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0701 CECC指挥中心记者会摘要

楼主: mjirislin (Miaomeow)   2020-07-01 15:32:03
政府单位: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
直播连结: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Zk3ahIe_mg&feature=youtu.be
出席名单:周志浩、张上淳、陈时中、陈宗彦、庄人祥
一、本日新增案例数
敦睦:0
境外:0
本土:0
确诊数:447
解隔离数:438
死亡:7
还有2位,希望尽快康复!
二、口罩
预购领购仍有400多万人没有领,虽本来就有在eMask上明列,逾期未领者丧失领取资格,
还是体谅部分人临时有事情、状况,站在亲民、便民角度,规划可以补领。
补领没有设计在电脑上,资讯系统要修改,要顾虑到超商系统调货、配货修订,
需要一点时间,修改程式、数据库,希望在2.0的第13期可以补领没有领的口罩。
里面会增加费用,会加收手续费。
三、其他
1.日本女学生案,庄副有做很多说明,稍后还可以询问。
2.边境开放、筛检、普筛、广筛等呼声众多,
如日本女学生案,有被问匡列是否太少,但其生活相对单纯,
基本上都已经匡列,也都做了PCR,后续会有血清、血液的检查,会跟大家报告。
四、筛检状况、策略说明(依简报分小标)
1.Covid-19检查检验限制,常提到的快筛、血液学检查,误差比盛行率高很多,
基本上还是以全球的Golden Standard,最准确的PCR,整体还是以此为准;
PCR有什么限制,从感染起到发病时、有症状时,后来就痊愈或身体健康受到影响,
在这里面并不是整体的时间都验得到,验得到的时候是从发病前两天、有症状后,
7天到10天,各种研究报告有些不同,有可测出期;这段时间就是身体有病毒可以测出,
换句话说就是会传染的时候,在检验或疫调时也好,有发病后接触者,至少往前拉14天,
这段时间在潜伏期,传染力不强但也有可能,虽然病毒测不到,但还是有病毒,
接触者都还会匡列,发病到检验出来,前两天要特别注意接触者是谁,因为传染性较强;
不是任何一个时候,得到病毒都验得出来,没有验出来不代表以后不发病,因为有潜伏期
2.以上述方式采验,用本土情况做参考,此为有名的班机中340名,共12名确诊,
从开始入境,最后查有12人确诊,如果用入境第一天查,仅会有5人确诊,
也就是7个人会漏掉;前端测了后面没办法放的原因是很多人未来发病才会检验出来。
也就是前面被感染到,但经过一定潜伏期才会被验出来,所以不可能验完就放走。
因为所有人都有验过,所以我们可以确认说,确诊12名都有过症状,
另外225人中,都是没有症状,也没有确诊的案例;并不代表更大范围中,
没有症状就没有个案,但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没有症状的被感染者确实很少。
我们再来看分布,特别标出五天、七天,入境后第五天可以测出8人,有67%可以被验出;
第七天,有83%可以被验出来,后面有一些零星个案。
3.包机里面有一些检验,第一班包机有一个出现发烧症状,采检阳性,
其他包机也都采检过,没有症状的也都没有确诊。
4.敦睦舰队,检验相当完整,前后都有做PCR检验,中间有做血液学检查。
4/18,全部回到集中检疫所采检,采20位,其中4位,有看医生,让我们惊觉有个案。
我们总共有36个案例,第一天采检大约会采出67%有感染者,剩下的相对的是33,
但比例有一定的距离,一开始采检完是阴性,不代表就是阴性,
需要做风险的判断,再决定采检的次数与方法。
5.再从全部来看,境外案例有356位,本土55位,敦睦36位。
里面356位有16位是没有症状,没有办法从发病日检验,去验证想法正确与否。
把16名扣掉,再看340名里面检验的情况,这是我们在机场的时候、边境检验时,
大部分可以把这些人检验出来,以前有症状的也检验得出来;
发病前两天就可以验得出来,所以在这一天,我们在机场也许就验得出来。
如果我们只采第一天就只能采到一部份,全部采(后两三天)就都可能采到,
如果没有全部采,可能就会放掉后续很多个人;换句话说,如果在机场就全筛,
我们可以筛出65%,但仍有35%查不出来,这些人就会往外跑;
确保这些人都可以被检查出来,才会有居家检疫14天,希望有症状、发病被检验出来,
甚至华航个案,因为个案比较多,解除隔离前就会再采检一次,没症状=没检验出来。
6.现在来看到为什么有五天、七天这样的想法,就是在相对安全的国家中,
14天的居家检疫,有感染的几乎都找得到,如果缩短会怎么样,往前越缩,
就会放掉后面的零星个案;在第五天筛检,第六天发病的验得到,
因为发病前两天就验得到了。以国内境外移入案例来看,可以找到93%个案,
换句话说九成以上,都会在这五天,有感染的都会被检验到。
第七天96%,放掉4%,五天放掉7%;五天后九成以上都检查得出来。
剩下就会漏掉一部分,要看母数有多大、放多少人进来。
要看他们国家14天内的发生率、盛行率,根据此回推,14天个案数比例有多高。
纵使有漏掉,也可以在医疗、检验可承受范围内。
5、7天有漏掉可能性,所以过了五天之后还是要自主健康管理、防疫计画书,
纵使漏掉还是在有限范围、适当保护下,传染可能性降到最低。
7.国外经验,冰岛,6/15起入境全面检测,然后自主健康管理或是放行,
很长一段时间国内案例是零星个案,但在6/15开始放了之后,遗漏掉造成社区感染,
6/15-6/28确诊30例,其中5名本土,其他22位境外传给5人,3个感染源不明。
我们目前来讲,我国边境还是非常谨慎,只靠PCR在机场检验,没办法确保社区安全。
如果自主健康管理没做好,风险相对大。
8.冰岛提出政策需要检讨,有个案例,参加足球比赛,匡列400位接触者,3位阳性。
9.国内情形到底如何?有一群人经过国内筛检后,发掘出来的。
总共厌了7万6千883位,检验出447位,55位本土,36敦睦,356位境外移入,
把这些人找出来、验出来。
大家都在说,2300万人是否有漏掉,我相信可能会有无症状漏在外面。
有没有方法把这些人找出来?所以大家提广筛。
是否我们检验量能相对少?我们检验7万6,也就是每百万人检验3300左右。
是否因为检验量能少,有很多人有感染没有被采检出来,关于此问题,
是否要运用方法将这些人都找出来?怎么把他们找出来?把范围扩大?
筛检条件是否要更松?现在是有症状、医师判断就可以采,那是否规定说
医护人员、出租车、游览车司机、或是经常暴露在人潮拥挤地方店员,都要全采?
是否能发现一些个案出来,但这跟我们策略差异不大,因为我们感染就是低。
找出来的意义是及早就医、避免扩大,及早就医有意义,但避免扩大上,
我们这样策略做了6个月,结果是10+1+1,10个感染源不明,+1敦睦+1日本女学生,
在这里面就是有人传给这12个人,要怎么找出后面这些人?事实上找不到。
纵使刚刚这样讲,把所有有过症状者,一个礼拜急诊2万4,一天3-4千人,循环几个月。
如果不在发病前两天,或是离感染期间是验不到的,所以每14天就要再走过一次这些人,
结果就是避免每6个月产生12个未知感染源的病人,所以社会成本、效益上差很多。
如果任何人能提出来任何一个群体是被认为特别高风险、没有注意到的,
例如医护人员,有扩大筛检计画,只要他有感觉、需要验都可以验,验了5000多。
事实上没有任何一个是确诊的,如果有想法、有特殊群体,有科学实证,也愿意做,
因为现在检验量能是足够的。
10.检验够还是不够,是否检验量少、产生确诊数就少,
检验重要的就是阳性率多高,越高就是检验越不够。
阳性率越高,表示需要筛检的越多。
同心圆第一圈阳性率高,第二圈可能高,第三圈仍然高,像涟漪一样。
如果第一圈没有,第二圈不是完全不可能有,检验有侷限性,变成很少很少。
11.WHO认为阳性率要低于5%的国家,这样的检测就够了,才有资格谈解封条件。
台湾只有0.43%,阳性率非常低,验167个发现1个。不管检验规模多大,阳性率低,
检验就够了,需不需要再扩大可以想,但要有实证基础。
12.列出一些表,检验有些国家阳性率相对高,36%,也就是验三个中一个,
我们是0.43%,验到将近170个找到1个;如果阳性率高应该要扩大,
我们几乎是世界最低,需不需要扩大?如果有实证基础、有意义,我们就会做。
但有一个困难是,几乎这些检验的极限值,比我们真正盛行率都要高,
换句话说,验不太出来啦。
13.欧盟公布了一些国家,台湾不在里面,我们检视其评断标准:
(1)最近14天新病例发生数或每十万人确诊数是否接近或低于欧盟平均
→我们都是他们的百分之一算,已经是没有意义的低,低非常多;美国到现在700多,
台湾是19,远远低于相关数目。
(2)相关应变作为,包含检验,阳性率0.43%几乎全世界最低,监测有电子围篱,
接触者的追踪,有居家检疫、电子围篱、关怀系统、追踪系统,
疫情控制结果,每百万人19、死亡数目7,尤其是死亡数目,
盖牌的国家应该是资讯非常不透明,不然死亡数目相对难盖牌的,前后年比较就可以明白。
每个疾病致死率都不会差很多,跟医疗量能有关,终究是一些基本数目,
台湾相对是世界相对低,在185名左右。治疗及通报系统算是非常完整。
跟14天前相比,还是有稍微减少,但本来就趋近于零,相对非常低。
(3)防疫措施,口罩非常充足,社交距离这两天变得比较差,并没有让整体疫情扩大。
(4)经济社会考量,互相往来经贸多不多、来旅游的人多不多,对经济影响怎样。
(5)互惠原则,以前提到的一个,这点对我们形成困难。就是两个风险不同疫区,
要用同一个标准放宽,要非常谨慎要跟欧盟持续沟通,让他明了一些相关情况、期望。
14.所以回来看到,两个礼拜的时候,之所以有通则14天居家检疫,
确保不会有遗漏的案子;第二个根据商贸必要性,不能来的也可以来,
为了商务人数不是相对多,中低风险、低风险国家者,五天漏掉7%、七天4%,
母体不大,加上后续自主健康管理、防疫计画书确实遵行,加上国人接触者,
都有适当保护,风险相对低,为了国家经贸发展,有特殊商业需求必要活动,
都可以专案来办,在防疫计画书之下,大家来沟通,是否可以有相关作为,
让边境在安全前提下,做适度开放。国与国之间必有不同,怎么互惠,
在这样的前提,以开放态度,如何来谈,积极来办理,在台湾可以承受风险之下,
进行相关事务。
以上报告。
QA
Q:已经7/1,今年进入下半场,专家比较担心,未来对于台湾整体防疫、
检验量能、防疫旅馆数量、医疗量能、是否第一时间取得疫苗,专家认为四大隐忧。
未来下半年,7-12月甚至到明年,检验量能、检疫旅馆、医疗能量整备、疫苗的规划?
目前对于短期商务来台,是否可以缩短天数国家,名单是否有变动?
最快何时可以居家检疫不满14天,短期商务人士来台最快什么时候?
中:检疫旅馆,集中检疫所空床率有86%,不管渔船要进入、必要专机都有空床可运用,
检疫旅馆,也都没有满,使用6-7成,另外规划整体进来时,基本用有的量去控制进来的人
,进来一定要安全跟社区做隔离。检验量能从一开始500多件到6000件,持续扩大中,
每天检验人数100多件,不管是扩大筛检、法层通报,一直鼓励采检处所够、检验地方够,
量能应该也是会够,以现在6000持续增加的话。疫苗的话,分两个策略,我们对于国内
疫苗短期研发上,FDA或是国卫院,都及时进到厂商检验文件、结果,
毕竟要快,但不能错,行政上协助是100%支持,另外EUA根据国际规则,
订定相关如何缩短临床时间,跟紧急使用timing,法律作为也完成。
扶植国内生技、疫苗产业,也会给他们研发经费,每一阶段前期赋予厂商,
是在我们评定的3-4家厂商内,非单一家,都已经有相当程度进展。
最快的一家,这个月已经提出人体试验、已经展开。钱也在挹注,也注意到人体试验,
相关需要的病人数、医疗机构、医疗单位的协助,也很重要。
所以在医事司、FDA、CDC,还有国卫院,组成医院国家队,希望先解决未来人体试验的
IRB也好,能够在一条鞭下完成,结合更多医院蒐集病人,减少蒐集病人花费时间,
兼具品质、科学实证基础下,强化国内疫苗生产。
第二国外也不放弃,精选专家、疫苗小组的评估下,发展较快的预先进行采购,
保证在国内可以使用、在国际可以被信赖的疫苗出现后,国内可以使用到。
补助经费都编列好了,收第一期病人发30%,收到一半40%,第一期完成,最后40%,
先付,不是做完再付,让大家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做临床实验。
医疗我们是最强的啊!一点问题都没有!!!现在剩下两个病人,相关疑难杂症,
都在我们医学中心,有很好的照顾跟感控,都做得很好。
前端讲这么多,各方面作为,都是为了让医疗本身是在可控制范围内,
都可以照顾好病人,但如果源头上没有顾好,再多医疗都不会有用,但我们都平衡进行。
信传媒:瑞德西韦疗程五天要价七万元,张教授有何看法?
请教部长,瑞德西韦未来有可能纳入健保吗?纳入后有何措施?须先解决健保财源问题吗?
也想请教张教授,美国加州大学研究发现,武汉病毒肺炎又发生诡异的转变,
人体细胞会长出触手状伪足,使感染速度增快,指挥中心是否掌握到此资讯?
如果是这样,防疫应该如何加强?
淳:任何一个新药品,开发厂商如何定价,背后他们的成本如何估算、定价,
是值得大家一起讨论,例如之前很好的C肝药物,也是很高价钱,
也是很多国家需要跟厂商协商,售价如何,个人无法comment,要看实际内容如何。
第二个,有新的研究,感染细胞外观表现,是否更容易感染周边细胞,
这当然在所有病毒感染中,本来就是受感染细胞,病毒在细胞中繁殖,
然后破坏这个细胞,把更多病毒颗粒从细胞释放出来,就会感染到周边细胞,
比较厉害病毒感染,都是这个模式;当然细胞如何变形,都是了解疾病或是病毒
对于人体发生什么变化,对于临床来说,都是关切,多大的比例会重症,
多大比例会多器官感染、衰竭这样的议题,所以临床端更重要掌握,
有多少比例会更严重、会重症,是否有适当药物可以控制他,
至于背后的细胞变化,只是多了解其实际状况而已。
中:至于在现在的药物中,没有规画用健保来付,还是用公务费用中来付,
会编列在防疫预算里面,价格我们会关心,但不是我们最主要关心的。
我们关心的是是否能及时储备药物,已经编列预算也跟相关厂商进行洽谈。
Q:从6/29开始放宽外籍人士来台,备妥文件就可以来台国际交流、度假打工、
青年交流、寻职,还有传教弘法,来参加活动者,是在11+4的低、中低风险国家之外,
这些国家的人来,是不管来自国家的风险高低,那现在还有更多境外学生,
尤其包含陆生,有就学需求,来台入境是否有共同标准?
我们已经开放境外生,符合标准资格有两千多人,到今天为止,不到两百人,
这样的速度,学生认为检疫旅馆很贵,学校宿舍是否可以加入检疫阵容?
境外生、陆生返台,是否有进一步放宽可能?
欧盟的名单没有纳入台湾,听了台湾防疫成绩,如果各个指标都ok,没有纳入的原因?
日本秋天对于我们商务入境的开放是否乐观?
中:6/19你刚刚念的那些,不在低风险或中低风险国家者,基本上都要PCR阴性检验,
第二个还是要14天检疫,还是这样子,如果这些人属于低、中低风险国家,就适用
可以申请5天或7天的方案,这是第一个。
整体在这里面,我们做了一些分工,整个在中国这边,不管居留证、身分,有很多问题,
跟一般有条例在,在提供防疫建议,整个由陆委会主责,怎样来开放顺序最符合双方需要,
学生由教育部主责,因为人比较多,看准备量能,分批进来。
昨天指挥中心开会,教育部提出来,现在已经走出第一步,人进来还没那么多,
相关问题,检疫旅社,价格对学生负担比较重,教育部也提出,
学校宿舍在放暑假这段时间能够充分运用,这个我们充分支持。
欧盟这边,要加强说明情况,在这里面我们也吃了很大的亏,
因为有计算一个IHR的分数,但因为我们不是WHO会员国,所以就没有IHR分数。
不过我相信,经过积极沟通后,也会有所了解,也乐意跟欧洲国家采用,
基于互惠原则,各国鉴于疫情安全的前提下,个别国家做商定,
日本这方面也是这样,目前属于我们中低风险国家内,可以进一步商谈,非常乐意。
工商时报:短期商务来台6/22开放,想请教开放以来,多少名外籍、港澳人士,台湾人
以此方案入境?如果我是台湾人,入境后短期内要离境,一定要用商务名义吗?
可以用探亲等名义吗?距离第一波宣布短期商务国家已经两周,当时说每两周会滚动检讨,
今天并没有宣布新的入选中低、低风险国家名单,询问原因?哪些国家在观察、候选名单?
台湾已经进入防疫新生活,大家都忙着绑定三倍券,部长想好怎么领、怎么花了吗?
彦:先就短期商务人士,目前从6/22-7/1,外籍人士10位。
一并说明6/25-7/1,教育部开放港澳、外籍学生,入境21位。
外籍人士,非低风险、中低风险国家的,有223位入境,以上。
浩:中低风险国家,低风险新增列老挝、柬埔寨,已经观察一段时间了。
中低风险增加斯里兰卡,其他部分没有异动。
中:昨天在指挥中心、监测组报告后,指挥中心已经通过了,
中低风险增加斯里兰卡,低风险老挝、柬埔寨;澳洲是观察名单。
Q:观察名单还有哪些国家是?
中:观察名单我指的是第一周就公布的那些国家,那个名单没有异动。
那些国家都还在,但澳洲本来在低风险,但近来有一些案例,我们觉得不宜,
所以把他列在观察名单,密切关注之后状况。
Q:国际上还有哪些国家可能列入这个名单?分析一下国际情况。
中:我们当然会,一直都在分析中,因为用14天做观察,1-2天变化就大,
不是不能做预测,只是怕说这样讲反而新增困扰。
ETToday:日本女学生染疫事件,接触者123人PCR全数阴性,后续进行抗体检验情况,
采检完成、检验完成期程是否改变?另外请问张教授,怎么看日本女学生染疫事件?
对于我国社区风险是否有影响?抗体检验,从专家角度来看可得到什么资讯?
祥:123位接触者,采检完毕,123位分布在12县市,请12县市卫生局协助,
也开始进行检验结果,目前完成60几个,都是阴性,验了3个方法,最后结果,
还要再跟专家请教,目前没有特殊情况。
(有人喊了一句听不清楚)我们再跟专家确认一下!
淳:这个个案状况,第一时间知道后,希望知道PCR CT值高,病毒量很低,
超过35以上,判定有点为难,希望可以有重复检验结果,如果在台湾就会重复再采、再检,
也希望知道女学生抗体状况如何,但并不是在国内,不能想做什么检验就做什么,
CDC也会透过管道试着了解是否有进一步讯息。他到底怎么感染、是否有传染状况、
有群聚状况,CDC也很快追踪他确诊14天内所有接触者,CDC同仁追踪下,
生活单纯、刚来台女学生,社交活动不多,多是在学校跟同学上课、日本友人互动,
在120几位同学内,在他的确诊之前,有接触全部采检,14天内,任何人传给他、
他传给任何人吗?这是依据采检来看,但CT值很高,可能是更早之前感染,
更早之前接触者也要追踪,更早之前就有病毒到他身上,当然要追更早的接触者,
但现在要验PCR验不出来,要验抗体了。因为他2月到台湾后,都在学校,更早接触者,
都是重复的123位接触者,123位就都追他们的抗体、是否有阳性?是否有传染?
追踪的范围除基本流行病学外,会更延伸,根据病毒的CT值,跟病人的了解,
就知道后期时阴、时阳,可能更早阳性,已经追踪2月开始的所有接触者中
是否有抗体阳性,说到抗体检测,现在有较好的检测试剂,还是不能排除伪阳、伪阴,
没有敏感性、特异性100%抗体检测试剂,用比较好的检测试剂完后,
还是会有更进一步的double check,多重检测,排除伪阴、伪阳的状况。
中:这个案例我们也非常关心,也希望了解来龙去脉,跟以前14天,拉得更远,
特别做了全部,这次扩大接触追踪时间、全部采验,再做相关血液学检查,
对于感染源、社区情况了解,也了解病例传染途径,给我们做参考。
进一步做,对后来相关状况研判,政策都会有帮助。
Q:还有两位确诊病例,还再负压隔离病房,关心他们状况,因为二采阴就可出院,
是否还没达到这个标准?
淳:最后还没解隔离就是最后两个,案447跟案446,孟加拉回来无症状带病毒者,
危地马拉的带病毒者,状况都还不错,无症状还是无症状,确实还不到2采阴的程度。
中:一个发病到现在一个礼拜,一个两个礼拜,时间都还很短,希望能够尽快。
今日记者会结束。
(今天的内容太多,不小心逼近逐字稿了QQ)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