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0112 指挥中心记者会(Part 2)

楼主: laptic (无明)   2022-01-14 23:45:00
政府单位: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
直播连结:参见 #1Xtchpac (nCoV2019)
出席名单:
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 庄人祥 发言人
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 张上淳 专家咨询小组召集人
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 陈时中 指挥官
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 周志浩 疫情监测组组长
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 罗一钧 医疗应变组副组长
问与答
台视:
今天新增的本土个案 17,630、17,672 及 17,673 ,和案 17,472 在银行的时间中,是有
直接性的接触,如摸文件、钞票,还是只是在同一个空间里面而已?
周组长:
可能是有业务上的面对面活动,但是否全部都是如此,有待进一步了解。
中视新闻:
一、目前桃机群聚是第几波,是否有见到趋缓的迹象?
二、如果每天都采检到百分之十的阳性,病房量能是否足以撑到过年?
陈部长:
一、有趋缓的情况,目前个案没有再增加,相关人员都已完成二采、快筛,相信在第三次
PCR做完后,应该可以更明朗一点。
二、这是现在所选定之班机的百分之十,全部不会到该百分比。昨天大概有两千多人入境
,阳性率是百分之二点五八至百分之三左右。相信可能会稍微再高一点,但不会到数
百人之多,不过希望能抓住七、八成以上的染疫个案。
东森:
一、诊所、医院现在都正打疫苗,有诊所医师抱怨“莫德纳第三剂一瓶可以抽三十剂,但
收到的公文却要求一瓶只能抽二十剂”,感觉有点浪费。请问会考虑放宽吗?
二、先前指挥中心宣布,01月30日前接种第一剂、第二剂疫苗者,可获得二百元礼券,但
接到民众反映,称三重某卫生所表示已经发完了,请问是有限量的吗?
三、昨天说北区的占床率是五成以下,在今天新增多例本土和境外移入个案后,占床率会
到多少?集中检疫所还剩多少?
陈部长:
一、报告是说“抽了二十次之后,瓶盖会老化”,担心会有感控的问题,所以不得已。希
望是可以作最大的使用,但仿单既然这样写,在没有特殊的情况下,只能根据该仿单
执行。
二、规划上限于打第一剂、第二剂,且时间只到月底,并没有限量。有时相关单位在发送
的时候确实面对困难,因为数量起伏差异很大、导致准备不及,这可以向卫生所施打
的地点再联络。
罗副组长:
三、北部的专责病房、负压隔离病房分母相较于昨天已有增加,台北区目前有一千一百二
十三张床,入住四百九十六人,占床率百分之四十四点二。北区部分,有五百五十七
张床,收治二百七十二人,占床率百分之四十八点八。今天会同步周知收治落地采检
阳性旅客的医院,如有同行者得以两人一室的方式安排住院,以增加专责病房的利用
情形。至于集检所,和王必胜执行长确认后,目前占床率是约五成,北部比较高、中
南部比较低,这和目前检疫隔离对象的分布有关。
联合报:
一、国内的疫苗接种证明目前有多少人申请?先前提到会作为国内的健康通行证使用,请
问有想到使用范围了吗?
二、刚刚提到按照基因定序结果,可认定居服员和桃机案有着相同传播链,请问该链是否
有列入电子厂和银行行员?整体传播链如果也包含北医,总共是否为两条?
陈部长:
一、大概有二十万人。资讯系统部分,待 1922 顺利重开后,会再开放境内使用,这段时
间先把其他事情完成。
罗副组长:
二、目前都是看证据讲话,因此就新延伸出来的确诊之银行接触者,在完成定序后才会说
明,现阶段无法直接说是同一个病毒。从疫调来看,确实有接触上的相关性,所以将
新案判在同一起群聚事件呈现。至于电子厂职场的部分,案 17,507 的定序已经出来
了,其余部分还在检验中,目前来讲很有可能是同一个病毒引起的传播链。
ETtoday:
针对今天新增的银行相关本土个案,和案 17,472 面对面的三人是银行行员,还是一般民
众?就被发现的状况,其中据称在01月11日发病、安排采检就医的个案,请问可否详细说
明?
陈部长:
去银行办事,不见得顾客会记得银行员的脸、银行员也不见得会记得顾客,所以只能说有
社区的接触、确实有两个时间进入银行。他在发病的时候,因为足迹的关系而被匡列,之
后验出三名,剩下更详细的疫调还在持续进行中。
TVBS:
一、桃园某食品厂传出一对夫妻确诊,但相较于电子厂的整栋停工,防疫措施好像差很多
,请问当时评估的标准是什么?
二、目前落地采检阳性率很高,有医生担心到春节高峰时,返台人数会更多,建议应禁止
航班再入境。请问看法?
陈部长:
一、目前检验了三、四百人,全都是阴性;至于为何只隔离一部分人员,这是在疫调的时
候,经了解后作出的判断。
二、目前还没到这个地步,因为现在大部分都是轻症,且停掉航班对于想要返国的人将造
成非常大的伤害。除非重症率高到要采取比较强烈的手段,否则以积极防护为优先,
让大家都能够过一个好年。
年代壹电视:
一、今天的境外移入中,美国占了三十四例,请问会否加严针对该国的入境规范,或甚至
升格为“高风险国家”?
二、针对案 17,570 工作的医院,因为在同专责病房里面工作的同事遭到隔离,就院内受
照护的确诊病患,会否派出新的人力去替补?这些人会否有被传染的风险?
陈部长:
一、现在全部都是高风险,但不会规划停飞航点、停飞班机,因为重症率不高、只是单纯
染疫率高,相信还有防护的能力,所以不会做得更严格。至于全数放到集中检疫所,
这目前也不可行,因为如果大量地调动病人,风险也会相对地提高,而且第一线落地
采检中阳性的,大部分的都会被移到医院。整体来讲,现行措施还算完整。
张教授:
二、在专责病房的全部护理人员列为居家隔离后,当天晚上已经有另外一组医护团队受派
驻帮忙照顾了。在进去之前,护理站的环境已全部做过清消,第二天再次采检后也确
定环境是安全的。对于新进的医护团队,当然也注意工作上的安全,所以这个部分没
有问题。
苹果:
银行的接触者在大概匡列、采检多少人后,才发现目前的结果?在针对银行进行环境采检
,初步是否有可疑的发现?
陈部长:
相信桃园市政府会比较清楚。
周组长:
银行部分,大概有三十人,如果没记错,有些原先进行了初步采检,但是否全数都已完成
,有待确认。目前这些人都已被隔离。
陈部长:
这案件指挥中心不是很清楚,因为较早时知道的是桃园已匡列二十七位采检对象,其中中
午时验出两位阳性,所以要问桃园方面。
民视:
某专家表示,目前Omicron 的传播速度快、染疫人数多,刚刚也提到以轻症居多,除了自
然染疫之外,打疫苗产生的抗体是否有机会达到群体免疫、让疫情有反转的可能?
陈部长:
“群体免疫”好像在今年初比较流行,现在好像没什么人再提了,比较注重的反而是多层
次的防护、医疗量能的保全和个人的保护。确实在以突破性感染居多的情况下,很难单靠
群体免疫来避免感染,但可以努力透过大量施打疫苗,让重症率降低。
中视:
某专家说加强剂现在要一天打二十万剂,才能避免疫情大爆发,请问看法?目前的疫苗足
以大量施打吗?第三剂平均一天施打多少剂、是否有目标覆蓋率?目前一天能提供的最大
量能是到多少?
陈部长:
没有问题,只要大家要打,都可以打得到。以昨天来看,在已接种的二十多万剂中,其中
莫德纳的第三剂打了十一万五千多,BNT也有将近三万,目前恐怕还无法达到二十万的
目标。等到预约平台上线后,相信媒合的速度会更快一点。
年代:
现在本土个案每天在增加,针对戴口罩的限令,甚至是在餐饮(隔板、梅花座等),是否
有考虑升级管制?
陈部长:
现在没有考虑更严格的作法,当然有一些影响比较小的,请大家自行注意。至于理由,到
现在为止看来,在社区的情况正出现收敛,连结将越来越清楚,但还无法证明。从机场分
作四大块,分别为清洁人员、防疫出租车、保全、推车,其中:
 ・在案 17,307 的基因定序确定后,可以连结到案 17,309 、歌友会的三例个案及小孩
  ・歌友会部分的社区监测,桃园市也积极进行,在已检验的七百七十人中,三人阳性
   、二十二人未能被联络,暂无扩大的趋势
 ・手推车部分:
  ・在先生传染给妻子后,依序传到干妹妹、电子厂,导致电子厂二百八十人受居隔,
   并发现五人阳性
  ・居服员传给小孩后,依序再传给安亲班的同学及其母亲
  ・居服员在另一边又传给一个家庭,包括父亲、母亲、小孩、爷爷、大伯都确诊,且
   基因定序相同
  ・由此可见,其实辛苦了一阵子,但基本上就是这样串连
 ・案 17,240 司机部分:
  ・经证明和前述的无关,且其他司机已完成二采,仅发现两例;如果三采出来后,没
   有其他新确诊个案,或发现已经在居隔的人员确诊,就算是被控制住了
另一方面,近两天医院里面新增两位护理人员及一位友人确诊,台北市很认真的匡列,目
前也没有扩大的现象,且时序也很完整。再看回今天的一例旧案,虽然无法完全证明,但
整体上确实有脉络可循,所以对于社区的威胁当然要注意。现在整个疫情在收敛中,希望
能尽快控制下来。
镜电视:
最近入境确诊者暴增,想知道有多少间医院收治这些病患?是否有规划其他的措施,以确
保医疗量能?
陈部长:
目前的医疗量能还足以负担。加上按照新版解隔条件中,对于旧案无需在医院里面留太久
的措施,目前也根据专家的意见规划未来将轻症个案安置在集检所,以分担医院量能的可
行性。在医院的应变上,专责病房的开设有一定的标准,北北基桃目前开到第二阶段,这
些都会按计画执行。
寰宇:
十二岁至十八岁的高端新冠疫苗试验,目前进度如何?
庄发言人:
目前只知道在今天才将临床试验资料的公文发到食药署,因此还需要再审查。
ETtoday:
刚刚提到的解除隔离条件,这是否代表可能可以让一些人先出院、让医疗量能得到舒缓?
就目前的住院人数,在新条件开始实施后,近期的境外移入个案中是否会有一部分人率先
解隔离?
罗副组长:
新的解隔离条件主要是针对被研判为旧案的部分,只要符合该相关条件,可不用等发病后
十天即提前先解隔。在“两日内阴性证明”开始实施后,有约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的个案
在确诊的时候,CT值大于等于三十,因此有机会据此作后续评估。至于可以提前解隔的
比例,资料还需要再整理,不过目前来说,确实有一部分入境确诊的民众可望受惠。
张教授:
过去其实也一直都有提早解隔的个案,但需要经过网区指挥官,多一道手续导致延误半天
至一天的等待时间,现在取消后会让医院更快速地处理解隔离的状况。
中视新闻:
一、某医师称,现在一般戴的医疗用口罩已经挡不住Omicron 病毒、建议要改戴N95口
罩,请问是否认同?如果要在国内广泛使用,数量是否足够、会否排挤医疗的用量?
二、何时会讨论幼儿打疫苗的问题?是否能预告其坏处?
陈部长:
一、阻隔力方面,不管是密合度、缝隙等,N95当然会比较好,但会有人开玩笑说“如
果真的要这样,不如戴个塑胶袋更好,可以完全阻隔”,毕竟会牵涉到不侷限于封闭
性的考量,且也要衡量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能一直戴。目前手头上有一千多万,如果全
部人都要戴,会不够用。特殊的情况下也许需要,但平常的时候,还是留给需要触碰
到高风险场域的专业人员戴,会比较实际一点。
张教授:
二、不管药物或疫苗,不同年龄层会有不同反应,例如年轻男性接种 mRNA 疫苗后,比较
容易发生心肌炎等等的事情,对于幼儿是一样的道理,需要有实证了解在对他们大量
施打之后,会否有不一样的反应,因此要等更多临床试验的资料出炉后,再决定安全
性是否能得到证实,毕竟不能说五至十一岁可以施打A厂牌的疫苗,即自动意味着他
们也能接种B厂牌、C厂牌的疫苗。
陈部长:
二、疫苗在紧急使用授权的情况下,事实上没有经过长期的观察和实验,仅能根据基本的
科学证据,由专家判断。最重要的是,这都是一个相比较、没有绝对性的实验,加上
台湾社区还算安全的状态下,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未知风险比益处要来得大,要请
专家不断地评估。
中视新闻:
传出中兴院区有护理师被匡列隔离,却被要求上完日班、小夜班,请问是否有此事?
张教授:
在该病房区已经立刻全部换人了,不会再继续上班。不过昨天提到的是非同寝室的宿舍区
,而在厘清接触情形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还在上班中,因此为了顾及受照顾之病人的权益
,在适当有调派到人力以后才会替换下来。这中间也许会有些微的时间差。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