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 罗宾汉的迷思

楼主: chiayimayor (夢已經振動奮鬥毋通放)   2015-06-09 12:47:21
陈冲专栏-罗宾汉的迷思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09000109-260202
媒体报导施明德宣布参选2016,矢言要做罗宾汉总统。施不愧闯荡政治圈多年,擅用简单
语言,表达复杂的理念。
罗宾汉虽是传说中的人物,但与台湾的廖添丁、美国的Jesse James相同,都是劫富济贫
的代表,也多少满足了想分享富人资财而又惮于自取的微妙心理,从而在世界各地造就不
少实际或虚构英雄式的outlaw(在此可暂译为侠盗)。
在现代政府制度中,请有能力负担者多协助财务能力较弱者,称为财政移转收支,之所以
被一些人简化为劫富济贫,因为劫富济贫在语意中,已暗示富之不义、贫之可悯,易于取
得多数人的认同;而且这种简易式的财富重分配,在贫富不均言论充斥的时代,也最受欢
迎,对选票争取也较有利。因为The best-off are small in number(有钱人是少数),
所以在讨论某些议题时,例如:房屋税或房地合一税,主事者常说明只有少数的2%受影
响云云,也是在争取一种另类的部落认同感。
二十世纪初一位重要的经济学家Arthur Pigou(庇固)曾为罗宾汉行事风格提出经济学理
基础:“相对富有者”移转资源予“相对贫穷者”可促进经济发展。因为钱留在富人手中
只会储蓄(或投资),但到穷人手中会马上消费,从而促使经济成长,至于富人虽然因此
多缴税费,但会自行调整,尚不致于就此减少消费。
庇固在其1920年“福利经济学”一书所提出的理论,植根于所谓货币边际效用,1百元对
富人言并不起眼,但对穷人言,边际效用极大,所以“移转”(Transfer),只是牺牲相
对微弱的“富人”欲望,却满足相对强烈的“穷人”欲望,故能增加满足(欲望)的总量
,提升经济成长。
庇固的说法,经许多学者以大规模的调查与数据予以验证,有的支持,也有不同的发现。
但在不同的研究中,学者也察觉贫富的区分或界定不是易事。
尤其Kaplan及Weider追踪5000户美国家庭在1999年至2011年,对突然增加收入(windfall
)的行为模式时,发现富有者(或应说流动资产较多者)只消费其中13%;至于那些“勉
强糊口者”(hand-to-mouth)家庭,则平均消费25%,但令人惊讶的是所谓富有却现金
不足的家庭─拥有非流动资产(例如:房屋、年金帐户、养老保单),但欠缺现金流量─
反应最为强烈,消费超过3成。
这项发现,也印证在英国由Cloyne及Surico的调查,对税捐增减最敏感者,为拥有较多但
非流动资产(large but illiquid assets)者,简单言之,就是有财产但缺现金的人。
对这些表面富人课税移转给其他人,反而会造成消费的衰退,不利经济发展。
立法院甫于上周通过房地合一税的修正案,买卖房地经合理估算,如确有资本利得,而所
得者也确有现金流入,对其课征所得税,自属合理,修正案中也呼应本人建议依房地持有
期间长短,赋予不同税率,理当予以支持。
不过5月开征的新房屋税(尤其在台北市),不仅不符国际人权公约(居住人权)、违反
母法(房屋税条例扣除地价的原则),而且忽略近百年来的研究结果,对坐拥非流动资产
而cash inflow未必充分者课征(轻重不论),将会影响消费乃至经济发展。这也是本人
一再建议修改房屋税条例,对仅有一户的自住住宅或老人自住宅予以降税或免税的原因。
最后对那些只在意选票的人,美国耶鲁大学及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报告指出:年逾65岁的
美国人对财富重分配的支持度降低,即便是当年年轻时曾大力鼓吹重分配的人亦同。我的
意思倒不是要取悦或避免激怒某些年龄层的人,而是一切应回归学理法理,不要只会选举
算计。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