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210608_台北市防疫因应记者会

楼主: prussian (prussian)   2021-06-08 21:35:45
※ 警语: 本文非逐字稿。
政府单位: 台北市流行疫情指挥中心
直播连结: https://youtu.be/iNKanA6Eyls
出席名单:
卫生局长 黄世杰
市长 柯文哲
副市长 黄珊珊
传染病防治医疗网北区副指挥官 璩大成
01:50 正片开始
39:43 感谢有你
KP:
- 中央公布疫情
- 快筛站数字 ->

看起来数字有慢慢在下降




阳性数量万华比较平稳。
台北市确诊降到30上下。
快筛阳性数会比中央提早四天,因为行政行程。
快筛是比较即时的数字。
散到各地去了,是个头痛的问题,
三级管制要放松相当困难
- 居家隔离人数 ->

目前还在紧绷期,对卫生局、民政局压力很多。
大概 3000人左右。
居隔数字大概两礼拜才会开始掉。
但是担心大家因为趋缓就开始放松
太放松还是会飙上去
现在开始思考如何最低成本,
例如昨天居家保母开始放松,
市场还是作六日管制,因为人比较多
希望过程中,对经济影响愈小愈好
一些产业如旅游、餐饮受伤惨重,
这是下一个要处理的问题。

企业快筛,一定要有合作医院,快筛阳性作 PCR
PCR阳性要输入法传系统,不可以隐匿。
变成公卫的一部份,而不是自扫门前雪。
还是要维持必要警戒,撑到疫苗可以全面施打。
33:
机动快筛队 ->

昨天到万华筛 67人,PCR+ 2人已收治。
100人以上造册就会协助快筛。
媒体提问
========
民视 年代壹电视 联合报 台视 公视 自由 三立 UDN TVBS 东森:
520喊话疫苗由不得你,昨天说还有医护不打?
还有多少医护不打? 疫苗剩余?
黄P:
(冗长警告)
疫情紧绷时大家都想打,但是疫苗少,中央制定了施打顺序,
第一类包括医院诊所中医西医,
希望大家都打,这是基本原则,不会随便打。
6/1台北市分到 54000 全台最多,
一个多礼拜内希望尽快施打,
但希望大家了解不是抢速度,当然愈快愈好,
不是抢说两三天我比谁快,应该是该打的都打,
二三类都造册,这没问题。
医院的部份根据需要配发,
结果几个大医院还有剩,不少,
主要是医院忙着防疫,工作人员也忙碌、排班,
前两天遇到假日排班,有点慢的情形,
医院都承诺配发的疫苗明天以前打完。
基层也造册请他们来打,同仁告诉我们,只有 54%来打,
接下来再依照顺序,再造册,请他们来打。
这部分要让大家知道我们不会浪费,
不是比速度而已。这部份陆续都会打完。
有人说台北市医师跑到新北去打,
同仁说不可能,新北要职登在那里才可以打。
网络的说法要查证。
台北市医事人员要施打的我们都优先来打。
为什么有些人没有来打,
MODERNA 5/28 来台湾,大家印象比较好,
难免影响施打意愿、比例。
今天中央也说MODERNA直接拨到医院去,
本来市长说没打完的不给你,现在中央直接拨到医院去。
现在没打的,我希望都能打。
我的了解经过一段时间,这一批三成没打的人员会打第二剂
这部份有点乱的步骤。
原则上尽量疫苗打在需要的人身上,不是匆忙把它打完。
最后全国人民都知道我们期待更多的疫苗,
可以让 70% 以上的人都打两剂才是根本,
不是一直计较说哪个县市打得比较快,还剩下多少。
放心好了,一定会打完,而且用在需要的人身上。
Q:
基层抱怨打不到疫苗,还要去新北打? 有耳鼻喉科在抢疫苗?
上周才通知 5000 牙医师打疫苗,后续即使造册也一直在等通知?
流程到底哪出了问题?
黄P:
刚刚一并回答了。
Q:
陈时中强调施打顺序中央说了算?
KP:
科学问题科学解决,媒体标题有误差,
台北市从来没有说不照中央顺序打。有问题会反应。
像长照机构顺序要往前,讲得有道理中央都会听。
顺序目前还是按照中央的。
像机师,为什么说公布了一个月你不讲,
你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我根本不晓得 3+11 那件事情。
从 14 -> 7+7 -> 5+9 -> 3+11,
立法院大家在追会议纪录,都没有纪录。
有问题我会举手,因为我是医疗专业,看到不对,绝对不行。
现在大家比较谨慎,顺序台北市如果有意见我会举手。
长照顺序往前移中央也有接受。
目前施打顺序台北市和中央并没有什么不同的意见。
三立 华视:
联医抱怨疫苗为何不给基层打?
人力吃紧有改善措施?
KP:
这讲过很多遍了,一二三线。
现在比较麻烦的是疫苗进来的时程变来变去,
我们都不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进来,进来多少,
常常是一两天前才知道。
生产线的设计,如果固定给你,可以最有效率运作。
现在我也知道中央全世界在募疫苗,
进台湾的量也是不稳定,很麻烦。
不可能开大型场馆,要打 10000, 20000, 明天没有疫苗。
中央说 6/7 开始打疫苗不用钱,
后面要补一句话,“但是没有疫苗”。这有什么用哩。
但是我也知道目前的状况是这样
不过这不要担心,我们有设计好,
按照数量扩充生产线,这我们会调整好。
民视 台视 华视:
尽管现在中央不强制24小时内火化,
殡葬业向市府争取疫苗,收到公文直接写抱歉难以配发。
议员质疑殡葬处可以打,为什么殡葬业不能配发?
33:
中央目前开放都是一到三类,
殡葬业不是所有人都可能碰到染疫的人,
有一些确诊的案子殡葬业会处理,
这几次的案子,他们都有SOP。
因为疫苗有限的关系,殡葬业不在前三类,
目前暂时没有办法排,疫苗充足会尽快排进去。
联合 华视:
MODERNA将来,可以打到第几类?
33:
今天中央已经讲了,MODERNA只有第一类。
而且是直接配发给医院,不透过地方政府。
Q:
接下来疫苗种类将相当多,市长对混打看法?
KP:
这个还是科学问题科学解决。
看很多论文,先打 AZ 再打 BNT MODERNA,
好像没什么问题,甚至效果更好。
至于倒过来,先打 MODERNA BNT 再打 AZ,
好像没有看到论文。
写论文通常是按照实际遇到的问题,
因为AZ 上市比较早,
AZ -> BNT/MODERNA 这个 OK,
他们说好像比 AZ x2 抗体浓度更高。
至于倒过来的,我还没有看到论文。
AZ -> BNT/MODERNA OK, 其他的没有科学证据。
目前台湾都是 AZ 也没有很多其他的,
等真的有很多疫苗再来烦恼这个问题。
有需要烦恼的问题再来烦恼,没有需要的问题烦恼干什么。
中视 中国时报:
苏说目标八月底10M剂,
三级降到二级是否要等八月底覆蓋率达到六成?
国际供货有问题要延到七月才能来?
KP:
什么时候疫苗可以进台湾,内部也讨论很久,
一下子佛光山、老郭、张亚中,甚至想台北市是不是要去买。
很大的问题是数量和价钱是有关的,
地方政府不会比中央政府更有讨价还价能力。
以前一度讲地方政府可以买,我就很不高兴,
你要讲就早点讲,我自己自谋生路早一点。
今天已经到这个地步,我也不清楚台湾发生什么问题。
算一算现在全世界已经打掉20亿剂,台湾才拿到多少。
美国说要给75万,那是支票,要拿到手才算。
75万不晓得什么时候才会来。
日本倒是比较阿沙力,124万说来就来。
一般覆蓋率要有70%以上才有群体免疫效果,
不够的话要放掉三级管制,感染人数就会上升。
这是个很困难的题目。
从其他国家例子,
受不了放开,感染人数就上升,
受不了再封城,来来回回好几次。
当时我的主张,国际上有认证,价钱不是太离谱,
能买多少买多少先打,
管制能不能在不影响经济的情况下,看可以松到什么程度。
如果不行,大概就是要咬紧牙关撑住三级管制,
撑到什么时候疫苗来再讲。
不是在中央,也不晓得疫苗状况,
策略就是以最低成本维持三级管制,撑到疫苗可以打到 70%。
没有到就放开,大家就要讲好,感染人数会上去。就酱。
三立 TVBS:
苏到立院报告全台空床55%,台北市量能?
是否曾与中央、苏揆通电话?
KP:
台北市以后要写历史,5/24,25 是台北市医疗量能最紧绷的时候。
毕竟医界是企业效率最高,
半个月中防疫专责病床增加到1300,
专责旅馆增加到1800,可以处理确诊的有 3100床,
目前已经压到每天30几个案例,
我想双北医疗量能没问题。
至于其他县市疫情不严重,所以为什么空床55%,
因为大部份集中在双北。
动员相当快,已经解决掉了。
年代壹电视 台视 今日:
今天民进党联署发一个月最低薪资,蓝绿都要发$$?
排富规定还是相当混乱?
KP:
应该要认真作事,不是认真作图。
昨天在网络上看,带风向的又跑出来了。
防疫、纾困、振兴,更精确地说是防疫、纾困、转型。
医疗专业还好,台北市稳定一步步下去就解决了,
纾困这一部份要分个人和企业。
政治要想好再去作事。
现在12岁以下也发了,12-18特教生也发了,
导游、出租车、农渔工发了一大堆,
已经发了563亿,发给363万人,
你现在如果还要再发一次,是叠上去还是怎样?
还是有发过的不用拿? 搞不清楚。
所以说政治还是要务实,不要乱喊价。
像昨天讲那个题目,不分青红皂白每人给一万,
2300万人就是2300亿,可能吗?
还没牵涉到产业转型、纾困,都没有讲。
纾困当然要作,大家不要乱喊乱发,
是就是,不是就不是,想好一遍就作。
中央不要太离谱我们也不会讲话,也是乖乖去作,
但是想好就好,不要乱喊一个价。
像昨天说不排富,两千三百亿,其他都还没讲,
单单个人纾困就两千三百亿,前面已经发掉563 亿,
再叠上去,是怎样? 讲清楚嘛。
务实处理每天遇到的问题,这个会比较合理一点。
东森 自由:
机动快筛造册标准? 怎样才算是扑灭热区?
民众可以自己申请吗?
璩:
热区围堵,冷区歼灭
热区
1. 边界围堵
2. 设快筛站
3. 地形、人数,家户密集标准
寻找固定的点,派出机动防疫队。
有初步的成果。
昨天挑选的点,有筛出个案,等等。逐渐推动。
目前看到热区有在减温,相对冷区有看到热点,
热点也派出机动快筛队,针对热点精准打击,
至于大范围冷区,还是精实的疫调,溯源截流。
33:
出动的原则,只要有需要大规模快筛,
不希望他再移动的情况,会出动机动快筛队。
有台北市公司说有确诊,50,60人需要快筛的,
通报我们,可以请防疫巴士载到快筛站来。
机动快筛队第一个我们要先准备名册,
做好条码标签,到现场直接装实验盒子送到实验室。
没有办法快筛队在现场,随机让大家进来。
快筛站有电脑、设备,无法事先造册会希望他们到快筛站去,
数量比较多的话通报我们会请防疫巴士载到快筛站,
不是有需求都可以调动快筛队,它必须事先造册。
万华比较重要,还是最大热区,
第一鱼果有农产运销和渔产公司,
都是台北市民生供给的地方,
不管三级或四级,这些地方都不会停止,是重中之重,
会优先到鱼果、环南,确保台北市生鲜提供不会受到影响。
其他可以申请,希望有100人以上,先造好册,
这样去速度才会快。
公视:
比照高雄媒合餐饮业与出租车外送?
KP:
本来市场人流很多,要发展电商物流疏散市场人流,
后来发现 PCHOME 业绩 5x, 最近台北市快递停止运送生鲜。
危机就是转机,新冠造成很多行业的打击,
但是倒过来,电商、物流业绩上升了。
这个明天会讨论。法令、保险,尽快订一个方法出来。
苹果:
李小姐上个月20号确诊,卫生局告诉他没有床,叫他待在家,
但是症状愈来愈严重,没有办法就医和药物治疗。
市府有掌握?
KP:
20天前的故事,没有错,当时是这样。
这一次最危险就是 5/24 5/25 两天,
大概有30几次救护车送不进去,
但是在医疗量能快速扩充之后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我想这个李小姐应该是病好了,才有力气出来写这个文章。
中国时报:
资深记者住处轻生,法医采检确诊,卫生局有掌握?
33:
一样的问题,生前有确诊的话会被列管。
现在是死后确诊。我想事后还是要去了解一下。
民视:
市府首度视讯会议效果? 考虑下午记者会也改成这样?
KP:
其实我们防疫记者会本来就视讯,
以前在我们前面有一大堆记者堵麦,
要恢复那个大概要很久以后了。
至于今天是第一次视讯会议50个人,
会开会检讨哪些地方要改进。
视讯会议大概也是时代潮流,会更有效率,更方便。
危机就是转机,
所以不是防疫、纾困、振兴,是防疫、纾困、转型,
整个国家的产业、政府要跟着转型,
才能跟上后疫情时代的需要。
感谢有你
========
(完)
※ 警语: 本文非逐字稿。
-
【疫起,守护台北|EP13】台北疫苗打的慢?你有问题进来看!
https://youtu.be/5WCZSHGDbGw
【疫起,守护台北|EP14】为什么造了册还没打到疫苗?我来告诉你剩下的疫苗在哪里!
https://youtu.be/P2J5uWlVcA8
-
今天是ㄌㄧˇ ㄒㄧㄥˋ小姐中枪。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