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语: 本文非逐字稿。
政府单位: 台北市流行疫情指挥中心
直播连结: https://youtu.be/EqfpmAZZggw
出席名单:
社会局长 周榆修
副市长 蔡炳坤
市长 柯文哲
副市长 黄珊珊
卫生局长 黄世杰
传染病防治医疗网北区副指挥官 璩大成
KP:
本来说没有事情不用开记者会,
媒体报导太夸张了还是要出来说明一下
- 行政区确诊数据 ->
每天看数字没有意义,还是要看趋势
每个礼拜12行政区统计,
目标是每个礼拜下降一半,至少要减少,
没有减少反而增加的就是重点
13-19这周士林反而增加是护理之家的感染,
万华慢慢脱离疫区,可是基数太高,还在处理当中。
每日确定病例数 ->
陆续解隔了
最近媒体常常把过去的病例累积一次报告,
明明我们数字也是按照中央统计出来的。
不要把过去累积案例突然作成一包报告,
就像北艺,案例都结束了,人都出院、解隔,重新开工了
突然拿出来讲 40例,这是好几个礼拜以前的事了。
北农50几例也是快50天累积下来。
台北市的疫情在减缓,但是散到各行政区,
所以在作精准疫调,热点歼灭战。
过程中还是会出现一些群聚要处理。
快筛阳性数 ->
降到20以下后慢慢不具意义,伪阴伪阳百分比影响很大。
居家隔离人数 ->
数字慢慢下降。
疫苗预约人数统计 ->
预约报到率 86.5%
除非身体有感染,慢性病急性发作,
不然原则上身体状况还好,还是打疫苗。
今天还有一批在打,明天打非预约的。
批发市场专案还有10000名要打,这礼拜用AZ把该打的打掉。
北农 大家很关切,热烈报导的北农
21 22 23 快筛 3200,阳性 11
0.34% 比医院快筛 1%
北农并没有感染特别多。比台北市还低。
北农特色每天出入人数上万,
批发市场里面工作的人很多不是住在当地,
台北市各行政区来,首都生活圈,南部上来,甚至台东,
组成相当复杂。
最近研究苗栗电子厂,外劳感染比较简单,因为都住宿舍,
不像这个是流动性的,而且来自全省各地,这是它的特色。
过去疫调以居住地为准,平常没有问题,
遇到北农就有问题。
昨天讲说,北农上班的户籍在台北的不到一半,
大部份是外县市。
一讲大家就很紧张,其实没有什么,讲这句话完全正常。
但是它有个问题,如果户籍在台北市,是由台北市负责作疫调,
可是户籍如果不在台北市,在外县市,疫调是别的县市作。
他们作完疫调之后上传再下来,我们才会知道,
北农有这个外县市籍的确诊案例,
再跟那个县市讨资料,再看,如果需要比对才再作,
所以的确是有一些问题,过去没有遇到北农这种案例的时候没有突显出来。
也因为这样我们找时间,大概今晚会跟中央讨论跨县市的疫调,
到底可以怎么去整合或更有效率,目前的方式太花时间了,
才出现说怎么他好像确诊又来上班,那我们这边资料没有啊,
有发现的都有处理。
并不是说其他县市慢,而是人的习惯,
要调查比较清楚完整才会通知,
可是如果我手中在调查,知道他有确诊,马上告诉他的机关...
关于跨县市疫调如何更有效整合,其他情形不会出现问题,
北农这种案例会出现问题。
今晚找中央讨论跨县市疫调如何更快更有效率整合。
跟市民朋友再叮咛一遍,没那么严重。
疫情在改善当中。本来就有4500多确诊案例,
不要一个月累积起来,突然在今天说这个有案例。
北农50几例是一个多月时间累积的,
有些新闻太夸大了。不要紧张。
事实上感染案例百分比也没有比台北市其他地方更严重。
当然疫情还在进行,还要继续努力,
北农特殊案例,会跟中央作处理。
其他行政区继续热点歼灭战,执行我们的清零计划。
33:
北农礼拜天讨论后礼拜一开始进展,
目前21-23筛检完毕3200人,
全部4000人,有些承销人最近可能没有出现,
名册4000多人但要看今天筛检的结果。
目前11阳,0.3%左右比全市平均要低。
快筛执行的状况:
在北农不是只有快筛,快筛阴打疫苗,
打疫苗分批,四大批发跟环南市场陆续通知。
北农昨晚跟中央开会讨论执行状况,
有表示原来设在万大 和平 仁爱,
昨天下大雨拉了巴士,有些承销人觉得不太方便,执行状况不好,
后来讨论说 台北市 5/14 开始快筛站都是快筛PCR同时作,速度可能稍微慢,
中央指示24号北农用快筛阴进场,所以选择今天开始只作快筛,
阳性会作PCR, 阴性给证明让他们顺利进场,不影响生计,
拿到阴性之后会安排打疫苗。
疫苗需要两礼拜才有保护力,这两礼拜联医继续协助筛检,密切关切状况。
中央要求快筛阴进场,所以跟新北一样作快筛,
其他快筛站还是快筛PCR同时作。
这是一个专案,结束后还是会回复原来作法。
街友
社:
万华 五月5确诊全解隔,六月一确诊住院中。
台北车站 六月3就医确诊,169分批筛检5确诊
3医院 5旅馆。
从疫情爆发开始,艋舺公园、北车每天两次量体温,
台北市安置处两处124床,民间20床,
依照意愿筛检后安置入住。
基于街头公卫,列册街友全面施打疫苗。
中央指示合理范围内可以自行调控。
国内目前对于无家者没有指引,
台北市政府考量,跟CDC防疫医师讨论,
街友确诊时采所睡位置左右匡列。
部长也说北市未来会是对于街友处理的参考。
1.街友打疫苗后会特别注意身体反应作处置
2.今天还有45筛检外,国外指引是我们参考方向,
包括适度拉开距离,依意愿安置,考虑发帐棚隔开距离
3.疫苗施打后有两周空窗,所以两周后再全面筛检
街友也是我们城市的一部份,我们向来也基于尊重、理解、友善,全力协助。
媒体提问
========
Q:
北农送货司机情形如何避免?
KP:
当病毒已经穿越国境进入社区,
比较正确的态度是要当作病毒可能在你身边,
没有办法,任何一个没有完整打疫苗的人都要有这个体认,
病毒可能就在你身边。
这种情形一定还会再发生。
Q:
北农采检 快筛+PCR 变成 快筛阳->PCR, 伪阴?
明天进场是快筛阴? 增设快筛站原因?
33:
再次强调中央规定持20日以后检验阴性证明入场,
完成筛检方能接种。
昨天开会就是快筛阴进场,跟新北一体比照。
原来快筛PCR同步作,昨天开会,
希望能今天完成三四千位检验取得快筛阴性证明,
所以在时效情况下,跟新北一样用快筛。
阳性会再PCR, 之后监控北农还是会两个一起作。
Q:
北农昨天只筛538? 疫苗何时打完? 疫情何时控制下来清零?
33:
昨天巴士到和平、仁爱去,因为下大雨一些承销人没有去,
检讨是不是交通关系,还是设了万大和滨江四楼快筛站,
效率有改善,每场六线。
员工都快筛过开始施打,昨天阴性陆续通知施打,
今天快筛阴明天通知打,时间差顶多一两天,
希望这礼拜打完,包括其他三市场及环南。
今天快筛设站到凌晨,今天应该会全数完成。
Q:
考虑即时公布案例让市民安心?
是否有盖牌? 该公布足迹了?
KP:
不可能盖牌,都要上传中央法传系统。
台北市总确诊4500慢慢在下降,现在真的数字比较少,
过去一个月一包一包拿出来讲,...
对那些有心人士的操作也觉得,唉,很痛苦
事实是一回事,新闻操作后的民众认知又是一回事。
足迹后来发现精准疫调比公布足迹更有用,
你想公布三天前的足迹有什么用呢?
对那个时间经过的人才有影响,三天后就算滤过性病毒在正常环境也消失了
以确诊者为中心的精准疫调,至少在其他行政区作起来满有效的,
这大概是我们未来的主力。
Q:
用疫苗围堵疫情,必胜说非万灵丹?
KP:
疫苗本来就不是万灵丹。
最近看疫调,还真有人打完第一剂14天发病,
抗体都还没发挥作用就发病了。
就算超过14天,国际统计也不过40几趴有效,
两剂也许到90几,也不是百分之百。
医学是统计的科学,就算两剂都打完,
也只是说不会重病,没有保证不得病。
但疫苗还是相当有效的特效药,
北农为什么主张要打疫苗,
我想很快还不用出国,台湾内部就会出现疫苗护照,
因为快筛只是保证现在没病,不保证两个礼拜以后,
如果不打疫苗,将来去北农作生意,每个礼拜快筛还得了?
所以将来打两剂,给他发个特殊通行证,
我想最快一两个月,很多特殊行业像北农,
就会要求疫苗护照这种设计跑出来。
Q:
北市摊商自行去接种,新北集中,北市较不便民?
KP:
我们有准备巴士在市场门口,这服务还不好? 服务不错了啦。
Q:
中央今天突袭北农,市长后脚到是否刻意避开?
中央建议直接 PCR?
KP:
我的行程早就排定,四点他要来我们只能表示欢迎,不让他来不可能嘛。
昨天幕僚问我六点半,人家四点要来有什么想法,
我说不用,照我们行程,人家要来方便就好。
快筛PCR可以讨论,内部也在讨论,
PCR愈来愈快,快筛不一定要作,直接PCR就好,
可是整个系统要改。
还有一个很大问题,价钱,
快筛200,PCR自费4500,作一万个价钱差很多。
PCR大量价钱能不能下降,好问题,
够大量才能达到成本效益,还有物流问题。
我研究过,中央在苗栗相当成功,但北农是不一样的问题。
苗栗移工全部住宿舍,本国员工也是相当固定,
北农是流动性来自全台各地,要批次作PCR没有想像容易。
我还是那句话,政治的核心是执行力,讲没有用,要能实际执行。
北农和苗栗不一样相当固定,可以找北荣大量PCR,北农要想一下。
Q:
有向中央提需求? 不少人希望必胜协助?
KP:
北农在台北市境内,我们不会推卸责任。
北市股权才23%,中央还比较多。
北农在台北市境内,不会推托会处理。
跨市疫调的确需要中央整合,需要中央大家来讨论如何作,
今晚会开会。
我觉得这样, 作 事,政治不要干扰专业,
专业问题专业解决,科学问题科学解决,这样就好了。
Q:
环南22确诊,和一市关连?
仅790人筛检,是否该进场加速? 强制筛检匡列?
进场标准? 量能是否足够?
33:
环南六月初完成快筛,造册也很完整,
其他人说可以自己去,希望他们去中兴和平快筛,
已造册星期五会通知打疫苗,
环南的确有确诊,跟台北市4000多名一样匡列、隔离、复业,
有一些摊位曾经有停业,大部份都恢复,有一些还停业中,
只要发生就会先作匡列,不会一个摊位出状况整市场停摆,
跟所有公家机关和很多企业一样。
匡列同心圆、停止、清消,所有部份都一样,
台北市疫情不管发生在哪里都是尽量消灭掉。
到现在为止环南正常营运没有任何停业。
Q:
里长说诊所找不到人打残剂,找高中第七类却被卫生局说不符对象,
第七类定义模糊不清?
KP:
同样的问题回答不知道第四次还第五次了,
诊所都是预约打,有预约不来的授权诊所医师决定,
尽量按照中央规定顺序,没有的授权你们决定,已经讲过太多遍了,
不要再每天用很繁琐的法律绑死自己,
伦理比法律重要,这已经讲第五还第六遍了。
蔡副:
第七类高中职本来就在里面没有问题,
是这几天中央又增列了专案人员,可能有点误会。
没关系我们会再让基层了解第七类包括哪一些。
昨天宣布孕妇可以选打AZ或MODERNA,可以到各大医院施打,
接到反应台北市医院多,是否可以告知哪里打MODERNA。
作了调查,
目前 台大、长庚、万芳、北医、三总、松山、癌医 都还有,
可以来预约。
MODERNA之前打一到三类,可能无法所有医院都有,
下一批MODERNA来了以后,会提供至少八家医学中心特别门诊,
更友善孕妇来施打。
Q:
好心肝报告只给一元简要版?
33:
还要经过廉政委员会审查,
给一元的是简要版书面说明,
其他部份经过廉政委员会审阅才会成为正式报告。
Q:
禾馨开呛? 市长说所有人要打不然有系统性危险?
33:
回到法条,中央规定对象必须符合标准,
疫苗取得,就必须施打在合格的对象上。
他们来领,打了十几个机构,
我们已经从宽认定,包括检验机构都没有算在内,
所处罚的都是依法处理。
Q:
高嘉瑜说市长说不会说出他?
KP:
当时就跟他讲,你的名字 都写在政风处报告里面,
一定躲不掉,与其被人家挤牙膏凌迟,更惨,
干脆就来处理。
所以我没有跟他说我不讲,跟他讲说这逃不掉,
这已经事先跟他讲了。
我们只是陈述事实,理由原因他可以自己解释,保留一个空间。
事实就是写在笔录里面,不能说不知道。
其实我也想了很久,觉得直接面对会比较简单。
Q:
禾馨终止合约,有抱怨妈妈们打疫苗麻烦,后悔投给市长?
33:
终止合约部份回到他是个有违规行为的诊所,
市府和他合约关系当然有权利终止。
Q:
市长说快筛阴打疫苗,万大、二市快筛PCR阴才能打?
33:
原来快筛是一起作,这次专案是快筛阴就打。
Q:
三级延长? 建议?
KP:
很难的题目。
就日本经验,三进三出,
没有疫苗时大概JOE JOHN,
问题如果维持目前状况台湾经济可以维持多久,
台湾电子业外销为主,对GDP影响不大,
但底层民众需要适当救济。
一开始的主张是以最低成本维持三级警戒撑到疫苗可以打,
这讲过很多遍,
可是问题是疫苗我不是在中央,不晓得目前的进度,
目前扣掉美国日本,台湾自己买的才几十万剂,
全世界到现在打了25亿剂,至少,
台湾五六十万,我也是很纳闷发生了什么事。
讲说什么有人不高兴,讲得太隐讳了。
如果疫苗很明显知道什么时候会到,
我的主张最低成本维持三级警戒撑到疫苗可以打,
如果疫苗遥遥无期不知道何时来,这个就是政治的抉择,
在疫情复发跟经济维持的平衡点,的确相当难。
我觉得我没有办法作决定,
是因为我根本不晓得疫苗什么时候来,会来多少不知道,
所以这条没办法回答。
(完)
※警语: 本文非逐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