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话] 深深吸一口气:关于诗的阅读札记

楼主: Qorqios (诗人Q)   2017-07-30 14:12:43
文学.自述:
深深吸一口气:关于诗的阅读札记
作者:关天林
2017/7/30香港明报专讯
我喜欢读车前子的诗。
去年他出了诗集《正经》,而我还有他旧一点的《散装烧酒》、《独角兽与香料》——单
看名字就知道他并不正经。〈《我们曾》经〉的嬉戏姿态,给我们“曾经”在经过的错视
快感,文字成为风景:“我们曾和经我们一回事/那么我们和曾经也一回事/曾经那么我
们和曾经和经/曾经曾经经的结/尾:”
我想他是在放风筝吧,我们被他放上去,一条斜线。我喜欢他对不正经的正经。
他走得很前,也回望得很深。他说李贺的想像力把现实烧穿一些洞,又从孟郊的诗看到没
落,而生于传统瓦解变质的时代,他则焦虑于失重:“鱼在海里。半岁大的孩子,/是一
条鱼。你不知道以后的生活,/鱼有名字,公正与焦虑同游,是两条鱼。/灯塔飞溅晕了
的鳞片,/我们在海里,无姓,无水。”嬉戏和失重是一线之差,像走钢线。
顾城的诗比车前子透明,投射速度快得几乎只有直觉,只是直观,而车前子有点像造玻璃
,用吹管的方法,把速度挽回来。他说:“气带来结构。”
正经嬉戏的本事学不来,因为本于诗人的气,但牵扯进看似摇曳实则险峻的境地的快感,
也是自己的。在上海读书的第三年,迷上策兰,试译的时候,每一字词都几乎遭遇不可能
,而那是一种风格的困难,险险超越生硬而成奇崛,一下子把你吸扯上半空,诗变成令人
晕眩的卫星图像。
我喜欢周梦蝶的痴和醒,喜欢淮远是文也是诗的短章,尖锐而亲切,喜欢Wallace
Stevens,气魄高似造物主,细心如布展师,我又喜欢二十月——一个近年留意到的内地
诗人,放眼生活时温情脉脉,对长诗以及更综合的诗体的探索却很凌厉。
愈来愈觉得阅读的快感,只能是被吸入真空,看事情发生。线条形象韵律,从混沌中越过
重重困难——没有抵达任何一处,包括我。
没有绝对的好诗。读出一首诗的好,也是独一无二的诗。
阿多诺说贝多芬的晚期风格兼得内凝与外延两种型态,统一性被搁置的同时,形式深深吸
一口气,游目四顾,把分崩离析掌握住。
读诗的愉悦,不应该与写诗的愉悦矛盾。写诗应像,吸一口气,制造一件事、一次浸沉在
展露过程的机会、一种总在开始和在完成后继续的内部运动:游目四顾。
有可能成为自己的泉源吗?不为悦目,只为了自身更丰富。Stevens写给诗人的信说:“
惠特曼说:歌声回到唱歌的人。同样,诗回到诗人。这是唯一的报酬。”
https://m.mingpao.com/pns/dailynews/web_tc/article/20170730/s00005/1501350300394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