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防疫产业链/新加坡科技阻断病毒 口罩厂进驻启动防疫产业发

楼主: laptic (无明)   2020-09-27 15:07:32
完整标题:防疫产业链/新加坡科技阻断病毒 口罩厂进驻启动防疫产业发展
发稿单位:中央通讯社
发稿时间:2020/09/27 14:32
撰 稿 者:记者侯姿莹
原文连结:https://www.cna.com.tw/news/afe/202009270101.aspx
https://i.imgur.com/P78e08Q.jpg
新加坡为强化接触者追踪,推出SafeEntry访客登记系统,民众须扫描门口QR码才能进入
商场、店家。中央社记者侯姿莹新加坡摄
拿出手机、扫描门口QR码才能进入商场、店家,这是新加坡疫情下的生活写照。自疫情爆
发以来,星国推出SafeEntry访客登记系统及多款功能不同的App,科技成为最佳防疫利器。
2019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今年初开始逐渐蔓延全球,新加坡于1月底出现首个确诊
病例。原本被视为抗疫成功模范国家的新加坡却于4月初爆发移工宿舍大量群聚感染,疫
情急剧升温,曾一度连续4天单日确诊人数破千;星国至今累计确诊病例超过5万7000起,
其中绝大多数是宿舍移工。
新加坡科技防疫深入生活 开发APP阻断病毒
为遏止疫情扩大,新加坡于4月7日至6月1日实施类封城的“阻断措施”。同时,新加坡也
善用本身的科技优势推出许多防疫措施,包括政府部门开发手机APP强化接触者追踪,派
出4脚机器人到公园巡逻并透过语音讯息提醒民众严守社交距离。
如今新加坡疫情趋缓,在逐步恢复经济活动、松绑边境措施之际,强化接触者追踪更显重
要,星国政府继推出手机应用程式“合力追踪”(TraceTogether)供民众下载后,还研
发可携式的追踪记录器广发给全国居民。对于未在指定设施隔离的入境者也发给追踪用的
“电子表”,以利当局监控隔离措施,隔离者在隔离期间须下载FWMOMCare App,每天回
报3次体温。
不仅于此,新加坡的百货公司、餐厅、商店、办公大楼等门口都有管制点,民众须先扫描
SafeEntry访客登记系统的QR码才能进入。
强化接触者追踪对防疫有很大助益,主管新加坡智慧国家计画的外交部长维文(Vivian
Balakrishnan)说:“过去几个月,由于扩大使用数位工具及SafeEntry和合力追踪的资
料,我们能够减少找出与确诊者有近距离接触的人所需的时间,并将他们隔离。”过去需
要3、4天的时间,现在大部分在一天内就能完成,他强调,“速度很重要”。
随着新加坡政府将放宽举办大型展览和会议的人数上限,人与人之间势必会有更多互动。
维文表示,“仅知道过去1小时内有谁在这栋建筑物并不够,你会想知道出现在同一栋建
筑物的人群中,哪些人是近距离接触者”,为此,新加坡10月将试办结合SafeEntry与合
力追踪计画,进一步强化接触者追踪。
另一方面,有鉴于发烧是辨认潜在病例的关键指标之一,新加坡各地商场、办公大楼的门
口设有体温传感器或由专人测量体温,确保没有发烧的人进入。为避免门口出现排队人潮
,新加坡政府科技局也研发智慧体温检测仪,不仅同时可测量多达10人的体温,还可探测
民众是否有戴口罩。
成熟的科技发展在这场全球抗疫战中更显重要,拥有雄厚科技基础的新加坡今年再度于瑞
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公布的全球智慧城市指数位居首位。洛桑管理学院的智慧城
市专家兰文(Bruno Lanvin)表示,今年的智慧城市指数显示,能结合科技、领导力等因
素的城市,“应较能承受这类危机所造成的最严重冲击”。
尽管科技有助防疫,但不可否认的是,疫情也重创新加坡经济,贸工部预测新加坡2020全
年经济将萎缩5%至7%。然而,危机也可以是转机。
拼口罩生产 加拿大麦迪康首度在星国设厂
疫情来袭,戴口罩是最重要防疫作为之一。为解决新加坡口罩需求,新加坡商“新科工程
”(ST Engineering)今年2月把原本在台湾的2条口罩产线移回新加坡。
新加坡贸工部长陈振声指出,当疫情在中国爆发后,星国意识到全球手术用口罩将严重不
足,后来也决定建立本地口罩生产能力。他证实,新加坡从2月起开始生产医用口罩,其
中,新科工程扮演重要角色。
除了建构本地手术用口罩的生产能量,新加坡同时也开始生产可重复使用的布口罩,免费
发给民众。最新一波的免费口罩由淡马锡基金会发放,每位新加坡居民可获得2个可重复
使用的白色口罩,另外还可上网订购黑色、桃子色、丹宁蓝、海军蓝等特殊色口罩。
不仅当地厂商投入生产,外国企业也前来助攻。总部位于加拿大蒙特娄的全球口罩大厂麦
迪康(Medicom)6月宣布,将于新加坡设厂,每月可生产数百万计的口罩。这间口罩厂名
为KHM工程公司(KHM Engineering company)。
KHM一名主管布吉华(Hugues Bourgeois)向中央社记者表示,过去是提供法国厂生产的
口罩给新加坡卫生当局,后来因为需要找到一个方法达到生产本地化,“这让我们有机会
讨论在新加坡设厂制造口罩的事宜,提供在新加坡生产的高品质口罩给星国医疗人员”。
布吉华指出,新加坡厂目前共有4条生产线运作,且仍在扩张中。
疫情当前,不但口罩是重要防疫物资,各国也竞相投入疫苗研发,新加坡同样未缺席。纽
约时报统计,截至9月18日,全球有40支疫苗正在进行人体试验。
其中,由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Duke-NUS Medical School)与美国制药公司Arc-
turus Therapeutics合作研发的Lunar-Cov19疫苗,已开始人体试验,第一阶段的受试者
年龄介于21岁至55岁。这是新加坡首支进入人体试验的2019冠状病毒疾病疫苗。
(编辑:林淑媛、杨凯翔)
───────────────────────────────────────
防疫产业链/韩国生技抗疫打响品牌 政府强力支持成外资亮点
https://www.cna.com.tw/news/afe/202009270103.aspx
(中央社记者廖禹扬台北27日电)
2019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武汉肺炎)疫情从中国开始蔓延,横扫全球,韩国也难以
幸免。但韩国以优越的生技产业抗疫成果,却令世人刮目相看。
今年3月,韩国从第一波每天数百例确诊的爆炸性失控,到靠着不封城让新增病例下降,
“得来速”快筛打响全球知名度,美国总统川普也致电给韩国总统文在寅请益防疫,让韩
国检疫试剂等重要防疫设备出口量节节攀高。
截至8月20日为止,今年韩国出口的检疫设备总额已接近1兆韩元(约新台币250亿元),
根据韩国关税厅统计,韩国除在疫情爆发初期抢得先机,率先研发出检验试剂组出口,原
先趋缓的疫情在8月卷土重来后,自韩国出口额再次回升,显示韩国检疫产品在国际市场
上仍占有优势。
在这波防疫商机中抢得先机的大将之一、韩国生技公司Seegene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
网CNN专访时透露,在韩国出现首例确诊前,Seegene就已决定暂停生产50多种产品,全力
投入防疫相关研究,因此才能在2月初就推出第一版检验试剂组。
此外,政府的大力支持也是韩国生技产业在此“疫”中先下一城的主要原因之一,韩国疾
病管理本部将一般可能耗时一年半的许可程序缩短至一周内完成,Seegene研究所长李大
勋(译音)也说,“从来没看过疾病管理本部那么快就发出许可”。
生技医疗产品因攸关人命,长期以来发展出许多事前管制规定,在台湾也是如此,业者必
须通过重重关卡,投入大量时间及经费,才能取得临床试验等各项许可,因此从药物研发
到正式量产上市,通常都需要花上10几到20年时间,也是当前台湾业者在研发药品与疫苗
所遇到的最大难关。
韩国政府为何能如此快速缩短审查程序?
实际上,韩国并非是因疫情爆发才匆匆发出许可,虽然国内疫情爆发的确为韩国当局带来
时间压力,但早在2017年,韩国政府就已注意到生技相关事前管制规定,使技术革新及产
业化速度减缓的负面影响,组成改善工作小组,着手修改相关规范。
根据韩国生技政策研究院今年公布的2019生技白皮书中指出,美国、欧盟及日本等先进国
家,都早已针对相关法令进行修订,以在生技技术及产业发展上取得先机,培育具未来性
产业。而韩国虽然还在进行法令修订工作,但在改善相关管制规定及审核效率上已有明确
共识及执行方向,有助在这次疫情中弹性因应。
除检测试剂外,为有效终结疫情,各国药厂纷纷投入治疗剂及疫苗研发竞赛,韩国也不例
外,韩国药厂赛特瑞恩(Celltrion)研发的抗体治疗剂CT-P59在韩国及英国都已取得临
床试验许可;韩国生技公司SK生物科学(SK Bioscience)也将协助生产英国牛津大学和
英国药厂阿斯特捷利康合作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实验疫苗。
这些成果当然不只是倚靠检验试剂组的一战成名,而是韩国政府与生技产业多年来争取与
国际药厂及研发机构合作所奠定的基础。韩国政府从1980年代中开始锁定发展生技产业,
对生技产业研发领域投注预算更从1990年代起持续增加,在2005年就已达到年投资约7000
亿韩元(约新台币175亿元)水准,近年则维持在每年3兆韩元上下。
在吸引国外资金及技术上,韩国政府祭出所得税、土地税、关税减免等各项税金减免优惠
,依外资投资金额向研发中心提供最高15%资金支援,甚至设有外资直接投资企业专用园
区,提供在韩投资外企低价土地,并允许外资企业参与国家开发计画、享有与韩国国内研
发中心同等待遇,提高外企向韩国投资资金及技术的意愿。
韩国品牌背后是政府 外资眼中热门合作对象
韩国政府过去倾全力扶植的钢铁、造船、半导体、汽车产业等,现今都已在国际市场上拥
有一席之地,擦亮“韩国品牌”(Korea Brand)的招牌,这项优势也让韩国生技产业在
这波疫情中受惠。
韩国制药生技协会会长元喜睦接受媒体访问时直言,韩国品牌在韩国业者争取与国际相关
大企业接触时相当有帮助,“韩国政府已经宣示要扶植生技产业”,在过去半导体、汽车
等成功案例之下,对外国企业来说是相当大的合作诱因。
元喜睦指出,韩国医药产品市场及制药公司规模、历史都比不上其他先进国家,以企业销
售额来看,大型国际制药公司辉瑞(Pfizer)、诺华(Novartis)、罗氏(Roche)、美
国默克(Merck)、娇生(Johnson & Johnson)销售额动辄40、50兆韩元,韩国年销售额
超过2兆韩元的制药公司则一家都没有,国际竞争力相对较低。
不过,韩国业者眼光却很长远,元喜睦说,韩国制药公司净利率最高约9%,低的话大概只
有1%至2%,但用于研发的投资平均高达销售额的1成,“等于是赔钱在做”,目前已在进
行COVID-19抗体治疗剂临床试验的赛特瑞恩去年销售额就有26.9%用于研发。
元喜睦表示,这次疫情爆发后,使更多人体认到生技制药产业的重要性,韩国政府设于各
国的大使馆也接获不少对韩国医药产品的相关询问,这次疫情虽对整体产业造成危机,但
可能也是韩国业者积极争取海外订单,进一步打进国际市场的大好机会。(编辑:林淑媛
、杨凯翔)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