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心得] 《巴尔札克与小裁缝》的书签:翻译再翻译

楼主: thegod13 (thedog13)   2016-08-01 18:15:29
※ [本文转录自 book 看板 #1Ndnx0yT ]
作者: thegod13 (thedog13) 看板: book
标题: [心得] 《巴尔札克与小裁缝》的书签:翻译再翻译
时间: Mon Aug 1 18:04:45 2016
(通篇全雷)
书名:巴尔札克与小裁缝 (Balzac et la Tailleuse chinoise)
作者:戴思杰 (Dai Sijie)
译者:尉迟秀
出版:皇冠文化出版公司(2003, 原著2000)
他的绝活是讲故事,这套本事当然挺能逗人开心,但可悲的是,这绝活儿没什么人看
得起,也没什么前途,毕竟《天方夜谭》里头讲故事的时代都过了。很不幸的,在我们这
个时代,不论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说书这一行都已经成为历史了。
这世上唯一真心赏识他说书本领,还会慷慨打赏的,只有我们村长,他是最后一位懂
得欣赏这些美妙故事的老爷。
凤凰山跟那些文明地方的距离可说是远在天边,所以这里的人多半一辈子没那个福分
去看电影,也不懂电影到底是怎么回事。有几次,罗明和我讲了几部电影给村长听,他听
得目瞪口呆,还央着我们再多说些。一天,他打听到荥经县城里每个月放电影的日子,于
是决定派我们进城。去程两天,回程两天。我们的工作就是在进城当天晚上去看电影。两
天以后,一回到村里,我们就得从头到尾把整部电影说给村长还有全村的人听。
──P26, 《巴尔札克与小裁缝》
这作者在中国出生成长,这个故事也发生在中国,不过这本书却是在法国用法文写成
的,这很有趣,我猜想作者原先在脑袋里用中文构思这个故事,然后把这个故事、这些对
话像是“翻译”成法文来写,写成了一部杰作,过了一段时间,这位译者再将法文小说再
翻译成中文。
先将中文翻成法文,再将法文翻成中文。
翻了两次的故事,会回到原本那个样子?我不这么认为,不但不同,而且会大大不同
,最简单的理由是:创作的语言是法语,这决定了这小说叙述的骨架。
第一次的“翻译”,主要是以法文创作书写,作者应也保留原有中文及四川话等等的
特色,像是语言习惯,但书写的主要工具是法文,而对象是法国读者,所以小说的文法、
用词会是法文式的。例如:有个段落是写到了“人力轿”、“轿夫”,如果是以中文创作
,可能不会特地去细部解说,还有,用中文逻辑去创作时可能会直接写“说书人”的处境
,而不会像上面引文处第一段用了“天方夜谭”去介绍说书这个职业。
第二次的翻译 (真正的翻译),当然会大量保有法文创作的文法跟特色,但字里行间
会因应中文而改变,像是这篇的译者的技巧主要是以翻译文学式的流畅文笔来书写,但又
必须带有“五六十年代的、四川话的”中文来写,让台湾读者可以感受那个时代的故事氛
围,像是上面引文处的:“绝活儿”、“福分”、“央著”,都跟现今台湾的大众书写有
些不同,这是译者的用心之处。
当然,如果作者当时是以中文来写小说,会是怎样没人知道。但我想这个故事经过了
法文作为“跳板”来说,肯定是不一样了。
就我的想法来看,故事可能变成用一种比较遥远而轻松的视角来叙述,如果太写实太
讲究,用语太繁杂,中文名太多,那法国读者可能会吃不消。
还有,一些惯有名词(像人力轿)或成语也会被以相对平近口语的方式来改写。这样的
好处是,故事可能从原本包含许多典故的叙述中解放,叙述会变得平易近人,更重要的是
,我认为这样的叙述方式能更摆脱不必要的联想,读者可以更直接地去阅读故事本身。
如果故事是成功的,那就会写出一个深入浅出的精彩小说,而且,虽然这类文字叙述
不像是精炼的文字,但这个故事本身会是精炼过的故事,没有多余的段落,没有多余的地
方和人物。
翻译再翻译,在我看来,正是返璞归真。
──八月的书签预告:《黑色的翅膀》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