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210602_台北市防疫因应记者会

楼主: prussian (prussian)   2021-06-02 23:24:36
政府单位:台北市流行疫情指挥中心
直播连结:https://youtu.be/Z9lCoT_gm14
出席名单:
传染病防治医疗网北区副指挥官 璩大成
卫生局长 黄世杰
市长 柯文哲
副市长 黄珊珊
社会局长 周榆修
00:00 宣导短片: 台北通 & 行动快筛队 & 阿伯怒怼
12:08 正片开始
42:56 感谢有你
KP:
- 中央公布疫情
最近一个礼拜的数据比较没那么精准
- 行政区确诊数据 -> https://imgur.com/kTU3JhE
万华有控制,其他行政区有出现
- 快筛站数据 -> https://imgur.com/IcVkJXV
- 阳性率 -> https://imgur.com/xpnAHTS
- 阳性数 -> https://imgur.com/y4YmbsV
一个程度有控制,但是没解决。战况胶着。
如何以最低的成本撑到疫苗可以普遍施打
交通局监控车流量
量慢慢在上升。预料中。
美容美发要不要暂停?
对于收入比较低,工作才有饭吃的人,
要思考这些底层人民的生活。
一时间没办法消灭新冠,
思考如何在最低成本不违反人性,经济的维持跟疫情取得平衡。
市场的问题,
台北市最成功的是没有诉诸公权力用强硬手段处理,
跟市民呼吁,85%都还蛮合作的
用最低的行政成本,有高素质市民的合作,
至少控制在这程度。
五家市场已经用监视器显示,慢慢台北市的市场会建立网络监看,
将来一个礼拜上街两次采买,你自己看了人少才去
不期待100%会去看会合作,只要有 80% 就可以用最低成本控制住。
行动快筛站
有需要才作。那个地方要有一个程度百分比。
盛行率到几趴才值得作? 我们还在研究。
确诊的工作地居住地,现在有大数据可以监视,
所以成立行动快筛站比较灵活,哪边有需要就去作。
今天第一次试办,去文化大学,
大概有 200 多学生,快筛阳性已经有 13 个,
状况还好的送旅馆,有症状的送医院。
第一圈会专门居家隔离的旅馆。
这样的模式,有几个是阳性,判断有群聚危险,
就出动快筛队,一个上午把它作完。
这样很迅速把可能散播的群聚处理掉。
拜托市民朋友,尽量减少人与人之间的群聚,减少感染机会,
菜市场尽量少去,只作必要的次数的采买。
疫苗的问题 https://imgur.com/HwjJxeV
规划得差不多了,
第一线只用39家合约医院的话,一天可以打到 45000剂
超过的话有第二线健康服务中心门诊部
第三线 大型接种站 比方小巨蛋,市府大厅,世贸展览馆
这时候要动员基层诊所。
卧床行动不便的,成立机动接种队
关于疫苗的接种,我们是有计划第一线,第二线,第三线,
只要中央计划清楚,每天希望我们打多少,我们就有多少人的准备
打仗是最适当,如果一天只给两万支,准备打20万人的干什么。
疫情现在进入胶着状态,比意志力,
拜托市民合作一点,我们用最低的行政成本撑过疫情到疫苗可以打。
期间还是会作很多精进,
比方说按照热区成立行动快筛队,
热区作普筛,遇到有群聚感染危险的,速战速决把它扑灭掉。
也准备好大量疫苗施打的计划,有各种计划,
看你每天供应多少疫苗,就有多少准备。
Q:
台北通上线状况?
短信 $0.7 唐凤说可以协调减免,市长看法?
KP:
目前是电信商吸收,不是不要钱。
政府是作基础设施,不是每个人都有智慧型手机,有WIFI,
在既有基础上精进,若要长久的话,用 WIFI是比较好。
我们的实联制一扫,有店名住址跳出来,比较好检查。
短信版就是阳春,一串数字你也不知道是什么。
实名制好处是,要足迹调查时可以很快通知。
短信只通知手机,实名制台北通有不同管道可以找到你。
呼吁
悠游卡最好实名制,坐车一刷都很有保障,有疫情可以直接通知你。
悠游付,也是一样消费
台北通用 QRCODE一扫,都很方便。
如果有更高级的方式我们还是用更高级的方式处理。
长期我们要建立智慧城市,这是基础的基本建设。
危机就是转机,利用疫情把智慧城市的基础建立起来。
Q:
疫情仪表板是否公开?
KP:
疫管科的资料有没有侵犯到个资,这个要研究一下。
就政府方面我们有大数据,快筛部队的布置,疫情的防堵是很有用,
但是不是要完全公开给市民,可以讨论。
内部还要再想一下。
Q:
确诊者发病前感染的案例是比较复杂的,
未来健服中心量能,如何同时关怀居隔者,又进行确诊者疫调?
KP:
新冠肺炎防堵为什么比 SARS 困难,
SARS是发病才传染,你发烧我就知道你有病,
为何台北市新冠肺炎控制到一个程度就降不下去,
后来想一想一个很大的理由是,
控制到一个程度掉下去就在那里,很难缠的样子。
为什么很难缠,因为它在发病前就有传染的危险。
现在量很多的时候,我们鼓励你有症状才来作快筛,
问题是有生病的时候,前一两天已经有感染能力。
我们现在已经控制到一个程度,如何进一步控制疫情,
变成发病前一两天要控制,这还是要疫调,
前两天跟什么人接触,去围堵。
现在有几个战术要重新调整,
一开始防疫旅馆不够,所以我们说你情况还好就放在家里。
可是放在家里是中心同仁要去作疫调作追踪,耗费太多人力。
既然旅馆数量够了,现在是这样,
除非你有很好的理由,一定不会感染人,隔离很好,病情不会变化,
才允许你住家里,不然有确诊全部放到旅馆。
这样才可以把健服中心人力省下来去作疫调,
才有办法把发病前一两天可能的被感染者找出来扑灭掉。
从现在开始原则上确诊就去住旅馆,
不然病例数降到一个程度就停在那里了。
现在系统是发病后才去围堵,
就没办法对付发病前感染的那批人。
这和当年 SARS不一样。这就是新冠更难搞的原因。
为了支援健服中心疫调,现在调了63名校护支援健服中心,
既然旅馆床位够了,整个战术还会再滚动式修正。
Q:
行动快筛队若是热区会不会人手不足? 是否再增加?
KP:
我们已经成立两队,今天是第一次,去文化大学,
一个早上可以作一百多个,一队上下午可以作两百多个。
所以我们也是开始试办,现在成立两个队,机动的,
绝对比固定的好。这个时代要机动。
坦克车一定比步兵厉害。
先两队,基本的模式已经成立了,
我佷喜欢 SOP, 一个快筛队要有多少人,多少装备,把它标准化,
有需要我就复制,陆续增加。
用两个队试跑一下优缺点,
我猜这一定变成全台湾的标准模式,
台北资源比较多,要作的工作就是先练习,研究,
最后写成 SOP 给大家复制。
Q:
市场防疫外县市用顾客分流,北市用摊商营业时间控管,
被质疑是方向错误?
KP:
台北的防疫将来要对世界说明的是,
最成功的是我们都没有用强制的手段,劝导比警棍有效。
市民是这样,命令下去绝大多数会戴,
不戴的人警察一讲,99.99%会戴。
如果说没有带口罩,警察说不定还给他一个口罩说,
既然你没带,这个给你戴上去。
台北是比较友善的地方,
警察给你一个口罩你还不戴,
那只好开罚单给他,3000-15000
这种人有没有,有,不多啦。
国家的力量在国民全体,我宁可诉诸国民全体水准,
是不是100%,当然不是,但只要85%以上愿意合作,
现在用这种方式,以最低成本,就可以把疫情控制到一个程度,
这才是世界上比较好的模式。
不需要用极权国家的方式,这个国家也可以运作得良好,
这才是这个国家成功的地方。
Q:
双和医院暴力,仁爱医院病患闹事,
对于类似脱序北市有何因应?
璩:
昨晚下雨柯市长到忠孝、阳明院区视察,慰问同仁,
在户外工作很辛苦,也很感人,
但民众在户外大帐棚井然有序默默无语
感谢市民可爱温馨的一面。
少数暴力行为予以谴责,希望以后不要再有这样的情形,
虽然是非常少数,但一向对我们一线同仁有很大的压力
感谢警方大力协助,整件事情已经处理下来。
Q:
长照机构人员何是可以打疫苗?
社:
优先级往前拉,到和基层院所同仁一样的排序
目前住宿型长照机构含身障,有3900位工作同仁,
分第一线及非第一线,后天可以开始打第一线,
含现场主任、护理人员,照服员,身服员,含外籍看护,
分批分次,希望尽快施打完毕。
Q:
国产疫苗还在二期,国外大部份是三期才有EUA?
KP:
讲得很多了,我想大家心理有数,
我们要不要支持台湾医疗产业? 当然要
我们要不要支持台湾本土生技产业? 当然也是需要
但现在问题是,我们用很大力气才能维持疫情控制的状态,
这和一年前不一样,一年前是边境防守,本土感染非常少,
在那个时代不作快筛是对,不急着打疫苗是对。
可是当防线被突破了,
看点状图更可怕,看数字大家比较不害怕,
可是它很清楚,感染已经渗透到台北市各地方,
用现在管制方式勉强可以维持,
可是这样到底可以维持多久?
特别昨天晚上我想了很久,美发美容要不要停,
是台北市 大概有五千家,从业人员有多少?
停掉,吃饭的问题怎么解决?
两个礼拜可以,拖久了还是会有问题。
我们现在每一个动作都在思考,必须维持到疫苗可以被打为止,
只要放松,确诊案例就飙升。
我们支持台湾本土的生技产业、疫苗产业,
我们也认为它是重要的、国防必须的东西,
可是现在情况不一样。
问我的话,
国际上有认证的疫苗,价格也不是太离谱,
能打就先打一些,至少要打一下。
特别是现在还在双北,还没扩散到全台各地,
在这个地方疫苗一打至少先封住。
时间久了,从台北经验,他会从万华一直扩散出去,
特别是高铁成立之后,台湾是一日生活圈,
发生在台北的市情,再过三个礼拜一定扩散到全台湾,
与其搞到全台湾遍地烽火,
应该现阶段可以打疫苗,先围堵起来扑灭一部份,
这恐怕才是比较正确的作法。
至于那个第二期第三期,
很抱歉,我们还是科学家,还是医学院教授
实在是没有办法支持中央的很多说法。只能这样讲。
Q:
北市还能撑两个月,等足够的疫苗?
KP:
维持这样,疫情就是这样。
我每天开会先问,昨天的救护车有没有问题。
因为救护车病人送不进去,很清楚就是医院量能不够。
还好昨天没有,所以知道目前医疗量能是OK的
我也知道每天疫情就是这样稳定。
可是这样要撑多久? 两个月?
我不晓得那些夜市再撑两个月... 这要再考虑看看。
我们不是只着眼在生技产业疫苗产业,
是整个台湾的问题。
所以我们是治疗病人,不是治疗一个病或器官。
这个战略逻辑还是要清楚。请中央要慎思。
Q:
中研院研究员表示6/14恐无法解除三级警戒?
KP:
这是这样啦,解除就是几天后,确诊人数就爆涨啦,就这样,
所以这就是问题,能不能解除,当然可以,
就是确诊数会一下飙上去。就这样。
Q:
基隆市长林佑昌说地方、企业自己购买疫苗,
会造成贫富对立、撕裂社会?
KP:
那如果这样,中央就赶快疫苗进来,看我们怎么解决嘛。
这一题已经不想再讨论了,是非对错大家心里都有数了。
感谢有你
========
(完)
-
台北市市场处机关入口网-市集即时影像监视
https://bit.ly/3uO5sbE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