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荷兰|浓缩凡高的一生:凡高博物馆

楼主: pitasi (Infinite Journey)   2019-03-11 22:06:35
※ [本文转录自 Ind-travel 看板 #1SXcjNoU ]
作者: pitasi (Infinite Journey) 看板: Ind-travel
标题: [游记] 荷兰|浓缩凡高的一生:凡高博物馆
时间: Mon Mar 11 22:06:06 2019
荷兰 | 浓缩凡高的一生:凡高博物馆 Van Gogh Museum, Netherlands
图文网志好读版:https://ivyleetravel.com/vangoghmuseum
凡高举世闻名,导致我不知该怎么下笔,才能将这篇文章写好写到自己满意
?特此还把在博物馆中购买的凡高自传从头到尾读一遍,为的是更了解凡高
也衷于自己的情感。
在阿姆斯特丹短暂停留数日,有太多地方想去,不过逛博物馆比想像中需要
更多时间,早上逛完跳蚤市场之后就没有其他行程,只有凡高博物馆,而这
决定是正确的,约莫下午近三点抵达,一直到晚上九点闭馆后才离开,扎实
六小时的艺术洗礼,非常满足。
这天是4/27国王节,整个荷兰都是橘色一片,宛如一场橘色嘉年华,我们也
穿上橘色衣服、头戴橘色棒球帽、围着橘色围巾,在今日,有橘色就对了。
阿姆斯特丹许多博物馆都需要事先预约,建议前3-5天上官网预约凡高博物馆
,当天直接去可能会扑空无法入内参观。在门外大家井然有序排队,同时秀
出手机中的预约资讯让工作人员查看。
在外头排队时,瞄到现在有Van Gogh & Japan特展,很想把博物馆全部逛完
,就看看时间允不允许吧。
凡高博物馆落成于1973年,现在主要入口的建筑是1999年由日本建筑师黑川
纪章设计,成为醒目又具有标志性建筑。
进馆之后,先租借语音导览器,有中文真的好感动,除了可近距离欣赏凡高
画作外,搭配解说也可知道凡高的心路历程与人生观等,强烈建议租借。梵
谷博物馆运行行之有年,语音导览器也不是只能聆听,还有很多番外篇,像
是介绍一幅画作结束后,语音器的画面会有当年凡高住的病院真实照片、或
是试着调出和凡高画中某种颜色一样,可在萤幕上调色等,是很好玩的工具
,不是只有解说功能而已。
凡高的生平事蹟不再赘述,可以上维基百科查阅。博物馆中共有四层楼,请
依照顺序慢慢逛上去,因为凡高的生平、画作是照着年代排列,每个时期的
画风也不一样,不要像我自以为聪明从四楼往下逛,当我看到《树根》时,
解说器说这幅是遗作,让我圈圈叉叉想着我才刚开始逛就看遗作这样对吗?
不过又很懒得移动,将错就错逛吧,反正怎样都是会看完全馆,只是顺序跟
别人不同罢了。
[gallery ids="14916,14917" type="rectangular"]
特展Van Gogh & Japan在B1,想着凡高跟日本有何关系的同时,也开始逛起
主要展区。
文章中的凡高画作已得到凡高博物馆的使用权 为了文章排版,画作没
有依照年代顺序
凡高的一生虽然短暂,从27岁那年才决心成为画家,凭著自身努力与天赋,
短短的10年创作生涯,留下860幅油画、1200多张素描、信中速写、水彩等纸
上作品及820封书信,让现代的我们,可以一窥凡高的崛起与消逝。
(逛博物馆有写笔记的习惯,前半段有写笔记,后半段深怕看不完所有展览
,就没有写笔记了)
The Potato Eaters(吃马铃薯的人)
Vincent van Gogh, April-May 1885
昏暗灯光下,一家人正在吃著马铃薯,少女平稳倒著咖啡,其余的人手部皆
在桌上,取用热腾腾的马铃薯。此画颜色多为灰黑色调,凡高说这是靠自己
劳动过后才有的晚餐,是很真实的农民生活。这幅画中有五位人物,最初的
构图只有四位,重画之后又增添一位,这幅画是凡高精心雕琢许久才完成,
也是他第一次完成大幅的人物画作,同时凡高对它非常满意,但是弟弟西奥
的反应却觉得过于阴郁。
〝要做些什么准备。我已经完成了所有的头像,甚至是精心地去完成的 - 但
我却当即决绝地重新画了一遍,现在所用的是那种特别灰头土脸的马铃薯的
颜色,当然是没有削皮的了。〞凡高写给弟弟西奥的信,1885/5/2
提到农民,凡高在1883-1885年都跟农民们生活,也大量为农民作画,借此练
习人物肖像。
Self-Portrait with Grey Felt Hat(戴着灰色毡帽的自画像)
Vincent van Gogh, September-October 1887
凡高这一生为自己画过很多自画像,因为没有钱请模特儿,显然镜子比模特
儿要便宜,可透过镜子看自己并仔细观察细微。自画像中的眼珠颜色经常不
同,是要练习运用色彩。
此时的凡高已在花都巴黎,大量吸收印象派、点彩画作,也结识许多艺术家
,如高更、毕沙罗等,面对巴黎走在前面的艺术创作,凡高意识到以前的画
作已不符时宜,不再画昏暗的风景与人物,开始用鲜艳的颜色,正在建立“
凡高风格”。
The Sower(播种者)
Vincent van Gogh, November 1888
1854年起在欧洲掀起一阵“日本热”,人们开始收藏日本的瓷器、扇子、艺
术品等,凡高则热爱浮生绘,收藏近600多幅,这幅《播种者》则受到浮生绘
画风启发,前景是大树特写,被图像边缘所切断。一位法国评论家从《播种
者》像是看到凡高本人一样,他说凡高是一位唤醒艺术世界的先知。
〝这里有一幅我正在创作的新油画,另一幅《播种者》的草图。柠檬黄色的
巨大圆盘是太阳。黄绿的天空飘着粉色的彩霞。田地是紫色的,播种者的树
是铁蓝色〞凡高写给弟弟西奥的信,1888/11/21左右
The Yellow House (The Street)(黄房子 街景)
Vincent van Gogh, September 1888
1888年凡高在法国南部阿尔勒居住时,也迎来创作的鼎盛时期。他找到自己
独特而富有表现力的绘画方式,颜料浓厚的线条有时带有棱角,有时又会变
成弯曲的线条,画笔表现风格时而丰富动感,时而松散有力,也是直至今日
最容易被识别出来的,凡高希望用这样的方式画画,让所有人都看懂。
当年春天,凡高希望在南方也建立一个“南方画室”力邀他的艺术家朋友们
齐聚共同生活与创作。有了西奥的支持,凡高邀来欣赏已久的高更到阿尔勒
,黄房子正是他们居住的地方。
〝我住的这所房子,外墙涂的是鲜奶油一般的黄色,百叶窗是耀眼的绿色,
位于阳光充足的广场上,那里有个种著梧桐树、夹竹桃、金合欢的绿色花园
。屋里的墙全部粉刷成白色,地上铺着红砖。上面是湛蓝的天空。我在这里
可以生活、呼吸、思考、画画〞凡高写给妹妹威廉敏的信,1888/9/9和9/14
Sunflowers (向日葵)
Vincent van Gogh, January 1889
为了欢迎高更这位凡高极为崇拜的画家到“南方画室”中一同生活与创作,
凡高用自己的画装饰房间,其中包含《向日葵》系列。
凡高一共画了五个版本的《向日葵》,第一版画于1888年8月,正是向日葵盛
开的季节,其他四幅画都在后面完成。他用三种黄色调,没有别的,色彩达
到光芒四射的和谐效果。
凡高也大量以田园景色、花卉静物为主题,因为这些自然题材有耐心又不花
钱,是很好的绘画对象。以此幅《向日葵》来说,凡高仔细观看现实中的向
日葵,再插进瓶子中细心描绘,每一朵花面对的方向都不一样,型态、颜色
也不一,即使墙壁、花瓶也都是黄色,却掩盖不住黄色向日葵的风采。
Vincent van Gogh Painting Sunflowers(绘向日葵的文森.凡高)
Paul Gauguin, 1888
在这幅画中,高更画凡高正在画向日葵,可是,向日葵不会在十二月开花。
高更喜爱凭想像作画,让画面更有想像力,画作中的向日葵有绿色、黄色色
带,花朵形状也很奇怪...
凡高非常景仰高更,邀请他到“南方画室”小住一阵,高更也欣然赴约。起
初他们的合作有着火花也很有收获,但渐渐地,他们之间的摩擦越来越剧烈
,除了个性不同外,对于作画的想法也有冲突:凡高认为艺术家要依凭自然
、真实去创作,高更则偏重于想像力,为此,两人争论不休,高更曾说过:
“总的来讲,我们难有共识,尤其是在绘画艺术方面。”
同年12月23日,两人发生激烈争吵,高更扬言要离开,导致凡高在精神错乱
下割下自己的左耳(是割下整个左耳还是耳垂,至今已不可知),并用报纸
包起来送给附近花街的妓女。西奥接到高更的紧急电报,赶紧赶到医院,忧
心问医生病情会不会好转?医生们也不敢断言,只说无法确定。事后高更回
忆,凡高拿剃刀威胁自己,而凡高则表示回想不起来那晚自己做了什么。自
此,高更再也没有见过凡高,两人还是维持通信,关系要比见面时好多了。
“割耳事件”之后,凡高自愿到精神疗养院养病,状态好的时候能作画,发
病时他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不过油画和素描可以抚平他的心情,也让他
消磨许多漫长时光。入院初期,医师不让他外出活动,凡高就在病房中创作
,透过小小的窗户看着景色作画,庆幸的是,从他的卧房看出去是块玉米田
和远处的阿尔卑斯山脉,对他来说已足够。同时,看到田间劳动的农民使他
感到欣慰,四季更迭、农民的播种收获,让凡高看到生死的循环,也有所感
悟。
Irises(鸢尾花)
Vincent van Gogh, May 1890
这幅花卉静物画,凡高运用对比色达到最佳效果:通过把紫色花朵放在黄色
背景中,更加凸显鸢尾花的优美外观型态。尽管这些鸢尾花已慢慢褪色变成
了蓝色,这幅画仍然保留强烈的视觉效果。若仔细看,会发现每朵花瓣的样
貌都不同,是各种深浅不一的蓝,连垂枝的花也很有张力。
这幅画是在精神病院疗养时期所绘制,简单的花卉透过凡高的笔触,更显生
命力。这幅画的油墨特别厚重,花了一个月才全干。另一幅同系列白花瓶白
背景的鸢尾花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展出。
文章阅读:【纽约】大都会博物馆|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下)
Wheatfield under Thunderclouds(暴雨来临前的麦田)
Vincent van Gogh, July 1890
在凡高生命最后几星期,在奥维尔Auvers周围的麦田创作几幅让人印象深刻
的作品。他想在这些作品表达“极端的孤独与悲伤”,同时在大自然中作画
可以治愈、改善自己的心情。
这幅画已经蜕变为典型的凡高画作,近距离看就是一堆厚重颜料、线条、卷
曲组成,远看则是暴雨来临前的麦田,令人叹为观止。
Wheatfield with Crows(麦田群鸦)
Vincent van Gogh, July 1890
人们通常认为,这幅画预告了凡高自杀的悲剧结局,这并不奇怪,然而实际
上,在这幅画之后,凡高还创作过几幅较为乐观的画作。
凡高在法国奥维尔Auvers度过生命最后的时光。凡高觉得麦田浩瀚的像是大
海,天空的感觉给人很悲伤。画中的鸦群像是被惊扰后飞起,也或许,是因
为凡高走近而惊动群鸦飞舞。
Self-Portrait as a Painter
Vincent van Gogh, December 1887-February 1888
凡高博物馆中展示了凡高的调色板,他说自己唯有在画架前才能感到快乐。
想像一下凡高作画的情景,挥洒色彩又充满自信的模样。
Letter from Vincent van Gogh to Theo van Gogh with sketch of The
Potato Eaters
博物馆中也展出大量凡高与弟弟西奥、朋友们的书信,经常在书信中有着速
写、插画等,这封信中的插画是The Potato Eaters (吃马铃薯的人)草图

Letter from Vincent van Gogh to Theo van Gogh with 12 sketches
凡高的艺术家生涯不过十年,却留下惊人的画作,且后人对他有着相当程度
的了解,也归功于凡高经常毫不保留、真切写信给亲近的弟弟西奥与其他友
人们。在拼凑之后,相当程度还原了凡高。凡高的文笔细腻动人,也展现他
在追求艺术过程中的动机与个人奋斗,也可看出他所处的时代和他读过的著
作。书信对凡高来说,不但是联络用,更是倾诉思想跟感情需求。高达820封
信,向后人展示凡高的思想和内心世界,是这位艺术家最感人的“自画像”

眼看展览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可以看完,此时两眼发昏四肢无力,是该进食补
充一些能量。就近在馆内一家店用餐。
这天正逢国王节,所有迎面而来、擦肩而过的人们都把橘色穿在身上。
店内有卖轻食、热食,本想吃点小蛋糕、热茶止饥即可,但是H先生说:“以
妳这样的看展速度,一下近距离看还要写笔记,差不多要看到闭馆,直接吃
正餐吧!”
[gallery ids="14920,14921,14924" type="rectangular"]
博物馆中的午晚餐:炒面、照烧鸡腿、鸡肉串、巧克力甜甜圈、奶油葡萄面
包、草莓柠檬水,同时不断翻阅手中资料,一面飞快想着还有哪几楼还没看
,啊,还有日本特展。
正式进入特展区:Van Gogh & Japan。一直很纳闷凡高跟日本有什么关系?
凡高很喜欢去日本玩吗?直到逛完特展才弄懂原委。上述提过,1854年起在
欧洲掀起一阵“日本热”,凡高热爱浮生绘,收藏高达600多幅,其中有几幅
最喜欢的浮生绘还一直收在身边,搬到哪就带去哪,也是看完特展后,才发
现画作中其实有出现日本的影像,只是之前都未曾留意过。
Courtesan (after Eisen)
Vincent van Gogh, October-November 1887
这幅油画是仿溪斋英泉《花魁》,不过凡高自己增添了右边的竹子、下方的
青蛙、左上的红鹤等,构成这幅色彩艳丽充满浓郁日本情怀的画作。
Bridge in the Rain (after Hiroshige)(雨中的桥:仿歌川广重)
Vincent van Gogh, October-November 1887
凡高此画的颜色比原作更为鲜艳饱满,值得玩味的是,画作四个边框,凡高
自行加上其他印刷品上的日本字符。
Undergrowth with Two Figures
Vincent van Gogh 1890
这幅画作是很典型的日式凡高风格,日式在于树木都是被切断只留下树干,
也是凡高受到日本版画影响所创作。
Self-Portrait with Bandaged Ear
Vincent van Gogh 1889
割耳事件后,到医院包裹伤口,之后凡高又画了一幅自画像,画中的他裹着
纱布,头戴厚重毛帽、身穿大衣,可见当时是隆冬。右上角是是他最喜爱的
浮生绘,也画在这幅画中。
Almond Blossom(杏花开)
Vincent van Gogh, February 1890
1890年1月31日,西奥和约生了儿子,西奥在同一天写信给哥哥说:“就像我
们所说的,我们给他取了你的名字,我希望他能跟你一样顽强、勇敢。”梵
谷画这杏树枝上盛开的花朵象征新生命。
同样的名字让凡高家族心灵更为亲近,正是这位姪子文森威廉在日后创立梵
谷博物馆。
Woman Rocking the Cradle (Augustine Roulin)
Vincent van Gogh 1889
凡高说:“她有一双漂亮又有用的眼睛”。这名保母握着手中的绳线,更多
没有画出来的是摇篮跟孩儿。这幅画受到日本版画影响,颜色丰富又抢眼,
但是整幅画不是立体呈现,都是一个面上,也是后期凡高创作的元素之一。
La Crau with Peach Trees in Blossom
Vincent van Gogh 1889
凡高推崇日本艺术家在大自然中过著简朴的生活,他曾写信给好友说:“因
为这里空气那样明朗,周遭的色彩那样绚烂,让我觉得这里像日本一样美。

The Bedroom(卧室)
Vincent van Gogh, October 1888
凡高使用互补对比色:红色配绿色、黄色配紫色、蓝色配橙色,这些颜色组
合,在很大程度上使凡高这幅作品充满感染力,可见这幅画刚完成时,这种
效果会更明显。
住在阿尔勒时,凡高在房间中画了这幅画(一共画了三个版本),他用简单
的家俱和墙上自己的作品装饰房间。明亮的颜色意味着绝对的休息或睡眠。
当时逛本馆时,一直找不到这幅《卧室》,最后在日本特展中终于看到,虽
然有点想不懂,但逛完一轮下来后,发现,这幅画也是凡高特地使用日本绘
法:平面绘画,并写信告诉弟弟西奥:“我故意在内部夷为平地,并将阴影
留在外面,这样看起来就像日本印刷品。”
凡高在书信中还原了卧房的颜色:“墙壁是浅紫色,而且地板铺的是红色磁
砖”,经过岁月流逝,现在墙壁变成蓝色,地板变成褐色,试着用一些想像
力,在脑海中还原成凡高的颜色吧!
总觉得逛完凡高博物馆,好像有一部分的我停留在博物馆,久久不能自己,
在纪念品店买了一本凡高绘画自传(看完之后觉得好悲伤...),还有几张明
信片收藏用。日后想起凡高时,还能翻阅手边这本书籍,遥想曾凝视着他的
画作,也让我感动莫名。
凡高博物馆 Van Gogh Museum
web_https://www.vangoghmuseum.nl
add_ Museumplein 6, 1071 DJ Amsterdam, Netherlands
tel_+31 20 570 5200
note_请上官网预先购买门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荷兰 旅行记事:https://ivyleetravel.com/category/2018-netherlands
作者: windgodvocx1 (′‧ω‧‵)   2019-03-12 21:47:00
好详细!
作者: reexamor (gtc)   2019-03-16 17:54:00
感谢推荐!推推 列入名单 希望之后也能有机会去看看!
作者: Poire212 (Poire212)   2019-03-31 00:16:00
谢谢推荐 希望有天也能去
作者: geminiTHC   2019-04-07 17:29:00
非常用心推 好想去!
作者: windgodvocx1 (′‧ω‧‵)   2019-03-13 05:47:00
好详细!
作者: reexamor (gtc)   2019-03-17 01:54:00
感谢推荐!推推 列入名单 希望之后也能有机会去看看!
作者: Poire212 (Poire212)   2019-03-31 08:16:00
谢谢推荐 希望有天也能去
作者: geminiTHC   2019-04-08 01:29:00
非常用心推 好想去!
作者: minilina (好天气)   2019-05-06 00:20:00
上个月去荷兰没机会去博物馆参观真的很可惜~
作者: minilina (好天气)   2019-05-05 16:20:00
上个月去荷兰没机会去博物馆参观真的很可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