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珍珠般的光亮清晰—维梅尔展

楼主: dreamer43 (dreamer)   2014-01-19 00:07:29
看完展览的心得,跟大家一起切磋分享~
请多指教
维梅尔是我相当喜欢的画家,可以排名到前八大我最喜欢的艺术家之一,他的画作给我一种安宁详和的感觉,
这次有机会于正式开展前参观联合报系主办于中正艺廊的维梅尔展试营运,按往例我也写一篇文章介绍这位好似很低调的艺术家。
不同于当今大家熟悉的其他画家,维梅尔的身平好似较为神秘,再加上其实维梅尔过世后过了许久时间,他的画作才受到世人的瞩目,中间空白的期间也使追考维梅尔的资讯增添了一些难度~
然而,维梅尔仍与林布兰和凡高并称荷兰最具代表性的三位画家(亦有另一说法将维梅尔换成结构主义大师蒙德里安),
不过维梅尔留传至今的画作却远不如林布兰和凡高的多产,仅有三十多幅。但能以少量的作品却在几百年艺术的洪流中留有一席之地,也是不容易之处。
17世纪的荷兰于独立后,因与天主教不再有紧密连结,所以教会也因此不再是画家的大客户,教义的主题不再频繁成为荷兰画家的绘画题材,
反倒是因为荷兰经济开始繁荣发展、商业发达,中产阶级大量出现,也因此成为画家的主要客源,平民生活也成为绘画的主题。
而维梅尔的作品中也大多是民间的风俗画。
说到以平民为主题的画作,或许可以联想到18世纪的写实主义,不过相较于如库尔培的底层阶级的贫民、或是米勒的农民,呈现璞质的气息,
维梅尔在画作中大量置入精致的物品,如酒杯、瓷器、画作、地图等等,
或是精致的桌巾,突显出画面可称得上高尚的格调,
(我拍了数幅画中的桌巾,可以发现画家对桌巾的花纹描绘很仔细,且都不一样)
因此维梅尔的画作中总给我一股幸福美满的气氛~
仔细观察,化发现维梅尔对这种画作的“装饰品”的描绘相当钜细靡遗。
(我特写了一系列的画中画,画作时期依序为由左至又由上到下,感觉他越画越认真~)
维梅尔所属的17世纪为巴洛克时期,
但维梅尔不同于巴洛克风格的浮夸表现及戏剧化,或是大到人可以在画作上躺着滚来滚去(而且可以滚很久)的巨型画作,
他的画作走“居家风”,大小并不巨大、画面也相当生活化,
(这福虽是他最小的画作,跟一旁的告示牌相比可以知道真的很迷你,其他作品虽没有那么小,但其实也不大,或许可能与他的客户源主要是中产阶级有关,太大家里也放不下)
此外,巴洛克绘画很喜欢玩光影的对比,林布兰甚至被尊称为“光影大师”,看他的画作会觉得人物宛若被舞台的spotlight投射般,与背景的昏暗产生明显对比,凸显画作中的主角。
(林布兰的代表作“夜警”)
维梅尔的主题大多是室内窗边人物的情境,他也透过光线来强调画面中的主角,但他透过柔和的阳光洒入房间,来处理室内的光影对比,也因此光就“自然”许多。
我觉得他的光线运用是让我对他画作着迷的原因。
不过大家最熟悉的那幅聘美达文西“蒙娜丽莎”的“戴珍珠耳环的女孩”,其实反而与维梅尔多数画作的风格迥异,人物深厚一片漆黑(却也是巴洛克时期的“正统”风格~从卡拉瓦乔,到鲁本斯、林布兰的肖像画style很像)
其实看维梅尔的作品室内主题,会发现几乎都是公式化的表现,
左边有窗、窗边有桌子、桌边有人、人后有画、桌上有一大片桌巾占据右下角,好像都是在同一个摄影棚、只是换不一样的演员演出而已。
不过这样的画面配置其实也是有用意所在,一来可以不作做的用自然光表强调主角,而人物身后的画或地图则是用来平衡画面或是与人物脸上的自然光作对比~
上方我组的这张拼图,左上第一张和右下最后一张,人物皆是坐姿,因此可能会使画面底部太重,所以画家在上方安置了一幅画或地图,以上下平衡;
最下面一排的左一和中间那幅,背后的地图和画作都是深暗色,窗外照射进来的阳光照射在前方人物的身上,可以更凸显人物;
至于为何中右那幅没有画呢?其实这可能就跟主题人物的动作有关了,画中人物直立的高度不会让画作有“下重上轻”的情况,再加上人物动作是对着阳光比对项链,再加上一幅画反而会使画面更复杂。不过也因此可以作个比对,因为这幅画左下的桌巾其实色彩很深、也很大块,有点把重量往左下脚拉。
说到凸显主角,维梅尔还有一个很精彩的手法,就是“聚焦”,他运用焦点,如单眼相机聚焦的效果,可以使焦点外的物体模糊、凸显主角的清晰(这也是为什么单眼相机拍出来的照片会比傻瓜相机漂亮),
(如此画中左边的线段就相较于人物而为模糊 )(这幅画中的南瓜及水壶旁的物品,也是模糊的效果)
其实这是很惊人的表现手法,原因是照相术是距维梅尔的时期两百年后的十九世纪中才发明的,但维梅尔已经有聚焦的方法。后人认为,维梅尔于绘画时运用了如同照相机的暗箱,而达到相同的效果。(我记得国小的时候也有玩过,用蜡烛投影。不过还真的不知道为什么维梅尔不直接以他的双眼、而会用这么麻烦的方式捕捉画面)
维梅尔还有一点在艺术介绍上会提及,就是大量运用透视法,以营造出房间的空间感。
绘画中的透视法主要是源自文艺复兴时期,在画布平面的画面中呈现出近大远小的三度空间,
最具代表性的应可属达文西“最后的晚餐”,从画中可以发现天花板和左右两面墙呈现梯形、向画面中间延伸,延伸到所谓的“消失点”。
而维梅尔的室内空间也大量的表现出这样的手法,特别是地板与左边的墙面。
(这幅画应是他唯一一幅有画出天花板的作品)
维梅尔画中的地板磁砖抑是后人喜爱研究的表现手法,他的室内地板几乎都是双色(多是黑与白)方形磁砖,且不同于当今我们一般住家铺设磁砖习惯与墙面平行(因为比较好铺),维梅尔的磁砖呈现菱状,
其实为的就是要在制造出另一个消失点,呈现出房间的空间感,现场有很棒的把画家的消失点拉出来,
之前看“Painting of Art”的介绍影片,其提及维梅尔为了精准的拉出消失点,会以图钉钉住棉线,以画出直线,所以他的许多画作上都可以找到钉子的痕迹。
这次展览的展品全是电脑输出印制,并未有艺术家的真迹展出,不过也完整的呈现艺术家所有的画作,也对艺术家的背景及绘画风格介绍,所以此展的教育性质应更甚于艺术欣赏。但如果想要欣赏艺术画作的朋友,可能真的会有点失望~
另外我想强调的是,浪漫主义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出现的,主要是对工业革命及启蒙运动的反动,不是17世纪,这部份在试营运时的墙面上说明应有出入(展场针对维梅尔的画中画是风景画,表示为浪漫主义的表现),
没错,19世纪初的英国画家泰纳及康斯坦伯都是以风景画为著名的浪漫主义画家,但是并不是只要画风景画就是浪漫主义,17世纪的荷兰画家的主题就包括静物画、肖像画、风俗画、以及风景画,但是并不代表就和“浪漫主义”有关联。
我在展览的建言中有写、向主办单位反应,希望展览正式营运时能更正过来。
展览资讯就用这张照片说明吧~(超懒...)
图文版:
http://dreamer43.pixnet.net/blog/post/58224952
作者: pandagiao (边城)   2014-01-19 10:01:00
感谢分享:)对这个展也很有兴趣
作者: pandagiao (边城)   2014-01-19 10:01:00
感谢分享:)对这个展也很有兴趣
作者: rayhung (啧啧~不知道~)   2014-01-19 10:08:00
是复制画还是真迹啊?不好意思没先仔细看文章~
作者: rayhung (啧啧~不知道~)   2014-01-19 10:08:00
是复制画还是真迹啊?不好意思没先仔细看文章~
作者: lslhsu (les)   2014-01-20 14:39:00
请补上文章格式的资讯,以便将来网友查询 谢谢
作者: lslhsu (les)   2014-01-20 14:39:00
请补上文章格式的资讯,以便将来网友查询 谢谢
作者: BlueClover ( )   2014-01-20 23:14:00
按大T可以改外标题...记得空格......
作者: BlueClover ( )   2014-01-20 23:14:00
按大T可以改外标题...记得空格......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