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Andreas Gursky 60岁生日快乐 pt.1

楼主: AvoFactory (Avocado)   2015-01-19 12:22:11
编辑/ Sheng Wen Lo
图文好读版:http://goo.gl/JQvxWs
http://goo.gl/q3XO8C
上周四(1/15)是德国摄影艺术家 Andreas Gursky 60岁生日;Gursky
和先前介绍过的 Thomas Ruff 师出同门,于 1981-1987 年在 Bernd
Becher教授门下学习,是杜塞道夫美术学院(Kunstakademie Dü
sseldorf) 的要角之一。他以巨幅、细致的当代地景著称,曾于杜塞道
夫 Kunsthalle、纽约MoMA、巴黎庞毕度等地展出,目前任教于杜塞道夫
美术学院。Gursky不仅活跃,至今仍十分多产 — 巨幅作品不下两百幅;
然而线上相关文献与评论虽多但零碎,此处试图由几篇文章,以较轻松
的文字回顾其三十余年的生平与创作。
http://goo.gl/uS4tT4
Andreas Gursky 于1955年出生于前东德莱比锡,为家中独子,两岁时
全家搬迁至位于鲁尔工业区(Ruhr Valley)的杜塞道夫。他的双亲和祖父
皆为商业摄影师 — 祖父Hans Gursky常拍摄肖像和莱比锡的工业建筑,
父母亲Willy和Rosemarie Gursky则在杜塞道夫开摄影工作室,生意兴隆
。然而,Gursky青年时并不想摄以影为业,更在17岁时翘家,但22岁时
还是去了以新闻摄影著称的学校Folkwangschule。就学期间Gursky兼开
出租车赚钱,并随车携带135相机,寻找决定性瞬间。
http://goo.gl/Rfcxle Unpublished, 1979
他尔后随同学去杂志社找工作,但没有人对他的作品感兴趣。23岁时
Gursky去纽约旅行,这是他第一次出国。他在那里遇见了一位名叫
Thomas Struth的德国摄影师,正在拍一个关于纽约街景的黑白摄影计画
。Struth说服了Gursky回国找Becher夫妇学习摄影。Gursky于1980年(25
岁)进入杜塞道夫美术学院;Bernd Becher和其妻Hilla此时已致力拍摄
无名工业建筑二十余年,并草创摄影系。他们收的学生极少,届时除
Gursky外只有Thomas Ruff,Tata Ronkholz,Candida Höfer和Petra
Wunderlich四人。平时Bechers几乎没教什么东西,两人较忙于自己的创
作;他们鼓励学生找到一个主题后,长期创作,彻底探索 — 这和
Folkwangschule的快照理念完全不同。
- 早期作品 (1980-1989)
在Becher夫妇的指导下,Gursky收起了他的135底片相机,开始使用学
校提供的4x5和5x7大型底片系统;然而和Becher不同的是,他和开始尝
试使用彩色底片。彩色底片对父母开商业摄影工作室的人来说并不陌生,
技术上也较其他同学熟;Gursky也将这些特质运用于他初期的尝试上。
在当时的环境中,摄影尚未被普遍接纳为艺术媒材,故Gursky对是否能
成为艺术家不是很有把握。
http://goo.gl/S1xVXW
Pfortner (1981-85)
在尝试拍了一些餐馆内装和百货公司柜姊后,Gursky找到了第一个创
作主题:德国企业大楼的成对制服警卫 (Pförtner, 1981-85)。这个系
列带有浓烈德式文化和一丝幽默;Gursky说德国大楼总是同时有两个警
卫执勤的原因是“他们可以互相关照对方”。
http://goo.gl/vJ3kuD
http://goo.gl/ca0ykD
http://goo.gl/hJAnvH
http://goo.gl/kWAf0w
http://goo.gl/I0S4Oi
http://goo.gl/GEiaDu
这段期间Bechers的学生若觉得有不错的作品,就会拿到Bechers家去
找老师;屋里有大量摄影书籍,学生常常借(或偷)。Pfortner 系列得到
Bechers的认可,也成为Gursky的毕业作。
"Sunday Pictures" (ca. 1984-85),Ruhr Valley (ca. 1988-89)
在警卫系列完成之后,Gursky并没有往新的主题发展,却开始使用中
片幅底片拍摄许多户外地景、开放式建筑和民众的休憩活动。此举使
Bechers不悦,Bernd Bechers警告他的新作过于随性,没有发展性;
Gursky因而有段时间停止给Bechers评图。这些照片中,Gursky并不专注
于个人确切的行为,他感兴趣的是在这些时空下广义的民众休闲活动 —
“这些人虽然身处现代社会,但人的姿势和正在做的活动却可能和18世
纪没有太大的差别。”他总是和照片主体保持着距离,好似以外星人的
视角从旁观察这些活动。
http://goo.gl/Bo2Pvk
Sunday stroller (from the series Sunday photo). Mu hlheim (1984)
http://goo.gl/x7dTKG
"Rhein" (from the Sunday photos series). Du sseldorf (1985)
http://goo.gl/QRvmZ7
Sunday stroller (from the series Sunday photo). Mu hlheim (1985)
http://goo.gl/S1BWXG "Ratingen" (1984)
http://goo.gl/4vRUX4 Ruhr-Universita t Bochum, (1988)
http://goo.gl/xTt1aA Ruhrtal (Ruhr Valley), 1989
http://goo.gl/7Oio7t Swimming Pool, Ratingen, (1987)
http://goo.gl/0k9fcz La De fense, (1987)
http://goo.gl/wPFdqp La De fense, Panorama, (1987)
http://goo.gl/1ukUJr
1984年时他在放假时拍摄了阿尔卑斯山的Klausen Pass,但半年后放
大照片时,才发现照片里有十几个人在爬山。地景中细小,不知名的人
此后逐渐成为他创作的重要元素。
http://goo.gl/nENTM8 klausenpass, (1984)
Gursky自1987年毕业后几年间,最关注的仍是地景中的人类活动。此
时他重拾了大型相机,因为他希望作品放大时能有最好的细节;Gursky
虽然手法上和Bechers渐远,但他继承了Bechers对品质与技术的极高要
求。
http://goo.gl/oy7KXt Niagara Falls, (1989)
http://goo.gl/HdMqgF Dolomiten, Seilbahn, (Cable Car), (1987)
http://goo.gl/PTgOht Alba, (1989)
http://goo.gl/FHNpKZ Flugzeug Du sseldorf, (1989)
http://goo.gl/DEhGrx Hu hner Krefeld, (1989)
http://goo.gl/KY5s2V Furkapaß (1989)
- 城市,港口,机场,高速公路,美术馆 (1990-1994)
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起,Gursky,和Ruff,Struth等同学突破了作品
尺寸上的技术限制,并开始在纽约,东京,里约以及其他城市展示巨幅
作品。出国的机会使Gursky的题材更加广泛,包括Salerno I (1990)中
港口边数百台等待海运的同款新车;Hong Kong Airport (1994)中机场
外数十个准备要上货机的货箱;Autobahn Mettmann (1993) 中透过高速
公路栅栏所见之牛群;Theben West (1993)、Cairo U bersicht (1993)
埃及开罗与古城底比斯的现代地景;Aletschgletscher (1993)里瑞士南
部的巨大冰川,以及Brasilia Plenarsaal II (1994) 的巴西议会、
Centre Georges Pompidou (1995) 庞毕度艺术中心室内展场等。
http://goo.gl/VboEZn Salerno I (1990)
http://goo.gl/sREGYr Hong Kong Airport (1994)
http://goo.gl/SJbLvy Autobahn Mettmann (1993)
http://goo.gl/UO9Xj3 Hong Kong Islands, (1994)
http://goo.gl/qMNzFo Hong Kong port (1994)
http://goo.gl/yFYig1 Cairo U bersicht, (1993)
http://goo.gl/a2V3ra Theben West, (1993)
http://goo.gl/9dqkRx Breitscheider Kreuz (1991)
http://goo.gl/cxWi4L Aletschgletscher, (1993)
http://goo.gl/Thg6p2 Brasilia Plenarsaal II, (1994)
http://goo.gl/6ZQzQU Schiphol (1994)
http://goo.gl/aczGrA Centre Georges Pompidou (1995)
Paris, Montparnasse (1993)
此时期的 Paris, Montparnasse (1993) 被认为是十分重要的作品。
这是一栋位于巴黎14区边缘的民宅,现代居住生活仿佛被放在显微镜下
检视:互相垂直的水泥墙将人口分割为750户小方格,将个别生活组合成
现代群体社会。这幅作品不论在尺寸 (205 x 421 cm) 或在构图视角数
位处理上,皆为Gursky设下新的标竿。关于创作理念,Gursky曾说:
“我只追求一个目标:生活的百科全书。”
Paris, Montparnasse (1993)和他往后的许多计画皆呼应了这个初衷。
http://goo.gl/27Bdfr Paris, Montparnasse (1993)
http://goo.gl/1pB37O Paris, Montparnasse (1993) - 局部
http://goo.gl/B0QOfW Exhibition
Turner Collection (1995), Untitled VI, MoMA (1997)
除了1995年拍摄的庞毕度中心外,Gursky也拍摄了伦敦Tate Modern所
展示的William Turner画作,和纽约MoMA的馆藏 — Jackson Pollock的
"One: Number 31"。
http://goo.gl/Yudrta Turner Collection (1995)
http://goo.gl/MzL8yh Untitled VI, MoMA (1997)
但Gursky拍摄Jackson Pollock的 "One: Number 31" 让学长Thomas
Struth非常生气,因为Struth的博物馆系列就在不久前也曾以一样的视
角拍摄过同一幅画 (下图)。Gursky当然知道Struth的作品,所以拍之前
考虑了很久;但去之前、拍完之后始终不敢跟Struth提这件事,直到
Struth某一天自己在Gursky工作室发现这幅作品。其实这不是第一次两
人撞题,Kunstakademie Düsseldorf 成员间不免存在竞争关系,这样
的撞题常使双方关系紧张。
http://goo.gl/4Om4p6
[Thomas Struth]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I, New York (1994)
虽然主题雷同,但Struth的作品包含了看展览的人,较为着重人和历
史间的对比。
(待续)
※ 欢迎分享
※ 更多文章:http://goo.gl/JvQXsL
作者: jeremytsai (松)   2015-01-19 14:49:00
长知识推!
作者: momomom (momomom)   2015-01-19 17:00:00
推推 专业文长知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