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 染上“英国症”的台湾经济

楼主: chiayimayor (夢已經振動奮鬥毋通放)   2016-07-06 08:19:53
文章出处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706000058-260202
学者观点-染上“英国症”的台湾经济
2016年07月06日 单骥 国立中央大学产经所教授
于1987年7月,我在《经济前瞻》杂志中,以“解除产业工会与职业工会纠结”为名,发
表了我对产业工会与职业工会之间彼此较劲的看法。这篇约三十年前的“老”文章,或可
对照今日华航及未来许多公民营企业间劳资争议的“新”问题。
且让我们回到三十多年前的英国,当时,英国的工运不断,罢工连连,严重地影响了英国
的经济及生产力,在当时,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英国症(British Disease)。其实就
西方国家而言,罢工有长久的历史,也没有什么稀奇,但为什么,劳工运动在英国成为“
英国症”,而以美国为例,它就不会有“美国症”?
上述问题主要原因在于两国的制度设计不同,在1970年代的英国,职业工会(如煤矿工人
工会,驾驶人工会)可以罢工,相对之下,美国一向都只允许企业内的企业工会才可以罢
工。因此,在当时的英国,同一事业单位内的许多不同劳工,可分属在不同的职业工会组
织,而各职业工会组织彼此又相互竞争,争取表现,这就会造成:今天是驾驶人工会罢工
,而同时让许许多多公司的业务严重受影响而无法出货;明天,生产线上的员工也有样学
样的罢工,同样地也让许许多多相关或是不相关公司的经营也深受打击。而在各职业工会
间彼此“竞租”与“竞赛”的情形下 ,没有一家企业的经营、也没有一个国家的经济能
禁得起如此的折磨。
为了匡正这种情形,英国首相柴契尔夫人为了挽救当时岌岌可危的英国经济,强势地要求
英国国会立法,限制英国职业工会的罢工权利,让英国成功地摆脱“英国症”的困扰,同
时振兴了当时英国的经济。她名垂青史的“铁娘子”称呼,主要是由此而来,当然,劳工
运动者,也一直以此批评她。(上述英国症的英文名称虽已很少被人提及,但在网站上仍
可查得到)。
美国的工会主要是以企业工会为主,但也可进行全国性的串联,而主要的罢工,多是企业
工会为主的,少数如码头工人职业工会的罢工,也会发生,但它毕竟不是企业的主流。以
企业工会为主的罢工,它的“好处”在于,任何一个企业内,都有各种不同职业别的员工
,该企业内的工会在提出进行协商或罢工要求时,也须提出一个能平衡内部各类员工的方
案后,才会与资方进行协商,如此劳资双方在公司的大屋簷下,共同完成协议,公司才能
永续经营,员工也才能安心工作。
在上述约三十年前发表的拙文中,我借镜英国的经验,主张在台湾劳工罢工的权力应在企
业工会里,而不宜在职业工会。然而,这个想法一直都没有得到认同,之后,不论是在台
湾现行“工会法”或“劳资争议处理法”中,也都没有从这个角度来思考,因此,今天,
台湾的“工会法”中将工会分成三类:企业、产业及职业工会,每类型工会的任务都相同
,都可进行诸如:劳动条件、会员福利事项之促进等“任务”。此外,在“劳资争议处理
法”中,除限制教师的适用外,上述三类型的工会都可适用,意即:都可发动罢工。
为此,目前台湾的情形是很清楚的,华航空服员工会成功罢工之后,华航企业工会随之跟
进,其他国营事业也有不平之声,任何类型的工会都可发动罢工,而在政府的政策也都全
盘退让下,这对民间企业的经营风险更是雪上加霜,若企业不认同此一经营环境,纷纷加
速“南向”或“外向”时,台湾未来的经济前景又如何能乐观?
罢工本来就是劳工的权利,但有一定的制度规范,这是世界的通例。而今,问题是,我们
早已不自觉地走到类“英国症”的死胡同中,当年的“英国症”在英国有“铁娘子”及其
执政党来解套;台湾今日的类“英国症”又如何能解套呢?
(工商时报)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