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laptic (无明)
2022-03-15 18:35:51完整标题:疫情延烧 中国清零政策守得住吗?
发稿单位:中央广播电台
发稿时间:2022-03-15 10:33
撰 稿 者:杨明娟
原文连结: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127255
https://i.imgur.com/Z0HUTOz.jpg
广东深圳宣布全市自14日起公共汽车和地铁停运,所有社区、城中村、产业园区等实行封闭式
管理。图为大卖场货架上全部被抢购一空。(微博)
中国COVID-19(2019年冠状病毒疾病)本土疫情持续扩散,在多地延烧。中国在2019年年底
最早出现COVID-19,也是少数仍坚持清零政策的国家。由于目前疫情主因Omicron变异株
传播速度快,意味着限制可能越来越频繁,已坚持2年多的严格清零是否会松动,值得观
察。
Omicron传播快 清零受考验
中国这波COVID-19本土疫情,从3月1日至今,累计已超过1万例确诊,波及27个省区市,
呈现“点多、面广、频率大”的特征。
在经历了2年几乎完全关闭边界、大规模病毒检测、目标性封锁和隔离之后,随着这一波
全国病例激增,清零政策正承受前所未有的压力测试。
目前中国有数千万人处于封城状态,但这种做法是否真的能抵御住Omicron?
Omicron的特色为传播速度快,从零星个案到规模性感染,可能只有短短几天。在Omicron
开始广泛传播后,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对于这个传播速度更快,毒性较弱的变种,严
防死守变得越来越难,也越来越不划算。
宁严勿松 严格管制
2020年3月以来,中国基本上将自己与世界隔离开来,遵循一种被称为“动态清零”的方
式来遏制疫情,包括严格封锁以及立即进行大规模病毒检测。
与其他国家较宽松的封锁不同,在中国如果被认为是高风险接触者,就会被禁止离开他们
的建筑物,或被迫留在旅馆房间内。
强制性追踪应用程式使密切接触者很容易被侦测到,并且被快速隔离。
商店、学校、旅游景点、办公室和商场,只要出现一个密切接触者,就会立即封锁,禁止
人员进出。
在爆发疫情的地方,官员经常会因此而丢官,或在官方媒体上遭到挞伐,这迫使地方当局
对任何群聚,必须采取快速而有力的行动。因此,尽管无症状感染者居多,但“宁严勿松
”仍是多地的防疫特色。
国际航班数量也大幅下降,有限的入境旅客必须接受长达数周的严格隔离。除非持有人有
充分的旅行理由,否则中国也不会重新核发到期的护照,借此减少出境旅行的需求。
坚持清零的理由
自COVID-19疫情爆发以来,中国通报的确诊病例只刚刚超过11万5,000例,染疫死亡人数
不到5,000人。和其它国家相比,只算是小数字。
尽管外界普遍认为,2020年初武汉最初爆发的混乱病例被低估了,但中国在此后的生活,
基本上都已恢复正常。
中国共产党领导层把应对COVID-19疫情视为政治问题,宣称中国的低死亡率已展现了治理
模式的实力。
中国更强调美国混乱的疫情反应,是自由民主国家广泛失败的一个例子。分析人士说,任
何政策的改变也必须改变中国广大群众对病毒的看法。
此外,放松管制也可能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带来风险。将于10月寻求第三个任期的习近
平,自称是保护中国安全的领导人。
清零的代价
坚持清零政策,必须付出代价,包括人权和经济。它也一再造成混乱,特别是在几乎持续
封锁的港口城市和边境地区。
分析人士说,工厂和企业的反复关闭,导致经济放缓。
此外,对日常生活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被封锁的社区抱怨难以取得食物、用品和医疗服
务。
一名中国孕妇因严格封锁政策延误了就医导致流产的痛心案例,再次引发关于中国零容忍
做法的争论。
一些极端执法的例子也引发了愤怒。例如当饲主被送往隔离后,卫生工作人员竟然将一只
柯基犬活活打死。
动态清零短期难改变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在3月初表示,中国应该以与病毒共存为
目标。在此同时,中国政府宣布首次引进快速抗原检测,将允许在家筛检,这可能是放松
管制的前兆。
但是,中国的医疗保健系统量能和国产疫苗的功效,仍令人担忧。
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警告,如果中国把限制放松到与欧洲和美国相似的水平,中国可能会
面临“大规模爆发”,将使医疗系统不堪负荷。
观察显示,中国逐步为“与病毒共存”做准备,但还没准备好放宽防疫。
短期之内,中国不会大幅改变当前对疫情“动态清零”的做法,原因包括医疗承受力、民
众的心理因素,以及政治考量。
今年秋天,中共将召开第20次全国代表大会(20大),在这之前必须确保社会稳定。因此有
分析认为,比较大幅度的防疫措施改变,可能出现在年底,而且就算全国其它各地放宽,
北京仍将严防疫情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