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张德芬:原谅父母的伤害

楼主: evephchen (Eve Chen)   2016-12-02 02:17:26
这篇文章po出后我立即就看到了
标题敲到我内心深处的渴望——我想原谅她 很想
更正确来说我想借由原谅她来解开自己心中的结
但看完文章后我脑袋却空了
不确定是因为没共鸣?还是刚好外地出差中没办法好好沈淀咀嚼一下文中的内容?
当时就告诉自己,回来后一定要再好好阅读一次
※ 引述《aaa123aaa (理解自身的维度)》之铭言:
: 张德芬&马丁纳:原谅父母的伤害
: 在原生家庭中,父母对我们的影响会伴随终生。我们的亲密关系、与子女的关系,都在

: 移默化中受到我们与父母关系的投射作用。孩童时期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足够多爱的人

: 内心深处会感到匮乏和不安;长大后,这些阴影也会投射到此人的家庭生活里。
: 然而,我们还要为了父母无心的伤害责备他们多久?谁来为我们的幸福负责?如果一直

: 于受害者模式,你注定余生都要活在仇恨和痛苦的牢笼里。所以,请放下伤害,提高自

: 的觉察力,做一些事情去赢得父母的尊重,这样才是对自己负责。
: 与原生家庭父母的关系,会决定我们的人生吗?
: 很多书上都说,和父母的关系会影响我们的亲密关系,更会影响到我们和子女之间的关

: ,所以,原生家庭对人生的影响非常重大。是这样吗?
: 走上修行成长的道路之后,最让我惊奇的就是发现原生家庭—尤其是父母—对我们的一

: 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大到令人意想不到的地步。这主要与我们的内在小孩有关。
: 和父亲之间的关系会影响我们对物质世界的看法。我的父亲非常爱我,虽然他年轻的时

: 爱玩,很少花时间在家里,但在我的印像中,父亲总是一回来就对我又抱又亲,而且始

: 无条件地支持我、爱我。所以,我一直觉得这个世界很安全,即使是害我的人,最后也

: 帮我。
: 果然,这个世界呈现在我眼前的就是这样的面貌,而且我对金钱没什么匮乏感,虽然从

: 家境算得上清贫,出国留学时连保证金都拿不出来,可是我一直觉得钱不是问题,只要

: 想要,就会有。果然,我跟金钱的关系总是很顺畅,这都得力于我父亲的爱与支持,让

: 对物质世界很有安全感。
: 我后来注意到,有些朋友可能因为父亲早逝或离家,或者即使在家却毫不关心孩子,或

: 知道如何表达对孩子的爱,让他们很没有安全感,从而对这个世界充满怀疑,对金钱的

: 乏感也比较强烈,而且跟金钱的关系不太顺畅(即使赚了很多钱也会挥霍掉,或是把到

: 的钱往外推)。
: 至于母亲,有些时候则会影响我们和所有人的相处模式,也就是“人际关系”。我观察

: 我和人相处时出现的问题,很多都源自我和母亲的互动关系。我更注意到,太强势且占

: 欲很强的母亲特别容易养出内在懦弱的儿子,因为在成长过程中,母亲夺取了他的能量

: 没有尊重他应有的成长历程。
: 这种内在懦弱的男人找对象时还偏偏喜欢强势的女人。结婚之后,有些人当然过得幸福

: 快,因为他们找到与自己母亲相似的女人,所以很有安全感,相处起来也很容易—如果

: 方可以提供这些有恋母情结的男人所要的东西的话。但有些人的结局却不是很好,因为

: 的“小男人”会不自觉地把对母亲的愤怒发泄在伴侣身上。
: 所以,当你嫁给这种男人时,就要觉知到你可能不幸成了代罪羔羊。
在这之前我觉得都挺合理的 只是也蛮表浅的
请记住,每个人都要
: 先管好自己的情绪和反应,不要指著丈夫的鼻子骂他:“我又不是你妈,你那么气我干

: !”
从这里开始就很诡异,如果丈夫把妻子当成他妈的代罪羔羊,那妻子如此反应很正常,
“丈夫”才是那个要管好自己情绪的人而不是反过来要求被害者不能有情绪反应
: 其实,你永远不是因为你认定的理由而生气。每一件让我们愤怒的事情都有渊源,都是

: 为内在的旧伤痛被触动了。所以,每个人都要处理好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在心里真诚地

: 父母说:“对不起,请原谅我,谢谢你,我爱你”
: 请把自我生命的责任扛在自己身上,用最大的爱与包容去对待自己的父母,然后你会发

: ,你的福报会增加很多!
我其实很不满作者下了这个标题,却把处理与父母的关系、道歉、原谅、感谢、爱,一言
敝之,给我感觉比那些行距拉很大的书一样没有任何内容可言。
: 每一段关系都是灵性上的关系。首先,我们选择了某两个人作为父母,父母也选择我们

: 为子女,这是双向的。第二,我们父母的角色是为了这一世而选的(也就是说,你面对

: 是在今生扮演你父母的灵性存有),也许上一世你是他们的父母,现在你们的角色变了

: 而最糟糕的业力是你和今生扮演你父母的人之间在上一世有很大的问题—比如他们是你

: 痛恨的敌人—但你并没有把问题解决,这一世他们成了你的父亲或母亲,你还是要处理

: 这段关系;如果这一世依然没有解决,问题就会被带到下一世。
: 一旦了解这一点,至少对我来说,我会有较多动力在这一世更努力地解决我的问题,因

: 永恒之中无处可逃。有人会说“下一世再解决这个问题吧”,不过也许下一世这个问题

: 变得更糟。所以,如果你和父母之间真的有问题,例如你痛恨父母,可能就是你从前世

: 来的,希望你能从中学习、成长,并把这个问题解决。
: 你和父母之间也许有冲突,因此第一步就是要问自己:“我要如何处理这些冲突?我能

: 冲突中学到什么吗?我是不是要想办法聊一聊和父母之间的冲突?我需不需要找到接受

: 母的方法,并且不要让他们的所作所为触发我的情绪?”
: 我从我母亲那里学到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我不应该让她所做的任何事影响我。比方说

: 我母亲非常爱抱怨,是扮演受害者的专家,非常善于让人产生罪恶感。我爱她、尊敬她

: 但不会被她影响。这不仅对我和她的关系,也对我和其他人的关系有帮助,因为她是我

: 见的其他受害者的原型。
: 当我因为母亲认为自己是受害者而憎恨她时,我也对其他自认是受害者的人抱持批判的

: 度;而当我接受母亲本来的面目、接受她是由业力和教育等因素所造就的一个人时,我

: 能接受其他有同样受害者心态的人了。因此,想办法利用你和父母的关系来让自己成长

: 变得更强大,是很重要的事。
屏除跟宗教哲学的内容不予置评外,
作者似乎是希望我用一个超然的心态假设
我的父母会如此伤害我,
是因为她自身的人生课题造就了如此的她
了解接受了,就能让自己强大、不受她影响
进而原谅她?
嗯…还是觉得很抽象 而且很简略
至少这说法对我个人是没有逻辑上的因果关系
: 此外,要为了父母亲在你的生命中扮演父母的角色而尊敬他们。有时候,你必须原谅他

: 对你所做的事—或你认为他们对你所做的事;有时候,你得为你加在他们身上的事寻求

: 谅。这些事情很重要。
: 没有人打从心底真正恨父母,潜意识里,每个人都非常爱自己的父母亲,这是我们的本

: ,你无法否认。如果你说你恨自己的父母,或者不喜欢他们,那是因为你受的伤多到让

: 感觉不到对他们的爱。
: 每个人小时候都迫切需要父母的爱,如果得不到,我们会觉得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毕

: 我们那么弱小、无助,如果被丢到外面的世界,是无法靠自己生存下去的。
这段蛮同意的,我想尊敬她们 想原谅她们
只因为她们是我的父母
是本性 是我内心深处一个渴望 一种天性
这跟儒家思想没有关系 东西方都一样
: 我常常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人们没有被要求必须考取执照才能为人父母?这很有意思

: 在当今社会,做什么事都需要执照,有驾驶执照、行医执照、会计师执照等等,要从事

: 项专业工作就需要执照。但为人父母如此重要,是影响下一代命运的大事,竟然不需要

: 照,甚至连“职前教育”都没有!那些心理不健康的人都可以成为父母,担负起养育下

: 代的责任,这真是太草率了!
: 世上的确有很多不称职的父母,那我们无疑就是受害者了。但事情已经是这样了,父母

: 我们的伤害已经形成,抱怨会改变这一切吗?重要的是,你想以受害者的身份度过余生

: ?想要快乐,就必须改变自己,放弃自己是受害者的想法,这是唯一的路;如果处于受

: 者模式,你注定余生都要活在受害者的牢笼里。
: 然而,你是可以走出受害者模式的,就像马丁纳一样,虽然他的父亲很冷漠,从不表达

: 他的爱,母亲则在情绪上虐待他,他几乎肯定会成为受害者,但他还是承担起自己的责

: ,自问:“我能从中学到什么?我要改变什么?我必须处理哪些事情?”这就是负责任

: 态度。
: 如何放下父母对我的伤害?
: 我小时候父母离异,母亲将我寄养在外婆家。我从没见过父亲,母亲也经常不在家,虽

: 外婆很爱我,但我心里依然有无法弥补的缺憾。长大以后,我和母亲的关系非常疏离,

: 再婚,有了其他的孩子。我觉得母亲根本不爱我,也痛恨她。我知道应该孝顺父母,可

: 我的父母这样对我,叫我如何爱他们,原谅他们对我的伤害呢?
: 无法放下对父母的怨恨,对你和父母来说,尤其是对你自己,没有一点儿好处。你是否

: 经承诺或承担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却做得很糟糕呢?考虑到你父母当时的生活状况和

: 识能力,你觉得你会是一个比他们更好的父母吗?你这一辈子都不会犯下和他们同样的

: 误吗?
: 天下的确有不够格的父母,但你要相信,每个人时时刻刻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最大

: 努力,很多人自顾不暇,甚至完全无力顾及他人,即使是自己的孩子。所以,如果你能

: 在旁观者的角度看待你的父母,就会了然于心。
: 你说不喜欢自己的父母,其实是违反天性的。我并不是说你不对,而是你压抑了对父母

: 爱。没有哪个孩子生下来就不爱自己的父母,爱父母是人类的天性。不过,小孩子并不

: 道如何爱自己,通过与他人(通常是父母和小时候照顾他们的人)的互动,才渐渐学会看

: 自己、对待自己和爱自己。这方面你可能有所欠缺,所以潜意识中,你不知道如何爱自

: 。而由于失望,你否认了对父母天生的爱慕和渴望—在这种压抑和否定的情绪中,你怎

: 可能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 内在的平安喜悦要由自己负责,你还是可以在内心平静理解的情况下知道父母当年的所

: 所为对你是不好的,在这种状态下与他们互动,会比心里带着怨恨去尽义务好得多;也

: 是说,区分是非不必和负面情绪掺杂在一起。然而人生的秘密是,你越是能与自己的源

: 和睦相处、就越能爱他们,你的人生就会越顺遂。做不到没关系,但要察觉自己没做到

: 不要以别人的作为当借口,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起全责。
“如何放下父母对我的伤害?”我想绝大多数的人到成年之后还无法原谅自己父母,
绝对不是像作者说的对“当年”某些父母顾及不到的失误,耿耿于怀、无法原谅
而是这些伤害从儿时就以各种不同面貌“持续”伤害著自己
但我同意是非不需跟情绪一起,只是好难啊......
确实人生是自己负责,
我的性格养成虽然是受到父母影响
但任何事的成败均是个人
: 你现在已经不是那个渴望父母呵护的孩子,而是个成熟的大人了,但你内心深处还住着

: 个缺乏关爱、非常不满足、不快乐的内在小孩。请你在每次察觉到他的时候安抚他—你

: 以成为自己想要的那种父母,关爱、接纳并包容你的内在小孩。
: 而面对父母,你要知道,他们怎么对待你是他们的事,但你如何对待他们则取决于你。

: 顺父母天经地义,因为是他们把你带到这个世界,光是为了这一点,你就该感激他们。

: 本溯源,尊重自己的源头,会为你的生命带来意想不到的丰富。试试看吧!
: 认为自己的父母很糟糕是一种舒适区,一种你赖以生存的心理模式。你在内心编造了一

: 父母害你受苦的戏,这样你就能不停地重复播放,然后利用它作为借口,说你的生命被

: 住了。你到底还要为了自己的不快乐怪罪父母多久?这一切必须有个停止的时候。
: 大部分人都会回顾过去,为自己现在的不幸找个借口:如果过去一切都好,如果我接受

: 当的教育,我就会很快乐;如果我没有遭受情绪上的虐待,一切都会很完美。我不认为

: 界上有很多人接受过完美的教养,因此,也许这种养育环境上的不完美、父母的不完美

: 你的不完美,对灵性而言正是完美的设计。
: 至于父母的问题,我们在成长过程中都需要父母的爱,而这种对父母的爱的需求,最终

: 须被爱自己的需求取代。如果把对于父母的爱的需求,替换成对孩子、伴侣、家人或朋

: 的爱的需求,我们就把力量移到自己之外,交给其他人了。即使面对神,如果你只要神

: 你,却忘记寻找让自己更爱自己的方法,你依然在寻求外部力量。所以在某一刻,你必

: 开始成为自己的父母,成为你想要的那种父母。
: 事实上,我们是自己的坏父母,所以别再责备父母亲了,你应该看看我们是怎么批判自

: 、打击自己、说自己坏话的。即使在大庭广众之下,我们也会贬低自己、愚弄自己、不

: 重自己,变成自己的坏父母,这样更糟。
: 你可以怪罪父母不完美,但你没有借口不成为自己的完美父母,不成为自己最好的朋友

: 那个始终爱你、给你忠告、安慰你、支持你的好朋友。
: 我从我父母那里学到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我不能依赖他们,而必须依靠自己,成为自

: 的父母。因此,我停止怪罪他们,不再当个受害者。我原谅了我的父母亲,因为我从灵

: 中了解到,父母对我的生命目的而言是完美的,我选择了这两个灵性存有,而基本上,

: 们就应该是现在这个样子。所以,我最终能够找到自己的生命道路,而父母是我计划中

: 美的一部分
如果在宗教哲学上与作者有共鸣的应该是会得到一些帮助
可惜本人资质努顿 没有到这么超然的境界
继续寻求 “在父母持续伤害自己的状况下如何能原谅自己父母的方(心?)法” 跪求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