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唯美巴黎-罗兰珊特展-女性独有的艺术魅力

楼主: stacey0222 (寻找方向)   2014-10-01 22:18:29
【展览名称】唯美.巴黎-罗兰珊画展
【展览地点】中正纪念堂中正艺廊
【展期】2014.7.5~2014.10.12 (还有台中场~)
【票价】NT.180-250
==================================================================
周末去看了最近以来最让我期待的展览之一 - 唯美˙巴黎-罗兰珊画展,
展览整体的空间规划都不错,且展出足够分量的真迹,
使得看展品质十分好。
有图有文网志版: http://stacey0222.pixnet.net/blog/post/392930789
本来对罗兰珊并不甚熟悉,大概只识得几幅类似Le baiser(吻)这样家喻户晓的画作,
感谢主办单位这样用心地规划如此细腻精彩的展览,
让我对这位人生经历与画作都精彩的伟大女性,有了更多的了解,
也深深地喜爱着。
首先,辨识罗兰珊的画,
我想最有辨识度的即是颜色,
罗兰珊是位喜恶分明、非常有性格的独立女性,
典型的罗兰珊画作中几乎只会出现钴蓝、群青、茜红、翡翠绿、象牙黑、锌白、铅白...
这七种经典色,
铺叙出女性独有的优雅与感性,美好而浪漫、天真又忧愁;
而以现今角度看,这些色彩带有粉彩感、偏向浊色但又纯粹,搭配起来深富时尚感,
以下就来娓娓道来罗兰珊的故事与艺术 :)
展览分为四区块 - 美好年代、流亡时期、疯狂年代与璀璨晚年;
-美好年代-
罗兰珊是自信又有魅力的当代女性,
早期,在洗衣船画室时代,受毕卡索等人影响,
画风受到立体派的启蒙与影响,
但罗兰珊曾说 :
如果说我未成为立体派画家
那是因为我从来就不可能
我力有未及
但他们的探索却让我感兴趣;
虽启蒙于立体派,却有别于立体派,
罗兰珊创作出自己的成就,是独立自主的女性艺术先驱。
毕卡索亦引介了罗兰珊这辈子最重要的情人 - 诗人阿波里内尔,
这段年少轻狂的浪漫岁月,如同每一个艺术家的爱情一般,
水乳交融而刻骨铭心,却也相互毁灭般折磨著彼此。
阿波里内尔亦曾说,
罗兰珊不同于大多数女性艺术家,在于她并“不想超越男性”,
因此保有女性独特的纤细感性与品味,
一语道穿了罗兰珊的人格与魅力,
可惜相知相爱容易,相处难,
载浮载沉的恋情反映在罗兰珊的画中,
如: "附家具的出租小屋"(1912),
反映着女人对于波澜不断的恋情,心中的不安与百感交集,
左窗是惆怅的女子,对应右窗是美好的爱侣。
罗兰珊画中的女子,
系典型优雅的巴黎女人,穿着简约却时髦,
自信、慵懒、眼神深邃,
有着属于年轻时光的、淡淡的美丽的忧愁,
构图与用色简约, 圆弧饱满的法式线条,
充满自我风格,以及女人独有的自信与女性独特美学。
我非常喜欢这幅 "阅读的女子"(1913),
轮廓朦胧简化、以色块营造出女性美,
神韵非常到位,是女性才能绘出的女性细腻的魅力。
(不知为何,看到这幅画就会想到张曼这样的知性女子,微微蹙眉地专注阅读的神情)
-流亡时期-
从美好年代进入流亡时期,是很残酷的。
首先是与阿波里内尔历经五年的情感交缠后分手,
本身便活跃于各种社交圈的罗兰珊,隔年便嫁给了德国男爵 - 奥图.冯.魏真,
而后不久一战爆发,转为德国籍的罗兰珊开始流亡生活,
既无法回到心爱的巴黎、亦无法久居于德国,而辗转流亡到西班牙,
而一战时阿波里内尔从军并殒逝,
(即便是打转在无数同性或异性情人之间,阿波里内尔始终是罗兰珊最重要的挚爱,
在罗兰珊过世时胸前放著的是阿波里内尔的情书...)
多重打击下,此时期的画作总是充斥着孤独绝望,
佳人年华老去,才华洋溢而自由的艺术灵魂受到囚禁,
画中出现代表坐困愁城心境的格子图案,
如"被囚禁的女人"(1917)
(这时期的画作让我联想到另一位我非常喜爱的画家 - 莫迪利亚尼,
以不符合实际比例,
刻意拉长脸型与眼角成杏型的方式营造画作中特殊的悲伤与空痛氛围,
仿佛有些许异曲同工之妙。)
这个时期的画作虽然不失罗兰珊经典风格,
但色彩十分晦暗浑沌,
另一幅我很喜欢的画作 - "舞蹈"(1919)
即是流亡时期的典型之作,
悲伤的氛围弥漫在画中,
简约的色块与笔触却描绘著富时代性的故事情节,就像是戏剧或电影中的场景,
年轻男子被战争夺去性命,也许是亲人、也许是情人,
女子消极苟活般互相依偎起舞,
内心如被掏空一般,眼神空洞漠然,不知明天在哪里...
画中女子的穿着配色依然可见罗兰珊的时尚素养,
且黄色吉他是阿波里内尔的母亲赠与之礼,
亦可见得情人在她心中无可取代的地位与思念...
罗兰珊亦以马自喻,隐喻异地流亡的痛苦。
-疯狂年代-
战后返回巴黎的疯狂年代,犹如回到水中的鱼,开始了罗兰珊艺术生涯最辉煌的一页;
这个年代的巴黎有着特殊的情感存在 - 在短暂和平中狂欢,
这是一个狂乱而颓废的年代,却又浪漫而迷人,
相较于流亡时期,罗兰珊运用的色彩开始美丽明亮起来,七种基本色的运用也更加灵活,
而时尚的氛围亦流窜在画作的每个角落,
可以说是艺术风采大鸣大放的时期。
这个时期有太多精采的画作,色彩浪漫美妙,
人物表情中带有一丁点的颓废的忧伤,但却依旧享乐而欢愉;
还原了美好年代的巴黎女人魅力与品味,在技巧与构图上更加成熟。
特别喜欢"自画像"(1924) 与 "女人与吉他"(1924),
色彩与女人的表情神韵真是迷人!...
"城堡生活"(1925)
将翡翠绿加入了画作中,与茜红粉色、钴蓝等的些微撞色搭配,
让色彩的丰富度恰到好处,
且运用了罗兰珊喜爱的"马"的元素。
"吻"(1927)
罗兰珊善于用有层次的白建构立体感,隐隐约约地透出女性轮廓,
这幅画是非常经典的作品(亦是这次展览的封面画作),
画作中更加入了黄色,让画面氛围更加多彩浪漫。
"夏荷莉戴尔冯夫人"(1930)
展览的主打画作之一,也是我最爱的画作之一,
用色实在是非常美丽!! 接近湖水绿的翡翠绿与茜红为主色,搭配些铭黄点缀,
浊色系的灰蓝、灰绿或象牙白等颜色,衬托出主人翁的优雅与轻柔气息,
美丽优雅的欧式氛围弥漫,美不胜收。
"花与白鸽"(1925)
此时期的罗兰珊活跃于名流圈,画作邀约不断,
多才多艺的她替芭蕾舞台剧设计舞台与服装,亦替地毯公司设计地毯织纹,
"花与白鸽"即为此产物,也是罗兰珊难得不以人为主角的少数画作之一,
本身也很喜欢这幅画,在配色与笔触上都很精采,
一如往常地适可而止地省略了生物细节,却唯美而丰富,
这个图样带点装饰艺术的商业气息,运用在许多周边商品都很合适!
观赏画作时可以感觉到罗兰珊与时尚的关连匪浅,(在先前也不时有提到此点)
巴黎一直是个艺术时尚之都,而她活跃在当时的社交圈,
除了画作中可以看到许多简约时尚元素外,也有名媛画像,
1923年为可可香奈儿绘制的画像,我其实非常喜欢,
但当时遭到香奈儿本人以不像为由而退货,(但罗兰珊也不愿重画,非常有个性! 哈)
罗兰珊的画,总是会很有性格地简略掉她想忽略的细节,
绘出的是一种神韵与氛围,
虽然简约,却仍可以感受到画中主角的优雅与美,
简单的事物往往有一种清新的隽永,
若每幅画都钜细靡遗地描绘细节,反而凸显不出这位女画家独有的特色了!
-璀璨晚年-
罗兰珊晚年的画作更华丽鲜艳,
一方面是眼疾所使,因此开始使用更饱和的颜色,
另一方面是对抗当时即将进入二战的低迷未来与不安情绪,
也许是经历过一战的动荡与人生无常,
心灵反而趋向和平安静美好,
仿佛从群舞狂欢的小提琴声与圆舞曲,变成了轻慢的钢琴声轻轻缓缓地流动,
如"三个年轻女子"(1953),
罗兰珊色块晕染式的风格亦适用在水彩,
画展中展出茶花女系列水彩画,依旧精采脱俗。
展览最后规划了法式风华体验区,
将罗兰珊画中的许多服装,实际制作展示,
可以感受到当时法式温柔而梦幻的时尚气息 ,
许多服装元素,在现今的时装中依稀可见,
时尚果然是不停溯古追今的奇妙循环呀! :)
艺术史中,相较于男性画家,出名的女性画家并不多,
但却独立自主、且各自有着多采多姿的人生、性格、与鲜明特色,
优雅而坚强地以画笔铺述出女性独有的艺术见解与世界;
这次的画展细腻而精彩,展出数量丰硕,
从早年到晚年皆完整展示,
我觉得是非常值得一看的展览!!
也非常感谢制作单位的用心 :)
最后在商店街买了好多张喜爱的画作明信片,
还买了磁铁组,
(以前都是去国外买这种磁铁组,可以把喜爱图案丰富收藏以及灵活运用,
最近几期的展览也开始生产这样的周边商品了!非常开心!)
小小的妆点了我的办公桌隔板墙面,每天看了心情真好,
也对设计工作有耳濡目染的启发!!
接下来唯美巴黎 - 罗兰珊特展还要到台中展出囉!!
台中的朋友有福了~~ :)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