当头棒喝般敲进了伪装歌舞升平的人们心中。
8首歌以黄河为线索,从《珍珠卷帘》、《河水南流》的辽远写意,到《家在天涯》随着
黄河水各奔东西,由远及近由粗到细,描绘了西北风土人情之下的爱恨悲欢。
专辑最重要的曲子是《黑骡子》,这首歌排序第三,衔接起前端的风土、黄河,把文化写
意的生命力灌注到了活物之中。“黑骡子”是对劳苦大众的比喻,它们不是奔驰的骏马,
它们是驮著悲苦与辛酸一生难以直起腰的人们,它们不必思考世界和平种族更迭天外是否
有天,无法繁衍的它们只有一生的苦,受完即是解脱。面对这样的命运诅咒,苏阳只能柔
柔地唱道,“黑色的骡子闪在了疲惫的路旁,啊,黑夜里走错了方向。快点起灯火,把路
儿照亮,让蹄儿们踏开冰霜”,歌声中却载着愤怒、不平与遍地的苦痛。
音乐上,毫无疑问地以民谣和摇滚为主,现代电声乐器的使用虽然赋予了音乐宏大的气势
,却相对地减少了音乐的粗粝感,些微影响了力道的传达。整体听感极为沉重,这不仅仅
是因为鼓点和相对拖沓的速度,更是因为他似乎有意识地避免了过度的听觉刺激,使得聆
听过程伴随着负担与焦躁,反而切题。
专辑以生死命题作为结尾,嗟叹这开裂的黄土地、奔流的母亲河与生于斯的人们的轮回—
—“日月星辰,不停轮转,生在尘埃,谁能回到尘埃”,空留河床的余响。
推荐曲:黑骡子,河床,身在天涯
(No.5) 王诗安 - 诗
作为一张R&B专辑,真正决定它与众不同的地方是其对中国古典元素的融合。
为此,王诗安抛弃以往的那些现代元素转而拥抱复古R&B与另类R&B就显得合情合理了。复
古R&B褪色泛黄而精致优美的特点是中国古典元素融入的绝好土壤,而另类R&B则是她得以
在一众华语R&B女声中出挑的关键。她在曲子中融入了FKA Twigs方向的独立R&B,慢速电
子的合成器铺垫间,那种宽松、不可捉摸的随意感带来一种极度私人化的实验感。
中国古典元素方面,这张不像一般标榜中国风的音乐人如黄金甲砸钱铺菊花那样不知节制
地塞中国乐器,这张专辑更多的是运用音阶、调性、氛围上的意象联结,反而很少运用传
统意义上的中国乐器,即便有,也只是点缀,例如《明天》中的几声古筝,些微润色即可
点出韵味。
同时,正如专辑名字所揭示的,这里大量运用了充满“诗意”的元素,专辑开场的《一步
成诗》头四句歌词就已经美到令人心颤:“东方夜放花千树,树下总有地。纵然宝马雕车
飘香满路,路上可有你?”,这些歌词融化在唯美精致少女心的复古R&B中,用大量和声
与气声营造如梦似幻的精致唯美。精细的制作水平、统一的美感把握和别出心裁的元素融
合,这样的一张作品已经足以惊艶今年的华语乐坛,从一个新的角度丰富了华语音乐的版
图。
推荐曲:明天,你的女孩,一步成诗
(No.4) 黄龄 - 来日方长
极有借鉴意义的另一张中国元素融入流行音乐的先锋尝试。
最具标志性的曲目取材翻唱自上海风味的爵士小调、沪语童谣等,却用激进的电子制作把
黄龄嗓音骨子里的骚媚狂野发挥得淋漓尽致。各种怪异的腔调在她撩人妩媚的基调下都合
理。她尖声细唱时有种病态狂狷的美感,她的东方式转音我想不到有人能比她唱得更好。
她仿佛在泥土中堕落邪笑,但她的魅力却像一个黑洞一般惹人沉迷。
常石磊操刀的整张专辑几乎就是他内心世界的展现,只不过他借了音色可塑性极强而又特
别懂他的黄龄的演唱来表达。在这里我们读出了他的前卫狂狷,也读出了他的脆弱敏感。
黄龄最成功的地方除了演唱上的信手拈来以外,还在于赋予了这些作品一种统一的中式风
情,让这些融汇多种元素的作品得以凝聚在黄龄极其现代又极具民族的特质当中。这与首
张专辑中的她是一脉相承的。黄龄与常石磊都在彼此中找回了真正的自我。
推荐:天涯歌女,南屏晚钟,凤凰于飞
(No.3) 苏紫旭 - 飞出迷楼
苏紫旭是全能的,全能到一般的流行乐与摇滚乐已经完全容纳不了他的野心。
于是他做了一张极其难以定义的唱片,一张中国主流乐坛难得一见的Fusion。难得一见的
原因是,大部分中国小乐队在技术上根本不足以完成这样的一张唱片,更别提意识上所需
要的胆识与视野。
《飞出迷楼》代表着对自由的欲望,因而他在此完全放开了手脚,世界音乐和Acid Jazz
、Fusion彼此交融成他的意识图景。他的诗意属一种本源的豪迈与狂喜的交织,在爵士乐
的底盘下铺垫上层层叠叠的弦乐、管乐与他直抒胸臆的人声表达,高级到不可想像,每一
首歌都有如万花穿行,难以梳理线索却能清晰感受到浓烈的生命冲动。
例如《追山》,一首World Fusion,用爱尔兰气息的弦乐作为动机,拍手的喜悦随着管乐
的呼应逐渐踏入悠远的江湖之境,而后原生态的呼号又恰好呼应爱尔兰弦乐、拍手节奏与
跃动的管乐,一副炙热的追山画面栩栩如生。《奈何调》开始由弦乐与管乐略带亮色的动
机衬托着他酒狂般的演唱,但随着曲子的发展,一段煽情的弦乐引领之下,动机逐渐演化
成推入深渊的丧钟,他不顾一切的呐喊释放出如黑洞一般深邃的悲伤,一片于悬崖边倾覆
的绝望呐喊誓要将人生吞活剥。
如他所言,这种表达是一种“反标准”,去回归更加本源混沌的音乐意识之流,而非条框
清晰的结构主义美学。他的声音不完美,他的脉络几乎无迹可寻,却散射出程式化音乐所
难以企及的艺术效果。
7首歌的专辑却拥有难以置信的丰富容量,或许这个不自由毋宁死的灵魂始终在梦境与现
实的意识边缘穿梭,如《融解》中梦蝶的庄周一般,在模糊梦境中觉悟出生命大义,不得
羽化登仙,却为自由醉生梦死。
值得被加载华语史册的惊世之作。
推荐曲:全专
(No.2) 窦靖童 - Kids Only
京味基因遇上西方另类流行与迷幻摇滚的血液,碰撞出了一场绮丽之梦。
既然顶着窦唯和王菲这顶“中国最佳音乐基因”的帽子,她在专辑里也毫不吝啬地挥洒著
父母给她的音乐传承。那些窦唯喜欢的意境描绘、随机实验、人声乐器化,王菲喜欢的迷
幻仙音、梦境呓语,在此通通展露无遗。它像《浮躁》,也像《艶阳天》,但又是独特的
她自己。
她大胆地加入各种听起来毫无意义的京剧采样、迷幻和声来构筑自己的梦境堡垒,却听起
来毫不无聊,因为她太过擅长音乐色彩的拼贴。我们随着她的意识漫无目的地走,遇到了
这些,遇到了那些,而后继续前行,继续经历,穿梭在她的梦里。
这张专辑是关于窦靖童的一次“意识记录”。如前所述,这张唱片充满了自由、想像与梦
境般的色彩。
她吸取著欧美独立音乐的血液,像4AD女歌手,像CocoRoise,像Cocteau Twins,某些段
落的合成器和节奏甚至还像Bjork,但又哪个都不像。她用强大的自我认知与音乐把控力
统御著这些相对独立的段落,把无意义变成独具风格的幻梦。
正如我们无需探求梦的意义一样,对窦靖童的音乐的理性探索也是徒劳。她的音乐本身就
是一个现象学课题,在玩票式等乱炖中,以马勒的方法论把音乐汇成了一条意识的河流。
推荐曲:Wu,Whistle’s Riddle,Jungle Pink
(No.1) 杨乐 - 自言自语
他是如此悲观,如此清醒,如此冷漠锐利地旁观著这个世界。
他曾是与崔健、郑钧、尹吾等摇滚老炮并肩的战友,注视著满目疮痍的现实,挥洒著对大
环境小人物的批判与愤怒。但如今,欣欣向荣的经济发展让普罗大众把饱暖和平与威权之
所紧密相连,思想失去了抗争的土壤,杂草与镰刀握手言和助纣为虐,景况一片凄凉。老
炮们曾是满腔热血,如今早已冷却,血迹未干留下一堆消极的智慧,反抗著这个世界的虚
伪,终归于自言自语。
杨乐的《自言自语》,是那一代摇滚人的无字碑。
这一套专辑分为上下两张,“上”相对而言精致完整,“下”相对而言原始有力。而贯穿
专辑的,是一种极为吊诡的怀疑主义——从现实关怀转身后,他本质上抗拒主动表达与被
动审视,他质疑声音传达的价值,他甚至拒绝一切宣说“意义”的胡话,仿佛在他心中,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事,只不过是一个个扭曲的倒影自娱自乐,背后真正
掌控我们的是看不见的大手,诗人们不敢说出它的名字,只好称为“命运”。
于是他遁入海德格尔门下,在存在与时间中,经历一切诗意,也经历一切寂寞;经历一切
错谬,也经历一切虚无,却不改他的笔锋锐利如刀。
崔健为杨乐跨刀了整张唱片的编曲与制作,相当简约,却仿佛回到了摇滚音乐的蓝调本源
,只不过全程冷静而黑暗,元素使用相当克制而返朴归真。有几个瞬间仿佛是后期的
Leonard Cohen。杨乐的演唱大巧不工,低沉的嗓音与乐句把控极为精到,仿佛收拢了一
切言外之意的光芒,不徐不疾地道出令人绝望的真理。
杨乐的创作能力是毋庸置疑的顶级水平,寥寥几笔就让人心颤。
专辑中的歌大体分为两类。
一类是现实关怀与虚无主义的思想倾吐。开场曲《脸》中,他悠悠唱道,“漂亮的脸,被
刮的漫天。暴土狼烟,它迷了双眼。恶心的脸,我想吐的脸,杂耍的变脸,那都是假脸”
,“脸”的意象指代著一个人与外界接触和自我认同的基本面,在他的笔下则全然崩塌成
虚伪的死魂灵。《无奈》是政民关系的隐喻,“无奈,信任你,无奈,赞美你,无奈,只
能依靠你,一天天,快乐的做着奴隶”。《上帝》批判著信徒的势利贪婪,与后尼采时代
的信仰沦丧:“你已经束手无策,看来你不是万能的;你已经不知所措,我们才是万能的
”。《没什么》里他行将就木地消极生活。最后的《未来》中,他把悲观推到极限,“未
来怎样,我觉得不难想像。爱情,总是会有人提起,像今天一样滑稽;善良,总是会有人
在讲,像今天一样牵强”,他已经丧失了对现实的基本信任,通过对未来的企盼来善待今
日也不过梦幻泡影,一切意义皆已消解。
一类则表达着对无人之美的赞叹,是另一种避世态度的表达。这些歌曲也回应着他把意义
与价值消解后的生活状态,将生活回归到本能之美的一个个审美瞬间。《自言自语》里描
绘著朵朵白云、潺潺小溪的舞动与歌唱,《音乐响起》里他宁愿停在音乐的世界里。他爱
这个世界,却已厌倦种种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他在写给女儿的《Shana》中唱道,“我
对不起,把你带到这个世界。我无能为力,解决问题,要靠你自己。你会懂得,世界美丽
,在你心里,在我心里”,充满了无奈与怜爱。
如前所述,他的绝望、消极、无奈直指人心,却映衬出自由与善良的理想被资本、强权、
愚蠢分割得四分五裂之后,那些当年怀抱初心的斗士们唇寒齿冷只得自言自语的无奈。他
的音乐表面和善,却深埋著理想主义的色彩,缓缓透进这个世界的黑夜之中,无声无息地
化成黎明中道路上的雪霜。
陵园终将长出绿草,无论寂静或是死亡,理想都曾经活生生地存在过。
推荐曲:全专
https://www.weibo.com/siguryx
作者: OPPAISuki (OPPAISuki)   2018-01-16 16:35:00
幻乐一场吧!总觉得现在的华语音乐越来越不流行了欧美韩还是强势的引领流行
作者: sonora (sonora)   2018-01-16 17:48:00
作者: hayden218 (Hayden)   2018-01-16 17:49:00
中国文章有提到客语专辑 算真的听得很广泛
作者: ashin1069 (新希望)   2018-01-16 17:55:00
其实这篇文章挺有内容的 不要看个标题就在写结论...
作者: pazi (阿爬)   2018-01-16 18:14:00
作者应该漏听了珊妮的战神?依他的标准能进前10吧
作者: Karrie1991 (光影不定,慢速进行)   2018-01-16 22:14:00
黄泥路是我2017年最爱专辑
作者: acanisme (KT)   2018-01-17 00:03:00
推心里学,但记得带走讲的不是爱情欸
作者: akeru (akeru)   2018-01-17 00:04:00
就像内文讲的 求新求变的听众可能早就离开华语流行乐了留下来的可能大多不想求新求变网络神曲几乎都是芭乐抒情歌就是最好的佐证管你电音 嘻哈 中国风 就是不买单...
作者: Alphaforgood (阿法153785)   2018-01-17 00:32:00
多听就对了
作者: bruceliu (kakakaka)   2018-01-17 01:11:00
王诗安会不会是明年金曲大黑马!?
作者: violin9458 (提琴鲁鲁)   2018-01-17 01:30:00
会(?但我觉得就很像女版方大同XDDD整张很顺很好听 但曲风有点单(虽然他就说了R&B专辑XD(然后越看越像李毓芬
作者: KCHG (WaXiTaiwanese)   2018-01-17 02:47:00
这乐评用词好深 好像在写作文
作者: shun01 (老胡做13年,青沼瞬活14年)   2018-01-17 05:50:00
华语流行乐本来指的是一切华语的流行音乐,但是演化出自身风格以后就变成一种风格的存在而走不出去了上一个这样的好像叫Britpop?
作者: Meror (绿光)   2018-01-17 08:46:00
喜欢音乐的应该是啥风格都会听 像写这文的一样
作者: mhqiou (在哪里)   2018-01-17 11:25:00
竟然有范安婷!!想当初星光六她的自创曲就挺不错的
作者: ashin1069 (新希望)   2018-01-17 11:31:00
求新求变的听众为何就不会听华语歌 (黑人问号陈珊妮可也称赞过 <姐姐> 是她会唱的歌咧 音乐没有那么绝对
作者: chang4red (chang4red)   2018-01-18 03:14:00
觉得他对心里学的想法跟我很像Xdd
作者: SyunYin (洵凐)   2018-01-18 12:19:00
黑马吗.....我觉得如果她会在金曲奖上有收获那方大同也不会现在才拿奖了 但不好说 继续看下去XD
作者: mint0909 (布拉克貝爾)   2018-01-18 12:22:00
大家都熟的就不提了 推大家很陌生的丁世光 专辑不错听王诗安跟刘思涵的专辑都有都有入围女歌手的潜力但是金曲奖女歌手部门非常拥挤 就看评审喜好是怎样了
作者: chihchuan (Andy)   2018-01-18 14:17:00
纯好奇,男歌手为何没女歌手这种高强度竞争啊?
作者: lichen2 (好想参加十万青年)   2018-01-18 15:54:00
推诗 喜欢
作者: recx (累科科死)   2018-01-18 16:01:00
感觉男歌手要爬上去花的时间长女歌手很多..
作者: ashin1069 (新希望)   2018-01-18 17:46:00
其实个人觉得竞争程度差不多 只是念得出来的大天王小天王近来大都没有发片而已 所以有林俊杰独走没什么竞争力的错觉 (不过年轻的差有点多就是
作者: whatever0406 (风)   2018-01-18 19:05:00
只有我发现少了No.12吗
作者: violin9458 (提琴鲁鲁)   2018-01-18 19:28:00
其实最佳专辑也很常女专制霸 所以女歌手比较竞争也预料之中(?
作者: chihchuan (Andy)   2018-01-18 22:18:00
年度歌曲、最近专辑,女歌手都很常上榜欸好像也不一定 可能是跟最近男歌手不熟才有误会xd
作者: garrickhsu (Pooh.H)   2018-01-18 22:20:00
好奇说偷故事的人专部分词曲质量不尽人意是指哪几首。刚听完小太空,飞的唱歌功力对歌曲实在缺乏驾驭能力。。。。。。
作者: violin9458 (提琴鲁鲁)   2018-01-18 23:03:00
金曲不是偏好温暖疗愈说故事路线吗 男歌手很少走这个路线吧
作者: bruceliu (kakakaka)   2018-01-19 06:45:00
感觉女声好像一直以来都比男声还强说,强在说故事的细腻度吧!JJ、苏打绿这些男声偏柔一点的说故事能力蛮强的,比较靠女声感觉一点,所以这些都大热,金曲上也是。我觉得啦!
作者: chihchuan (Andy)   2018-01-19 15:29:00
温暖疗愈说故事大概是2009年前的偏好吧
作者: ashin1069 (新希望)   2018-01-19 17:22:00
阿密特表示:听我的歌温暖疗愈吗 (欸
作者: violin9458 (提琴鲁鲁)   2018-01-19 18:15:00
阿密特1还是有掉了分生彩虹这种啦(?2就是毫无温暖(欸
作者: bookworm (zong)   2018-01-19 22:11:00
记得带走是写虐狗事件
作者: msnobody (msnobody)   2018-01-25 13:40:00
推好文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