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你觉得,为什么展览不好看? /文:梁浩轩

楼主: filmwalker (外面的世界)   2020-10-13 11:05:56
你觉得,为什么展览不好看?
https://tinyurl.com/y4gx5tf3 文 / 梁浩轩 @ 梁浩轩 Ocean
今年提早让团队和自己放了年假,年假期间跟老同学见了面,聊到毕业后各自发展,同学
知道我在做展览,就随口冒出“ 每次都被骗 ”这话,再仔细问,他说:“ 说真的,现
在不是一个人,有几次去看展,一家子买了门票,晃不到20分钟就出来,实在被骗怕了。
”同学已是两个小孩的爸,说起话来仍是直来直往。
同学的反应引发我的好奇跟省思,不只是他,常看到网络上有人提到某些展览很难看、或
者看了被骗,仔细去探究:什么样的展览人人说赞,什么样的展览叫做不好看? 越想越
发现个中门道不少,也试着提出几种可能跟大家分享,或许能说明:为什么展览会不好看

不好看原因 1:展场太空
展场为什么太空?可能与授权 / 版权方限制有关。
我们从源头说起。展览的核心之一是展品,展品太少,往往就是最直觉让观众连结到“
展览不好看 ”的原因。很多人会说,“ 因为根本没东西可看啊! ”问题是,为什么展
品会这么少呢?
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展览版权方或授权方( 通常是博物馆、艺术家基金会、品牌、出
版社、或者我们统称为“ IP方 ”),在提供素材或者展品时,给予了相关的限制。这些
限制,可能来自于对艺术品版权、品牌肖像、IP 角色、Guidebook、甚至授权金的考量;
当策展团队可发挥的原始素材有限,可产出的展品当然也就连带受到影响,如何在这样的
情况下,符合观众进入展场的期待,往往是策展团队极大的考验。我们曾经多次在没有展
品的情况下,进行策展,除了要研发展览 Guidebook 外,还要透过分类、整理、转化…
等,进而产出展品,这的确对策展团队的心智体力都是一大课题。
不好看原因 2:展场太丑
展场为什么很丑?可能与策展 /设计团队有关。
“ 很丑 ”当然是主观感受,但在这里,或许可以泛指所有关于展览的设计。好比说,从
空间设计、视觉规划,使用的标准字匪夷所思,字体大小,或者更直接地觉得“ 主视觉
不吸引人 ”…等,这些原因,可能来自主办方轻忽了“ 设计 ”的重要性。
一个展览,从最开始的策展人 / 策展团队介入规划 ,直到执行过程中,视觉设计、灯光
设计、动画制作、影像记录、数位互动、文案 … 等,各个环节都需导入“ 设计意识 ”
,甚至是搭建厂商的品质与工法,都需环绕在“ 美感 ”上。在这个人人一台智慧手机的
时代,展场好看,参观者看得心旷神怡,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不好看原因 3:展览太没诚意
展览为什么让人感到没诚意?可能与“ 你 ” — — 更准确说,与你花的钱有关。
常听到观众觉得门票太贵,或者进展场后发现“ CP值太低 ”,不够丰富、不够“ 有诚
意 ”。但是,CP 值真的太低吗?来简单做个算数。
一张 280 元到 350 元不等的门票,是台湾一般展览现场的定价。但这个定价扣除了销售
通路的抽成,再加入优惠票、校园票等平均,一张 350 元的门票,实际真正到主办单位
手上,可能剩下 180 元,也就是几乎是一半的成本。想一想:用 180 元的成本,期待看
到 350 元的展场,成本结构的不平均,主办方可以花费在内容制作上的荷包也跟着缩水
,其实是最根本的问题。有解决的方法吗?有。但你愿意付多少代价看一场展览呢?
不好看原因 4:展览品质不好
展览为什么品质难把控?令人意外的,或许与场地限制有关。
场地限制怎么会与展览品质有关?简单来说,还是成本问题。一般人可能不一定知道,在
展览几个大项成本之中,除了制作费之外,最主要的花费,场地租赁也占了其一。
台湾多数的展览主办单位没有自己的“ 主场 ”,没有自己的美术馆、博物馆、展演空间
,也就是说,每一次的特展,都是一次凭空而生、从零开始的搭建。光是基础展墙都盖完
,已经耗掉一半的预算,更遑论展品与设计乃至细节的建置与琢磨了。
不好看原因 5:展览没什么好买的
不要怀疑,就是有不少人看展是为了收藏周边。那为什么商品不好买、不好看?可能与衍
生商品的来源与“ 生命周期 ”有关。
举例:国际艺术大师与迪士尼的展览相比,哪一个周边商品多?多数人能立刻答对:绝对
是迪士尼。问题是,为什么呢?
回到第一点 — 授权方及所谓的“ 代理商 ”:迪士尼拥有全球众多代理商共同开发、累
积产品,甚至形成庞大产业链;相较国际艺术大师,往往由基金会或者独家代理,偶尔一
次的来台展出,主办方如担心商品滞销,又再降低了开发展览限定商品的可能。
因为种种因素,台湾许多的特展商品,大部分并非由国外博物馆方进口,而是由本地的商
品制造商担任设计师,这也是为什么,观众很容易看到“ 贴图 ”的周边商品 — — 把
肖像直接贴在各种的民生用品上,直接销售,当然不会被观众所接受( 如果艺术家还在
世,恐怕也无法接受自己的大脸被做成各种马克杯或小圆镜… )。
上述粗略五点分析,或许无法全貌的点出展览不好看的原因。相反地,台湾有非常多厉害
且可看性高的展览,但站在消费者角度想:无论是票价、场地、还是其他因素,往往只要
看到一两个劣质展览,就能让人失去之后购票入场的信心。建议下次看完展,不妨想一想
:展览好看的原因是什么,不好看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展览顺口溜:“ 能知道、去得了、来得起、带得走、不委屈 ”
要构成一个好看的展览,是需要经过非常多的“ 精准设计 ”而成。有个顺口溜,算是简
单的法则,我也常用这些来检视部分展览,以确保是否能达到所谓展览的基本条件。
1. 能知道:展览讯息要被知道,依照科技与时代的演变,你的展览资讯要从简单的传播
中被看见,并且让观众了解展览内容是什么。
2. 去得了:Location 当然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所以台湾展览都会发生在文创园区,除
了文化园区有聚众的指标性以外, 一日生活圈、交通便利、可停车、吃饭、电影院..等
,都是一种参考值。
3. 来得起:当然就是价钱问题,一场展览的售价在台湾平均 280–350 元左右,是台湾
观众可以接受的合理范围;相对于亚洲的特展市场而言,是非常划算的价格:日、韩,大
约新台币 380–500 元,中国部分特展要到 600 元,新加坡、马来西亚,大约 400 元左
右。
4. 带得走:看完展览,有两种记忆要让观众带得走 — — 一种是影像的记忆,可以拍照
在目前趋势中是不会递减的。一种是商品的记忆,就是衍生性商品的提袋率高。
5. 不委屈:这是难题!如何让观众看完一场展览,不觉得“ 委屈 ”、“ 早知道就不来
了 ”,而是有意外惊喜,这就是考验各主办单位的诚意与功力了。
其实,展览好不好看真的很主观,在目前这种分众的市场里,不同的展览服务不同的群众
已是世界趋势。2016 年办《 单位展 》时,我邀请家人北上看展,家人们在展览里体验
不同单位的乐趣。后来,老家的墙上也挂了一张我们全家福在单位展主视觉看板前的合照
。今年过年回家,看到家里摆着那张全家福,又把我拉回当时的美好记忆。
说到底,怎么样才是一场好的展览?我们身在每个当下,跟谁一起去了哪里,而哪里可以
成为我们美好的回忆。或者,比起各种技术与专业,在我心中,一起创造回忆的展览,或
许才是好展览的基本条件。
作者: D600dust (一世六百尘)   2020-10-13 11:30:00
写在日记里面不好吗?
作者: gotojune (修养休养羞痒)   2020-12-05 06:45:00
我觉得不错哦!
作者: toehold (熊)   2020-12-14 19:48:00
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