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0706 指挥中心记者会

楼主: laptic (无明)   2022-07-06 23:56:49
政府单位: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
直播连结: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y2gRVkrXc0
出席名单:
指挥中心 罗一钧 医疗应变组副组长
指挥中心 庄人祥 发言人
一、本日新增案例数
本土病例:34,499 例 (比上周三减少 7,566 例)
境外移入:78 例
死亡个案:95 例
县市分布:
台北市三千一百一十例、新北市五千三百二十四例、桃园市三千六百八十七例、台中市四
千六百六十九例、台南市二千九百零二例、高雄市三千六百零八例、基隆市四百四十九例
、新竹县八百七十八例、新竹市七百五十五例、苗栗县八百八十二例、彰化县一千八百八
十例、南投县六百八十八例、云林县九百例、嘉义县六百七十一例、嘉义市四百二十四例
、屏东县一千三百六十二例、宜兰县七百九十六例、花莲县六百零七例、台东县四百九十
二例、澎湖县二百一十九例、金门县一百六十二例、连江县三十四例
二、本土病例分析+新增中重症/死亡个案通报
https://i.imgur.com/dBIWgHx.jpg
https://i.imgur.com/NZEp1Vd.jpg
https://i.imgur.com/wbTYBmO.jpg
本日新增一百六十七例本土中重症以上的个案,以及六十九例死亡个案,累计中重症达一
万六千七百零三例,其中六千一百七十二例死亡。
儿童死亡个案:
 ・一岁男童:本身有先天性神经系统疾病,长期使用呼吸器,六月三十日有呕吐、呼吸
       喘、发烧、活力下降、喂食量减低等发病症状,七月一日送急诊救治途中
       突然发生心跳停止,经过急救仍不幸过世,死因为新冠病毒感染及先天性
       神经系统疾病,归类为共病死亡。
目前累计二十二例个案,其中新增一例共病。
儿童重症个案:
三例均属孩童多系统发炎症候群个案,年龄分别为八个月大、十岁及十二岁,均于六月初
确诊、隔了三星期后陆续出现约二至四天的持续发烧,且合并腹泻、眼睛红、流鼻水、腹
痛及脖子肿痛等症状,就医后受医师进一步检查怀疑感染,故在六月廿九日至七月二日之
间开始住院。十二岁小朋友在加护病房进行观察中,不过病况稳定;另两位小朋友则是住
在一般病房。
目前累计八十八例儿童重症个案,其中孩童多系统发炎症候群占三十例。
三、COVID-19 医疗资源统计表
┌───┬────────────┬──────┬──────┬──────┐
│ 编号 │ 类型 │ 全国总床数 │ 空床数 │ 空床率 │
├───┼──────┬─────┼──────┼──────┼──────┤
│ 一 │ 病床(专责 │ 全国 │ 12,343 │ 7,044 │ 57.1% │
│ │ +负压) │ (228 家) │ │ │ │
│ │ ├─────┼──────┼──────┼──────┤
│ │ │ 台北区 │ 3,183 │ 1,625 │ 51.1% │
│ │ │ (60 家) │ │ │ │
│ │ ├─────┼──────┼──────┼──────┤
│ │ │ 北区 │ 1,360 │ 752 │ 55.3% │
│ │ │ (28 家) │ │ │ │
│ │ ├─────┼──────┼──────┼──────┤
│ │ │ 中区 │ 2,878 │ 1,750 │ 60.8% │
│ │ │ (46 家) │ │ │ │
│ │ ├─────┼──────┼──────┼──────┤
│ │ │ 南区 │ 1,810 │ 966 │ 53.4% │
│ │ │ (33 家) │ │ │ │
│ │ ├─────┼──────┼──────┼──────┤
│ │ │ 高屏区 │ 2,738 │ 1,688 │ 61.7% │
│ │ │ (48 家) │ │ │ │
│ │ ├─────┼──────┼──────┼──────┤
│ │ │ 东区 │ 374 │ 263 │ 70.3% │
│ │ │ (13 家) │ │ │ │
├───┼──────┴─────┼──────┼──────┼──────┤
│ 二 │ 中央集中检疫所 (55 家) │ 7,610 │ 5,276 │ 69.3% │
├───┼────────────┼──────┼──────┼──────┤
│ 三 │ 地方加强型防疫旅馆 │ 3,857 │ 1,558 │ 40.4% │
│ │ (42 家) │ │ │ │
└───┴────────────┴──────┴──────┴──────┘
*资料截止时间:2022/07/06 07:00
由于空床率持续增加,指挥中心本日上午针对专责病房开设数进行开会,作成初步结论、
未来两天将发公文通知。因为台北区、东区的空床率高,急性一般病床五百床以上医院的
专责病房可从百分之十下修到百分之五,可以开设更少的专责病房,留给非新冠肺炎病患
使用。至于北区、中区、高屏区、南区,则维持既有比例。北区一般病床五百床以上医院
的专责病房开设率为百分之十,中区、南区、高屏区则是百分之十五,目前很多医院的开
设还是超过比例,呼吁医院尽快调整回来,让非新冠病患可以入住。
四、新增本土新变异株群聚案
┌───────────────────────────────────┐
│ Omicron BA.5 境外移入(美国) │
│ │
│ ┌─────────┐ ┌─────────┐ ┌─────────┐ │
│ │ 指标个案 │ │ 同行家人(A) │ │ 同行家人(B) │ │
│ │ 发病日:06月19日 │ │ 发病日:06月23日 │ │ 发病日:06月23日 │ │
│ │ 确诊日:06月20日 │ │ 确诊日:06月25日 │ │ 确诊日:06月25日 │ │
│ │ CT值二十七 │ │ CT值二十五点五 │ │ CT值二十九点二 │ │
│ └─────────┘ └─────────┘ └─────────┘ │
└───────────────────────────────────╯

┌──────┴──────┐
│ 接送时接触 │
┌─────────┐ ┌─────────┐
│ 国内家人(C) │ │ 国内家人(D) │
│ 发病日:06月24日 │ │ 无症状 │
│ 确诊日:06月25日 │ │ 确诊日:06月30日 │
│ CT值二十四点五 │ │ CT值二十八点五 │
└─────────┘ └─────────┘
*指标个案:母亲(在机场唾液采检时已经确诊,入境时其实已有咳嗽、发烧、耳朵痛等
      症状,但到隔日才收到阳性报告)
*同行家人:皆为小于十岁的小朋友(同时出现发烧的症状,隔四天后就医采检确诊)
*国内家人:分别为指标个案的兄长、母亲,曾于六月十九日至桃园机场接送返国家人回
      台中,其中兄长有咳嗽、发烧及喉咙痛的症状;在回头追踪时未察觉母亲进
      行PCR采检,因此按照扩大采检的规定,安排再次检验后确诊,
 ・五名个案分别均为无症状或轻症,无中重症个案
 ・经卫生局疫调,密切接触者仅一人,PCR检验为阴性、且已经脱离潜伏期,无疫情
  外扩情形,在社区当中是安全的
此系本土首起 BA.5 确诊个案,也是一个与境外移入相关的家庭群聚,经研判有可能是在
六月十九日至机场接送的时候接触感染,尔后检疫期间均不再有任何接触。他们在接送的
当中,全程均有佩戴口罩;从桃园回到台中的路上,车窗都是紧闭的,也许会让通风差一
点点,不过至少车上没有喝水、饮食或用餐等需脱口罩的情形。指标个案也未与该两位家
人有肢体上的接触,所以可能是因为从桃园到台中的车程较长,在共乘一车的关系影响下
有传染的情形。国内家人皆曾接种三剂疫苗,都是两剂AZ和一剂莫德纳,其中第三剂莫
德纳分别是在二月中和一月底的时候接种,目前刚好在五至六个月的中间。目前定序确认
的 BA.5 个案累计二百零四例,而 BA.4 则维持三十六例。
五、接送入境亲友请参照防疫车队防疫规范落实相关防疫措施
在入境的旅客当中,目前估计有约二成五是由亲友开车接送的,而因为过程中会有一些风
险,所以参照防疫车队的规范,宣导如下:
①接送者应完成接种至少二剂疫苗(建议打满三剂者优先),车上尽量减少同车人数,并
穿戴手套、佩戴口罩
②亲友上车前,应针对手部、鞋底、行李进行消毒,建议喷洒酒精
③车内不飮食,接送时适度开车窗,保持充分通风,以免冷气不停循环增加病毒互相传染
的风险
④车上所有人全程佩戴口罩,尽量避免交谈、碰触等接触行为
⑤接送完成后,建议对全车内外淸消,特别针对常碰触区域,如车门把手、座椅、安全带
扣环等处加强擦拭
另建议负责接送的亲友主动询问入境旅客的检验结果;如果有确诊的情形,建议该民众主
动通知接送亲友进行自我健康监测,有症状时要进行快筛,以便能及早发现有可能造成传
染的情形,并且进行诊察、通报。
六、疫苗施打统计
昨日接种剂量:75,945 剂
疫苗涵盖率:
第一剂:91.34%
第二剂:84.47%
追加剂:70.45%
七、莫德纳幼儿疫苗到货
总计四十五万剂已在本日上午抵台,待完成通关程序后,将直接运送到指定的冷储物流中
心,以进行封缄检验,预估七月二十日完成、七月廿一日起配送到各县市政府,提供作六
个月至五岁幼儿的基础剂施打使用。本批次的有效期限至一一一年十二月廿五日。
问与答
FOCUS 台湾:
本日的 BA.5 案例曾进行疫调,请问未来遇到 BA.4 或 BA.5 的本土病例时,卫生局是否
将比照办理?
罗副组长:
如果是境外移入确诊,目前用的是扩大采检的方式,针对同行者或同住家人采检,而目前
该起个案已采检第一圈本土接触者出现阳性个案,因此卫生局特别进行疫调,未来将会维
持相同作法。第一圈回头采检会视采检及初步情况,决定是否要进行扩大疫调,本次台中
市卫生局也非常详细地进行疫调,包括足迹蒐集及在定序结果出炉前,已经完成对于个案
有无与社区密切接触之初步了解,因此很快可以知晓目前没有外扩情况。不过每个事件情
境不同,可能与职业别、职场的接触状况、是否曾从事特定行业有关,事实上会按照不同
情况,研判是否需要特别处理。
台视:
一、两例本土个案平常是否有上班?他们在接送的过程中,车上没有脱口罩,请问可能的
传播途径是什么?是接触传染,还是长时间在密闭空间?
二、刚刚提到“对社区看来是没有风险”,但像是中国西安也因为出现感染 BA.5 的个案
,而临时性管控七天,因此如果进入了社区,是否会提升管控?
罗副组长:
一、长时间在密闭空间戴口罩,当然是有可能传到,先前很多事件都已经提得很清楚,尤
其从桃园到台中的车程也不算短。刚刚提到车窗是一直紧闭的,没有微微的开着,也
许因为换气通风的部分稍微弱了一点点,不过也没有办法直接论定,事实上在车程较
长的情况下,本身坐在前后座即有可能会导致传染,所以亲友接送本来存在一些风险
,只能透过打满打好疫苗及实施好防疫措施,以降低交叉传染的风险;如果要不导致
传染,可以透过防疫车队等方式,车上还会有隔板、围帘等区隔设施。也许在亲友接
送的当中,毕竟是家人从远方回来,有时候难免会有一些肢体碰触,尤其是小朋友,
所以有可能在传染的发生当中扮演一些角色。两位本土个案分别是家管、在家工作,
且和外界接触少,所以本土个案没有出现社区接触的情形。
二、中国虽然现在有本土疫情,不过目前国内二百多例 BA.4、BA.5 没有中国入境个案,
东森:
该家庭在从桃园到台中的路上,是否曾到休息站上厕所,或中途停留任何一个地方?未来
会否再调整亲友接送的指引,或考虑不开放亲友接送?
罗副组长:
根据疫调报告,途中他们并无停靠休息站、上厕所等。因此现在暂时没有禁止亲友接送的
打算,而除了宣导防疫措施外,也提醒个案有后续确诊,双方应该要互相沟通检验结果,
让接送亲友能进行自我健康监测和快筛,并考虑采取额外的限制措施。
中视:
三例境外移入 BA.5 个案是否都坐在车子的后座?针对入境总量限制,根据桃机的统计,
上周入境人数超过二点五万人的上限,请问回应?
罗副组长:
疫调报告没有详述座位分布,也不知道使用车辆的座位样式。
庄发言人:
六月十五日后,平均每星期都在二万四千八百零一人次,应未超过二万五千,即使有应该
也只是在出头的位置。
华视:
在北京市政府公布的境外移入个案中,一例系来自台湾,请问是否有掌握该个案的情况?
是否知道他的基因定序如何?
庄发言人:
注意到媒体的报导,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还没通知,将会再联系。
TVBS:
一、内政部推估“六月的超额死亡达到三成”,台大公卫教授陈秀熙认为“如果不赶快改
为地方流行的流感化监测,将会继续打乱常规的医疗照顾流程,预计七月底超额死亡
人数将达到一成五”,请问看法?
二、健保署统计自去年十二月至今,快有两千人曾到长新冠的门诊,但有医师认为数量不
止于此,请问是否有最新的统计?
庄发言人:
一、应该不是内政部的说法、且他们六月的死亡资料还没释出,因此只是台大陈秀熙研究
团队按照过去死亡的人口数据所作的推估。每个学者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推估,但最
后结果会不太一样,以国际最多人引用的《经济学人》来看,五月推估台湾会有二千
三百零五人超额死亡,刚好五月死亡宣布是二千二百六十二人,仅差距四十三人,不
像陈秀熙说会有很多人因间接的,例如医疗紧缩造成超额死亡,五月并没有看到该类
情形。至于六月会否可能比预期死亡多增加,目前其中要排除掉有多少比例是确定宣
告因新冠肺炎死亡,再看有没有超额,至少在五月没有发生类似情形;指挥中心处理
新冠疫情不会因为降级有所松懈,是否将新冠从第五类法定传染降到第四类,行政上
会有一定的考量、也会作适当的裁量。
罗副组长:
二、分工上康复者门诊由健保署负责,因此不会有一套不同的数据。针对外界认为数据有
低估的疑虑,其实染疫者有健保身份即可就医,不一定需要加入染疫康复者计画才能
获得医疗服务,只是康复者门诊会有跨科整合服务,民众也可选择单一科别就近就医
,但若确诊者后续出现相关症状而就医、住院,没有经过康复者门诊的话,的确数据
会低估,但大多都可获得合适的医疗服务,不会因为未列入统计数字而没有办法取得
住院或医疗的服务。
年代:
一、该台中一家人选择居家照护,还是到集中检疫所?四位是否已经解除隔离?
二、幼儿疫苗第三剂的时间将维持五个月,还是会考虑缩短到三个月?
罗副组长:
一、入境者都先去防疫旅馆,进行入境后的隔离;在转为确诊之后,才进行一人一户的居
家照护,而他们是同行的家人,因此可以一起同户继续隔离。至于另两位国内家人,
其中一人已经隔离期满,另一人则隔离至七月七日。
庄发言人:
二、传染病防治咨询会预防接种组会议未曾谈到五岁以下的追加剂,将会再讨论是否有需
要。
中视:
一、幼儿莫德纳疫苗的接种模式为何,是否会安排在幼儿园集中接种?是否有不适合施打
的族群?
二、有医师预估“八月初本土确诊可能降到万例以下”,请问看法?
三、有专家预估“台湾的解封指数已经达标,在过渡期可以限制老年人、慢性病族群于高
传播地点戴口罩”,是否有考虑放宽?
庄发言人:
一、将让县市政府规划,大致上分有:
①医疗院所接种(类似流感疫苗的接种)
②到幼儿园接种
已经看到有些县市将开一些大型接种站,中型的也会设在国小等处,这大概都是可以
做的方式。如果要设接种站,施打的时间建议尽量在家长晚上下班时间或假日,且要
考量场地的舒适性。
二、要观察到各个国家的疫情降到一定程度之后,再考虑会否因为 BA.4、BA.5 变异株,
而导致上升。目前新加坡、新西兰都有类似的状况,疫情在逐渐上升中,而台湾则在
下降中、交叉快要形成了;至于八月是否有望降到万例以下,当然会很希望。不过也
观察到数个县市的疫情下降程度较慢,人流也慢慢回升,五月前数周很多人不敢去餐
厅,但现在很多餐厅等公共场所都有人流出现,将对疫情下降造成阻力。
民视:
一、交通部长王国材说“由于考量国人在国外可能会有回不来的状况,目前在与指挥中心
讨论中”,请问意思是否为“将会对二点五万人上限作调整”,还是有其他的折衷方
法?
二、在亲友接送的防疫措施落实建议中,提到“保持充分的通风”,请问实质上是否有特
定准则,如频率、时机等?
庄发言人:
一、出境人数部分,王国材部长说观察到七月一日、二日出境人数较多,但三日至五日则
有下降;指挥中心一直都在监测入境总量管制,未来会纳入王国材部长所说的状况,
随时因应遇到此问题时,会斟酌国内疫情、医疗量能做适度放宽。
罗副组长:
二、已知在密闭空间中,即使戴着口罩,仍有增加传染的风险,而车子如果一直处于车窗
紧闭状态,即使开着冷气,带有病毒浓度的空气、没有新鲜空气中和,依然会在车内
循环。不过,车窗要开多少公分,或者何时要开窗,并没有客观量测规定,只能靠对
气流的主观感受,像是坐在车里觉得闷了,即可打开窗户让放新鲜空气进来,到机场
接机时也要打满疫苗,并在确诊时及时通知亲友,进行自我健康监测。一般的防疫车
队在接送入境乘客的时候,事实上会一直开着车窗,接送完毕后不会紧闭车窗,以尽
量让车内的空气与车外的作交换,避免残留一些带病毒的空气。
寰宇:
先前表示“有望针对低风险区取消入境PCR证明”,而有医师建议让日韩越泰等国家优
先适用,请问看法?另指出松绑至“零加七”的考量条件,要包括连续两周确诊病例数降
到全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中重症率维持在百分之零点四、 BA.4 和 BA.5 均未再爆出本
土案例,请问是否认同该估算?
庄发言人:
感谢专家意见,但开放四十八小时之内免PCR除了低风险区域外,还有其他考量因素,
不过专家提到的日韩泰越4国疫情都已属低风险,指挥中心也会列入考虑。至于放宽零加
七的指标,目前到了某一定的程度,台湾的疫情与中重症、死亡人数都正往下降,不过将
会持续监测。
FOCUS 台湾:
目前对于境外移入个案的基因定序,是全部送验还是随机抽样?会否增加基因定序个案的
比例?
罗副组长:
还是会维持既有抽检基因定序的方式,随着境外移入是变异株的比例越来越高,当高达七
、八成的多数境外移入个案都是变异株时,这时候做定序的意义变得很小,因为无法再分
辨感染者。未来处理差异不大的时候,将把资源配置放在国内的本土定序,以及早知道国
内某些区域或某些群聚事件是否与变异株有关,以便及早掌握社区风险。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